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在外教育管理
——法国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实例研究*

2012-01-29 04:26张小涛
关键词:基金委教育处高水平

张小涛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以下简称“公派留学”)是我国对外交流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完善公派留学管理对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事业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完整的公派留学周期包括人员选拔、派出、出国期间的管理和回国后的接收使用、相应的效益评估等。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国内出现了很多研究公派留学管理成果的文献,不过这些研究或侧重于人员的选拔和派出,或强调对留学人员回国后的接收和使用的评估,鲜有对公派留学人员在外管理工作的探讨。公派留学人员在外的学习与科研效果,决定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更决定着公派留学最终所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公派留学人员在国外期间的教育管理在公派留学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以在法国的高水平大学项目公派研究生为实例,展开对公派留学人员在外教育管理问题的思考。

一、“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背景及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学人员的管理工作在我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亲自抓科技和教育,并做出了向国外扩大派遣留学人员的重大决策。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公派留学人员按照“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的原则选派。这一时期,留学程序和留学办法都还不成熟,出国的各项事宜都还是在试探摸索当中。到了90年代,为了更好地促进留学事业的发展,国家教委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1]截止90年代中期,数以万计的公派留学人员回国后在我国各行业发挥着积极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扩大派遣留学人员的正确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公派留学工作真正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则是以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的成立为标志。[2]基金委是直属于教育部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单位,它的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留学基金计划的财政专款,[3]在它的日常工作中公派留学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基金委在此前多年留学工作的摸索和实践基础上总结了公派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并对公派留学管理办法实行了全面的改革。基金委出台了“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新办法,并以此取代了过去层层计划分配名额的做法,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公派留学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的研究数据显示,[4]1996-2007年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3.47万人,回国比例达97.5%。有留学经历人员在“两院”院士中占80.49%,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中占77.61%,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研究基地主任中占71.65%,在长江学者中占94%,在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占72%。教育部发起的“公派出国留学效益评估”课题研究报告表明,[5]公派留学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且经费投入与直接经济收益比为1∶18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简称“高水平项目”)正是在新的管理模式下,由我国政府当前大力发展的公派留学项目。它在200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教育部共同设立。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①用以规范包含该项目在内的公派留学生的管理。需要指出,高水平项目是在“985”和“211”高校中实施的为期五年(2007-2011年)的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出国留学项目。在留学基金委的组织和领导下,该项目最终形成了由申请者所在机构、接受单位和导师以及留学基金委三方审议的选派制度,其中留学基金委具有最终的投票决定权。高水平项目以“面向大学、依靠大学、为大学提供服务、选派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为宗旨,[6]紧密配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加速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若干年后国家建设所需各行各业拔尖创新人才及优秀教学科研人员。与此同时,通过学生交流带动科研合作,建立国内外稳定持久的学术交流渠道。在国家公派留学管理工作中,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重点、增强效益”的思路,这一思路确定了公派留学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高水平项目人员在选拔时切实贯彻了这一思路,同时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7]对公派留学重点资助的七大领域做出了相应调整,调整后高水平项目国家重点选派的领域是: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领域。

与之前的公派留学项目相比,高水平项目呈现出四大特点:首先,项目覆盖广。2007年该项目启动时,签约学校涵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49所知名高校,[8]截止2010年录取学生涵盖国内109所院校;[9]第二,选派规模大。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统计的数据显示,留学专业属于国家留学基金优先资助学科、专业领域的均超过录取总数的95%;留学专业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前沿技术、基础研究的均超过总数的80%;选派人员来自“985工程”二期基地和平台的约占总数的70%;[6]第三,人员素质高。该项目计划自2007-2011年每年选派5 000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按1:1比例派出。2009年,该项目派出了4 872名学生,其中46%为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该项目派出了4 892名学生,其中2 139名为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该项目派出了3 952名学生,其中403名为攻读博士学位。②2010年派出的攻读学位的博士生数量首次超过联培生。第四,深造环境好。公派留学人员大多就读于国外的一流院校及专业,师从的国外导师在本领域均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由于高水平项目所具有的新特点,它对我国公派留学工作产生了新的作用和意义:首先,高水平项目重点资助对象开始从进修生向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倾斜,这表明公派留学工作已经从原有的引进知识到进入培养骨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阶段,我们的学科发展也由填补空白转变为积累和发展阶段;其次,高水平项目选派最优秀的学生到最好的环境深造,其立意不仅仅在于提升我国的科研水平,更是为了使我国的科学研究与国际最高水平直接接轨和对话,并在对话中尽快形成自身的发展和创造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法国高水平项目公派留学人员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问题

