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2012-02-08 06:21李春霞
实用老年医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蛛网膜创伤性下腔

李春霞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属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血液外溢到脑脊液中造成的常见的神经科急症重症之一,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1]。现代医学的进步,有相当多的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可能有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功能状态受损,影响日后工作及生活质量。国内外均有学者尝试aSAH预后的危险因素建模分析,以便未发病时早期预防,发病后早期治疗,减少aSAH带来的不良后果。本研究回顾性收集本院老干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经临床确诊为aSAH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动脉瘤是否多发、年龄、高血压、意识障碍史、Hunt-Hess分级等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收集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头颅CT明确诊断且发病3 d内入住我科的aSAH患者,经脑血管造影(DSA)确诊为aSAH,均为第一次发生aSAH。经诊断为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外伤后假性动脉瘤患者或病例资料不全者予以剔除。符合条件98例,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29~78岁,平均(58.26±10.28)岁。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动脉瘤夹闭术,其中入院3 d内手术69例,3~14 d手术29例。单发动脉瘤48例,多发动脉瘤50例。动脉瘤总个数165个,分布于前循环者共80个,后循环85个。合并有高血压或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者86例,糖尿病21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其中并存>2种疾病者15例。

1.2 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后3 d内登记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血压、血脂、血糖等。并进行相关检查,记录动脉瘤位置、是否多发、脑血管痉挛、进行Hunt-Hess分级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多项指标测定。以出院(或死亡)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评估预后,GCS评分1、2、3、4、5分分别代表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基本恢复。临床预后参照文献分类分组标准[1]:GCS评分4~5分为A组(恢复良好),GCS评分1~3分为B组(临床恢复不良或死亡)。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依据GCS评分作为分组变量,分别对分类变量进行检验,其中年龄、动脉瘤是否多发、血压、Hunt-Hess分级、APACHEⅡ评分、入院手术时期等6项指标与aSAH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患者性别、动脉瘤的位置、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程度、意识障碍史等5项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见表1。

表1 aSAH患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n,%)

2.2 多因素分析以患者恢复效果为应变量(y不佳=1,y良好=0),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年龄、动脉瘤是否多发、入院时高血压分级、Hunt-hess分级、APACHEⅡ评分、手术时期等6个变量纳入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筛选方法采用Stepwise法。模型检验(χ2=59.608,P<0.01)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纳入模型的因素包括年龄、动脉瘤是否多发、Hunt-Hess分级、APACHEⅡ评分。

表2 aSAH患者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通常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是指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80%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且老年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2-3]。且aSAH起病多比较急骤,患者自身缺乏应对心理,易延误治疗时机,故对aSAH早期预后危险因素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aSAH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但各家研究结果均有不同,提示各预后危险因素均有差异。文献报道较多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动脉瘤是否多发、Hunt-Hess分级、APACHEⅡ评分、意识障碍史、血压[4-5],与本研究的独立危险因素稍有差异。本研究显示年龄、动脉瘤是否多发、Hunt-Hess分级、APACHEⅡ评分与预后显著相关,意识障碍史、血压为非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与老年aSAH症状非典型及病例资料偏倚有关[6]。老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于老年人脑实质内血管出血及非老年人aSAH。老年人多有脑萎缩,颅内容量相对较大,颅内压增高缓慢,头痛症状不典型,呕吐相对少,早期轻微症状可能被忽略,再者,部分老年人伴有老年性痴呆,发生意识障碍及性格改变可能被误认为与老年痴呆有关。一般可认为年龄越大,体质及抗病能力差,再加病前脑、心、肺、肾等伴发病多,出血后康复能力及预后差[7],因此,年龄可作为影响预后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多个动脉瘤多发瘤体不规则且多有管壁更薄,较单发更容易出血,文献报道≥2个瘤体出血,危险性显著增加[8]。Hunt-Hess分级及APACHEⅡ评分是对危重患者的疾病状态较为客观的评价方法,在预测死亡危险度和危重患者的转归有较大参考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多支持Hunt-Hess分级和APACHEⅡ评分做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3,9-10]。

本研究提示动脉瘤是否多发、年龄、APACHEⅡ评分、Hunt-Hess分级是aSAH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但由于研究样本量偏小、统计资料的不均匀性及试验设计的不足,可能还存在多种局限性。总的来说,aSAH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在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基础上,综合患者具体情况,慎重对待高龄等高风险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减少病残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1]时忠华,周岱,王中,等.术前因素对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4):230-231.

[2]Van Gijn J,Kerr RS,Rinkel GJE.Subarachnoid haemorrhage[J].Lancet,2007,369(9558):306-318.

[3]Wintermark M,Ko NU,Smith WS,et al.Vasospasm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utility of perfusion CT and CT angiography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Am J Neuro-radiol,2006,27(1):26-34.

[4]Sandalcioglu IE,Schoch B,Regel JP.Does intraoperative aneurysm rupture influence outcome?Analysis of 169 patients[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4,106(2):88-92.

[5]Naval NS,Stevens RD,Mirski MA,et al.Controvers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6,34(2):511-524.

[6]贾建平,江汉秋.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4):220-222.

[7]迟兆富,高静.老年急性脑卒中的诊治[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3):154-158.

[8]姚继国,孙晓江.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8):1582-1584.

[9]钱进先,李磊,虞正权,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4):297-300.

[10]刘光健,何围厚,朱飞奇,等.1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生存率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历史性队列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4):393-397.

猜你喜欢
蛛网膜创伤性下腔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