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祈使疑问句对比研究

2012-02-28 12:48李二涛
关键词:特指汉英句式

李二涛

(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邢福义在《汉语语法学》中明确指出“有时句子的语气类型跟句子的使用目的并不是一致的。”[1]125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句式会实现各自不同的句子功能。然而,在某些动态语境或特定的句域中,说话者为了表达特定的语义内涵,会发生一些句类(句式)和句子功能相交叉的现象。例如:

(1)a.你不能走快一点吗?

b.Can’t you walk a little bit faster?

(2)a.走进来点,怕什么呀?

b.Walk nearer and what are you afraid of?

吕叔湘在国内最早提出该语言现象,认为“按形式说是命令句……包含问句。可是,就它们的作用而论,仍然是询问性质。”[2]281袁毓林将该疑问句称为“边缘祈使句”或“祈使疑问句”[3]。范晓认为此类疑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祈使,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说话人请求或命令听话人做某事”,可以表示“委婉的请求”、“暗示性的祈使”、“催促”和“劝阻”等。[4]227徐盛桓认为“六、七十年代以来逐渐为语用学家们关注,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里做过深入的研究”,并指出“疑问句表示‘指令’的施为用意”。[5]邵敬敏认为“形式是疑问句,但表达的意思是一种祈求,同时(子句)Q的疑问含义仍然存在。”[6]国外英语学者夸克(Quirk),叶斯帕森(Jespersen),奈斯菲尔特(Nesfield)等人将相应的英语表达形式称为修辞疑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国外语言学者在语用学中将其称为“疑问祈使句”(Wh-imperatives)。

本文以在各类各级语法实体中居于中枢地位的“小句”为视角,采用徐盛桓提出的“疑问句语用性嬗变理论模型”中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5],从汉英语句法层面进行充分观察、描述和解释,向深层挖掘语义,向外层探求语用,力求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以期对祈使疑问句(imperative question)的形式、意义和功能之间找出某种对应关系,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分类,最后从存疑程度和发问强弱方面对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及衰退进行了验证,并对汉英语祈使意义和疑问程度对应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 汉英祈使疑问句性质之考察

(一)汉英句类划分标准

句子类型(sentence type)也称作句类,指句子的功能类型,即按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或功能作出的句子类别划分。徐杰根据“表意”标准,将句子分成三类:(1)陈述句:告诉听话人一件事。(2)疑问句:向听话人提出一个问题,以企得到回答或证实。(3)祈使句:要求听话人从事某种行动或不从事。[7]徐盛桓认为:“如果从句类三分即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来说,那么陈述、探询、指令分别就是这三类句子的本原功能”[5]。刘丹青认为西方语言学界也将句类称为言语行为(speech acts)。奥斯汀(J.L.Austin)将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抽象出三种行为,分别是“说话行为”(locutionary act)、“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8]尽管句类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但疑问句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语言学界一直深受传统英语语法的影响,通常将汉语的句子分为四类,即陈述句(declaratives)、疑问句(interrogatives)、祈使句(imperatives)和感叹句(exclamatives)。这种分类方法仍然是主流。汉英语疑问句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但学术界对“疑问”范畴的认识却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导致了“语气分类”和“功能分类”的不同。陈振宇指出“在汉语中,当疑问从句做宾语时,一个句法语义上的陈述句或祈使句,可能因为言语行为的作用而成为疑问句,这就是汉语中的非典型疑问句”[9]。

需要指出的是陈述句和陈述、疑问句和疑问、祈使句和祈使分别属于语法学和语用学的不同范畴。祈使可以用祈使句来表达,疑问可以用疑问句来表达,同时,祈使也可用疑问句等句类来表达。

(二)汉英祈使疑问句的语用性嬗变

疑问句探询功能的持续弱化,最终导致转移为陈述、祈使等其他语用功能。疑问句的句式结构会逐渐发生变化,疑问句的句法特征也逐渐蜕变,最终可能变为非疑问句。徐盛桓认为前期的逐渐蜕变即为语用性嬗变(transmutation),后期的退化为语法性嬗变。他在《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中提出“疑问句语用嬗变理论模型”,认为疑问句探询功能的减退与迁移,在本质上,都受疑问句运用过程中同一因素的影响,受同一机理的制约。疑问句语用性嬗变理论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疑问句有一个疑问结构体①疑问结构体包括疑问标示和疑问项。,它除了是疑问句的形式特征外,疑问句的探询功能也由它来实施和调节。疑问结构体的衰变表征疑问句的嬗变,包括语法性嬗变和语用性嬗变,而语法性嬗变是指由语法上的疑问句向着语法上的非疑问句的变化;语用性嬗变是指由探询功能向非探询功能的变化。但语法性嬗变是由语用性嬗变造成的,是由诱发语用性嬗变的语用因素凝固而最终实现了语法化的结果,而语用性嬗变是主导。[5]

