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2012-02-15 09:28邱晓东
图书馆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总馆分馆服务体系

邱晓东

(烟台图书馆,山东 烟台 26400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这一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要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构建总分馆服务体系,对于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兴办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图书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公共图书馆分布不均,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网点布局不合理,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增长才干的需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是指由同一个建设主体资助、同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其中一个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或与总馆一起隶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实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一是有利于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总分馆制使城乡图书馆布局合理化,公众就近能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过实施图书馆总分馆办馆模式,在该市道里、香坊、阿城、南岗建立了规范化社区图书馆,方便群众借阅书籍。二是促进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提高。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施,可优化图书馆服务网点布局,通过协同采购、联合编目的方式,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建立地区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使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效益。总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群众的信息鸿沟。

2 我国地区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出台相关政策对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作出指导,为公共图书馆推行总分馆体系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构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提供了具体的参考依据。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很多地区纷纷建设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苏州模式”。苏州图书馆的分馆建设,由合作方提供馆舍及设备,承担水电物业费用,并每年向苏州图书馆支付一定人员和购书经费。苏州图书馆作为总馆提供初始馆藏资源并负责更新调配、委派工作人员负责分馆开放。所有分馆都秉承苏州图书馆“平等、免费、专业、礼貌、高效”的服务理念,实行通借通还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文献信息需求。截至2011年11月,苏州图书馆已建立33个分馆。“苏州模式”特点:①合作主体多元化。苏州图书馆与苏州市各区政府、街道、社区及镇政府合作办分馆。在苏州市沧浪区、高新区、平江区等社区相应建立了分馆。与学校合作办分馆,如建立了胥江分馆。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办分馆,面向学生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推广活动。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合作办分馆,如沧浪少年宫分馆和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分馆的建设,把图书馆服务与校外活动教育相结合。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办分馆。苏州图书馆在机关单位建立分馆,为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供了新平台;②“动态资产权”基础上的物流和通借通还。总馆将书调拨到哪里或读者将书归还到哪里,图书的资产权就“流”到哪里;对于因异地借还而“流动”的图书,系统将根据读者的还书地点自动变更其资产权记录,使其作为接受还书的图书馆资产,在当地继续流通;③统一馆员培训。分馆人员接受总馆领导。新员工总是先受聘于总馆,待专业技能成熟后才有机会被派往分馆。

(2)“厦门模式”。在分馆建设模式上,厦门市图书馆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区情况的多种类型分馆并存的建设模式,经多年的实践,目前已初步形成由直管型、联办型、加盟型和托管型等四种分馆类型构成的总分馆模式,初步建立起符合厦门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第一,直管型分馆。这种类型的分馆是总馆的一个直属部门和派出机构,人、财、物由总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管理。文献资源由总馆统一采购、编目、调配、剔除等。分馆人员从事读者服务工作,实现“一卡通”服务、数字资源的共用。如鼓浪屿分馆与公园分馆属于这种类型。第二,联办型分馆。总馆与合作方在共享协议的规范下,共建分馆。分馆提供场所、人员和设备,总馆提供文献资料和业务指导。总分馆之间不存在行政、人事、财政隶属关系。如73152部队分馆、海警三支队分馆和园博苑古籍文献分馆属于这种类型。第三,加盟型分馆。加盟馆按照联盟章程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合作的权利与义务,各加盟馆必须受协议的制约,共同履行协议规定,构成一个整体,实现资源共享。同安区分馆等属于这种类型。第四,托管型分馆。分馆的主办方与总馆签订合作协议,将其所属的图书馆的运作委托给总馆执行,包括馆舍、设备与人员的使用及常规运作所需经费的托管等。总馆为分馆提供文献资料、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如杏林分馆、灌口分馆、同安工业集中区分馆和火炬翔安产业区分馆等属于这种类型。通过多种模式创办分馆,在满足基层群众共享公共信息资源的同时,厦门市图书馆的整体效应得到了加强。

(3)“东莞模式”。东莞在不改变原有图书馆行政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实施总分馆制。东莞图书馆总馆负责东莞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分类、标引、加工等工作,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各分馆专门负责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之间实行文献通借通还服务。

东莞图书馆联合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了东莞地区图书馆集群的联合书目查询功能,读者登陆总馆或分馆的网站,便可检索全部的图书信息和借阅情况。各分馆根据当地产业优势、地域特点和人文环境确立特色馆藏和开展特色服务,充分满足了不同区域读者的需求。“东莞模式”特点:①政策推动。东莞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 〈东莞市建设图书馆之城实施方案的意见〉》等文件,对东莞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科学布局规划;②经费保障。由市统筹镇(区)分馆业务管理系统和ADSL网络通信基本费用,以一个分馆业务管理系统购置费1万元,ADSL网络通讯最低包月费0.6万元计,按每年实际加入的分馆数量将统筹经费划拨到总馆,保证了基层图书馆采用统一系统,利用总馆资源,开展业务工作的基本条件;③考评促进。将“建设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参与东莞地区总分馆体系建设”、“采用计算机管理”、“与东莞图书馆联网”、“组织开展读者活动”等图书馆建设方面的要求纳入镇(区)、村(社区)、企业(单位)文化建设考评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东莞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3 完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打破现行的图书馆管理体制障碍,明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的新局面。目前,我国地区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在促进当地图书馆服务水平提高、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由于我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依然是以“块块”为主的“条条”管理,各级公共图书馆行政管辖权归属相应的各级政府,图书馆经费划拨、图书馆人事管理等权力归地方政府主管。要实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现有的图书馆管理体制障碍,实行图书馆人、财、物统一管理,明确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笔者认为,省、市、县级政府应联合起来推动总分馆体系建设,由三级政府按比例核定分馆建设资金,并由总馆负责人员的安排、文献的购置、图书馆日常管理。分馆所在的一级政府不但要对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而且要负责图书馆的基本运行经费。上级政府按比例对分馆建设划拨一定的资金。总馆统一管理各分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而形成区域内真正的总分馆服务体系。人事管理权由总馆管理,有利于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的总分馆体系,推行统一的图书馆服务标准。

3.2 制定图书馆法,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化、法律化

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对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和保障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相关法律以促进和规范其发展。我国地区性的图书馆管理条例如《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等颁布,对当地图书馆建设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要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国家层面的公共图书馆法作保障。可喜的是,文化部已于2010年4月形成了公共图书馆法初稿,目前正广泛征求意见和修订。制定公共图书馆法的目的是要解决目前阻碍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使政府真正承担起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的责任,有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化、法律化。

3.3 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社会机构,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其建设和日常运转。但是,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图书馆可以与社会机构合作,引进社会资金,共同建设总分馆服务体系。一是图书馆可与企业联合建立企业分馆,企业需求的提高必然带动社会对图书馆的再投入,以此形成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良性循环。如常州市图书馆与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天合分馆,是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常州市图书馆中央书目数据库,读者可检索天合分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两馆实行通借通还。二是可采取联合投资办馆的方式,开辟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渠道。由政府牵头、图书馆与私人出资合股建设图书馆。如浙江省金华市严济慈图书馆采取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4 结束语

总分馆制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实现区域内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模式之一。各地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建立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健全考评机制,使充足的经费、高素质的人才和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保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1]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2]李国梅.厦门市图书馆总分馆模式运作分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1):10-12.

[3]罗雪明.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0(3):20-22.

[4]李东来.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总馆分馆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文化+”视野下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创新思考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