2007年高水平项目实施以来,截至2010年8月,派往法国的公派留学生、学者约有1 300余人,其中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人员约800人,这占法国公派留学人员比例的60%。法国高水平项目公派研究生(以下简称“法国公派人员”)具有上文指出的高水平项目的共同特征:他们来自国内百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专业学科涉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等领域;他们在法国一流的高校或著名的研究院所工作,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与联合培养的基本上各占一半。除了上述特征之外,法国公派人员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1.居住分散:在法国,大学和科研机构通常没有自己的学生宿舍。设在大学校园内或市内的大学生公寓均由大区③大学及学校事务管理中心(CROUS)负责管理。由于CROUS的房源紧张,申请人又众多,因此法国公派人员要获得法国公立大学生公寓的住房名额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巴黎。这就使得绝大部分法国公派人员需要自己租住民房,因而不仅不同学校的法国公派人员无法住在一起,而且同一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法国公派人员的居住地也相距甚远,这直接造成了法国公派人员居住分散的局面,客观上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2.语言水平有限:在国内的大学课程中,法语主要是作为法语专业或英语专业的第二外语学习的,虽然有些高校也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法语课,但所学内容或不深,或不广,因此,绝大多数法国公派人员,尤其是理工类公派留学人员的法语基础相对薄弱,有的甚至是零基础。即便出国前在国内学习了法语,赴法之后通常也还需要大约一年时间来提高,才能达到专业要求的语言水平。

3.生活、科研工作过渡期长:一方面,法国公派人员语言水平有限,这为他们初到法国之后不得不处理的生活事务(住房、长居、注册、饮食等)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法国公派人员由于居住分散造成了他们相互之间帮传渠道不畅,这使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过渡期的调整,客观上拉长了他们适应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融入到异国生活和科研工作的时间。

4.个人情感处理:目前在法的公派留学人员以年龄在二十七八岁左右的未婚博士生为主。对于他们来说,个人感情的处理是最为困扰的问题。对于已婚者来说,长期的两地分居也同样会引起很多的家庭问题。

针对法国公派人员的特点,作为法国公派人员在国外的教育主管部门,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以下简称教育处)从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加强公派生的教育管理。在管理工作上,教育处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紧密配合,充分发挥项目高校和导师在外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宣传和严格执行《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从思想上引导,从制度上落实,做到公派留学人员“手有一册,心存一念”,即在强化管理约束公派留学人员行为准则的同时,注重从内心增强公派留学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服务工作中,教育处朱小玉公参提出了“平安留学”的服务理念,旨在保障公派留学人员在外期间的安全。在教育处的领导和组织下,面向公派留学人员开展了多次安全讲座和交流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公派留学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可以说,“平安留学”是各项工作开展最现实也是最重要的保障。

在“平安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法国公派人员居住分散、留学期限长短不一、彼此缺乏照应和沟通交流、个人感情问题难以处理的情况,教育处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公派留学人员熟悉当地情况,顺利开展异国生活。具体而言,在法公派留学人员自2008年9月分别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城市成立了自身的组织——公派人员联谊会。联谊会通过组织座谈会和各种主题活动,让新公派人员在与老公派人员的交流中尽快熟悉当地情况,让不同学科的公派留学人员能够建立起学术讨论和合作的平台,也让公派留学人员随时了解国内的发展与变化。针对法国公派人员语言水平有限的问题,教育处定期举办法语学习以及分享其他公共资源的交流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帮助公派留学人员尽快地度过法语关。为了更好地丰富法国公派人员的业余生活,教育处和公派人员联谊会举办了各种文艺体育文化活动,如迎春晚会、参观远足、时事纪念、佳节庆典等活动,它们拉近了公派留学人员与教育处、公派留学人员之间以及公派留学人员与其他留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公派留学人员在异国生活的归属感与克服学习与生活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育处还不定期举办心理讲座,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就相关的个人感情问题进行指导。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在法公派人员整体上思想稳定,精神昂扬,学有所获。截止到2010年8月,在法公派人员未发生一例重大人身安全事故,已建立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初见成效。然而,我们在看到在法公派人员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相应成效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管理工作中特点与问题并存的局面。