不同句类在语言交际中实施不同的交际功能。疑问句的本源功能是探询,不同的疑问句在不同的句域中还可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否定、虚拟以及其他跟句子相关的非问的语用功能。国内外语言学家和学者对此研究领域颇感兴趣:鲍林杰(Bolinger)区分了疑问句的12种功能;刘光明提出了18种交际功能;马泰尔(Martell)提出了19种功能;徐盛桓将句子的本原功能分为陈述、探询和指令。其中对疑问句表陈述功能的研究历史较长,而针对表示指令性含义的研究却相对匮乏。

当今世界知名心智和语言哲学家塞尔(John R.Searle)在论述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特别是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ch acts)时,将疑问句的“非问”称之为“用询问的施为用意(illocutionary force)表示指令性的施为用意”[10]。简言之,疑问句的探询功能分别迁移到了陈述和祈使功能(或指令功能)。例如:

(3)a.走进来点,怕什么呀? (曹禺《日出》)

b.Don’t you believe me? (Quirk 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你哭什么? (冰心《两个家庭》)

d.不用说了,横竖你们都是不管事的,我花钱雇你们来作什么,难道是叫你们帮着他们打架么?(冰心《两个家庭》)

研究修辞学的学者早就注意到(3a)、(3b)、(3c)和(3d)句式,将其称为反问句,是疑问句的一种类型,即“运用表达与命题意义相反的语义内容的疑问手段对经由推理得出的某个言论或行为的前提发问,使得该言论或行为的前提不能成立,从而达到否定言论或行为的目的的疑问句”[11]。

(4)a.你能把音量收小一点吗?

b.你能不能把音量收小一点?

c.你能把音量收小一点,是不是?

d.Would/Won’t you turn down a little?

例(4)中的四个例子是语用学比较关注的对象,主要是研究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国外的塞尔、奥斯汀等语言学家和哲学家都对此有过较为深入的研究。

(5)a.你问问她愿意跟我,还是愿意跟你?

b.你们下去问问……到底是听他的,还是听我们的?

c.Do you get your English book?

d.Didn’t I tell you to come early?(=Surely,you know I told you to come early.)

如前所述,邵敬敏在《间接问句及其相关句类比较》一文中提到“形式是疑问句,但表达的意思是一种祈求,同时Q的疑问含义仍然存在”,并对该语言现象进行了一些分析,只是指出“全句为祈使句与非是非问的混合式”,但并未指出其具体疑问句类型。[6]

(6)你们怎么还不进来呀?

袁毓林先生将该疑问句称为“边缘祈使句”或“祈使疑问句”。[12]这种句式只有祈使功能,而没有祈使句结构,并不是真正的祈使句。显然,该句属于祈使疑问句,其基本的探询功能已完全退化,并迁移为祈使功能。

(7)a.Would you give me some tea,please?

b.请给我弄些茶水好吗?

(8)a.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

b.把盐递给我好吗?

西方语用学将例(7)和例(8)中疑问句称为“疑问祈使句”(Wh-imperatives),是指有些发问是祈使性质的,不旨在请求获得某种信息的语言使用现象。[13]这一概念旨在解释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即有些发问是祈使性质的,而非请求获得某种信息。

(三)汉英祈使疑问句的性质

“探询”(information-seeking)是疑问句的本源功能。疑问句主要是用以探询某一特定的信息,但也“常用以表示命令、请求、提议、邀请等”。同时,用疑问句来表示命令、请求、邀请、劝告等指引性诱导(directive induction)内容的指令性功能是疑问句语用性嬗变的结果。而祈使疑问句是相对较为特殊的一种疑问句,其主要功能是祈使或指令性用意,也可能有探询功能。徐盛桓提出“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祈使或指令性的内容,疑问句的探询功能就迁移到祈使或指令功能上。”[5]简言之,祈使疑问句可以理解成一种以疑问形式表达祈使功能(或意义)的句子,说话人可能通过疑问形式来弄清楚不明白的事物,也可能表达祈求的意愿,还可能兼而有之。疑问句探询功能不断消解弱化,最终可能转移为其他语用功能。

