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2-01-28 13:25黄加成
淄博师专论丛 2012年4期
关键词:宜居养老老年人

黄加成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系,山东 淄博 255130)

200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全球年龄友好城市指引》(《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A Guide》),提出了长者友善城市与标准,强调了长者友善社区的重要特征[1],在全球5大洲22个国家34个城市启动了研究工作。2009年 6月30日,全国老龄办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老年人宜居社区创建指南》座谈会,对《指南》讨论稿广泛征求了意见。2009年11月18日,全国老龄办颁发了《关于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友好城市(城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上海市黄浦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进行老年宜居社区试点。2010年6月9日至10日,全国老龄办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了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友好城市创建工作会议,阶段性总结、交流了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友好城市试点工作经验,推进试点工作的实施,将创建老年人宜居社区作为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国启动。2011年9月23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创新老年型社会新思维,树立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和家庭发展的新理念。研究编制建设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宜居社区指南,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近年来,有关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新闻报道频现媒体报端,天津、杭州、衢州等市纷纷启动了老年宜居社区建设项目。当前,全国已有35个城市参与了老年宜居社区的创建和评选,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学术界也开始关注老年宜居社区建设,部分学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老年宜居社区的内涵、评价体系、开发策略、内容、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什么样的社区是老年宜居社区?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回答。“十二五”期间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应从当前老年宜居社区创建试点实践和部分城市推进的老年宜居社区项目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科学把握老年宜居社区的内涵,明确当前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定位,突出重点,合理分工,才能真正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实现让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中颐养天年的目标。

一、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内涵

在社会学中,社区是一个专用名词,人们对社区概念的界定并未达成一致。一般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2](P272)我国社区建设实践层面的“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3]。社区是城市社会中一种开放的、以居民为主体的“应当存在”的地域共同体,社区的形成是社区建设的结果。[4]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老年人需求的角度开展的宜居社区建设,是宜居社区建设过程中对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需求的突出和强化。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出发,以社区为基础,依靠社区的力量,利用社区的资源,改善社区的居住环境,发展社区老龄服务事业,增进老年人社区福利,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过程。

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不同于很多地方开发的老年住宅项目——“老年宜居住区”建设。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尤其是,城中村拆迁、老年人居多的工矿棚户区等改造之时,突出老年人需求,在规划、建设、改造中的社区建设。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是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推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我国老龄化背景下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的有益探索,是当前我国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现实推进。

“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居民的福利。发展社区福利是社区建设的现实任务目标。”[5](P10)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发展老年人社区福利。发展社区老年人福利,是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现实任务目标。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就是通过宜居社区建设,发展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社区机构内提供的院舍服务、政府委托社区具体实施的老年人福利,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增进老年人福利,解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过程。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不是对国外社区照顾模式的盲目照搬,不是建设“无围墙的养老院”[6],而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尊老护幼、知礼立德的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人们共同生活的宜居社区,改善提升全体居民生活质量,特别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有益探索。

二、老年宜居社区的指标

究竟什么是“宜居”?目前尚未达成统一共识。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61年就提出了健康的人居环境的4个基本理念,即“安全性(safety)”“保健性(health)”“便利性(efficiency)”“舒适性(comfort)”。后来日本东京大学浅见泰司教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可持续性”的理念,构筑了居住环境的五项基本理念和指标。[7](P10)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教授认为,适宜人居住的环境应满足三种条件:一是好的物质环境;二是好的人际环境;三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宜居”体现的是综合概念,包括居住条件、社区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什么样的社区是老年宜居社区?老年宜居社区的指标尚未统一,正在建构之中。全国老龄办对“老年宜居社区”评定初步标准是:居住舒适、活动便捷、设施齐全、服务完善、和谐安康、队伍健全。按照全国的统一要求,各地可以自定标准、自创动作、自我评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老年宜居角度推动社区层面的创建,力争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地区特色,为全国老年宜居社区的全面推开奠定基础、积累经验。依据《全国老年宜居社区行动指南》,南京市玄武区研究制定了《老年人宜居社区测评细则》,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创建老年人宜居社区实施意见》。细则提出“老年人宜居社区”指标测评体系包含环境健康优美、生活舒适便捷、为老服务完善、公共安全有序、社区文明和谐、组织队伍健全等6个一级测评项目、19个二级测评项目和56个三级测评项目,同时出台了操作提示,并辅以调查问卷,集中反映社区对老年人的宜居程度。

对于老年宜居社区的指标体系构建,学术界也进行了一些探讨。江立华、黄加成初步建构了包括“精神环境(软环境)、物质环境(硬环境)”2个一级指标、“交往环境、感知环境、健身环境、观赏环境”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的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指标体系。[8]李珊、杨忠振指出了老年宜居社区评价体系的紧迫性、指导思想、设计原则,从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微系统层、指标层五个层次设计了客观实体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两大体系。[9]王凤鸣对我国大型老年宜居养老社区内外部设施进行了系统阐述[10],为老年宜居社区指标构建提供了一些参照。

