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对数字出版模式的影响

2012-01-28 08:54文/黄
中国出版 2012年13期
关键词:版权保护服务平台数字化

文/黄 倩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840位出版业内人士曾预测纸书将在2018年彻底被“电子书”取代。2010年9月,美国《纽约时报》总裁苏兹贝格宣布,他们将在2015年停止纸媒的印刷与出版,全部转为网络出版与发行。2012年3月,拥有244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宣布印刷版本“光荣退役”,不再推出印刷版,内容全面数字化。由此看来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行业趋势。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使数字出版的内涵正在不断深化。以亚马逊公司为例,他们洞察到数字出版行业在云计算时代将实现创新性地高速增长,于是成立了响应“云战略”的网络服务部门(AWS)。目前他们已经拥有数十万客户,覆盖全球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营业收入达到5亿美元。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其发展趋势,并相信AWS营业收入将超过10亿美元。

2011年,各种数字出版产品、平台、服务正在国内逐渐兴起。《2010—2011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认为,数字出版与云计算融合将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云”是一种聚集方式,“云计算”是指基于互联网的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通过云计算平台,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计算资源用网络连接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目前,业界尚未对“云出版”的概念形成统一的定义。但业内普遍认为,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出版对达成合作联盟,统一行业标准,完善产业链分工,高效利用各种出版资源,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数字阅读服务能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尽管业内人士看好基于云计算框架的数字出版产业,但国内的数字出版情况却是方兴未艾。本文将从数字出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讨论在云计算的积极影响下,数字出版良性发展的方向。

一、当前制约数字出版发展的主要问题

1.缺乏清晰的业务模式及承载业务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无法实现客户价值创新

出版业务模式是运用各种出版要素资源,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执行特定活动,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确立出版企业获取市场价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种活动的集合。目前数字出版领域不缺技术,也不缺内容,但是缺乏把技术和内容打通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够聚合产业链共同发展的资源,从而创造出卓越客户价值的业务模式。例如,现在基本上每个出版单位都有数字出版部门,但是对生产何种数字化出版物没有统一标准,数字化产品五花八门,且在不同类型的阅读终端上互不兼容,读者使用起来相当的不方便。在出版物发行上,出版单位仍旧使用传统的发行渠道推广数字化出版物,缺乏统一的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对数字化出版物的一站式发行、一站式回款,无论是对出版发行还是读者购书都相当的不方便。

2.缺乏统一的数字出版行业标准,无法实现有序的、规模化的发展

标准化水平是衡量一个产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数字出版虽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却仍处于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混乱无序的局面,数字出版的行业标准越来越成为羁绊产业发展的短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认为,中国新闻出版业要变成出版强国,标准化是一定要迈过去的门槛。他强调“要加快推动新闻出版标准体系,特别是新业态标准体系建设”。数字出版标准是出版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数字出版标准涉及流程、硬件、技术、平台、数据库等问题,应以系统思维来考虑标准体系构建,才能更有利于推动“云计算”框架下的数字出版发展。

3.缺乏有效的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无法实现价值保护

版权保护是数字出版业的根本保障。随着数字出版在我国的发展,版权保护也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直接影响到产业后续的长远发展。对数字化出版物,只要通过复制、粘贴就可以完成盗版,相比传统出版物盗版成本更低、更简单。这就使数字出版产业面临很大的风险,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版权保护,数字出版产业就不能很好发展。

云计算环境下必须通过清晰有效的业务模式与有效的发展策略解决当前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实现数字出版的规模发展、资源配置优化以及产权保护,从而推动出版产业的繁荣。

二、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出版模式创新的方向

1.打造云出版综合服务平台,扩充产业组织边界,优化资源配置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是有边界的,企业边界的最优效益规模就是使企业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著名产经学者李海舰在分析无边界企业时认为,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生产要素增加了无形要素,即知识、网络等。这些无形要素则有可能导致企业边际成本递减而边际效益递增的现象,从而使企业组织边界得到扩展。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强调,正是由于企业边界受到隔离,造成了企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信息网络技术及知识经济的挑战,促使企业必须突破现有企业边界的隔离,才能够赢得竞争。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出版服务平台,有利于出版企业外部边界得到有效益的规模扩展。

