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的生动实践——恩施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2012-01-27 07:44
湖北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恩施市农村学校

◎/本刊记者 周 俊

教育均衡的生动实践
——恩施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本刊记者 周 俊

编者按: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与恩施市人民政府签订备忘录,将该市正式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试点。自此,恩施市委、市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在缩小城乡、校际间差异的追求和实践中,努力进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载体,恩施市公平教育目标渐行渐近。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3年来,125个教育项目在农村学校落户,近500万元的乡、村两级投入汇入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账单”;从2010年开始,城区10所学校选派优秀年轻教师奔赴农村学校,开展交流任教活动,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正绽放异彩;2011年,投入2400万元,为100多所中小学配备实验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图书,923个教室实现“班班通”……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恩施市委、市政府正在演绎精彩的教育民生乐章。

教育投入: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端平一碗水”办教育,加强义务教育投入是重点。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市委、市政府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规划、研究、部署和落实,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推进落实措施,为教育均衡发展打开一幅崭新的画卷。

维修一新的教学楼、平坦的塑胶操场、宽敞的多功能餐厅,孩子们的笑脸如花绽放。走进新塘乡中心小学,很难相信这是一所农村学校。该乡党委书记廖平玥感叹:“由办学条件最差一跃成为全市最漂亮的农村小学,这源于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据统计,2009年以来,恩施市积极争取,共实施农村学校建设项目125个,投入资金1.5亿元。

3月23日,恩施市第二实验小学迁建工程正式开工。继施州民族小学、龙凤镇武商小学等项目实施后,恩施市再次开出教育民生大单,投资1.56亿元迁建第二实验小学。与此同时,舞阳中学、桂花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即将完工,城区初中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可基本消除,小学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将得到一定的缓解。

透过数据看决心,恩施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可谓力度空前。2011年,该市GDP刚刚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刚刚突破10亿元,分别达到105亿元和11.94亿元。在本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恩施市全年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4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20.56%,征收的教育费附加2036.12万元全部用于教育投入,全年应发教师工资、津贴、绩效工资及保险、住房公积金全部落实。

“发展教育,重要的是一份情怀。”这是新塘乡党委、政府的共识。4月上旬,为解决师生出行问题,由乡政府投资的新塘中学1500米的校园公路硬化工程开始实施。校园绿化、危旧校舍维修加固、油漆门窗、添置新课桌……新塘乡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居两委仅今年以来就筹集资金60多万元。这份温暖学生心灵的情怀,同样在该市各个乡镇、办事处释放。三年来,近500万元的乡、村两级投入汇入了全市均衡发展的“大账单”。

公平教育的理念引领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城乡校舍条件的改善。

豆干肉丝、紫菜蛋汤、白菜,外加一碗米饭。3月22日,恩施市白杨坪乡回龙观小学11岁的于云桦在学校吃上第一顿“营养午餐”。以往,她的午餐有时是一盒饼干,也可能只是一个橘子。当天,全市199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44个)的54369名学生在全省率先正式享受营养改善补助,全市所有学生彻底告别了中午饿肚子或者名不符实的午餐。

“北京的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她带我们看天安门广场升旗,带我们游长城。”在长堰塘小学,学生兴奋地告诉记者。原来是学校建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轻点鼠标,北京的名师就出现在学生眼前。去年,恩施市加大力度改善教学设施,共投入2400万元,为100多所中小学配备了实验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图书,923个教室实现“班班通”。

无论是营养改善计划,还是教学设施的添置,一项项政策的出台,一条条措施的落实,都体现了“公平”引领下的“均衡”发展。

教育资源:既重“输血”,更重“造血”

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看恩施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从起点、过程,直到结果,让城乡学生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始终是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追求。

“大部分村小都有了年轻教师。”说起教师配置,恩施市教育局负责人总是十分欣慰。恩施市现有215所(含44个教学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其中农村学校有199所,占92%;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生76819人,其中农村有54271人,占70%以上。该市义务教育仍然以农村教育为主,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就更加突出。恩施市采取得力措施,三年共向农村学校补充教师430名,同时,又向农村学校选派资教生350名,城乡交流任教的教师达82名,农村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得到调整,全市农村教师的平均年龄由三年前的46岁下降到了43岁,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结构。

