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分离模式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探析

2012-02-18 06:51朱洪强王小芳
科技视界 2012年31期
关键词:教考分离因材施教

朱洪强 王小芳

【摘 要】伴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考分离模式开始实施。不可否认其具有很多优势,但在推进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和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故需要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以促进教考分离更好地实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考分离;教考合一;因材施教

0 引言

考试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新型制度开始推广实施,包括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传统的教考合一制度有其局限性,教考分离模式因此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考分离制度的实施,需要对其做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1 教考分离概述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师教学状况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1]。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很多高校开始实施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何谓教考分离?有学者认为,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只负责教学,不参与所教课程的考题拟定和试卷批改,而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非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命题或由题库中调题组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的考试方法[2]。作为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趋势,教考分离模式受到高度重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 教考分离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1 教考分离的优势分析

与传统的教考合一方式不同,教考分离模式可以使考试更加公平;增加成绩的可信性、可比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等优势。

首先,教考分离模式下出卷工作由非任课教师完成,命题的主观随意性大大降低,而阅卷过程一般采取流水方式,根据统一的评分标准,更加客观公平,“人情分”大大减少,使得考试更加公平。

其次,教考分离模式下考试成绩的可信性大幅提高,成绩的可比性也大大提高。因此就有利于教务部门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经验,使考试的反馈与激励功能得到真正的发挥[3]。

又次,教考分离模式下任课教师因不参与出卷,故无法勾画考试重点。学生会意识到仅仅依靠考前突击是不能应付考试的。为了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学生往往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平时学习中。

最后,教考分离模式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这就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确定授课内容和进度,把握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因材施教”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2 教考分离存在的问题

教考分离模式有其优势,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同样会带来一些新问题,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教育质量。

首先,教考分离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考教分离模式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变为“应试”。而应试学习会导致学生更注重考试技巧的训练,故而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次,教考分离模式会影响教师的创造性,不利于学术探索和创新以及知识的全面传授。教考分离模式下“一切以考试为主”的思想会影响教师的创造性。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为教考分离而建立的试题库或试卷库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很难跟上科技的脚步;另一方面,新知识和新理论通常存在争议,并不合适进入试题库或试卷库中。这样“新东西”不能及时成为考核的内容,教师就会对“新东西”的探索失去客观动力,从而影响教师的学术探索和创新,不利于知识的全面传授。

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故教考分离模式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制度实施过程中亟需考虑的问题。

3 继续推进教考分离模式的对策建议

尽管教考分离的实施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从教考分离发展的起源来看,考试的初衷应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教考分离模式确实有其优势,因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组织教师认真修订、完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是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执行计划的具体体现,是组织实施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没有教学大纲,容易导致授课或考试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在教考分离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大纲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它使得教考分离的实施变得有据可考。因此,应认真修订与完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进程和方法,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其作用。

3.2 建立并且及时更新试题库,提高命题质量

建立试题库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还可以使考试规范化、科学化。试题应依据教学大纲,覆盖所有知识点,重点突出,难度适中,既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每隔半年或者一年可以增加新的试题,融入部分对新知识考查的试题,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试题库的组建方式可以从校外购买,可以由本校任课教师编写,也可以采用校内和校外结合的方式。

3.3 重视过程考核,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了解考试过程中的问题

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将考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改变“一卷定终身”的做法。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知识,以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和讲演等形式进行考查,并将结果计入总评成绩,丰富考查内容,对学生的考查也更加灵活多样。考试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分析试卷:一方面,可以从区分度、难易度和可信度[4]等方面评价试卷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成绩可以反映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部门应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从而建立有效的考试信息反馈机制。

3.4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任课教师在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发挥主导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創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鼓励教师把学科前沿问题、新知识和新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融入课堂讲授中,并且可以将此部分内容纳入平时的考查范围,实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让考试过程更加公平合理,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考试过程中,包括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学生主动参与到考试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考试结果的接受,进而有利于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性与发展性功能。

3.5 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教考分离,可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因此培养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更全面的知识体系。高校开设的一些知识更新较快、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例如导论性课程、实践课程、形势与政策等,都不适合进行教考分离。这些课程的考查可以采用报告、论文等比较灵活多样的形式。而对于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大学英语等课程,知识更新较慢,上课学生和任课教师多,教材和教学大纲统一,就非常适合采用教考分离。

4 结束语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乔晶,胡兵.高校实施教考分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2]龙文祥,龙陶陶.对高校“教考分离”制度合理性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3]蒋秋艳,张东.对教考分离模式的再思考[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4]王鹏.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责任编辑:王迎迎]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