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和谐海峡文化桥梁——厦门大学出版社为两岸互信提供学术支撑

2012-01-28 08:54蒋东明宋文艳
中国出版 2012年13期
关键词:厦大漳州海峡两岸

文/蒋东明 宋文艳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 近年来,海峡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从缓和、交流、合作进入到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九二共识”已日益得到台湾同胞的认同,成为建设和谐海峡的基础。

和平、稳定、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厦门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厦大社)通过组织出版一大批涉台学术图书,为两岸互信提供学术支撑,成为架设和谐海峡的一座壮丽的文化桥梁。

一、诠释和谐理据,促进两岸互信

作为中国文化生态圈中的一个区域,台湾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打上中国大陆文化不可磨灭的思想烙印。这种思想烙印的传承不息,是在长期的文化传播及变迁磨合的艰辛历程中锻铸而成的。深层次地探索海峡两岸各个领域的互信互动,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台湾与祖国的不可分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的沟通与合作。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台湾研究机构,有着雄厚的研究力量。厦大社充分发挥厦门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近年来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前沿性的台湾研究图书,为促进两岸互信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厦大社立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人员为基本作者队伍,提出了一系列台湾研究的新课题,计划出版一套15种《台湾研究新跨越系列丛书》。丛书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任主编,选题涉及“两岸政治互信”“两岸军事互信” “ECFA与两岸经贸关系” “海西战略与两岸区域经济整合”、“两岸产业合作”、“台湾历史上的移民与社会”、“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两岸民众交往的法律问题”等。近年来,两岸经贸关系日益热络,除了表现为交流领域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更表现为制度化、机制化的逐步构建。法律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本书通过“法律—经济—政治”的研究路径,对台湾地区大陆经贸事务立法的历史与现状,以法律为主兼及经济、政治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并从法律价值的角度就台湾地区大陆经贸事务立法进行了客观评析。本丛书的出版对促进台湾地区大陆经贸事务立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两岸的现实交往将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在出版过程中得到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高度重视。

厦大社每年都推出数十种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对台湾的历史与现状做全方位的研究,把台湾研究的图书推向了一个多维的高度,加深了海峡两岸的互相了解,增进了两岸的共识。同时将一批学术精品列入重点出版计划,如“台湾女性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与学术增长点,组织一批女性文学与台湾文学的研究专家,拟推出两岸首部《台湾女性文学史》,这一选题已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并有望填补台湾女性文学史著作的空白。

二、整合学术资源,促进学术互补

“九二共识”是1992年由两岸正式授权的民间团体达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认同“九二共识”是两岸开展对话协商的必要前提,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和维护“九二共识”,增进政治互信,才能继续引领和推动两岸关系开辟新的前景。

厦大社整理出版的《台湾文献汇刊》共7辑100册,收入珍贵文献资料近200种,为揭示台湾历史发展变迁、揭示两岸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关系,提供了最原始、最有力的证据,弥补了台湾方面在文献史料建设上的不足。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量的文献资料印证了海峡两岸具有割不断的血缘关系,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这套文献的出版,用无可辩驳的史实史料证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联系,深刻地阐明了台湾的中国属性。史料表明,台湾人民顽强地坚持自己的中国属性不被改变,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已根植于台湾人民心中的这种意志。《台湾文献汇刊》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有关台湾问题的学术研究。

在厦大社前不久推出的《走近两岸》中,台湾研究资深专家陈孔立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近30年来两岸学术交往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件,分析了台湾的政治生态及运作特点,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台湾民众的多元情感与政治走向,在两岸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誉为台湾研究领域“南派泰斗”、现年82岁高龄的陈孔立先生,一直活跃在海峡两岸关系问题研究的最前沿。《走近两岸》是陈孔立先生关于海峡两岸关系问题研究的最新著作。陈孔立教授通过到台湾实地考察以及与台湾民众特别是学者、政治人物的长期接触,提出对台湾的深刻认识,注重台湾民意、台湾同胞的政治心理,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解读,其中包括了台湾岛内的政治体制及其运作特点、两岸对“一个中国”及“一国两制”的不同解读、对国民党治台的评价、对民进党的评价等两岸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全书记述了1986年至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与台湾各界人士(主要是学界)交流的情况,特别是台湾方面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作者与民进党人的交往,以及作者在两岸关系研究过程中与一些同行学者不同的看法及其解决过程等。书中记叙的作者与民进党人士的交往,以及台湾学界与民进党人士关于两岸关系的详细论述、有关理论的提出背景,目前在大陆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三、寻根探究“五缘”,促进情感互动

闽台血肉相连,手足相亲。如何通过两岸学者的共同学术研究,充分挖掘福建与台湾的“五缘”(血缘、地缘、文缘、商缘、法缘)关系,对增进两岸情感沟通、互信互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台湾同胞80%祖籍在福建,而福建省漳州市是台湾民众最集中、最主要的祖居地, 漳台两地的经贸、文化、信俗等交流活动日益热络,是两岸和平发展交流对话的主角之一。出版一套阐述台湾与漳州关系的学术图书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学术工程,可以让两岸民众更加了解漳州与台湾的渊源关系,进而增进理解与认同,促进交流与合作。厦大社与漳州市密切配合,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一套《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从寻根问祖到现实交往,全面阐述了两地的关系,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为进一步加强两岸的交往发挥了文化支撑作用。

《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共8册,包括《漳台关系史》 《漳州人与台湾开发》《漳台经贸关系》 《台湾政要的漳州祖根》《漳州涉台文物》《漳台闽南方言童谣》《漳州芗剧与台湾歌仔戏》和《漳台民间信仰》等,内容涵盖漳台血缘、神缘、人物、文物、地名、经贸、民俗、语言、戏剧等各方面,是一套系统介绍漳台关系发展全貌、展现两岸同根共源,集史料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历史专著和通俗读本。丛书全面系统地收集挖掘了漳州与台湾关系史料,展现了漳台关系的丰富内涵,介绍了源远流长的漳台经贸交流历史与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示了台湾政要与漳州祖地的血脉源流,以及先民迁徙开发宝岛的历史,并以实物遗存的文物见证了漳台从史前至今各个历史阶段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进程等。

《漳州与台湾族谱对接指南》是在系统梳理近年来漳台族谱对接成果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全书分为7部分,详细介绍了漳人迁台历史、各姓迁台概况、族谱对接提要、宗祠庙宇对接、台胞回乡省亲等内容。其核心内容是撰述了千部漳州与台湾族谱对接提要,是在广泛收集漳州与台湾各姓族谱的基础上,经两岸专家学者进行对接研究而成的。为两岸同胞提供丰富、准确的血缘信息,促进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两岸民间血缘文化的交流融合,是一部海内外漳州人知根识源、寻根谒祖的血缘地图和服务指南。

这两套书的出版,推动了两岸之间祖根文化的研究、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研究水平,促进了两岸民众的情感互动。

厦大社坚持学术为本,以学术为纽带,把涉台图书做强做大,在大学出版社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有关台湾的出版物蔚为大观,成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座壮丽的桥梁。

猜你喜欢
厦大漳州海峡两岸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海峡两岸大事记2020年4—5月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南康漳州龙
厦航董事长赵东拜会厦大党委书记张彦深化双方合作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福建漳州面煎粿
执此长情
“厦大”印象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