因此,由一个具有公信力并拥有核心出版资源优势(例如平台优势、内容优势、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客户资源优势等)的组织牵头打造一个跨企业的“云出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各出版机构的自主数字出版经营,每个出版单位都可以借助这个开放的“云出版”服务平台,进行市场分析、产品定位、出版设计与策划、发掘稿源、编辑校对、数据加工、出版定价、产品发布与发行等运作,形成基于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一系列新的数字出版业态。通过“云出版”服务平台,将实现数字出版厂商的单点接入、多点发行、数字版权保护与维权、一站式结算等出版服务等,不但可以做大“云出版”服务平台,而且也有利传统出版厂商专注于内容提供,做优、做强内容,通过平台的各个管道对前方用户实现推送。

2.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出版标准,实现规模发展

在2011年7月举行的第四届数字出版博览会主论坛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指出,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制定严重滞后,尚存盲目性。虽然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初步制定了新闻出版等领域的标准体系表,但是基础性标准与关键性标准仍然落后于产业的发展势头。

由于以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出版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软件硬件技术、显示技术的基础之上,因此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此外,它还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具备相互兼容与配套的一系列标准。标准的制定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由于数字出版技术更新换代快,产品生命周期短,因此标准的制定要适当超前,尤其是统一接口、通用互换、相互兼容等方面需要进行严格统一和有效控制。

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正阿帕比董事长方中华认为,此前的内容平台与“云出版”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企业自有的平台,后者是一个公共平台。“让产业链中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得到一些服务,包括作者、出版商、渠道发行商以及读者,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享受服务。”目前数字出版面临的困境是,不同的数字出版平台都拥有自己数字内容和终端,而且互相之间都不兼容。例如,苹果公司的 iPad 和iPhone,基于安卓系统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亚马逊的Kindle, 巴诺书店的Nook、索尼的E-Reader等都是如此。

基于“云计算”的出版服务平台将促使出版商在单一的数据库中创造内容,采用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加工处理流程,以分散加工和集中加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数字出版产品的标准化,最终实现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发展。出版服务平台还可建立数字出版产品集市,使任何出版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出版,任何个人都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方式购买标准化数字化出版物。出版商可以实现一站式出版、发行服务,专注于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内容。读者可以实现一站式购买,不需要转化不同的平台、拥有不同的阅读终端。

基于“云计算”的出版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相关利益相关者互相合作、互相协调,确保各项成果不会冲突或重叠。一个统一开放的数字出版行业标准,需要在政府引导下,通过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各方共同参与、互相协调才能得以顺利制定和执行。

3.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出版服务平台,有效实现版权保护

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涉及利益方包括作者、出版单位、技术提供商、数字出版商等,他们都是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的成员,都在为数字出版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他们对版权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如何有效地通过数字出版平台、业务流程、技术手段等明确他们的贡献,并依据其贡献大小进行合理的利益分成,将直接决定相关参与者的积极性,并最终决定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

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的不完善正在伤害数字出版价值链成员的积极性。以目前流行的网络原创文学为例,这些原创性的出版内容如果缺乏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就会面临着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未经许可转发以及盗用作品等问题。电子书提供商在与出版单位签署电子书内容预装或下载协议时,则会遇到数字版权归属问题。如果版权属于作者本人,出版社则可能越权签署协议,造成事实侵权。

目前数字版权保护趋势向好,政府加大了盗版的打击力度。立法上,政府对著作权保护、互联网著作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等方面均有规定,2010年4月1日起,新的《著作权法》开始实施,首次为保护版权和版权交易提供了正式的法律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版权保护的技术环境也将改善。统一、开放的出版服务平台能将使分散的、碎片化的出版资源整合成整块的“云”,在这个平台上,通过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出版商可以对数字出版进行全程加密监管,如适配终端类型和复制次数等;可以选择发行渠道进行授权、安全分发;渠道运营商可以打通各种渠道的终端应用,方便获取出版单位授权的资源进行运营,一切的流程通过云出版服务平台进行,渠道的销售数据可以随时反映在平台上。

三、结语

“云计算”时代的来临被视为第三次IT浪潮,它将给出版产业的商业模式、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并深刻地影响数字出版的前进方向。在云计算技术的积极影响下,数字出版模式创新的发展方向应有利于扩充组织边界、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建立数字出版标准、实现规模发展,有利于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出版模式创新问题研究对出版产业不仅具有重大且长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1]郝振省.2010-2011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J].出版参考, 2011,(21)

[2]王明亮.云出版架构下的自主出版业态及其赢利模式[EB/OL].中国出版网.http://cips.chinapublish.com.cn/chinapublish/rdjj/gjcblt/ztyj/201108/t20110831_93188.html.2011-08-31

猜你喜欢
版权保护服务平台数字化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文科技期刊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用产业联盟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