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椎体转移瘤与脊柱单椎体结核的CT表现探讨

2012-03-10 01:35张全禄
当代医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椎旁结核椎体

张全禄

单椎体转移瘤与脊柱单椎体结核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但二者均表现为椎体的骨质破坏、椎旁肿物,且椎间盘多都正常,无明显的临床特征[1]。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CT具有良好的轴位分辨力,尤其是对骨破坏性病变的显影具有明显的优势,已成为临床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2]。现对我院2009年7月~2011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20例单椎体转移瘤与21例脊柱单椎体结核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比较单椎体转移瘤与脊柱单椎体结核的CT表现差异。

1 临床资料与诊断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1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20例单椎体转移瘤与21例脊柱单椎体结核患者。单椎体转移瘤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48.6±2.5)岁。17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患者经穿刺病理证实;颈段2例,胸段13例,腰段4例,骶段1例;14例患者有明确的病史,其中肝癌2例,肺癌9例,前列腺癌2例,乳癌l例;原发病不明者6例,其中3例误诊为结核;18例经增强CT扫描。脊柱单椎体结核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37.8±3.2)岁,5例患者未经病理证实,但经抗结核治疗后好转;胸段9例,腰段11例,骶段1例;6例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19例经增强CT扫描;3例误诊为转移瘤。

1.2 诊断方法 采用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CT扫描仪,层厚5mm,层间距5mm,螺距3mm,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造影剂选择非离子型碘海醇80ml,流率为2.5~3ml/s。根据临床症状及定位像提示对脊柱进行影响学扫描,扫描结束后对所得数据行1mm的层厚及间隔重建,根据重建结果需要,做多平面重建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单椎体转移瘤与脊柱单椎体结核的CT表现结果分析

2.1 病灶部位 单椎体转移瘤发生于椎体前中部4例,发生于椎体中后部及附件16例;单椎体结核发生于椎体前中部17例,发生于椎体后部及附件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种疾病在椎体发生的部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果见表1。

2.2 病灶边缘情况 单椎体转移瘤边缘硬化5例,边缘无硬化15例;单椎体结核边缘硬化19例,边缘无硬化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种疾病病灶边缘形态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椎体转移瘤有死骨6例,无死骨14例;单椎体结核边缘有死骨16例,无死骨5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种疾病在病灶内有无死骨方面存在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单椎体转移瘤有骨膜反应2例,无反应18例;单椎体结核边缘有骨膜反应18例,无骨膜反应3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种疾病在骨膜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

2.3 椎旁肿块的差异 17例单椎体转移瘤患者均出现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患者软组织肿块累及到2个椎体,并有3例患者在椎旁肿块内发现钙化灶,且增强中16例发生强化,1例发生边缘强化;19例单椎体结核出现椎旁肿物,其中15例患者出现脓肿,4例患者出现软组织肿块,并有12例累及2个椎体,15例椎旁肿块内发现钙化灶,18例发生椎旁肿块边缘强化。经统计学分析,两种疾病在椎旁肿块的性质、累及椎体范围、强化性质及椎旁肿块是否钙化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见表1。

表1 单椎体转移瘤与脊柱单椎体结核的CT表现(例)

表1提示,单椎体转移瘤与脊柱单椎体结核的CT表现病变骨质破坏方式、椎体轮廓的改变、椎间盘是否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发生部位及硬膜囊受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CT可快速进行连续扫描和容积数据采集[3],对骨密度极为敏感,能较好地发现椎体破坏和死骨,及显示脓肿形态、造影情况及周围组织关系以及脓肿壁的钙化及脓肿内高密度钙化斑。在临床诊断单椎体转移瘤与脊柱单椎体结核中应用较多[4]。

脊柱结核通常发病率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45%以上[5],主要发病于腰椎段,但胸腰段发病较少,颈椎更为较少。而单椎体结核多见于20~30岁的青少年,发病率占脊柱结核的1.5%,临床症状表现较不明显[6]。同时,肿瘤转移好发于脊柱部位,椎体转移的发生率大约在65%左右。由于单椎体转移瘤与脊柱单椎体结核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且没有明显的特征,在临床诊断中常易混淆[7]。而CT具有较好的轴位分辨力,尤其是对骨破坏性病变的显影具有明显的优势,已成为临床诊断及鉴别单椎体转移瘤与脊柱单椎体结核的重要检查手段。

单椎体结核患者多好发于椎体前中部,而单椎体转移瘤则好发于椎体中后部及附件,本研究21例单椎体结核患者其附件功能均正常,其中17例发生于椎体前中部,而20例单椎体转移瘤中,累及附件14例,发生于椎体中后部16例。因而,附件是否受累可以作为鉴别单椎体结核与单椎体转移瘤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7月~2011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20例单椎体转移瘤与21例脊柱单椎体结核患者CT表现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单椎体结核和单椎体转移瘤在病灶椎体破坏部位、骨破坏的边缘情况和内部是否有死骨、是否伴骨膜反应、椎旁肿块的性质以及是否有钙化及其强化特点等方面具有明显鉴别诊断价值。在骨质破坏方式、椎体轮廓的改变、椎间盘是否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发生部位及硬膜囊受压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因而这些方面的变化不能做为鉴别单椎体转移瘤与脊柱单椎体结核的鉴别点,与Gerwin[8]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根据CT表现的差异,我们可以明确地对单椎体转移瘤与脊柱单椎体结核做出鉴别诊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1]丁明超,程钢.脊柱单椎体结核与单椎体转移瘤的CT表现差异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12(6):129-131.

[2]赵余祥,滕红林.脊椎单椎体结核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3(4):236-238.

[3]宋久宏,刘福学,张威,等.CT对椎体结核及椎体转移瘤的影像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7(1):324-326 .

[4]王辉.脊柱结核36例CT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5(32):36-38.

[5]颜学兵.螺旋CT对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147-148.

[6]Israel O,Keidar Z,Iosilevsky G,et al.The fusion of anatomic and physiologic imag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ancer[J].Semin Nucl Med,2009,31:192-205.

[7]何川东,王鸿志,扬兴,等.单椎体转移瘤的CT、MRI、SPECT/CT骨显像诊断[J].华西医学,2008,3(4):125-127.

[8]Gerwin P,Schmidt,Stefan O.Schoenberg,Rupert Schmid,et al.Screening for bone metastases:whole-body MRI using a 32-channel system versus dual-modality PET-CT[J].European Radiology,2007,17(4):1352-1355.

猜你喜欢
椎旁结核椎体
定量CT与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测量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椎旁软组织髓外浆细胞瘤1例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