二 汉英祈使疑问句的特征及分类

汉英祈使疑问句是由祈使功能和疑问形式融合而成的一种疑问句,主要表达祈使功能,同时也能表达祈使和疑问功能兼有。任何汉语语法事实的深入研究,既需要进行静态分析,更需要进行动态分析。邢福义在《汉语语法学》中强调“任何语法事实都由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所构成”[1]439以及“句子语气类型的划分,不完全是句子用途的划分”[1]125。为了深入研究祈使疑问句,应该从句法层面对其语表形式进行充分的观察、描述和解释,向深层挖掘语里意义,向外层探求语用价值。尽管祈使疑问句带有祈使的功能,但从形式上必须满足疑问句的条件。英语疑问句的疑问结构体的语表形式表现,如表1所示:

表1 英语疑问句疑问结构体语表形式

现代汉语疑问句从结构形式上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是非问句,一类是非是非问句,包括一般的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本文将祈使疑问句分为是非疑问句和非是非疑问句两大系列。疑问句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作为一个句子的一部分,充当句子的宾语或宾语从句,也是汉语句法结构的一个特点。[6]英语系统中将其相应的疑问句称为直接问句和间接问句。因此,文中宏观上将汉英祈使疑问句分为直接问句和间接问句两大类,即直接祈使疑问句和间接祈使疑问句。

(一)直接祈使疑问句

直接祈使疑问句是指单独成句的祈使疑问句,相当于简单句或小句。按照具体句式的大类特点,又可分为是非疑问句和非是非疑问句。直接祈使疑问句是疑问结构Q单独使用,并非Q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或母句的子句。

1.是非疑问句

是非疑问句是要求听话人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句。

(9)a.你把那本书递给我好吗?

b.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at book?

(10)a.把门关上行不行?疯狗就要跑过来了。(V+不+V结构)

b.把门关上行不?疯狗就要跑过来了。(V+不结构)

c.把门关上,行不行?疯狗就要跑过来了。(,V+不+V结构)

d.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The lunatic dog is coming.

(9)和(10)是是非疑问句中的常见结构。结构不同,语气也随之不同。由于(10a)、(10b)、(10c)和(10d)中语序和结构的不同,句子的疑问和祈使语气也不尽相同。但是该类型中的英语句式及语气使用比较固定,常用Would you/Could you…等句式来表示,所表达的祈使语气比较委婉。

(9a)和(9b)中的说话人委婉地要求或请求听话人给予肯定的回答,并具有指令性意愿。(10a)、(10b)、(10c)和(10d)中的具体语境是“疯狗就要跑过来了”,如果门还没关上的话,就赶快关上,否则我们就要被疯狗咬了。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句子功能。如果说话人本身有疑而问,那么就要求听话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果说话人本身无疑而问(门根本就没关上),就要求听话人作出适当的动作或反应,而非回答问题,此时汉英疑问句的探询功能就完全蜕变为祈使功能。但是英语是非问句所表示的祈使功能语气只有委婉一种类型,而汉语是非问句所表示的祈使功能语气的类型却是多种多样。

2.非是非疑问句

第一种是选择疑问句。选择疑问句是说话人提出并列的两项以上内容让听话人从中进行选择的疑问句。

(11)a.你到底是留在太原,还是去武汉?

b.Do you on earth stay in TaiYuan or WuHan?

(12)a.你吃米还是吃面?

b.Would you like rice or noodles?

(11)和(12)中说话人均要求听话人作出选择,具有指令性意愿,即两者之间必须做出选择,语气较为生硬。此时汉语疑问句的谓语动词常常是“问问、听听、看看、闻闻、想想”等或隐含有该类型的内容,英语选择疑问句虽暗含这种语义内容,但不会直接表达出来并体现在句子中。通过汉英选择问句的实例对照可见:汉英语中选择疑问句所表示的祈使功能基本保持一致,几乎不存在差异。

第二种是特指疑问句。汉英语特指疑问句是指带有疑问词的问句,一般要求听话人对疑问词表示的疑点进行针对性的回答或说明。特指疑问句的语用功能之一就是以言行事,换言之,说话人通过疑问句向听话人施加压力或影响,以期听话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或阻止听话人的某种言行。例如:

(13)我们先不画画了,找个地方聊聊怎么样?

(14)a.你为什么不一起玩玩? (曹禺《日出》)

b.Why not play with us?

(15)a.你怎么可以这样嘲笑人? (《傲慢与偏见》中文版)

b.How can you be so teasing?

(16)我们这些人没有“三证”,不抓我们这些人,他们怎么完成任务?

