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界杯中、外女子排球队后攻应用比较研究——兼谈和合效应对中国女子排球队伦敦奥运会参赛影响

2012-03-05 14:30孙桂芳孙桂芹胡思诺杨永明3
中国体育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排球队号位美国队

孙桂芳,孙桂芹,胡思诺,杨永明3,,

1 问题的提出

中国女子排球队在2011年世界杯比赛中以3比0横扫德国队,并以8胜3负获得了季军,取得了参加伦敦奥运会资格。同时,在这届世界杯上,中国女子排球队虽失利3场,但每场都拼到了1分,成为11场比赛至少都拿到1分的惟一一支球队,做到意大利队、美国队所不能[5]。但这只代表中国女子排球队队进入了伦敦奥运会之门。当前最重要的是总结比赛经验,找出技术优势和不足[8]。然而,强与弱是就整体而言的,如果从弥补前排强攻能力不足的“后排进攻”(指后排运动员在进攻限制线后起跳扣击二传球的一种战术进攻形式)[4]来看,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后攻应用技术(次数)、战术(位置)等方面与德国队、美国队、意大利队和日本队4国女子排球队队是有较大差距的(图1、表1)。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女子排球队后攻技、战术在比赛中的有效应用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为此,通过对2011年世界杯中国女子排球队与德、意、美、日4国女子排球队队比赛中后攻技、战术应用优劣势比较,分析中国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后攻技、战术应用现状,并从和合创新与互动互补、合作共生等群体和合效应及克服组织惯性,独辟蹊径等社会体育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后攻和合效应对中国女子排球队伦敦奥运参赛影响。注重和合效应的组织管理和运动员身心综合训练,是我国女子排球队后攻技、战术文化整合的有效策略。不仅可为中国女子排球队伦敦奥运会比赛及赛前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且必将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增添和谐元素。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1年世界杯排球赛中国队与德国队、美国队、意大利队和日本队4支女子排球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以和合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录像观察、文献资料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中、外女子排球队比赛中后攻技战术的应用现状。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在2011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虽然第1阶段以3:2险胜了日本队和2:3负于意大利队,其心理状态和比赛技、战术水平发挥不稳的战况下,一局一局拼,一分一分争,特别是在第4阶段对阵美国队以2比3失利的情况下,遭受社会舆论和运动员情绪波动大等多重心理压力,在最后争夺季军时仍以25:18、25:18、25:21的绝对优势战胜德国队,获取2012年伦敦奥运会参赛资格,重拾女子排球队精神。

然而,强与弱是相对而言,就后排进攻这一局部看,中国女子排球队与德、美、意、日4队的后攻技、战术比较,虽各有千秋,但总体来看,我国女子排球队后攻技、战术应用与国外4支强队有明显差距,而且,后攻技术应用是最少见的(图1)。图1显示,我国女子排球队与德、美、意、日4队4场比赛中后攻技术应用的不足。尤其在对阵美国和日本队比赛中,其后攻尤显差距巨大。

在与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总进攻72次,仅低于美国队2次,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但在后攻技术应用中,中国队总共实施16次,美国队则实施了39次,美国队高于中国队后攻数2.3倍。

中国女队在对阵日本女队比赛中,进攻总数超过日本队11次,而后攻技术应用则低于日本队11次。究其原因,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前排进攻成功率高,后排进攻低于日本队近58%。

本研究认为,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对阵欧美等高大运动员中,网前优势略显不足或前排进攻变化少的情况下,应多采用后排进攻以弥补前排进攻的不足。

同时,图1显示,在国际女子排球比赛中,后排进攻不仅能弥补前排进攻的不足,而且是伦敦奥运会比赛的发展趋势,后攻不仅是进攻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得分的重要方法。

就女子排球队后排进攻成功率和得分效率比较看,中国队直接得分率略好于日本队,但与美国队、德国队尤其是意大利队比较有较大差距(表1)。

表1 2011年世界杯中、德、美、意、日女子排球队后攻技术应用效率统计一览表Table 1 Statistics on Efficiency of Back-line Attack Technique of China,Germany,Italy,American and Japan Women Volleyball Team in 2011 World Cup

表1显示: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与德、美、意、日等4队比赛中,后攻技术运用累计53次,占到总进攻次数(250次)的21.2%,而直接得分累计19分,占后攻总数的35.8%,出界率2次,仅占到后攻数的3.8%。德、美、意、日4支球队的后攻技术得分率分别占到总后攻数的31.3%、41.0%、60.0%和46.7%。而且,在5支球队中,后攻没有被直接拦回的。未扣过网的仅有中国队对意大利队时出现过1次。从表1数据显示,后排进攻在女子排球比赛中不仅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成为重要的进攻手段和得分方法。

