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出版业的现状考察及启示

2012-01-28 08:54文/盛
中国出版 2012年13期
关键词:出版业教科书书店

文/盛 力

不久前,笔者有幸随国内一代表团出访日本,对于日本出版业的现状及特点颇有体会与感悟,特记录要点如下。

一、日本出版业的分类

日本的出版社按照出版物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书籍出版社

专门出版各种书籍,出版的书籍种类多,但数量有限。有的出版社专门出版法律、医疗、美术等书籍,这种特定化的出版社,一般不受出版界景气程度的影响,销售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比如,以出版学术书为主的岩波书店,拥有职工200人左右,年销售额基本维持在200亿日元。以出版医学书为主的医学书院也拥有职工200人左右,年销售额基本维持在100亿日元。

2.杂志出版社

出版月刊和周刊的出版社。和书籍相比,杂志一般刊行数量多,而且是定期出版,所以经营上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另外,广告收益这一特点是书籍所不具有的。但是,因为近年来杂志的销售册数逐渐减少,很多杂志停刊,所以很多杂志出版社为了生存,不断地改变经营方针,逐渐向综合出版的方向转化。

3.综合出版社

综合出版社除了出版书籍和杂志,还参与电影制作、数字媒体等领域的工作,是实行综合化、多样化经营的出版社。一般而言,综合出版社需要大规模的资金和人员,并且要不断开辟新的经营领域。比如,日本最大的综合出版社讲谈社的资金为3亿日元,职工近1000人,年销售额在1300亿日元左右。该出版社除出版书籍和杂志以外,很大的一块业务即是参与电子游戏的制作以及电视台节目和电视剧的制作。

4.教科书出版社

主要出版从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

5.自费出版社

书籍的制作费完全由作者自身负担,出版后作者买下全部书籍。也有一部分是出版社和书店签订协约后可以在书店进行销售。文艺社是自费出版社的代表,资金为8000万日元,职工约200人,一年出版的新书数量在1700种左右。

二、日本出版业的特点

1.东京一极化

日本的出版社有76%在东京都,约有2920家,其余的分布在大阪府(157家)、京都府(132家)、神奈川县(90家)、玉县(60家)、爱知县(47家)、千叶县(45家)、北海道(31家)、兵库县(30家)。如果把东京都和周围的神奈川县、玉县、千叶县加起来,不难看出日本的出版社绝大多数集中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这一构造和其他产业基本相同,即出版社也存在着“东京一极化”的高度集中现象。

2.小规模的出版社多

日本资金在500万日元至1000万日元的出版社占30%,职员在10人以下的出版社约有2000家,占50%。上述的特定化的出版社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由于人员的成本低,不需要庞大的广告费。和大型出版社相比,经营简单,所以,有的小型出版社并不希望扩大人员。

3.出版社的递减

日本出版业在1976年首次突破1兆日元的大关,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杂志的销售额超过了书籍,形成了杂志主导日本出版界的局面。1989年出版业的销售额突破了2兆日元,以后持续增长。1996年达到26980.802亿日元。1996年以后受泡沫经济的影响,销售额连年下滑,2010年的销售额已经和22年前的1988年持平。

由于出版业不景气,自然导致了出版社减少。根据《出版年鉴2011》的统计,2010年日本的出版社有3815个,与最多的1997年相比减少了797个。出版社减少的原因除经济不景气以外,刊物形式上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特别是电子书籍杂志出版的增加,对出版社无疑是最大的挑战。

三、日本出版社的销售方式

1.一般书籍─销售集团─书店型

无论是书籍出版社还是杂志出版社或是综合出版社,采取的主要销售方式是通过专门的销售集团来销售发行物。日本主要的书籍销售集团是东贩和日贩,出版社和它们签订协约后,出版社的出版物将被摆在日本全国的1万家书店里。这样,运输问题、与各个书店的联系问题都由销售集团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出版社的负担,因此70%的出版社采取这种销售方式。

2.专门书籍─专门销售集团─专门书店型

以出版教科书、法律、医学、音乐、美术等专门书籍为主的出版社通过专门的销售集团在专门的书店进行销售。比如,教科书专门出版社东京书籍的销售基本上通过日教贩集团,以出版地图为主的昭文社出版的地图册主要通过日本地图共贩集团在各个书店销售。

3.大学的教科书─销售集团─大学内书店型

大学用教科书是大学老师根据课程需要自行选用的,没有审定制度。老师选定教材后,通过大学内的书店订书,所以出版社向大学老师推荐教科书也在各个出版社推销的范围以内。如果被大学老师采用为教科书的话,该书每年都有固定数量的销售。这样的出版社有斐阁、岩波书店,还有各个大学的出版社,他们的主要销售对象是大学生。