首先,公派留学人员年轻化的新特点与缺乏生活经验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并存。高水平项目启动之后,被派出的公派留学人员多为在法攻读学位的博士研究生,这些公派研究生年纪逐年偏小,生活经验欠缺,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因而如何加强公派留学人员的人身和心理安全管理问题非常突出。其次,公派留学人员选派规模不断扩大的新特点与驻外管理人员有限的问题并存。随着公派留学人员规模的增加,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而教育处现有人力条件有限,客观上制约了管理人员的职能发挥,给公派留学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对公派留学人员管理和效益评估工作是在外管理工作中不得不再三考虑的问题。第三,公派留学人员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新特点与鼓励公派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面临考验的新问题并存。公派留学人员专业基础好,在外学习周期长,而国内的就业竞争逐年激烈,因此鼓励公派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此外,在应对国际形势以及中法关系的变化,尤其是面对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面前,如何运用主流宣传导向及时做好公派留学人员思想的引导工作,增强公派留学人员整体的思想凝聚力,也是当前对在外公派留学人员管理工作中一贯需要下大气力、长抓不懈的问题。

三、六位一体:公派留学人员教育管理方法探索

针对公派留学人员在外管理工作中三大特点与问题并存的现状,本文在对法国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实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即“六位一体”,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管理主体的“三方共管”与管理方法上的“三化管理”相结合。

三方共管指的是驻外使馆教育处(组)加强与留学基金委和接收单位的合作,实现留学基金委、驻外使馆教育处和接收院校,尤其是外方导师的三方共同管理。上文中我们已经指出,高水平项目在派出时所采用的是申请者所在机构、接受单位和导师以及留学基金委三方审议的制度。在派出之后,教育处的管理工作应当与派出前三方相衔接。这不仅是公派留学人员日常管理工作实践的要求,而且是全球化时代留学管理工作的趋势。首先,在公派留学人员的在外管理中,由于高水平项目派出人员众多,在公派留学人员能够顺利地开展科研工作时,教育处不需要也不可能与外方接收单位及导师一一取得联系。但是在公派留学人员的学习和科研工作遇到问题时,教育处出面直接同外方接受单位及导师联系是非常必要也是行之有效的,在教育处协调下外方接受单位及导师与留学基金委共同参与解决公派人员实际问题的过程正是三方共管管理机制的体现。其次,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已经由“国家—政府主导型逐渐转变为政府—院校合作型”,[10]这一转变要求对公派留学人员的在外管理主体中突出院校的作用,因而将接收院校和导师纳入到管理主体之中非常有必要。当前,教育处要求公派留学人员每季度提交的研修报告中包含导师评语和对个人参与到院所科研工作情况的总结,这可说是对三方共管管理机制的践行。

明确了管理主体之后,我们在公派留学人员的教育管理上要以“制度化,程序化,人性化”为指导,实现三化管理,三管齐下。首先,管理制度化。对公派留学人员的管理要依托《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关于加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在外安全教育的通知》等制度,重视公派留学人员季度报告的审查工作。在保证基本制度的有序进行的同时,驻外教育主管单位应结合本国公派留学人员的特色,探索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以法国公派人员管理为例,教育处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经验和数据基础上,创制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细则,其内容涵盖奖学金发放、公派留学人员应急事务处理、公派人员联谊会管理等。这些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制度先行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章可依”提升了在法国公派留学人员的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另一方面制度化的管理在公派人员中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公派留学人员认识到他们在享受到服务和便利的同时,更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定;遇到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教育处——这使教育处能及时地发现并处理问题。

