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利欣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抗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2012-02-03 09:59林晓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9期
关键词:多烯胆碱胞外基质

林晓华

甘利欣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抗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林晓华

目的 探讨甘利欣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分为治疗组(予甘利欣150 mg和多烯磷脂酰胆碱15 ml治疗),甘利欣组(予甘利欣150 mg治疗)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15 ml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检测各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及甘利欣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利欣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慢性肝炎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比单用效果要好。

甘利欣;多烯磷脂酰胆碱;肝纤维化

目前,肝脏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为病理过程的慢性肝损害,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过程。肝纤维化的进展常为慢性、隐匿性的,早期尚有逆转为正常的可能,晚期则为非可逆性的。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提供高剂量、容易吸收利用的高能多烯磷脂酰胆碱,这些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在化学结构上与重要的内源性磷脂一致它们主要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将甘利欣与多烯磷脂酰胆碱两药进行联合应用对治疗肝纤维化作用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9~60岁,平均40.5岁,病程平均4.5年。诊断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2000年西安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分型标准[1],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全部肝功能异常;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4项指标中≥2项异常,超声检查有肝实质回声异常。

1.2 分组 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①治疗组20例(甘利欣和多烯磷脂酰胆碱);②对照组20例(甘利欣组);③对照组2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肝功能均不正常,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高,所有患者均戒烟酒,清淡饮食。

1.3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予甘利欣150 mg和多烯磷脂酰胆碱15 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②甘利欣组:予甘利欣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③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15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肝功能: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Ib)、球蛋白(GIb),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上述指标每2周检测1次。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均采用放射免疫法[2]。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2 结果

2.1 1个疗程后三种治疗方法对肝功能主要指标均有改变,治疗组测定值(TBil、ALT、AST)较治疗前下降>60%,对照组测定值(TBil、ALT、AST)较治疗前下降<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1个疗程后三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而治疗组下降幅度>60%,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不良反应:三组患者用药后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表1 三组治疗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比较结果(±s)

表1 三组治疗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比较结果(±s)

±0.16治疗后 30.16±4.81 51.62±36.12 57.39±29.56 1.47±0.13甘利欣组(n=20) 治疗前 75.55±17.21 170.26±45.68 177.26±34.84 1.21±0.13治疗后 58.35±5.06 89.36±38.55 86.18±25.09 1.41±0.25多烯磷脂酰胆碱组(n=20) 治疗前 76.77±18.11 165.57±47.38 178.47±37.36 1.21±0.15治疗后 57.65±4.86 81.96±29.59 105.55±32.82 1.35±0 A/G治疗组(n=20) 治疗前 75.12±17.02 162.99±48.36 176.58±36.98 1.17组别 Tbil(μmol/L) ALT(U/L) AST(U/L).17

表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结果(±s,μg/L)

表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结果(±s,μg/L)

.55±27.44治疗后 122.53±65.44 112.48±32.45 96.59±32.16 93.58±39.12甘利欣组(n=20) 治疗前 354.78±97.36 170.46±51.28 201.75±54.58 181.26±35.36治疗后 142.65±76.78 147.89±35.98 130.12±40.18 140.01±25.79多烯磷脂酰胆碱组(n=20) 治疗前 348.16±82.78 180.66±36.71 191.02±55.98 174.98±35.78治疗后 147.96±55.12 39.12±32.69 134.54±49.58 159.-C治疗组(n=20) 治疗前 357.22±95.55 173.16±50.38 198.28±41.26 186组别 HA N PC-Ⅲ Ⅳ11±34.96

3 讨论

在正常肝组织中,各种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有精确的相对比例和特定的相对空间位置,通过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信号传递精确地调控着结构、功能和代谢状态,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从动态的观点来看,纤维增生是指各种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而纤维分解则是指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二者的“净效应”。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肝损伤持续存在,组织发生修复时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而引起的病理改变,是涉及复杂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的动态过程。肝星状细胞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各种致肝纤维化因素均肝星状细胞把作为最终靶细胞,通过促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这一共同途径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肝纤维化过程是肝细胞炎性坏死,炎性反应刺激时肝脏内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的诊断迄今仍以组织病理检查最为可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寻求反映肝纤维化无创性血清学指标。血清4项纤维化指标对于了解肝脏炎性活动和肝纤维化过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3]。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第一针对原发病去除致病因素,如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抗血吸虫治疗、戒酒等。第二针对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如通过抑制炎症或脂质过氧化,或者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生活化,以及促进胶原降解等。

甘利欣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二铵,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甘利欣可减轻因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和D-氨基半乳糖对肝脏的形态损伤,改善免疫性因子对肝脏形态的慢性损伤,临床以应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一些资料还提示甘草酸二铵还具有直接抑制纤维细胞的增值与细胞外基质的产生[4]。

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提供高剂量、容易吸收利用的高能多烯磷脂酰胆碱,这些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在化学结构上与重要的内源性磷脂一致。它们主要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另外,可分泌入胆汁。因此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直接影响膜结构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促进肝组织再生。

本组采用甘利欣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bil、ALT、AST、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A、Ⅳ-C、PC-Ⅲ在治疗前明显高于正常值,经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说明甘利欣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明显减轻和抑制肝纤维化形成,在改善肝功能及抗纤维化方面有互补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国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陈桂轩,翟洁卿,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抗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09,30(9):808.

[3]缪国励,石裕明.肝脏病理检查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探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12(1):39.

[4]梁玉国,楚秀菊.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心得安对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的影响.中国中西结合杂志,2002,5:382.

131300 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多烯胆碱胞外基质
一种包埋氯化胆碱的微胶粉制备工艺
脱细胞外基质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拉萨裸裂尻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不同还原态叶酸和胆碱组合对人结肠腺癌细胞hMLH1和hMSH2转录水平的影响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与丹参注射液、氨甲环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复方氨基酸配伍的稳定性
水螅细胞外基质及其在发生和再生中的作用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