5月8日,恩施市实验小学2000多名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开展“五进五评”活动,这是恩施市今年师德主题教育的一项活动。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凝聚和提振教师团队精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恩施市每年开展一项师德主题教育活动:2009年,开展了学习贯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项教育活动;2010年,开展了教师表率性教育活动;2011年,开展了“百名校长千名教师进万户家访”活动,5000名教师走进了近10万名学生家庭;今年,全市教育系统正在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主题实践活动。

在提升师德素养的同时,恩施市十分注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三年来,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异地挂职培训2620人次,参加市级集中培训4300人次,农村教师到市内学校跟岗培训600人次。同时,各学校加大校本教研和培训的力度,实现了“全员培训、全员提高”的目标。

均衡城乡教育,不能只是城区学校一味地向农村学校“输血”,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这些学校“造血”,并能回馈城区学校,实现共赢,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秋,施州民族小学的谭友兵老师来到距城区70公里的新塘乡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帮助农村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同时,该校4名骨干教师也主动请缨来到这里任教。这源于恩施市积极探索、努力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2011年9月,该市最偏远的红土乡中心小学也迎来了市实验小学的黄兆华、万芳、卢丽三位教师,两校正式开始了建设学校发展共同体的进程。截至目前,恩施市城区10所优质学校分别与一所农村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形成了办学理念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资源共用、学校管理共融、教育质量共进的学校发展共同体管理新模式,辐射农村乡镇面达到64.3%,辐射学生28357人,教职工1636人,分别占全市学生、教职工的36.93%和32.26%。各乡镇办区域内共同体学校达30余所。共同体建设为教师搭建了有效的成长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均衡发展提供了载体。

“我们学校地处边远山区,没有专职英语教师。通过互换交流,城区学校给我们送来英语教师,英语教学教研有了新的起色。”红土乡中心小学校长毛兴国深有感触地说。

安居才能乐业。恩施市把实施“教师安居工程”作为稳定农村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理由很简单:安居才能稳人心,才能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白杨乡教师安居小区,51岁的张世鹏看着一幢即将竣工的教师经济适用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从买不起商品房,到一下子拥有一套价廉物美、建筑面积近120平方米的“专用”经济适用房,他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目前,恩施市已建成教师周转宿舍480套,建成教师经济适用房217套。今年,又新建了教师周转宿舍375套,教师经济适用房238套。跟张世鹏一样,全市近2000名教师可以安心地留在农村任教了。

教育质量:课改引领,城乡共进

>>焕然一新的恩施市新塘乡中心小学

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教育传统的影响,板桥镇应试教育的风气较浓。但近两年来,这种状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变。

“我们努力探索建设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着力把学生从课桌上和书本中解脱出来,让孩子回归童真的本性,由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转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我们将以建设高效课堂为载体,努力打造板桥的‘幸福教育’。”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棒,思想决定行动。建设高效课堂,打造幸福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全市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亮点。

今年3月,全国知名课改专家李炳亭走进了恩施市一中、小渡船中学、市实验小学等高效课堂建设试点学校,他充分肯定了恩施市对课程改革的探索。

提高教育质量是推进均衡发展的核心,要大面积提高质量,促进城乡教育质量均衡,就必须关注课堂教学。

对于小渡船中学张居武老师班上的学生来说,写作不再是让他们感到头疼的事。与以往教师先做指导,然后把他们封闭在课堂里写作不同,教师现在常常带他们走出课堂,引导他们观察事物、体验生活。这种体验式写作让学生不再感觉无话可说,文字也灵动鲜活起来。

如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他们脸上绽放着幸福。这种场景在恩施市中小学的课堂上随时可见。

建设高效课堂,打造幸福教育,带来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目前,小渡船中学、市实验小学等试点学校从改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开展集体备课、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改革课堂评价体系等方面着力,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经过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特色。

与此同时,各学校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实现高效课堂课内比教学常态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催生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全市义务教育质量位居全州前列。

更为重要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提升,催逼着该市高中教育质量走向腾飞。数据显示:恩施市2009年高考成绩走出低谷,文理两科上一本线55人,本科合计上线973人;2010年再进一步,文理两科上一本线65人,本科合计上线1161人;2011年高考,文理两科上一本线88人,本科合计上线1298人,成功实现“三年三提升”的目标。

猜你喜欢
恩施市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学校推介
浅谈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湖北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村为例
恩施市基层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探索——以恩施市屯堡乡为例
恩施市中心医院:真心服务体现品牌价值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