其次,管理程序化。公派留学人员留学期间的管理包含完整的报到、日常管理和期满回国三个步骤,管理程序化就是要求我们严格依据基本制度所规定的程序对公派留学人员实施管理。首先,依据规定,公派留学人员到达接收单位之后,要于10日内到驻外使馆教育处(组)登记。对于未能按期履行程序的人员,教育主管部门要直接同相关公派留学人员取得联系,并协助处理相关问题。公派留学人员报到之后,教育处提醒公派留学人员上网填写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报到系统,筹建公派留学人员信息资源库,建立公派留学人员网上档案,并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使教育处与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有效地衔接起来。其次,在日常管理中,教育处对公派留学人员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一应事宜,如探亲、回国度假、出境、出访等,都应当依据已有的规章制度程序化地予以执行。第三,在公派留学人员期满回国时,教育处根据对公派留学人员所提交的工作生活总结及护照等材料的审查程序,审查合格方能开具《留学人员回国证明》。程序化的管理模式将最大程度地减少管理工作的差错率,并能及时地发现公派留学人员留学时期各个阶段的问题,降低留学风险,为公派留学人员的圆满完成提供了保证。

第三,管理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的体现,这就要求驻外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大情感投入:教育处老师要加强与公派留学人员之间的互动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及时发现和处理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学习,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提高留学质量和效益。由于公派留学人员群体中研究生比重逐渐增加,他们具有优良的素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为他们提供生活之便的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发展个人素质,如鼓励他们参加地方学联、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文章等。如此一来,公派留学人员在外管理工作将收获,公派留学人员个人发展与教育处管理与引导下公派留学人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双重实现。除此之外,驻外管理人员要与留学基金委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留学人员履行回国服务义务,更好地发挥公派留学人员的作用。

在当前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和规范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既为加强中国公派留学人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机遇,国外有利的留学政策有助于中国继续加大公派留学人员的派出力度;同时也对公派留学人员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各国留学政策的变化根本上受商业利润和经济利益的驱动”,[10]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只有不断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公派留学事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公派留学人员在外教育管理问题的思考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一方面,对高水平项目公派留学人员留学期间特点和问题的分析可能为后续的派出者提供借鉴,那些准备申请或即将被派出的留学人员可以提前做准备,从而顺利地开展留学生活;另一方面,在实例研究基础上对该项目特点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将为管理者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公派留学工作更有效地进行。

注释:

①教育部文件“教外留〔2007〕46号”。

②数字来源见:2007、2008、2009年度国家留学基金委年报。

③法国行政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

[1]徐海英.公派留学生工作中的新问题与几点建议[J].教育与现代化,1998(3):76-77.

[2]刘国福.近三十年中国出国留学政策的理性回顾和法律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5-24.

[3]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EB/OL].[2011-12-19].http://www.csc.edu.cn/About/.

[4]张力.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成就和未来展望[J].中国发展观察,2008(10):15-17.

[5]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出国留学效益评估”研究组.公派留学效益几何[N].中国教育报,2002-08-21(5).

[6]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年报:Annual Report 2007[EB/OL].[2011-10-09].http://www.csc.edu.cn/uploads/20080805165456509.pdf.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EB/OL].[2012-02-09].http://www.gov.cn/jrzg/2006 -02/09/content_183787.htm.

[8]吴晶.我国继续选派研究生出国留学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EB/OL].[2011-10-09].http://www.gov.cn/jrzg/2007 -10/09/content_770851.htm.

[9]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2010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第二批留学人员录取名单确定[EB/OL].[2011-07-05].http://www.csc.edu.cn/Chuguo/csc2010grad2/agentlist.asp.

[10]黄福涛.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93-98.

猜你喜欢
基金委教育处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准推荐评审机制路径探析
An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Program of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2018年新项目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日本 东京留日学子谈中国梦
荷兰阿姆斯特丹赴华生的“行前培训”
庆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