通过图1、表1的数据分析可知,后攻技、战术的运用既有观赏价值,更凸显出一种表现力与美、攻与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和合相融的技、战术发展趋势。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后攻技、战术应用及成功率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3.2 分析与讨论

3.2.1 后排进攻技、战术应用比较分析

中国女子排球队经过2011年的世界杯比赛,已提前夺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门票。但是,当前最重要的是总结比赛经验,找出在技术层面的优势和不足。单就世界杯女子排球队比赛过程中的主要得分手段“进攻”而言,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群体排名比较靠前,排在前15名的有3位运动员,分别是17号运动员(第3名)、4号运动员(第11名)、1号运动员(第14名)[8]。然而,从后排进攻来看,中国队显示出较大差距。而从中国队对阵国外4支强队的每一局看,也显现出我国女子排球队后排进攻之技、战术必须进一步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表2至表5)。

表2显示,在中、德比赛中,中国队总进攻技术应用38次,高于德国队3次,而中国队后攻技术应用11次,德国队16次,差距是明显的。从每一局分析,中、德两队各有千秋。在第1局的后攻战术运用中,中国队平均在6号位实施3次,在1号位和5号位各实施1次。占到总后攻技、战术应用的45.5%,其中,战术应用6号位是27.3%;德国队则在1号实施4次,6号3次,占到总后攻数的43.78%,其中,战术应用1号位的技术是25%,6号位达到18.78%。可见,中、德两队在后攻战术运用中,主要在1号位和6号位。相对战术运用点而言,中国队是以后排3点进攻,好于德国的2点进攻。并且,后攻都实施于全局比赛之中,这是我国女子排球队需继续发扬的,而德国队在比分落差7至8分时还能大胆实施后攻,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第2局,中、德两队应用后攻技、战术基本持平(表2)。

表2 2011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德两队第3轮比赛队后攻技、战术应用统计一览表Table 2 Statistics on Back-line Attack Tactical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a and Germany Women Volleyball Team in 2011 World Cup

第3局两队后攻技、战术应用出现了较大差异。中国队在1号位和6号位分别实施各1次,仅占到总后攻技、战术运用的18.2%。而德国队则在1号实施4次,6号1次,占到总后攻数的31.3%,高出我队131%。其中,战术应用1号位占25%。可见,中、德两队的后攻战术运用主要是在1号位上,而且,5号位没有一次后攻。

虽然德国队是欧洲强队,也提前进行了新老交替后的磨合期,但她们没有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在2011年世界杯中,则和中国争夺前3,可见她们进步之快。尤其是她们的后攻技、战术以主动进攻为主,辅以被动进攻、轻扣、吊对方空区及前排打吊结合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只有扬长弊短,多学习他人的优点,才能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表3显示,在中、美两队后攻技、战术应用中,美国队后攻占到总进攻数的52.7%,高于中国队的22.2%,近2.5倍。中国队总进攻数72次,低于美国队2次。在后攻技、战术应用中,中国队16次,美国队则高达39次,美国队后攻总数与中国队差值高达243.8%。具体到每一局后攻应用则差距更明显。

第1局,中国队后攻战术应用为3点平均开花,分别在1号位、6号位置各有3次进攻,5号位有2次进攻,该局后攻应用技术占到了后攻总数的50.1%。而美国队在1号位后攻5次,6号与5号位分别为3次和2次,仅占到总后攻数的25.8%。并且,我队后排进攻是群体参与式(17号、4号及1号运动员),和合效应明显,这是值得我们继续发扬的。同时,中国队在该局虽以4分之差先负一局,但是,后攻技、战术运用不比美国队差,应用是恰当的。应继续保持多点进攻技、战术,这是今后训练和参奥的助攻和得分重要方法。

表3 2011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美两队第3轮比赛后攻技、战术应用统计一览表Table 3 Statistics on Back-line Attack Tactical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a and American Women Volleyball Team in 2011 World Cup

第2局,中国队面对先失1局的阴影,从第2局开始,中国队对后攻技、战术产生了怀疑,面对美国队运动员身材高大和弹跳优势明显的队,还是重在网口竞争,仅有17号运动员在1号位置进行了2次有效后攻,后攻仅占到了总后攻数的12.5%。而美国队则在1号位6次和6号位5次继续扩展进攻,虽只是后排2点进攻,但后攻实施却高于第1局的5.1%,尤其在24比24、25比25、27比27时,大胆运用后攻技、战术,这应该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

