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模式下的“教、学、做、养”一体化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2012-01-28 15:30杨丽敏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9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学资源空间

杨丽敏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基于空间模式下的“教、学、做、养”一体化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杨丽敏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随着空间网络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过渡到以空间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空间作为一种操作简便、交互性强的网络平台,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基于目前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课程理念,以空间为载体,建立“教、学、做、养”一体化的新型的网络课程,将空间教学应用于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中,成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潮流和方向。

空间模式;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目前,世界大学城空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教育网络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它与其他门户网站、个人网站、个人主页相比,具有技术门槛低、无需设备专业维护、技术与应用功能更新快、互动性强、师生个体与群体交流形式多样等优势,它在教学领域秉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建构主义等先进教育理念。将空间引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开创崭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种更轻松、更开放、更简单的学习环境,已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高效教学、学习的工具。

一、空间应用于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优势

1.空间技术简单,易于实现

目前世界大学城在湖南省蓬勃发展,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教师只需凭账号登录就可以和全院学生交流、互动,可轻松网上授课。空间在具体使用中,体现出个人技术要求起点低、创新应用拓展强、经费负担成本低、互动交流全天候等特点,即使不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教师,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操作。

2.空间提供更好的协作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堂上,授课时间有限,以本院为例,经过改革之后,课时由原来的10个课时增加到现在20个课时,基本实现了全程化的就业创业教育,开设三个学期,但是课时仍不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授课内容要涵盖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模块确实有心无力,课时少使师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而空间则十分重视群体协作,学习参与者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同步或异步地进行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和合作性学习。

3.方便学生查找资料

在传统就业指导课堂上,学生只能通过手记、拷课件的方式搜集学习资料,有了职教新干线之后,教师可以把研究的成果、教学案例解构重构之后上传空间,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存放起来,经过导航的形式,方便学生进行筛选、整理。

4.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缺乏实时交流,无法形成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将空间教学引入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在空间中记录学习者所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的情况,其中包括学习者自身创作的内容、资源的链接、文档等,通过留言板、群组、特色栏目等方式实时互动、答疑,真正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基于空间模式下的“教、学、做、养”一体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1.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

我们处于一个“碎片化”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碎片化时代具体表现为理论碎片化、经济的碎片化、人生的碎片化以及知识的碎片化,日益兴盛的微博、超文本链接、微信、非主流的自拍等都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的产物,这样的碎片化网络时代给我们的空间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现在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对象多半是“90后”,他们的生活环境比前几代人优越,享受着改革的成果,多半是独生子女,备受家庭的关爱,“90后”相对年轻,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同时他们对于网络和空间的认识方向还有待引导。

笔者结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提出疑问——我们的高职教育应该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做什么准备。高职教育仅为学生未来职业做“高技能”准备是不够的,同时还应包括职业素质在内的作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和合格的职业劳动者的素质准备。高职学生需要有怎样的职业与就业指导?作为学院教育组成部分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不应只是政策法规、就业技巧的指导,而同时还应包含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的知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的教育,除了第一课堂的教学之外,还要通过第二课堂、跨时空的学习来滋养。

2.“教、学、做、养”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简介

在课程实现方式的选择上,不仅需要课堂的“教”与“学”,让学生在课堂的讲授与训练中得到体会与发展,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做”与“养”,只有加强日常生活的管理,才能使学生了解知识、体验经验和养成习惯,最后成功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内在的职业素养。

显性课程即通常的课内教学,包括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和实训基地中的训练活动。由于课程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仅有显性课程并不能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形成。由此通过成立创业协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规划大赛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推动,构建规范管理的隐形课程,打造学生的职业实践平台并形成能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的职业环境。

充分运用空间,笔者能将教学设计、教学理念鲜活地运用起来,通过课堂教学的“教”,“学生频道”的“学”,校内励志园、怡心园、就业创业直通车、口才演讲、商务礼仪、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载体实现课程体系的“做”以及链接空间中其他教师的优势资源实现春风化雨的“养”(比如书香主题特色空间、传统文化特色空间、宋词等特色空间),充分利用空间其他教师的资源,打造适合就业指导课的课程立交桥。

三、空间模式下的“教、学、做、养”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的实现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为“教、学、做、养”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资源的重构、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多元来实现。

1.教师角色的多元性

空间模式下的“教、学、做、养”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出现,对我们的就业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空间教学下,教师应该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导航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知识重构的指引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

(1)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

随着空间教学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会在网上查找相关的就业创业、职业指导的信息,还要能设计先进的教学资源和资源集成,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为学习者创设必要的、最佳的学习环境,即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要求。

(2)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导航者

空间教学下教师由传统教学信息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导航者。在空间教学下,教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指导其选择学习资源,当好学生的参谋,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3)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在空间教学模式下,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空间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笔者认为,空间教学所带来的深刻变革不只是因为技术的引入使教育手段有了改变,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是旨在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个别化自主学习取代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4)知识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在建立高职校企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供需变化。通过市场来配置二级产业学院的资源,在满足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向社会要效益,减少不必要的课程设置和师资浪费等教学成本过高问题。[4]

教师既是传授者、指导者、帮助者,又是参与者、监控者和评价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空间实行网上职业咨询、就业指导以及发起讨论和交流,学生间互相帮助,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组,师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组共享。

(5)学习质量的监督者

在任何一个教学模式下,监督机制都是十分重要的。在空间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在开课之初确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做到线上线下的考核相互配合,随时监控教学效果。

2.教学资源的重构性

空间是什么?空间首先是个资源库,是个平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他认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就教学资源而言,笔者认为,教师上传空间的教学资源应该是包括基础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拓展性资源。

基础性资源包括课程相关的案例、原理、概念、图片、视频等资源,给学生自学和教师教学提供第一手支持,相当于资源金字塔中的第一层。

生成性资源和拓展性资源应该包含教师的再创造、启发、设问等资源,是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思考的“活”的资源,通过对资源的优化、解构、重构,实现课程教学的无限可能。在每次课的空间教学时,细化每次课的教学资源,根据课程的需要,将资源细化为概念包、原理包、方法包、案例包、图片包、活动包以及训练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随时调取所需的内容,大大方便了教学。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说,空间教学能很好地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开辟和链接了相关空间栏目来实现教学效果。

依托解构之后的课堂教学,将原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解构、重组来进行,通过专栏、特色空间、群组等来实现。以笔者的空间教学实践为例,就业指导课程具体实现途径如下:

开辟了“今天,你问了吗”职场问答平台,通过课后的交流和互动,将相关理念进行春风化雨式的传播。

专设了“就业我知道”大型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中心,将有限的课时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将有限的课时延伸。

开辟了“创业学堂”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创业学堂以“创业协会”为核心,以协会活动这种“做”的教学载体,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理念。

4.教学评价的实时性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空间教学模式下,学生实时对教学做出评价,同时教师通过空间的作业批改、交流实时进行教学评价。目前笔者的空间已经开辟了“创业集训营”、“九型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专栏,要求学生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来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学习。针对如何实现考核,笔者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为学生开辟畅通的渠道,如本帖的留言区、“今天,你问了吗”;其次,要求学生自学后留言,以此来获取平时成绩,被教师评为精华帖的直接加分;第三,开设专区,为学生提供进行教学评价的条件,及时改进、优化教学。

空间教学模式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没有定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将空间教学模式引入大学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支持教师进行网络教学与互动,支持师生间建立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学质量,打破授课时间的限制,丰富了我们的课堂,给课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王天鹏)

book=67,ebook=23

G434

:B

:1673-8454(2012)09-0067-03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教学资源空间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空间是什么?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创享空间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