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有准备地写作文
——“活动型”写作教学的有效探索

2012-02-08 08:43刘文岩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
关键词:写作文作文评价

刘文岩

在新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一块广阔的试验田。这不仅是因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因为它是教学中的难点。长久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存在着“教师不知该怎样教才能教好”,学生“不知该怎么学才能写好”的现象。学生思想幼稚化,对生活的关注低;教师作文教学模式化,公式化,内容大众化,都大大影响了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慨叹:现在的学生思想没有深度,作文写得“平淡如水”。学生感慨:我有写好作文的愿望,却不知如何写好。“活动写作”的理念,如一阵春风,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在“活动型写作”的理念下,我们让学生有准备地写作文,探索一条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有准备地写作文”的理念指引——“活动型”写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材料准备的过程”“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活动写作”的理念,是以单元的学习为单位,在模块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写作教学贯穿整个模块教学当中,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强化突出了写作能力对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水平的重要作用。“活动型”写作的核心,就是把作文教学与各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写作。在整个作文教学当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张扬。

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活动型”写作符合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原理。心理学表明,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动力,有效的写作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自己”。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地表现自己,发展个性的心理需求,如果写作不能让他们有“自己的”的表现机会,是很难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写作活动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写作教学,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参与,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与思考。

“活动型”作文的教学理念,就非常符合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活动型作文教学理清了一个思路,就是在活动中作文,活动是作文的前奏又是贯串作文全程的主旋律。而学生是活动的主角,是亲身的参与者,学生能主宰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个性地学习。而“活动型”写作的这一理念,与《新课程》中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思想,是一致的。

在实际的操作中,“活动型”写作可以拓展传统写作教学的课堂空间。众所周知,写作,是一种思维表达的过程,而任何一种表达的过程,都是建立在相关的积累与事先的预设当中的,即表达是有前提的。而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堂上作文”,遵循着“给题目——堂上写作——堂上讲评”这一传统模式,把写作的空间限制在了课堂当中。学生在课堂这一“有限的空间”里,冥思苦想,匆匆而就,不但学生写得痛苦,教师评得也“味如嚼蜡”。让学生在活动中写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的时间与空间里,针对写作的内容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包括素材的准备,形式的准备,感悟的准备等,最大限度地拓展以往作文教学中“堂上作文”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当中去汲取写作的养料,写出自己内心的思考与感受。这个“有准备”,就是在传统的“堂上作文”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之前,加上一个“准备”的环节,让学生根据即将要写作的内容去观察、调查、阅读、思考,为写作准备丰富的“佐料”,使学生成为“有米下锅的巧妇”。

二、“有准备地写作文”的情境设计——组织各类型的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就是活动,活动就是学习,我们让学生写“有准备的作文”,必须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走进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当中,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任务的同时,把写作“准备”好。在实践中,我们把写作的准备活动的情境分类为以下几种。

1.组织“准备·个体感受”的写作活动。

新课程强调,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即“应自主地学习”,“更应该成为一个具有探究能力的人”。专家指出“个人就是靠不断的探究来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人类也是靠着不断的探究向前发展的。可以说,探究是人(个人与人类)的生存之本。”在设计组织“准备·个体感受”写作情境时,我们强调学生在活动情境中,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融会贯通,探究自身生命的感受,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

在开展“认识自我、展现自我人生”的写作教学时,我们强调让学生个体去探索人生,感悟自我。从引发学生思考“人生是什么”到学生自己得出自己的“人生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顾自己的人生,展望未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阶段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写出精彩细节,我设计了以下的写作活动情境。

本文尝试从系统功能理论的角度,基于Kress & van Leeuwen 提出的视觉语法三大元功能框架,将新闻漫画的图像语法解读与多模态隐喻的建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对新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理解。

阶段 写作准备活动 写作任务 成果交流第一阶段活动目的:通过阅读体会 “认识自我”的重要性。阅读《必修1第一单元》课文:《我很重要》、《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自由选择其中一篇阅读篇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心得。(必须结合文章细节写作)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部分阅读成果。(学生堂上展示)第二阶段活动目的:通过采访,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采访父母 (长辈、同学、老师),从别人对自己的评说中,了解自我。结合采访活动,写采访稿。(记录采访过程,写出精彩细节,并根据采访的内容,总结别人对自己的认识(性格、优点、缺点、建议等)。第三阶段活动目的:感受成长经历,剖析自我。第四阶段活动目的:规划自己,为自己设计人生。写复杂的记叙文。(强调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的细节描写)命题作文:最让我感到%% %%的一件事。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学生修改作文。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部分采访成果。(学生堂上展示)写想象作文。(拓展思维,写出精彩细节)命题作文:假如我是% %%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学生修改作文。

在情境设计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学生每一次写作之前,都有相当大的空间去为写作任务的完成进行准备。为写作而进行的“准备”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准备活动,形式多样,能为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服务。这拓展了写作教学的空间,延伸了课堂写作教学。

2.组织“准备·合作探究”的写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习“应突出学生的合作性”。合作,即是指学生在团队中与同伴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在组织“准备·合作探究”的写作活动中,我们要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比“仅靠个人”更优秀的学习成果。

在开展“细品中秋”的写作活动时,结合阶段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写出精彩细节,我设计了以下的写作活动方案

