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120例疗效分析

2012-01-30 10:06黄惠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5期
关键词:利巴韦疱疹肛周

黄惠清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肠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部位疱疹,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近几年,我国发病率显著升高。我院应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1]和第7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2]。年龄5月~7岁,5岁以下居多,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及手、足、肛周疱疹样皮疹、口腔疱疹或溃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退热、酌情使用抗生素、口腔及皮肤护理等相同的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炎琥宁10 mg/(k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5天。

3.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体温正常,口腔疱疹或溃疡愈合,手、足、肛周皮疹消退;好转:体温正常或下降,口腔疱疹或溃疡好转,手、足、肛周皮疹减少;无效:体温无下降,口腔疱疹或溃疡、手、足及肛周皮疹无变化,甚至加重。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讨论

手足口病(HFMD)是1957年在新西兰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主是由肠道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病毒71刑引起的一种以手、足部皮肤皮疹及口腔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它是全球性传染病[3]。全年散发,以5~8月份的夏季为流行高峰。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短时间内可在幼儿园、学校及社区等人口密集地区暴发流行。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潜伏期2~6天,常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手、足及臀部出现疱疹。本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属于自限性疾病,但也有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及循环衰竭等并发症,甚至死亡,死亡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特效治疗,临床上除了一般对症支持疗法外,主要予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在细胞内被腺苷激酶酸化形成单磷酸,干扰肌苷酸脱氢酶活性影响鸟苷酸合成,从而阻断DNA病毒复制,但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易产生耐药性[4],并可引起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炎琥宁粉剂是穿心莲提取物,主要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其具有较强的解热、镇静作用,退热作用迅速并可维持4小时;具有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对肠道及多种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灭活作用;能明显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加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应激能力;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有助于减少皮肤黏膜皮疹、促进溃疡愈合。

本组病例采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利用利巴韦林抑制病毒复制,炎琥宁解热、抗病毒、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促进皮疹、溃疡愈合作用,二者协同作用,临床疗效高于单用利巴韦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S].2008.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06-808.

3 秦桂云,张红英.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44-3645.

4 唐金华.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60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046-3047.

猜你喜欢
利巴韦疱疹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