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2.0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2012-02-15 10:20
图书馆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学科交流图书馆

谢 卫

(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59)

1 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学科服务模式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程序来进行图书馆的科学信息服务工作。服务模式实施学科化有利于克服以往简单文献检索的弊端,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赢得用户支持。有条件的图书馆都应该积极探索学科服务的模式和途径,并结合Web2.0技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总体来说,实现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已经成为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目前诸多图书馆积极展开对学科服务的探索,并不断付诸实施,然而大多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仍旧停留在文献检索、图书借阅和教育培训的层面上,极少数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针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特殊需求服务,更不用说提供深层次、系统化的学科信息服务。但是图书馆的优势在于信息资源丰富、学科型人才众多,因此,针对社会人员的信息需求,为其提供学科化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最佳模式。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应走出校园的局限,面向社会大众,承担起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

2 Web2.0与学科化社会服务的结合

Web2.0 是以 Blog、TAG、SNS、RSS、Wiki等网络软件的应用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目前我国许多图书馆都纷纷采用了Web2.0技术来深化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根据Web2.0主要技术的作用来看,Web2.0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不仅容易操作,更容易满足使用者全面及时交流信息的要求,实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性。Web2.0的这一特性恰好可以满足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要求,能够帮助图书馆快速实现信息传递功能,为用户提供资料查询和利用服务。只有恰当地选择高效合理的应用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同时也有助于图书馆服务社会化。

与传统技术相比,Web2.0可以更加快捷地为图书馆网络用户提供信息,用户可以借助Web2.0的网络技术平台,快速及时地查询和掌握所需信息,进而高效地组织和传递信息,甚至还可以将有关信息进行整理编辑,以便他人共享。此外,读者还可以借助Web2.0平台随时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促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通过Web2.0实现动态的交流,使信息组织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进而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同时,又能够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扩大图书馆的服务潜能,真正实现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

3 基于Web2.0的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3.1 基于Blog的图书馆学科服务

Blog是Web blog的简写形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博客。用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生活内容,通常以时间顺序为依据,不断地进行更新并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总之,博客具有个性化、即时性和超链接的优势特点,是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互动工具之一,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共享。

图书馆通过建立学科博客系统,将各个学科的专家联系起来,邀请他们在各自的博客中发表与所处领域相关的热点话题以及研究成果。在博客平台中,要使每位普通读者都能随意进入博客浏览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普通读者可以通过留言或评论的方式与学科馆员及本学科专业人士讨论研究相关课题,在潜移默化的交流互动中,共同分享和学习学科信息。

3.2 基于RSS的图书馆学科服务

RSS代表丰富站点摘要和RDF站点摘要以及真正简单聚合。但是实际上RSS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对信息进行内容传达发布和综合的技术手段,并通过标准的RSS信息源实现信息内容的订阅和综合。RSS具有订阅功能,可以将收集以及定制的新闻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格式的更改并准时传输到客户的计算机内。

在RSS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关键字或者各种算数符号的检索表达式实现数据的RSS定制,并对符合设定条件的所有文章通过RSS浏览器和阅读器进行浏览和下载。另外,RSS可以定制各种专业性的网站,如新浪科技、百度等。RSS还有信息综合功能,学科人员可以在丰富复杂的资源中收集和订阅与学科有关的信息,定期定时传递给读者,从而实现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个性化,帮助普通读者节省时间并得到更有效的资源。

3.3 基于Wiki系统的图书馆学科服务

Wiki是指面向社会群体共同写作的超文本系统,同时也是支持该写作的辅助工具。Wiki的特点是每个人都能够对其进行创建、浏览和更改,Wiki的作者可以有机地形成一个群体,共享某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Wiki系统来实现重要学科相关知识的共享资源库。Wiki系统为普通读者创建了一个公共的知识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科专家和学科馆员可以创办各种形式的学科小组,并在本组内组织收集和共享有价值的学科信息,包括学科观点和见解,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到Wiki系统中,而普通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看法对共享平台内的学科信息进行更改、整合、创新,同时还可以极大地丰富馆藏信息。

3.4 基于SNS系统的图书馆学科服务

SNS即网络社交平台,其特点是通过网络的方式,将人际关系网的资源充分联系并展现出来。借助SNS平台图书馆的使用者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SNS技术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的相关技术,还能为图书馆员提供便捷的工具,使信息管理科学化,构建起人际网络资源系统,进一步丰富学科信息资源。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借助SNS技术创建不同学科的网站社区,固定的网站负责固定学科信息的收集分类和查阅情况,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同时还可以存储、管理、共享图书馆内的信息。当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SNS技术为读者创建互动平台,从而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5 基于IM系统的图书馆学科服务

IM即Instant Message,适时的学科信息咨询服务模式,也就是即时通讯。它为人们能够在网上及时咨询和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这也是自电子邮件出现后又衍生出来的一种便利的在线通讯方式。早在1996年IM系统中一个重要产品ICQ研制成功,IM技术进一步提升,进而开始形成一些新的功能,比如增加了视频以及文件共享功能,甚至还能够发送短信等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

目前,IM技术的软件有多种,比较常见的有Yahoo、Messenger、Google以及QQ等。与传统的技术相比较,创新了图书馆员与读者交流的方式,以前仅能通过E-mail进行意见的反馈,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不仅妨碍了信息使用的有效性,而且不利于图书馆实现高效的资源共享。而IM技术却拥有足够强大的软件技术实力,能够高质量地构建信息咨询和交流平台。通过IM软件不仅能够实现图书馆员与用户的交流,还能实现用户之间的交流,同时学科馆员还能利用该项软件实现相关学科信息问题的交流,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运用。图书馆还可以在相关网页上下载和使用新型的IM工具,保障用户准确稳定地收到传输信息,传输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此外用户还可以下载相关信息和在线交流,进而增强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4 结语

图书馆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需要借助网络平台,而Web2.0恰好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这充分满足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需求。通过Web 2.0的网络平台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还可以提供信息,帮助图书馆的有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读者的需求。同时读者还可以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实现与图书馆员及专家学者的交流。目前,尽管Web2.0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推进,Web2.0将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进一步满足读者需求,真正实现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价值。

[1] 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4-17.

[2] 郑兰,宋雪.图书馆学科化社会服务的探索——以北京交通大学数字铁路博览馆建设为例[J].现代情报,2009(8):132.

[3] 曹玉平.基于博客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J].图书馆,2010(1):120.

[4] 王岚霞.图书馆RSS应用和服务现状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94.

[5] 陈向东,杜渐,王芳.Wiki环境下知识交流的个案研究[J].理论与实践,2010(2):63.

猜你喜欢
学科交流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图书馆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