汉英语在特指问句中都可以表示祈使功能,而且语气都比较强,几乎与祈使句的祈使功能相当;而且二者在特指问句中无论句式形式还是语义内容都是基本保持一致的。

(二)间接祈使疑问句

间接祈使疑问句是指祈使疑问句作为整体句子的一部分,称作子句,相当于英语中的从句。为便于解释和描述,我们将子句的疑问形式记作Q,母句记作S。此时,间接祈使疑问句同样分为是非疑问句和非是非疑问句两个系列。

1.是非疑问句

是非疑问句形式标志一般是句末可加语气词“吗”、“呢”、“吧”等。根据Q性质不同,可分为一般性是非问和特指性是非问①由于特指性是非问自身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归于间接祈使疑问句的是非问系列中虽然有些牵强,但还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的分类。。

一般性是非问的整体句子要求听话人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其中Q也是是非问。例如:

(17)你再看看这是他的笔迹吗?

(18)Do you know this is his voice?

(19)你闻闻这道菜香不香(呢)?

(20)你们有没有感觉到他是在一步步地走向毁灭(呢)?

以上各例中,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说话人都要求听话人作出某种动作,或者说含有言外之意,同时还须针对疑问形式Q的疑问点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所表达的祈使语气都比较委婉。

特指性是非问是由是非问和特指问融合而成,具有二重性。②邢福义在《是非问和特指问的融合》一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0期第6页)中指出特指性是非问是“一种二重性问句”。全句为具有指令性的是非疑问句,但作为其一部分的Q仍然保留非是非疑问句的特征,全句有疑有问,即非是非问Q蕴含在母句S之中。

(21)你听听有谁来了(吗)?

(22)你说说有哪四部影片(吧)?

(23)你摸摸这有什么(吗)?

(24)问问他想吃点什么吗?

以上例子的疑问形式Q中都有“什么、谁、怎么样、何时、为什么、哪(个)”等特指疑问点并且要求作出回答。回答包含两个部分内容:第一是作出肯定“有”或否定“没有”的回答;第二是,如果是肯定的回答那么可以直接回答“什么、谁、怎么样、何时、为什么”等疑问点。汉语中常见的疑问形式是“有”字句式,还有“想”字句式、“能”字句式等,但在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句式。汉语中此类疑问句之所以具有二重性,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特殊的语用价值,包含了双重内容和含义。

2.非是非疑问句

在汉语中,非是非疑问句中的Q保留原问句的特点,其形式标志为句尾可添加语气词“呢”,但祈使意义相对更加委婉。非是非疑问句一般包括选择问和特指问。[6]英语中与之类似的表示祈使语气的非是非疑问句通常都是采用固定的句式(其中的宾语从句用whether引导)来表达的。非是非疑问句可分为选择问和特指问。

(25)你说说汉字究竟是落后还是先进(呢)?

(26)Have you decided whether you will go to Canada or not?

上述汉英例子中说话人均要求听话人做出选择,并具有指令性内容,即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但给予听话人一定程度的时间和空间,与直接祈使疑问句相比,语气要相对委婉一些。

(27)你听听是谁来了(呢)?

(28)你说说是哪四部影片(呢)?

(27)和(28)中的疑问形式Q中有“谁、哪(个)”等特指疑问点并且要求直接针对疑问词作出回答。常见的疑问形式为“是”字句式,而英语中却没有类似汉语的这种表达。

三 汉英祈使疑问句祈使意义、存疑程度和发问强弱对应关系分析

根据对汉英祈使疑问句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所做的分析,从总体区别性特征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直接疑问和间接疑问)和两大系列(是非问和非是非问)。

在汉英语言实际使用过程中,说话人的话语信息包括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新信息构成交际的焦点。新信息对于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可能是未知也可能是已知的,同时,也有相互交叉的可能,存在表2所示的四种情况:

表2 汉英语中话语信息对比表

“疑问句语用性嬗变理论模型”认为强发问和弱发问的发问意图是由说话人对所问及事态的知识状态决定的。强弱发问表征的是“发问中所体现出的知识空缺大小的程度和求知欲望强弱的程度”。[5]

说话人对事态的存疑程度是影响探询性言语行为的最主要的语用因素:(1)全疑而问即是强发问;(2)不同程度的半疑就是不同程度的弱发问;(3)无疑而问则成为非问。祈使意义是指要求听话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意义,根据祈使意义的强弱,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三类:(1)坚决;(2)中性;(3)委婉。

结合汉英祈使疑问句的特点,就两大类、两大系列的祈使意义、存疑程度和发问强弱的对应关系做一对比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汉英祈使疑问句句式、祈使意义、存疑程度、发问强弱对比表

① 邢福义将句中使用了“谁、什么”之类的特殊疑问词,句末却又可以使用“吗”结尾的疑问句称为是非问和特指问融合而成的“特指性是非问”。(《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0期第6页)为探讨方便,在本文中暂时归入非是非问系列。