笔者认为,在第2局运动员体力好的前提下,中国女队的1号、4号位运动员都可以在后排进攻。只有发挥个体优势,才能形成共生效应(其理论探讨后述),这是值得中国队在2012年奥运会前训练中探索和强化应用的现实问题。

第3局对阵,中国队仅有1号位和5号位运动员调整球各1次,美国队则在6号位3次、1号位1次进攻(表3)。

第4局,中国队虽然先以3比6落后,但在5比9和17比13的比值下分别在6号位和1号位应用后攻技、战术,虽被美国队防起,但为后续追分打开了防线,是值得提倡的。而美国队在这局实施有效后攻11次,其中,在1号位实施7次,6号位3次,并在5号位也应用1次,特别是在18比13的关键阶段,美国队连续3次后攻直接得分,造成中国队心理压力大增,情绪出现大的波动。可见,后攻的效能是不可低估的。

表3中美决胜局显示,在后攻技、战术运用中,美国队后攻只多中国队2次,但2次均得分。中国队仅在5比4时在1号位进攻1次,并被对方防起。但是,中国姑娘们在3比3、4比4的对抗中在4号位强攻连得2分,加之4号位又得一分,特别是双方6比6再次平分时,中国队群情激发,精神达到了高涨的状态,凸显了群体和合效应。但是,从8比7美国队后攻得分后,虽中国队及时叫停,但美国队连续得6分,中国女队气势下降,强烈的竞争心减弱,最终以10比15告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两队过去6次世界杯交锋中,中国队5胜1负,凸显良好的技、战术水平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和专项身体素质。

笔者认为,这次对抗失利,在体力好的前2局,应多加强我队1号位运动员后攻技、战术训练,并在巩固6号位的同时,拓展到1号和5号位。在后排也并不全是硬攻,也可以调整和轻扣对方空区。而且,在面对美国、意大利等拦网点高的队时,以后攻弥补前排的不足,是很好的进攻手段和有效的得分方法。

从中国队与意大利队的第1阶段第2轮的比赛中,中国队虽以2比3负于意大利队,但中国队总进攻数71次,高于意大利队的66次,显示出中国队进攻技术是有实力的。但后排进攻率中国队则低于意大利队124%。说明后攻技、战术差距是非常大的(表4)。

表4显示:中、意两队后攻有非常大的差距。第1局中国队在6号位后攻仅实施1次被意大利拦回。意大利队在6号位4次后攻全部得分,证明后攻变化多是一种好的得分方式;第2局中,中、意两队各实施1次后攻。第3局中国3次后攻,2次得分,特别1号运动员在6号位的主动进攻非常好。第4局中,中国队后攻虽仅3次,但24比21时在6号位的主动后攻表现突出,成功率高。面对意大利队拦网点高的特点,中国队后攻技术是有优势的。在今后训练和比赛中应有意识培养后排多点进攻。

分析中、意两队比赛的第1至第4局可知,中国队与意大利队的后攻战术应用均在1号位和6号位。中国队后攻主攻点在6号位。从中、意第4局可分析出,中国队后攻战术应以6号位为主,1号位为辅的前提下,扩展到5号位。中国队对阵欧美队来看,5号位是我国潜在发展区,也是打破组织惯性最重要的创新战术区域。

在第5局决胜局中,中国队没有1次后攻,意大利队则实施了3次,尤其在5比8与6比9时,是中、意双方拼强攻和拦网阶段,意大利队3次后攻为意后续比赛赢得了信心。中国队应多采用后攻多变战术。

表4 2011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意两队第3轮比赛后攻技、战术应用统计一览表Table 4 Statistics on Back-line Attack Tactical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a and Italy Women Volleyball Team in 2011 World Cup

表5 2011年世界杯排球赛中、日两队第3轮比赛后攻技、战术应用统计一览表Table 5 Statistics on Back-line Attack Tactical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a and Japan Women Volleyball Team in 2011 World Cup

表5显示,中、日同是亚洲队,身高、弹跳等身体素质相差不大。第3轮中、日之战,中国队以21比25、25比19、20比25、25比23、15比13的微弱优势获胜。中国队进攻总数(69次)明显高于日本队(58次)。但是,中、日后攻技、战术却显现出了很大的差距。日本队的后攻次数为30次,而中国队19次,差距显著。虽然日本队后攻技术应用高于我队,但中国队基本在1号位和6号位平均分配,而日本队则80%在6号位,相对来讲,我们的进攻点多于日本队,这是我们优势所在,是值得总结提高的。