“细品中秋”活动型写作方案活动过程:1.教师讲“中秋”。学生做好笔记。2.学生分组:自由组合,5-6人一组,选出一名组长作负责人,统筹活动。3.活动要求:活动过程应该人人参与,各施所长,团队合作,共同拿学分!4.评价标准:主题鲜明,30分;形式精彩,20分(展示时间10钟);有闪光点,20分;团队合作,30分。5.写作活动过程:①围绕写作主题“细品中秋”,自选方式进行。②完成时间:2011年9月至10。③呈交成果:课堂交流、展示各小组活动成果。④教师点评。

%%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强调“分工合作”与“交流、展示”,学生在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的同时,又是在完成集体的任务,活动本身不单能培养学生个体的探究能力,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表达与交流”“倾听与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在写作方面,成果的完成,给予了学生长达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写作的准备,学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东西”来表达写作主题,这就为优秀成果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组织“准备·综合专题”的写作活动。

我们的写作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强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全面地发展。这类“综合专题”的写作活动,要明确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来设计活动,活动的目的,更加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结合阶段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写出真情实感,我设计了“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教学活动设计。

阶段 写作准备活动 写作任务 成果交流第一阶段活动目的:通过阅读体会真挚的情感(亲情、友情)阅读《必修2第一单元》课文:《我的母亲》、《冰心:巴金这个人……》1.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心得。(必须结合文章细节写作)2.以“母爱”和“友情”为主题,查找并收集相关的名言名句名人资料。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部分阅读成果。(学生堂上展示)第二阶段写作指导:情到真处情自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部分采访成果。(学生堂上展示)教师堂上指导学生写出 “真情实感”的细节。写出有真情实感的细节片断:让我XX的那一瞬(感动、心动、激动)准备活动一:阅读专题文章《晒一晒我的拾荒母亲》、《目送》。准备活动二:请你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成长的过程,收集并整理一下自己成长的印记。一张照片,一张试卷,一件礼物,一句话……学生展示准备成果,教师堂上作点评第三阶段堂上作文布置写作准备活动写复杂的记叙文。(强调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的细节描写)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爱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学生修改作文。

本活动方案,结合了“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读”、“写”、“悟”的环节,把教学的过程进行延伸,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每一个写作的环节之前,都有充分的写作准备活动,始终让学生带着自己“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的活动中来,使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与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有准备地写作文”的实践反思

1.“有准备地写作文”的教学实践,是一次有效的写作教学尝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强调“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不但拓展了课堂作文的空间,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在“准备”作文的过程中,或积极地阅读,或撰写读书笔记,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相关活动任务……学生能在广阔的天地间,去观察生活,体悟生活,然后写出经过自己精心准备的文章来。

如,在写“成长的痕迹”这一作文中,学生“准备”了自己成长的痕迹:一张旧相片,一篇自己写过的文章,一张奖状……学生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自己成长的痕迹,感概颇多。一位学生写到“虽然自己尚未成年,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原来还真有那么多的故事值得回味。”

又如,在“细品中秋”的写作活动中,有一组全体成员,带着自己的活动主题,设计了一份“有关中秋佳节如何过”的调查问卷在网上进行调查。小组成员结合收集到的数据,写出一篇题为 《“现代青年人怎样过中秋”》文章,分析了现代社会中,青年人过中秋的情况,从而看出传统的节日在当今社会中的演变。文章有数据,有分析,有事例,有感想,是一篇水平颇高的“社会调查”分析报告,令人欣慰。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写出的文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更多的是有着他们自己亲身体验,真情实感的文章。这也许是因为所写的文章都是经过“准备”的,而这一“准备”的过程,让学生“思接千里,亲近生活,了解自己”,写出精彩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

2.“有准备地写作文”的教学实践,教师要成为写作的“主导者”。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主导着整个写作过程,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无法监控学生写作过程的弊端。从写作设计,到准备写作,再到写作反馈,处处都有教师的身影,可以说,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自由者”,建立起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与“学”的能动性都发挥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写作过程的监控,也是“有准备地写作文”教学实践的难点。因为对过程的监控,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虽然写作的主题是一致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准备”过程。面对这么“独特”的写作准备,教师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点评与指导,难度较大。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课堂指导”+“不定期反馈”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效果不错。也就是说,在每一次写作之前,有正式的课堂指导,说明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指导写作方法。在学生“准备”的过程,利用“课堂五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准备成果,教师及时点评,提高准备的质量与效果。

3.以多元的评价促进学生写作活动的开展。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要让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同伴、家长等人进入到评价主体当中来,一起对作文活动进行评价,以评价促发展,让学生在合理的评价当中得到发展的信息,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例如,“细品中秋”写作评价中,小组之间的互评成绩,就在写作的最终成绩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这让学生在评价时,能参照他人的成果,获得有益的东西。

而在“成长的痕迹”的写作评价中,家长的评价,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学生所写的文章,给家长阅读,让家长写一写评语,这不但加强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让学生从另一种视角中获得写作的意见,收益良多。

另外,在评价中,我们应更多地着眼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的重心更多的在于学生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获得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注重过程,结合并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合理地运用各种评价手段与方法,让评价起到督导、激励、调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写作文作文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写作文等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