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2012-02-18 06:51张雪梅
科技视界 2012年31期
关键词:跨文化观念交流

张雪梅

【摘 要】每一种文化都有特殊的价值体系,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与恶,这就是人们的生存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有的人对其他文化的了解不够全面不够准确,本文呈现了一个美国人对中国的观念并分析了产生这些观念的原因。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观念

【Abstract】Each culture has its special value system, which helps one distinguish beauty and ugliness, good and bad. This is peoples living philosophy, moral standards and behaving norms. Some people have unilateral and incorerct understandings toward another cul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conceptions of an American towards China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Key wor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cepts

近年來西方世界的人和事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也是一种文化。如今经济和社会的交流已经超越了国籍超越了文化,人们与西方人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跨文化的交流指的是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个人交流。”(Chen Junsen, Fan weiwei, 1)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克服这些障碍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Li Chunyan, 1)跨文化交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总的说来,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同,因此人们的思想行为也不同,这就可能产生冲突。

1 理论依据

根据Kluckhohn的模型,中国人往往要了解一个人很久才选择相信他。他们期望与自然和谐,着眼于现在。他们重视自身的发展,以集体为中心。美国人倾向于相信每一个人,利用大自然的优势,计划未来,为了成功获得回报而工作,并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认为人的本质都是好的,他们操控着自然,着眼于未来,重视行动。他们信仰个人主义。克服种族中心思想的方式就是了解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想法和行为和产生这些想法的原因。我们也需要了解别人怎么想,怎么做以及为什么。然后才能用看不见的东西来解释我们看得见的举止。

就不同的文化而言,还有别的模式。Geert Hofstede也提出了自己的模式。他从权力距离,长期目标,个人主义,模糊容忍度和男子气概这几个方面来定义文化。拥有短期目标的人们期望得到快速的结果,保护他们的面子并尊重传统,经常赠与礼物。孩子们应当学会容忍并尊重别人。空闲时间非常重要。很多重要的事情发生在过去或现在。学生们不把坚持当做是一种重要的品格。拥有长期目标的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关系由地位决定。他们不怕遗憾,有很强的适应性,能较快适应新环境。孩子们应当学会节约。空闲时间并不重要。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事会在将来发生。学生们把持之以恒看成一种重要的品格。中国是一个权力驱动的国家,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个人主义的国家。两个国家对待男子气概是一致的。

2 美国人对中国的观念

Mrs. Linda Hatfield今年62岁,经历丰富。2个月前刚退休。退休之前她做了30多年的财务顾问。她性格活跃,喜欢户外运动,她经常与丈夫参观美国的名胜古迹。她目睹了近50年来社会积极的改观。现在是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安全,医学上的突破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些棘手的疾病已经被攻克,研究深入到病理学的新领域;但现在的年轻的一代却缺乏诚实、公平、自制的价值观。

在她看来,在中国很多人的生活还处于贫穷的层次,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不是人人都有。所以她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在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方面比美国的年轻人压力大。造成她这种思想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很多美国人不清楚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此外, Mrs. Linda Hatfield知道的只是旧中国,她对中国的印象还停在过去。过去很多人确实生活贫困,甚至有可能遭受饥荒。而事实上事情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多数过着相对富裕的生活。如果一个美国人初次来到中国,他会讶异于中国的发展。至于高等教育,相比较从前也有了较大的变化。20年前中国的大学生还很稀少,高等教育的确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工作也并非那么难找。现在的情况相反“大学易上,工作难找”——上大学比过去容易得多,找工作却困难得多。中国人的整体素质都提高了。当然并非所有的美国人对中国都存在误解。但至少这反映了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方面,跨文化的交流对于解决这些误解是非常必要的,有的是个人的,有的源自文化。

中国人通常与他人一起活动,他们是一个集体,外出旅行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别人。中国的传统决定了中国人助人的品格。而美国人喜欢单独行动,他们不常与他人一起参加活动,更别说同一个人。他们聚焦于自身,认为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中国重视人们之间的“和”,而美国倾向于强调人的个性和独特性。

Mrs. Linda Hatfield认为他们能及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她看来,每当世界上哪儿遇到了灾难,美国一般都是第一个提供经济援助的。她认为美国经历如2005年的飓风时,并没有接收到他国的援助。美国的个人主义导致大家认为美国不需要帮助。她对中国帮助别国的事并不了解。实际上中国非常重视人道主义精神。中国的传统决定了中国会帮助任何一个处于困境的国家。然而,根据Hofstede的模型,美国人注重个人主义。作为一个国家,美国在其他国家人的眼中也是独立的。

中国人把房子看得至关重要,认为这是一个家的最关键的因素。尽管拥有自己的房子在美国也是一个目标,人们会因为支付不起而陷入财政上的麻烦。车对于美国人也很重要。他们的信仰体系不同,把有些关系看得比事情重要。在中国人们最看重的还是房子。尽管一辈子租房子可能最经济,大多数中国人仍然相信拥有自己的房子十分必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没有房子,家不能被称为家。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也体现在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上。在中国,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而在美国,人们即使老了还是要照顾自己。美国人也照顾父母,但是以一种与中国不同的方式。私人疗养院价格昂贵,一般美国人支付不起。私人疗养院跟医院或机构相比更像公寓或旅馆。他们做自己能为父母做的,通常老年人也不住私人疗养院。父母仍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而不是搬去与子女同住。子女在维持父母独立性的同時帮助他们。

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且多数情况下还是同一个人。他们都是做自己的事,或者与不同的人一起。美国人喜欢广交朋友,而中国人宁愿了解一个人更多。美国人往往有几个很亲密的朋友,可以与之一起活动,对他们而言朋友是珍贵的礼物。朋友们聚餐的时候,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会事先列出个单子,每个人确定自己准备的东西并与大家分享。

3 结论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我们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别人。为了纠正我们的误解,我们首先应该深究我们这么想的原因。对别的文化存在错误的观念很正常,只是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改变这些错误的观念。

而外国人看中国也是如此。他们可能从电视上或报纸上得到了这些不实的观念。跨文化的交流恰恰能帮助西方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参考文献】

[1]Chen Junsen, Fan weiwe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5.

[2]Li Chunyan. Conflict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Prenticle hall, 1998.

[3]Samovar Larry A. & Porter Richard E. & Stefani Lisa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4]Wang Yude, Deng Rubo. General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1999.

[5]李静涵.浅谈全球化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M].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6]沈丽花.试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9(5).

[7]唐索琴.国际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及能力培养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

[8]http://www.geert-hofstede.com/[OL].

[责任编辑:王洪泽]

猜你喜欢
跨文化观念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维生素的新观念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健康观念治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