同时,在中、日比赛中,双方后攻战术虽在5号位各实施1次,但也是后排3点进攻的方式之一,值得提倡。也显现了亚洲队的后攻发展趋势。

纵观2011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外4场比赛的后攻数据,中国队后攻是最少的,但后排3点攻是值得发扬的(图2)。中国队后攻运动员只是4号、17号和1号运动员在6号位和1号位后攻,5号位少量后攻,但也反映出中国队后攻的实力,应该充分发扬,同时,使9号、11号及15号等运动员也尝试后排5号位的进攻,形成攻防多元化技、战术体系。

中、外4场比赛后攻技术应用数据还显示出,我国1号运动员,弹跳高、力量大,但网上扣球变化少,遇意大利、美国等队高大运动员封网,往往连续2次及以上被拦回,而在后排进攻,她的优势较大,建议在体力好的前提下多给1号运动员后攻机会。尤其面对意大利等欧美高大、弹跳好、拦网点高的运动员,我国1号运动员其后攻是有优势的,在今后训练和比赛中应有意识培养其在后排多点进攻,可成为中国队2012年奥运会参赛的亮点。

3.2.2 后排进攻成功率比较

在本届大赛的4场决战性比赛中,中国队后攻技、战术应用是最少的,说明中国队在后攻技术层面上存在的不足,后攻直接得分率有待提高,但成功率较高,中国队后排进攻是有潜力可挖的(图2、表1)。

图2显示,在2011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对阵德、美、意、日等4队的比赛过程中,中国队后攻战术应用主要在6号位和1号位,其中,6号位实施24次,占到后攻总数的46%,1号位共实施23次,占到后攻总数的43%,而5号位是可开发的战术区域,在4场比赛中仅实施6次。

表1显示,德、美、意、日队的组织惯性也都在1号位和6号位。其中,美国队在对阵中国队时,1号位共实施进攻21次,6号位15次,5号仅3次;意大利队后攻战术应用主要在6号位实施12次,1号位仅实施3次,5号位0次;德国队在1号位实施进攻9次,6号位实施4次,5号位0次;只有日本队在5号位实施1次,1号位实施8次,6号位10次。

图2 2011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外4场比赛中国队后攻战术实施示意图Figure 2. Diagram of Back-line Attack T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China Women Volleyball Team in Four Matches in 2011 World Cup

上述数据说明,德、意两队在后攻战术实施中,5号位是盲区。美国队、日本队、中国队后攻战术分配相似,主要在1号位和6号位,5号位虽应用量不大,但后排3点进攻已经形成。

笔者认为,中国队应积极调整后攻战术应用,特别是在与欧、美运动员身高有一定差距的网上争夺中,或中国队个别运动员网上进攻变化方法较少时,或运动员前排进攻连续被拦时,二传及时调整战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值得中国队教练员探究的重要战术之一。

特别要提出的是,中国队与德国队的3局决战赛中,中国队后攻多点开花,5名运动员得分都在9分以上,二传也起到了核心作用,自由人的一传保障作用凸显,荣膺本场比赛的最有价值运动员[3]。

表1显示,中国队在4场比赛中,后攻技术运用累计是53次,占到总进攻次数(250次)的21.2%,而直接得分累计19分,占后攻总数的35.8%。出界(2次)率仅占到后攻数的3.8%。德、美、意、日4队的后攻技术得分率,分别占到总后攻数的31.3%、41.0%、60.0%和46.7%。而且,5支球队中,后攻没有被直接拦回的。未扣过网的仅在中国队对意大利队比赛时出现过1次,说明后攻是女子排球比赛进攻的重要方式和得分的有效方法。

但是,就中国队对阵德、美、意、日4队的每场比赛的后排进攻成功率来看(表1)。中国队与德国队的3局决战赛中,直接得分仅2分,占到后攻数的18.2%,而德国队直接得分5分,占到总后攻率的31.2%,高出中国队13%。后攻拦起率,中国队则高于德国队29.9%,出界率(1次)仅占总进攻率的9.1%,而德国队则有4次出界,高达25%。说明中国队后攻技、战术是可继续大胆在比赛中应用的。

