庆阳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浅析

2012-01-27 11:18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11期
关键词:淤地坝水保庆阳市

崔 峰

(庆阳市水土保持管理局,甘肃庆阳745000)

庆阳市地处甘肃省东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东依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南临泾河,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素有“陇东盆地”之称。境内高原、沟壑、梁峁、平川、山地、斜坡兼有,地形复杂,降水集中,植被稀疏,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难题。本文在对庆阳市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些对策。

1 庆阳市水土流失现状

庆阳市水土流失面积22008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1%,水土流失呈从东向西、从南向北依次加重的趋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7650 t/(km2·a),西北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高达10000 t/(km2·a)以上,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高达1.684亿t,约占全省流失量的1/3。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及风力侵蚀,其中水力侵蚀主要分布于塬面、梁峁、坡面及沟道,重力侵蚀主要分布于沟头、沟谷、陡坡及悬崖陡壁,风力侵蚀则仅分布在西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冬春季多发,侵蚀程度较轻。

除自然因素外,不合理的生产和开发建设活动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带来了严重危害,一方面加剧了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使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展、塬面缩小。如位于庆阳市中南部的董志塬是黄土高原地区最大的高平原,目前已被侵蚀成拥有3249条大于500 m支沟的黄土塬,在自唐代以来的1300 a内塬地被蚕食了6万hm2以上,即塬面以每年46 hm2的速度在减少。另一方面造成耕地肥力下降、土地沙化,泥沙下泄破坏村庄、道路,淤积水库和灌溉渠道,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 庆阳市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2.1 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庆阳市多年来坚持开展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沟道淤地坝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先后实施了小流域治理试点、试验、示范项目,黄土高原水保世行贷款项目,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蒲河一、二期项目,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县项目,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农发水保梯田建设项目等10多个水保生态建设项目,探索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县域为单位、项目为依托,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防治路子。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08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3.66%,其中修梯(条)田32.67万hm2,营造水保林41.07万hm2,种草15.60万hm2,实施封禁治理6.73万hm2,建成水保淤地坝854座、各类小型水保拦蓄工程14.7万座(处)。上述工作的开展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减轻了水土流失带来的自然灾害,为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石油煤炭等优势资源开发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条件。首先,流域治理成效明显。以小流域为单元、项目区及县域为单位的规模综合治理,已使全市246条小流域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程度达到43.7%,年可减少入黄泥沙5245万t,重点治理区实现了“山绿、地平、水清、路通、人富”的和谐发展目标。其次,生产条件稳步改善。多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基本农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工作来抓,组织群众坚持在每年春、夏、秋季集中力量规模整修,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2.67万hm2,农民人均0.17 hm2,为保障粮食稳产高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再次,预防保护规范有序。庆阳市水保部门多年来坚持一手抓治理成果的管护,一手抓开发建设等人为水土流失的监督管理,在加大查处破坏水保设施违法案件力度的同时,以水保“两费”征收、恢复治理方案审查和实施为重点,做到了预防保护先行、恢复治理到位,较好地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展。最后,建管机制体现活力。随着黄土高原世行贷款水保项目等国内外多个大中型项目的实施,庆阳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批水保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技术细则,并成功推行国家水利基建项目“五制”改革,在理顺各方关系、规范项目程序、合理筹措使用资金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参与式”建管机制彰显了活力。

2.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总结建设成就的同时,冷静分析全市水保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特别是与新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相比,水土保持工作在管理理念、运行机制、治理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存在重治理、轻预防、轻开发的倾向,跳不出传统水保理念的束缚,缺乏现代水保、民生水保等新理念;二是治理进度缓慢,目前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速度为400 km2/a,据此估算要将未治理的12400 km2水土流失面积全部治理完,仍需30 a的时间,这既不能满足国家要求的治理水土流失15 a初见成效的目标,也不符合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三是水保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配套政策缺乏已成为制约庆阳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最大困难。