4.古籍复刊书籍─销售集团─书店外卖型

古籍复刊的书籍有的一本销售价格为数万日元,如果是系列或全集,一套的价格高达数十万乃至数百万日元。这类的出版社如不二出版社、柏书房出版社,其客户主要是大学等研究机关的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因此一般不摆在书店里,而是通过大型书店外卖部门进行销售。

5.出版社─书店型

为了减少和销售集团之间的手续,也有一些出版社直接和书店签约,销售书籍。这就需要出版社自己负担运输和处理卖不出去的书籍。但是出版社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在书店进行宣传,有一定的自由性。

6.出版社─读者型

出版社不通过中间的销售集团和书店,直接向读者销售,这主要以杂志为主。如日经BP出版社,年销售额为500亿日元,其中向预订读者邮寄的杂志年平均为3400万本,而通过销售集团—书店的销售形式卖出的杂志约为1400万本。

另外,还有像以出版农业书籍为主的农文协出版社,在全国有营业所,直接到农民的家推销书籍。

四、日本出版业的海外市场

与其他企业不同,出版社的海外市场主要是版权出口。日本的版权出口主要以漫画为主。日本的漫画出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递增,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0亿日元。主要出口国为亚洲的中国大陆、中国的台湾和香港、韩国,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北美的美国、加拿大。

除漫画以外,现在日本的小说在亚洲也颇受欢迎,小说版权的海外出口数量不断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亚洲地区出现了大批精通日语的编辑人员,熟悉日本的出版动向,推动了日本小说的翻译市场。日本流行小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翻译成中文或韩文,有的知名作家的作品几乎和日本同时出版。比如村上春树的《1Q84》三部系列,在中国的销量超出了100万本,在外文翻译作品中是罕见的。除此之外,日本的侦探小说和言情小说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市场,比如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在中国的发行量也很高。

与此相比,日本当代小说的版权在欧美的销量不大。主要原因是,在欧美地区,当代作家的作品竞争很激烈,所以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高,使日本作家的作品很难打入市场。同时,精通日本的编辑人员缺乏,当代日本作品难以得到重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欧美地区大多情况下翻译家只拿翻译费而得不到版税,所以职业翻译家几乎没有,多数情况下是大学教授翻译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因此,翻译出版业在欧美整个出版业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近年来日本大型出版社都在开发亚洲的市场,特别是和中国出版社的合作越来越多。1995年日本主妇之友出版社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合作,发行了中国版的《瑞丽》时装杂志,在北京和上海发行了约40万册,超过了在日本的发行量,其内容40%为日本版内容,60%是中国版独自的内容。继中国版之后,2006年又发行了泰国版。

五、日本出版业面临的新挑战

2010年被称为是日本“电子书籍元年”,《日本出版新闻》(2011年8月上旬号)对日本的电子出版情况作了总结和推测。最新统计结果表明,2010年日本的电子书籍市场的规模为650亿日元,比2009年增加了13.2%。其中针对手机发送的电子书籍占了90%,主要内容以漫画为主。这和主要以通俗小说为主的美国电子书籍市场有很大的不同。简单地说,当今的日本电子书籍市场主要依赖于手机,离开了手机就没有栖息之地。

预计到2015年,电子书籍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日元,是2010年的3倍。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大型信息技术(IT)企业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将参与日本的电子书籍市场。

随着电子书籍的发展,出版社、销售公司、书店这一日本传统的出版系统将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一潮流的变化,日本的出版社纷纷行动起来。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9年发行电子书籍最多的前3家出版社是光文社、讲谈社和角川书店。2010年2月讲谈社、小学馆等大型出版社联合设立了“日本电子书籍出版协会”,对日本的电子书籍市场进行各方面的调查,着手制定一系列的法规,规制电子书籍市场,保护出版社及著者的权益。

六、日本出版业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当今,中国的出版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由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单位、资金的筹划等都成为出版社的棘手问题,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出版社大多依赖于教科书类型的书籍和翻译引进作品的出版。由于中国除中考、高考以外各类考试不计其数,与之相关联的各类参考书自然有一定的市场。另外,畅销书的内容多数依赖翻译作品,本国作家的作品尚缺乏竞争力。

日本的出版社多数规模很小,可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却生存了下来,他们的经验值得中国的出版社借鉴。首先,各个出版社保持自己的出版特色,有专项特长。其次,努力做到少而精,降低成本。这就使各个领域的出版物保持一定的数量,对国外翻译作品依赖较少。

日本的畅销小说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就说明日本读者和中国读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互理解的基础,中国的作品也可以介绍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去。中国的出版社开拓国际市场,需要语言的能力和经济基础,这也对出版社在人才方面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日本大型出版社都设有海外部,专门对海外图书市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此相比,我们的大多数出版社虽然也设有版权部门,但大多着眼于引进,对输出产品则少有规划,信心也显得不足。

猜你喜欢
出版业教科书书店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藏起来的教科书
最美书店
在书店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