从中国队与美国队后攻效率来看(表1),中国队与美国队是有差距的,但也有优势可言。中国队在16次后攻中,直接得分5分,是后攻数的31.3%,虽低于美国队的41%,但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了。在后攻防起率中,中国队则高于美国队6.1%。这是中国队在2012年奥运会中继续实施后攻技、战术信心的基础。

中国队与意大利队的后攻得分率差距相当大。在后攻技、战术应用效率上,意大利队后攻15次,有9次直接得分,得分率高达60%。中国队后攻仅7次占总进攻率的9.8%,且成功得分3次,占后攻率的42.9%。虽然差距明显,但也说明了中国队后攻技、战术实施的效能。

纵观本届世界杯中、外4场比赛,中国队后攻战术3点应用与美国和日本队基本相同,但好于德国和意大利队的2点后攻。中国队虽只是4号、17号和1号3名运动员在6号位和1号位战术应用多,5号位进攻少(图2),但也反映出中国队后攻的实力,同时,应使9号、11号及15号等运动员也尝试后排进攻,不仅使中国队形成攻防多元化技、战术体系,而且在群体和合效应下,培养合作能力,形成良性群体对个体的积极促进效应[6],为2012年伦敦奥运增添一把竞争利剑。

3.3 后攻群体和合效应对中国女子排球队伦敦奥运会参赛影响

现代排球的技、战术发展要求运动员必须身心、技战术全面发展。它不仅只要求运动员攻防技术全面,战术打法变化多样,专项身体素质过硬,还包括运动员心理、智力等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1]。由此,在2012年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群体和合效应。

在比赛中,只有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项技术提高的前提下,将战术应用恰当,才能赢得竞争的胜利,这就需要战术不断变化,后攻5号位战术的变化是比赛的需要,是战胜对手独辟蹊径的有效方法,这种能力来源于排球技术和战术的创新。

所谓创新,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说法,就是实现新组合。笔者认为,创新就是有效率的变化。排球比赛场上的创新应包括创新氛围、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5号位创新成果的高低,是以营造创新氛围和培养创新精神为前提的,因为,缺乏创新氛围和创新精神的团队不可能有创新动力,也就不可能有创新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或心态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个体积极的取胜心态(心态是一种心理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个体技术再好,也不可能发挥出她应有的后攻成效。同时,排球技、战术的本质就是通过运动员的心态和情绪的调整,在团队内形成一种鼓励全体运动员持续地从事创新活动的文化氛围。

由此,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发挥个体优势,形成共生效应;克服组织惯性,互通、互动、互补是实现中国队后攻战术文化整合的有效策略,有效策略的实施既能克服组织惯性,又可充分发挥群体和合效应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功效。

3.3.1 大胆创新独辟蹊径

图2显示,在2011年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后攻战术分布主要在6号位和1号位置,5号位的战术应用低。因而,中国队要继续获胜必须进行创新,而创新的核心之一就是5号位的合理运用和开发,以及1、6、5号位置的“共生效应”。由此,就5号位的后攻而言,应提高自主创新的意识,把现在认为劣势和盲区的5号位变成优势和有效区域,以改变我国女子排球后攻的不足,构成新的优势体系。

3.3.2 发挥个体优势 形成共生效应

我国社会心理学家高慎盈,把植物里的一种现象:当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但当它同另一种植物共同生长时,却长得生机勃勃,称之为“共生效应”[2]。作为排球比赛中的“共生效应”是立足于排球比赛这个系统,并从比赛场上运动员群体这个角度来认识,运动员之间相互鼓励形成的群体和合效应现象。

在排球比赛中特别容易产生群体和合效应,即在排球比赛过程中,通过队友间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人际互动,激发情绪唤醒水平,使个体在群体情感和互动合作的感召下,达到个体身心与队友在比赛中的“和谐共振效应”[6]。同时,“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个哲学名词和文化概念,和合的本质是互动、合作、和谐与整合。它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德性的教化”,是培养排球运动员全面和谐发展的载体。使运动员个体在群体情感和互动合作的感召下,激发自我归属感和团队责任感,培养合作能力,使个体与个体产生一种心理情感刺激,形成良性群体对个体的积极社会促进效应。

因而,排球场上的胜利,不仅是前排进攻和6号位和1号位的后攻才能体现主攻力与美的特质,全体运动员的相互合作,尤其是后排在3个位置上或是动态的3个位置的进攻,才能体现出整体性和团队精神。

