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例下睑袋整形术探讨

2012-01-27 05:48王小林
河南医学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下睑整形术眼袋

王小林

(江苏施尔美整形美容医院整形科 江苏 南京 210002)

眼袋是面部组织衰老的标志之一,多发生于35岁以上,通常是因下睑出现局部组织膨出,皮肤松驰所致。完成眼袋整形手术,不仅需要熟练的手术技巧,而且术前对每一位患者的眼袋解剖形态特点要做好临床诊断分型,有针对性的选择术式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笔者从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600例眼袋患者根据其下睑解剖形态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600例,男28例,女572例,年龄19~72岁。采用下睑结膜径路法眼袋整形术76例,采用皮肤径路法524例。后者中单纯皮肤松驰9例,单纯眼轮匝肌肥厚5例;眶内脂肪膨出伴皮肤松驰397例,眶内脂肪膨出伴眼轮匝肌肥厚、皮肤松驰38例,眶内脂肪膨出伴眼轮匝肌和皮肤松驰75例。

2 手术方法

2.1 麻醉 2%利多卡因(每10ml加入1∶1000肾上腺素2滴)局部浸润麻醉,结膜径路法术前5 min加滴1%丁卡因2滴于结膜囊内。

2.2 方法 ①对于下睑皮肤不松驰的单纯下睑脂肪膨出者,经下睑结膜入路,于下睑板下缘中部横行切开粘膜1 cm,用眼科剪沿结膜下层向眶下缘作纯性分离,剪开眶隔,切除过多的眶内脂肪球,用双极电凝仔细止血,结膜切口不必缝合;②对眶内脂肪膨出伴皮肤松驰者,按常规方法用美蓝标出距离下睑缘1~2 mm的手术切口线,内侧达内眦角,外侧根据皮肤松驰的程度由外眦角平行于皱纹线向外延伸3~8 mm,切开皮肤后行皮下或眼轮匝肌下分离,暴露并摘除膨出的脂肪球,然后嘱患者眼睛向其头顶方向注视,将下睑皮肤向上捋平,在此状态下用美蓝标记并剪除多余的下睑皮肤;若伴有眼轮匝肌肥厚应同时剪除部分眼轮匝肌;对眶内脂肪膨出伴眼轮匝肌及皮肤松驰者,用重叠缝合法紧缩眼轮匝肌,并将肌瓣悬吊在外眦韧带上,然后同上法去除过多眶脂及皮肤,对眶隔组织较薄松驰者,要同时紧缩眶隔,并将其悬吊在外眦骨膜上;③对眶睑沟明显者,要将眶隔和眶骨下缘的附着点打开,在眶睑沟的相应部位用眶脂填充。

3 结果

大部分病人术后随访3~6个月,5例因眶脂去除不够,经再次手术后获得满意结果;4例术后下睑轻度外翻,3个月内自行恢复正常;3例切口瘢痕,6个月内消失;其它效果均满意。典型病例见图1,图2。

图1 手术前

4 讨论

图2 手术后

眼袋整形术是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1],本组600例占同期美容手术的8.7%,熟悉下睑解剖结构及其功能,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保证术后效果均有重要意义。眼袋的形成与下睑组织结构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一般将眼袋分为4种类型[2]:①下睑皮肤松驰型;②眶脂肪疝出型;③混合型,具有上述两型的特点,是最常见的类型;④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也称假性眼袋)。下睑组织从外向内内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睑板、睑结膜;眶部眼轮匝肌深为眶隔、眶内脂肪。眶内脂肪分为内、中、外3个脂肪团,每个脂肪团都有薄层包膜包围,互不相通,眶内脂肪的后上方是睑囊筋膜和睑结膜。在下睑外侧的眶骨骨膜表面有一脂肪垫,称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眶内脂肪对眼球及周围的神经、血管及腺体起着重要的支持、屏障和保护作用。睑板前的眼轮匝肌分为浅、深两头,浅头与睑板联合组成内眦韧带,止于泪骨前嵴,深头在泪囊后方,止于泪骨后嵴,这样使眼睑与眼球紧贴并维持眶鼻沟的深度[3]。

年轻人眼袋主要是由于眶内脂肪过多而造成,多与遗传因素有关;中老年眼袋是由于眶隔筋膜的松驰、变薄、张力减小、眼轮匝肌及皮肤的松驰,造成眶内脂肪的膨出而形成。皮轮匝肌下脂肪垫肥大或局部组织的松驰使该脂肪垫突出也可形成眼袋[4]。在眼袋整形术中,对于较年轻的患者,由于其下睑支持结构尚正常,通过结膜入路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即可,它不仅避免了下睑瘢痕的产生,而且也避免了术后发生睑外翻的可能性。本组采用此法76例,占12.67%(76/600)。对下睑支持结构异常者采用皮肤径路法,术中皮肤去除不能太少以免影响效果,更不可去除过多,否则会造成睑外翻,一旦形成睑外翻手术矫正是很困难的;对眼轮匝肌肥厚者,可适当去除一部分眼轮匝肌,眼轮匝肌去除过多不仅会破坏下睑正常的美学形态,甚至会造成眼睑闭合不全或睑外翻,眼轮匝肌松驰者应采用肌肉重叠缝合法,缩短松驰的肌肉,并将肌瓣悬吊在外眦韧带上,以加强下睑支持力,不应行眼轮匝肌的切除,否则也会造成继发性的睑外翻,尤其对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切除眼轮匝肌[5]。

对眶隔及眶内脂肪的处理,一般行膨出脂肪球的切除,切除过多,可造成下睑凹陷畸形,对眼球及周围组织的保护及缓冲作用也有影响;切除不够,影响手术效果,一般以轻压眼球时眶内脂肪突出眶外的量为切除的脂肪量。有时肥大的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也要切除或部分切除。

对老年人的眼袋,在切除膨出的眶内脂肪的同时,可采用王韧带松解和提紧固定的手术方法,既简单又能起到提紧眶筋膜、眼轮匝肌、下睑皮肤及眶颧区部分软组织的作用[6]。对下眶缘沟较明显的老年患者,要保留眶隔脂肪,并将眶内脂肪向下释放并固定在眶下缘的骨膜上,以改善眶睑沟过深的衰老形态。

总之,在眼袋整形时,术前要对患者下睑的解剖形态特点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从而保证眼袋整形术后的理想效果。

[1]Gubich W.The value of various techmiques for esthetic correction lf the lower eyelid [J].Handchir Mikrochir Plast Chir,1999,31(2):113.

[2]陈言汤,庞水发,候在恩,等.美容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6.

[3]李福耀,王志明,黄晓明,等.医学美容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7-199.

[4]Aiach AE,Ramirez OH.The suboricularis oculi fat padx;Anatonic and clinical study[J].Plast Reconstr Surg,1995,95(1):37.

[5]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01-1007.

[6]王炜,王卫峻,祁佐良,等.眶区年轻化策略—主韧带松解及提紧的睑袋整形术[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5):270.

猜你喜欢
下睑整形术眼袋
Cinderella“灰姑娘”削足适履整形术
眼霜可以去眼袋吗
最简单的去眼袋方法
不同程度眼部下睑袋松弛的美容手术方法
改良下睑袋整形术治疗下睑松垂的临床体会
眼科整形术后开展质护理会
浅析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术的护理
阴道松弛整形术的护理
鼻部整形术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眼袋整形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