3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夯实农业基础

庆阳是旱作农业大市,全市70.67万hm2耕地中,除不宜耕种、退耕地外,可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为50.96万hm2。2011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1.15万hm2,其中粮食作物46.00万hm2,瓜菜、果品等经济作物15.16万hm2,粮食总产量122.4万t,农业总产值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73元。庆阳市粮食生产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5%,说明当地仍未脱离以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模式,瓜果、蔬菜、油料等产业仍处于弱势地位。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是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全面实现梯田化,建成稳产基本农田,才能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走上“修梯田、打水窖、覆地膜、调结构、兴产业”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同时,在梯田建设中应始终坚持“中南部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北部人口分散区地随人走、围庄就近、适度规模”的区域化布局原则,采取常年整修和集中会战、机械平田与人工筑埂、国家补助与群众自筹的“三结合”,以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和甘肃省500万亩(15亩=1 hm2)梯田建设工程为依托,每年新修2万hm2梯田,力争7 a实现梯田化。各级政府应把梯田建设作为关注“三农”、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列入计划投资序列,按项目全力推进,以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3.2 加快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生态屏障

庆阳市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储量,但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开发的生态瓶颈。目前,全市尚有12400 km2的水土流失面积没有治理,特别是总面积2765.5 km2的董志塬,作为甘肃省“十二五”期间确定的陇东能源化工生产加工基地,探明油气总储量已具备了亿万吨油气生产能力,但是水土流失正不断吞噬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塬边支毛沟在雨水冲刷下不断变宽变深,沟头不断前进,塬面逐年萎缩,制约了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治理保护迫在眉睫。因此,今后仍需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指导下,积极争取实施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等,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按照“塬(梁峁)、坡、沟兼治,梯田、水窖、涝池、谷坊等水保工程措施打基础、作支架,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生态碳汇林、人工牧草、经果林等植物措施披绿装、作防护,沟道防冲林、谷坊、淤地坝、拦泥沙筑防线,建成立体生态清洁型水土保持小流域防治体系,提高环境质量和承载力。

3.3 注重淤地坝等沟道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庆阳市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并存,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5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农田保灌面积仅3.13万hm2。当地年均降水量480.3 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因此全市可利用水资源量仅4.54亿m3,利用率为31%。为有效拦蓄降水,今后应在加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水保生态保塬、雨洪集蓄利用及淤地坝等拦沙保水工程。庆阳市计划在中南部五县(区)塬面以城镇、村庄、道路为重点,按照点、线、面结合的布局特点,大力兴建蓄水坑塘、涝池、水窖,建成“千池百湖”生态保塬工程;以北部粗沙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上中下游、干支毛沟兼顾,大中型配套,坝沟连治,开展淤地坝坝系工程建设。根据《庆阳市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庆阳市拟在今后的20 a内建成301条坝系,建设骨干坝2045座、中小型淤地坝8331座,总库容27.53亿m3。目前已开工建设的16条坝系,加上治沟骨干工程试点、各生态项目等,已建成保存在册的各类淤地坝854座,累计拦泥1.25亿t,淤成坝地2093.33 hm2,有效灌溉耕地426.67 hm2,解决了1.87万人、3.7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发挥了良好的蓄水节水效益。今后计划加快“千池百湖”和淤地坝建设步伐,以有效缓解全市水资源不足的困难局面,为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提供保障。

3.4 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

庆阳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化发展,随着石油、煤炭、铁路、公路等开发建设项目的增多,人为水土流失正呈加剧趋势。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庆阳市计划根据新水土保持法,按照“谁开发、谁治理、谁保护、谁补偿”的原则,从资源开发企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当地水土流失防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目前已由市人大牵头向省上提交了议案,并开展了多次调研和相关工作。同时,由长庆油田公司率先投资开展的“碳汇林”建设,是探索补偿治理的新尝试。

市(县)水保部门将在全力抓好各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区恢复治理的同时,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防治区域,筹措资金集中实施一批水保生态项目,以达到开发中保护的目标。为了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还将农村“四荒地”按照其功能划分为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对生态用地实行封禁治理,严格保护,不允许开垦、放牧,由乡村集体经营管护,以促使其实现自我修复,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用地则鼓励群众自主开发改造,并允许合理流转。这项工作将作为一项新机制随着集体林权改革进一步得到落实。

猜你喜欢
淤地坝水保庆阳市
中秋节
陕西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淤地坝遥感解译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淤地坝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施工时序安排探讨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战略思考
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时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探讨
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