依据图2战术统计数据,中国队后攻战术应用优势区域为6号位和1号位,有待开发5号位。但是,按照“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这一系统论定律,中国队应该走出固定位置的后攻技术运用思路,把单个位置的个体表现,内化为整体性的本质特征,形成 “共生效应”,即将场上后排3个位置都培养成为能攻善守的全面人才。

3.3.3 克服组织惯性 互通互动互补

根据辩正法则,强与弱是对整体而言的。如果从后攻技术或战术的局部来看,强者会有其薄弱之处,弱者也会有强的一面。各国球队对1号位和6号位都作为后攻的有效区域来运用,亦成为各国球队组织的惯性,组织惯性实质上是思维、行为惯性的集中表现。而后攻在5号位是国际强手中最弱的区域,这是因为各国教练员,还没有在5号位置有较高的训练成效。为此,中国队要想延续在2012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后的竞争优势,必须跨越组织惯性,互通、互动、互补。

中国女子排球队是优秀的团队,各个体之间既彼此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差异。相关,表明可以互通、互动、互补;差异,表明应该互通、互动和互补。这就意味着:其一是调整心态,加强沟通。比赛场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团队之所以取胜是单凭个体的力量无法实现的利益,需要借助团队这一利益共同体来达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场上运动员无论是主攻、副攻、二传和接应二传,他们之间只是一种互动合作关系,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的问题。所以,调整心态,加强沟通,相互鼓励,共同达成取胜目标是伦敦奥运会出其不意的后攻效果和达到预期比赛成效的关键。

4 结论与建议

1.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后攻战术应用中,6号位和1号位是优势发展区,5号位是潜力发展区,后排3点进攻战术是值得发扬的。

2.后攻是很好的进攻手段和得分方法。中国队后攻技术应用比国外4支强队有明显差距,成功率较高,但与美国队、德国队,尤其是意大利队差距明显。

3.大胆创新,克服组织惯性是中国队伦敦奥运会参赛制胜的重要策略之一。组织惯性实质上是思维、行为惯性的集中表现。后攻5号位是国际强手最弱的区域,这是因为各国教练员,还没有在5号位有较高的训练成效,殊不知,遵循惯性就意味着危机。建议中国队在着重提高个体体能和技、战术的同时,要跨越组织惯性,独辟蹊径,加强后排5号位进攻,重点培养1号运动员在后排的多点进攻和4号、17号运动员的3点后攻,乃至全员实施后攻技、战术等创新训练,形成攻防多元化技、战术体系。

4.后攻技、战术的运用,既提高了观赏价值,更凸显出一种表现力与美、攻与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和合相融的技战术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中国队在5号位需战术创新。创新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精神或心态问题。建议依据比赛场中运动员群体情绪状态,及时调动和激发场上运动员的激情和群体和合效应。

5.“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个哲学名词和文化概念。和合的本质是互动、合作、和谐与整合。群体和合效应是集互动条件下的共同利益之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交流、合作所产生的情感连锁效应。它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德性的教化”,是培养排球运动员全面和谐发展的载体。建议注重群体和合效应的组织管理和群体和合效应的综合训练,尤其是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发挥个体优势,形成共生效应等,是实现中国女子排球队后攻战术文化整合的有效策略,将成为2012年奥运会中国女子排球队比赛成功的重要创新手段。

[1]乾警.排球运动发展概况[EB/OL].http://www.peee.net/article/b/a/200601/10676.html.

[2]高慎盈.社会心理效应透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3]康小欣.无名英雄保障女排一传女排多点开花她当记头功[EB/ OL].http://sports.sohu.com/20111118/n326115975.shtml.

[4]苹果.第8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中“立体攻”战术打法运用的初步研究[EB/OL].http://www.ynety.com.

[5]万筠.女排有一纪录冠亚军也没做到11场比赛全获积分[EB/OL].http://sports.sohu.com/20111118/n326111887.shtml.

[6]孙桂芳,姚红燕,王桂欣,等.高校体育合作教学群体效应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途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27(2):112-115.

[7]专业人士评女子排球队:发拦是软肋,魏秋月张娴贡献大 [EB/OL].http://sports.sina.com.cn/o/2011-11-23/18135840903.shtml.

猜你喜欢
排球队号位美国队
“铿锵小玫瑰”女排队接受表彰
胜负皆有收获
因为这3秒,美国队拒绝上领奖台!
谈一谈“排球队业余训练的管理”
迈阿密热火队2006年夺冠经典进攻战术研究
高职院校排球队训练人文素质关怀策略研究
距离有多远
各坐在哪一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