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困难,提升沿海发展质量——以台州市椒江区为例

2012-01-28 07:27罗正义蔡海峰顾福斌
浙江经济 2012年16期
关键词:椒江区大省浙江

□文/罗正义 蔡海峰 顾福斌

(作者为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椒江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趋缓,“三驾马车”动力失衡。虽然投资保持较高的增速,但消费陷入低迷,出口增长缓慢,企业经济效益不佳,财政增收面临困境。

——部分主导行业处境艰难。上半年,椒江区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大幅下挫,跌幅达到41.7%。主要原因是随着国际航运业进入低迷期,船舶企业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大幅下降,加上船价下跌和银行信贷政策偏紧,数家企业因流动资金断流而导致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椒江区缝制设备出口同比下降7.8%,多数缝制设备出口企业的产量比去年下降,订单减少,全年出口预期不容乐观;在全球医化产业增长超过20%的有利形势下,椒江区上半年医化产业产值同比下降5.8%。自去年5 月启动医化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以来,到今年上半年已有4 家企业宣布全面退出医化产业,43 个恶臭产品将陆续撤离(至去年底已退出23 个)。

——企业盈利水平继续走低。今年上半年椒江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比台州市平均水平低了40.3 分。一方面是多数企业科研力量有限,对新产品的研制投入不足。椒江区上半年新产品产值率为16.1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12 个百分点,而2009- 2011 同期的数据分别只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7、3.19、3.26 个百分点,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劳动用工、融资等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亏损额情况越来越严重。与经济状况最差的2009 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增长了1.7 倍。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走低,已有7- 8 家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有效益的增长”。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地把推进工业现代化作为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指导思想,统筹谋划浙江下半年经济工作。浙江“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问题。没有工业的现代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浙江省原有经济科技贸易政策要结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努力用产业“政策洼地”去支撑“产业高地”的建设。

二是要把“工业强省”建设放到更加全面系统的背景中去考虑,形成合力扶工的良好工作机制。实现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是浙江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升级发展的重要保证。浙江要在全球贸易发展过程中增强话语权,必然要从“贸易大省”走向“实业大省”,只有“一流的产品”才能创造市场、引领市场。部门之间、上下之间,要形成“合力扶工”的良好工作机制。

三是要把龙头企业培育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富民强省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追求,富民我们主要依靠创业、依靠小企业。应该说富民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问题的是经济“大而不强”。如何变强?没有大企业带动,要变强是比较困难的。要把浙江省的制造业百强、服务业百强企业培育,作为经济强省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加以积极推进。

四是要像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样,抓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没有淘汰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浙江要把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以推进。全省42 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示范区,尤其要注重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升级。要把以工业设计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密切结合起来。

五是要切实注重民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经济比较低迷的时候,往往有很多企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浙江去年开始的“跑路”现象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这里尤其要注意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对民营企业来说,产权是清晰的,但管理未必是科学的。要注重通过股权投资、产业整合等方式,推进家族式企业、老板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六是把经济发展环境优化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加以落实。浙江曾经是创业环境最优的省份,被称之为“一遇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发芽”,带着激情和梦想就可以到浙江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打工去南方,创业在浙江”。然而,最近五到十年浙江的创业环境似乎开始下降。“大企业离浙江化、小企业离制造化”是创业环境恶化的重要表现。要知道“家有梧桐树、凤凰自然来”,浙江作为市场化较高的省份,要在环境优化上出台实质性的政策。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36 条,浙江可以积极争取更多的可操作性政策,为民营经济投资提供更好的机会。

猜你喜欢
椒江区大省浙江
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
走在春天里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椒江区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研究
台州市椒江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