我们注意到表3中带*的例句“你为什么不一起玩玩?”(Why not play cards?)存在一定的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小句的外部因素,即语境,包括对话语境和上下文语境。在现实语言使用环境中不难理解以下两种情况。

语境(1):多人打牌,丈夫在旁边一直看着,妻子说“你为什么不一起玩玩?”那么这句存疑程度是无,只是表示一种委婉的建议或邀请,具有祈使功能,相对于英语中的“Why not play cards?”此时属于“非问”,但事实上对应的英语也是在实施祈使功能,以此表示邀请等语义。

语境(2):昨晚多人打牌,妻子在玩,但丈夫没玩。今天早上妻子问丈夫“你为什么不一起玩玩?(Why not play cards?)”,是探询真正原因,所以该句就属于“全疑而问”的强发问,要求对方针对疑问点给予一定的回答。

显然,汉英语祈使疑问句中直接发问的祈使意义都相对较强,间接问的祈使意义都比较弱,但祈使意义的强弱并非绝对概念,与具体语境、句法手段以及词汇手段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汉英语祈使疑问句在“问”和“非问”方面属于强、弱发问和非问的交集,即既有强发问和弱发问又有非问的指令性内容。

四 结论

我们以“小句”为视角,运用“疑问句语用性嬗变理论模型”对汉英语祈使疑问句进行了研究,从句法层面对汉英语的语表形式进行观察、描述和解释,向深层挖掘了语里意义,向外层探求了其独特的语用价值,得出这样的认识:汉英祈使疑问句同大于异;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由于疑问结构体的衰变导致了疑问句的语用性嬗变,也正是语用性嬗变才可能导致最终的语法性嬗变。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跨语言解释力。汉英祈使疑问句的共同点有三:

(一)汉语和英语祈使疑问句的存疑程度和发问强弱都具有对应关系,进一步验证了“疑问句语用性嬗变理论模型”提出的存疑程度同发问强弱成正比关系。汉英祈使意义的强弱并非绝对与语境、句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均有密切关系。汉英语的祈使疑问句与疑问句、祈使句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祈使疑问句中的存疑程度尽管从“无疑”、“半疑”到“全疑”均有,但并非全是“非问”,具体是否是“有疑而问”主要取决于小句所处的动态语境因素。

(二)汉语和英语祈使疑问句的祈使意义从“坚决”、“中性”到“委婉”各不相同,语用上的疑问句向语法上的非疑问句不断蜕变,语用上本源性探询功能不断衰退甚至完全消失,也可能衰退至一定程度既具有探询功能又具有祈使功能。汉英语祈使疑问句中疑问结构体的衰变导致了疑问句的语用性嬗变,也正是语用性嬗变才可能导致最终的语法性嬗变。疑问句的本源探询功能逐渐衰退至其他功能,探询功能也就迁移了,同时也是一种跨语言现象。

(三)汉英语祈使疑问句均为兼祈使功能和疑问形式为一体的疑问句,主要用来表达祈使功能,有时既能表示祈使意义又能实施疑问功能,而且不以存疑程度和发问强弱为必要条件。宏观上,汉英祈使疑问句都可分为直接问句和间接问句两大类,即直接祈使疑问句和间接祈使疑问句。

汉语和英语祈使疑问句的不同点仅仅在于分类中的独有现象。在直接祈使疑问句中,英语中有特指性是非问,而汉语中没有;间接问句中英语不存在其次类中的特指问句和特指性是非问句,而汉语中则有这种类型的句式。

[1]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8.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袁毓林.正反问句及相关的类型学参项[J].中国语文,1993(2):103-111.

[4]范 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

[5]徐盛桓.疑问句探寻功能的迁移[J].中国语文,1999(1):3-11.

[6]邵敬敏.间接问句及其相关句类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50-57.

[7]徐 杰.句子的功能分类和相关标点的使用[J].汉语学习,1987(1):5-8.

[8]刘丹青.句类及疑问句和祈使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J].语言科学,2005(5):78-98.

[9]陈振宇.现代汉语中的非典型疑问句[J].语言科学,2008(4):337-351.

[10]Searle John R.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1]胡德明.反问句的语用价值——诱导性与隐涵性[J].修辞学习,2008(4):36-40.

[12]袁毓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3]刘龙根.评“发问同于请求”论[J].外国语,1988(2):63

-67.

猜你喜欢
特指汉英句式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White Elephant
特殊句式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特指”释义法
《现代汉语词典》的“特指”释义法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