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趋向——三谈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

2012-01-28 16:05黄国雄
中国流通经济 2012年7期
关键词:商品流通流通改革

黄国雄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 100070)

改革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改革是利益集团的博弈,改革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商品流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刻,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巩固成绩、深入改革、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流通体制,不仅关系到商品流通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改革的成败。中国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必须抓好三大问题:第一,要转变流通的发展方式,注重质量,注重效益,注重市场的开拓,注重完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体系;第二,要抓住主体,抓住本质,抓住改革的基本方向,构建长效的商品流通体制;第三,把握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趋向,从现在做起,从企业做起,从每一个员工做起,从政府做起,促进商品流通和服务体系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就此问题作深入阐述,请教于同仁,以共同促进流通改革的深化。

一、人本化

以人为本是商品流通企业的本质,是流通企业的职责、义务,是衡量从业人员敬业的操守,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广大群众的关怀,是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第一,它是一项民生工程,包括商品的多少、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卫生安全、服务热心等,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生活安全和舒适程度,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二,商品流通的全过程都存在着维权的问题,每一环节、每一岗位都产生着费用,决定着终端的价格,关系到群众的负担。降低费用、压低成本、合理定价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权利和负担,以人为本要从每一环节做起、每一个从业人员做起、每一企业做起,才能保证物价稳定、合理,使群众利益得到切实保护。第三,以人为本要从尊客做起,善待每一个顾客,“来的都是客”,不慢待、不歧视、不冷漠,像对待亲人、亲友一样热情、周到、细致。第四,要营造以人为本的商场气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营造宽敞、舒适、和谐的购物环境,卫生间的设置、收银台的摆布、试衣间的整洁和休息室的氛围,都要做到让消费者感到亲切、方便、周到,宾至如归。第五,以人为本,就是以诚信为本,“诚招天下客,信得人心”,不贩假、不售假、不作假,真货、真心、真诚、真情,这是零售业制胜法宝、立业之道、操守之本。

二、现代化

现代化是流通业一项长期的任务,是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不断前进的动力。中国流通产业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处于发展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差距就是挑战,差距就是动力,差距就是改革的重点。我们是经济大国,但不是经济强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有庞大的商品市场,但不是强大的市场。在经营理念、科学管理、营销模式和现代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以此为目标,以市场化为前提,以提高效率为目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应用现代、高新的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装备流通的各个环节,提高流通现代化、自动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缩短与先进国家的距离,甚至赶上、超过先进国家的水平。这是流通产业的长期任务,是实现经济强国、贸易强国的必然过程。

流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讲究效率、提高效益、重视效果、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支柱和基础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快速发展。

没有现代化就无法国际化,因为没有现代化,就会一缺乏共同基础和语言,二缺乏国际公认的竞争力,三缺乏实现强国的基本条件。

三、多元化

这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体现了流通过程的复杂性、分散性和动态性。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仅存在着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收入差别,而且多民族存在着不同民族地方的风俗,各阶层的消费特点也不同,单一的国有资本、庞大的流通集团,是无法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差异化经营的。第一,必须实施流通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方针,坚持以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大型公司为主导,以民营商业为主体,以引进外国资本为补充,允许个体经济长期存在,多元化经济形式并存、共同发展的流通模式;第二,必须坚持以大型骨干流通集团为主导,以中小商业企业为基础,以夫妻店、小商贩、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市场结构;第三,必须坚持以大城市商业为中心,以中小城市商业为基础,以集镇经济为补充,形成多层次的城市商业结构;第四,城市商业发展坚持多业态并存,以大型百货店或购物中心为主导,以超市为基础,以各种专业店、专门店和便利店为特色,构建多层次的城市商业业态结构;第五,城市商业结构,要以市商业中心为主导,突出城市形象,以社区商业为基础,以存在的各种批发市场、商业街、交易市场为特色,构建多层次的城市商业形态结构。

四、一体化

既要多元化,又要一体化,这是商品流通的一对矛盾,也是商品流通的特点。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复杂的流通过程整合的目标,也是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对流通过程的共同要求。第一,要实现国内流通与国际流通的一体化,加速市场化进程,提高流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更多的企业既能在国内立足,也能向国际化发展,既能搞内贸,也能从事外贸活动。一个机构、两种职能,一个企业能进能出,一种商品面对两个市场。第二,逐步推进商品流通与服务流通的一体化,充实流通内容,完善流通商品结构和服务体系,开拓双层市场。一方面,服务与商品有机结合,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多方面开拓服务市场,促进商品服务与服务商品一体化。第三,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也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城乡经济一体化,首先要促进商品流通的一体化,通过建立城乡互动的平台,促进商品双向流通畅通,以城市化带动一体化,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