笔者认为,在历史性分析、经验性分析以及比较性分析的基础上,应从老年人主体性出发,以老年人养老需求为依据,建构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指标体系。老年宜居社区指标制定应以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理论、参照国内外社区照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全国范围内系统的老年人需求实证调查分析为基点、参考试点经验、结合老年友好城市标准制定。指标设计应从人本主义宜居环境理论出发,注重综合性、层次性、地域性、差异性、适用性、可行性,构建多层次、网状化、立体性老年人宜居社区指标,真正“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和谐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11]。

三、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重点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社区建设包括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好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等五方面的内容。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既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又包含精神文明建设。

(一)宜居环境建设: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

社区环境建设,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社区建设的基础。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应努力为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内的老年人营建一个居住舒适、活动便捷、设施齐全的生活环境。在实践层面,应从人体工程学、行为学及人的需要出发,突出老人的养老需求,注重整体性、实用性、生态性、安全性、方便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对社区绿化用地和空间进行规划与设计,构建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为老年人营建一个便于生活、益于健康的生态环境。在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共同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社区服务配套,加强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护理院、老年人日托中心、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老年活动场所等设施场所建设,满足老年人学习、照料、生活等需求,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水平。加强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维护社区秩序,保障社区安定,为老年人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强化基于老年人的道路和步行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避免交通事故可能对老年人带来的伤害。突出无障碍步行环境的建设,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创造增进性环境,使老年人通过步行系统能达到社区活动的各个空间场所,营造适合老年人出入的出行环境。加强基于老年人的社区灯光色彩与小品标识设计,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环境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二)为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支柱工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大、增长快、要求高,与社会养老服务数量少、质量差、增速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老年宜居社区服务建设,应从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出发,构筑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为支撑的为老服务支柱体系。应以保障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不断完善充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性服务设施,丰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发展壮大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日间护理中心、老人工作室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一张完善的养老、医疗、照料、教育、维权的为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信息平台,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提高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环境和设施,提升为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加强为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三)老年文化体系建设: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灵魂工程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成员精神活动、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12](P153)社区文化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等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13](P193)加强老年宜居社区文化建设,营建爱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是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灵魂工程。加强老年文化体系建设,应重点加强社区孝道文化建设和老年文化活动建设。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孝道与感恩的教育活动,树立典型,加强示范,创建尊老、敬亲、邻里和睦的人文环境。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工作,加强老年人法规政策的宣传普法工作,在生活服务细节上体现对老年人的尊敬和人性关怀。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引导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组建各种老年文体队伍,策划组织各种社区老年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支持和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公益宣传、指导青年儿童、志愿服务等社会奉献活动,鼓励和引导老年人从事教育、科研、社会公益事业,延续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价值的存在。依托社区老年大学、市民学校等教育阵地,组织老年人开展政治理论、健康教育等学习,提高老年人的社会认识和适应能力等。

(四)社区服务组织建设: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根本保证

社区服务组织,是指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居民的福利水平为行为目标的各类服务组织,包括“社区两委”、物业服务企业、社区非营利组织、社区福利机构、支援性服务组织等。社区服务组织建设,是全面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根本保证。加强社区服务组织建设,应着重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调动企事业单位、社区中介组织、社区居民等参与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加强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过程监管。发挥社区老年人协会的职能,密切政府与老年人之间的联系,维护老年人权益。引导和培养老年中介活动组织建设,鼓励支持他们按照章程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扶持和发展为老服务的非营利性服务中介组织,积极鼓励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发展壮大养老服务的志愿者组织和队伍,鼓励和支持社区党员、社区居民、热心人士、低龄健康老年人、大学生等组成的志愿为老服务组织,对社区老人通过结对子、定时定点,安装求助电话、“爱心门铃”等方式,无偿地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沟通交流、紧急救援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服务。加强志愿者服务的组织、指导、规划、协调和管理,规范志愿者服务,突出志愿服务的长效性、专业性,将志愿服务融入到社区管理部门统一计划,对老人进行登记、任务分配、对口联络,保证尊老、扶老落实到位,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长效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应在政府领导支持下,立足社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以不断满足社区老年人的社会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宗旨,应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各种力量,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享宜居社区、共建宜居社区的良好氛围,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提升老年社区照顾水平,发展老年人社区福利,创建一个适应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贴近老年人具体生活和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服务系统,“营造一个和睦成风、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环境”[14]。

参考文献:

[1]杜世勋,徐永德,楼玮群,田青.长者友善社区建设:一项来自上海的经验研究[J].人口学刊,2010,(4).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中办发[2000]2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2000-11-19.

[4]朱秀杰.人口老龄化与宜居社区建设研究[J].社会工作,2012,(1).

[5]江立华,沈洁(等).中国城市社区福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张晓华.我国养老社区软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0,(14).

[7]浅见泰司.居住环境评价方法与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江立华,黄加成.老年人的需求与宜居社区的建设[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9]李珊,杨忠振.城市老年宜居社区的内涵和评价体系研究[J].西北人口,2012,(2).

[10]王凤鸣.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宜居社区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11]阎青春.创建“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实践和探索[R].2010-11-19.

[12]王大海,魏娜,郇建立.社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奚从清.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14]费孝通.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一些思考[J].群言,2000,(8).

猜你喜欢
宜居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