五、层次化

层次化是指商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呈现层次化的倾向。这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也是收入差距而导致消费多层次的倾向,以不同档次的商品和服务结构达到满足内需、扩大需求的目的。收入的差异决定消费的差异,也是决定商品和服务供给多层次的内在原因。扩大内需取决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有没有钱消费,对广大居民来说,它决定于政府的积累和消费政策,决定于大多数工薪阶层的购买力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二是放不放心消费,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险、医疗、教育制度的完善,解决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使消费者放心消费;三是有没有地方消费,取决于商贸流通业供给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的开拓,也就是解决消费什么,在什么地方消费,这一点是流通产业的根本任务。

构建多层次的供给系统的核心是以完善小康型社会商品结构和服务体系为主体,兼顾温饱型的社会需求,积极推进富裕型商品市场的开发,有重点引进和销售一定数量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富有阶层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多结构的商品供给体系,才能扩大内需,保证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

层次化既为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的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各种业态的生存创造庞大的消费群体,更使中国商品市场成为世界最有潜力、最有活力的市场。

六、立体化

立体化是指在发展现实商品市场的同时,要大力支持虚拟市场的发展,构建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现场购物和网上订货相结合、传统市场与新兴网络市场相结合,形成互促、互补、共存的立体式商品销售体系。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购物迅速发展,势不可挡,打破现实商品市场的时空界限,一个以现代技术为支撑、以商品配送为条件的虚拟市场迅速发展,深受年轻人的欢迎,成为商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保证和促进网购的健康发展重在规范、重在管理、重在完善,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商品质量与退货保障制度,以维护和确保消费者权利不被侵害,促进网购渠道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但是,必须指出,不管从现实出发,还是未来发展,虚拟市场永远无法代替多功能、体验式、多元化的现实市场。现代化的商品流通体系应该是以传统市场为主体、网购为补充、虚实结合、多业态并存的网络结构。

七、连锁化

连锁经营是一次流通革命,是世界性的现象,也是商品流通业发展的基本趋向。它的核心是通过连锁架构产生规模效益,达到降低成本、让利于民的目的。“中国商业连锁化,连锁商业中国化”是中国流通发展的主要趋向。中国商业连锁化要求逐步推进和提高连锁化的比重,丰富商业连锁化的形式,创建连锁规模化的经济效益。但连锁化不是模式化、不是单一化、不是雷同化,不是靠模仿、克隆来发展,而是要走中国式道路,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发展多业种、多业态、多形式、符合中国国情的连锁模式,加速实现“连锁商业中国化”的进程,创造经验,优化模式,有重点地走出国门,向世界发展。

连锁化要以物流配送化为条件为前提。物流配送化是中国流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中国流通连锁化的必然结果。配送是连锁化的支撑和核心价值,重点在于应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现多向整合与实施共赢战略。积极推进多种配送形式的有机结合,发挥企业自配、社会统配、企业联合配送等方式的优势,切实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八、市场化

市场化仍然是商品流通体系改革的最终方向。流通产业是最先进行改革试点,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改革造就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商品市场。我国流通产业的改革从计划经济起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没选择休克疗法和私有化道路,而选择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完全正确的道路。但是它没有固定模式,是在探索中前进。如果说改革初期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已进入深水区游泳,需要更大勇气,需要坚定方向,需要科学精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第一,彻底从观念上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还存在着计划经济的习惯思维,仍然要求统管、多管,该放的不放,该收的又过分收紧,造成目标和思维的反差、行动和效果的背离,没有完全取得应有的成果。第二,政府的职能与市场化运作缺乏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界限。商品流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市场千变万化,既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哪里出问题就抓哪里,哪一种商品出问题就抓哪一种商品。制定原则,守住底线,抓住主体,放手经营,市场的问题还是主要靠市场来解决。第三,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尚待理顺。不该管的大家都想管,政出多门;该管的不去管、无力管,流于形式。第四,政府管理部门存在三多现象。机构多,减了又增;协调办公机构多,临时变常设;人员多,负担重,大部委减机构不减人,导致机构人员臃肿。

改革尚未彻底,任务同样繁重,市场化的路是漫长的,坚持改革仍然是流通产业的艰巨任务。

*作者相关思想可参阅作者的“论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发表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推进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发表在《财贸经济》2011年第3期)和“论流通主体——再谈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发表在《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9期)等论文。

猜你喜欢
商品流通流通改革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改革之路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改革备忘
浅析商品流通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