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低调登陆“破冰”

2012-03-15 13:43
环球时报 2012-03-15
关键词:破冰陈菊绿营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方天成

民进党败选检讨时,前主席蔡英文抛出“要在互动中了解中国”的话,有党内人士称这是她留给民进党的“最大资产”。岛内都在观察,民进党如何跨出“了解中国”的第一步。3月14日,民进党发言人罗致政登陆参加研讨会,这是该党自2008年失去政权后首次有具党职身份的人赴大陆,因此被岛内视为民进党的“破冰之旅”。有台湾媒体评价说,罗致政虽是以个人身份,但“准假前往”,证明民进党可以不“逢中必反”。

或与大陆官员见面

据台湾《中国时报》14日报道,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重要幕僚罗致政、前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董立文以及前陈水扁办公室主任陈淞山等绿营青壮派学者当天前往云南,出席国台办所辖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十届两岸关系研讨会。他们将与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等官员、学者会面。文章认为,这是“总统大选败选后,民进党重新启动与中国大陆官方的另类接触”。据台“中央社”14日报道,王毅表示,“欢迎台湾各政党、团体的专家学者参加”,共同探讨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国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最初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在拟定邀请对象时,并未刻意请绿营人士,但蔡英文2月底卸任前抛出“要了解中国必须要在互动中去了解”的方向后,部分亲绿智库与学者就在2月28日陈菊代理党主席前后陆续收到邀请函,“时间点相当微妙”。报道称,此次大陆共邀请台湾40多人,其中不乏具有蓝绿政治色彩的学者。《联合报》称,由于过去民进党严禁党员出席“国共论坛”,此次受邀者都已向党中央报备。其中罗致政兼具党职(民进党发言人)及教职,党职身份敏感,此次是以“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受邀。民进党内为此特别开会,确定“个人受邀、学者身份、向党报准、准假前往”的四大原则。

已“做好被骂的心理准备”

尽管“师出有名”,受邀几人仍是“低调再低调”。罗致政称,此次登陆有两大任务:一是传达民进党代表的45%民意,“对岸不可能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二是表达政党轮替是民主常态,大陆必须面对民进党重新执政的可能性。他还说,如果在会议中与王毅等官员见面,将会是“自然的会面”,不会有特别安排,党中央也没决议要透过他向大陆传递信息,不过“该表达的声音,不会没有”。陈淞山说,预料他们将面临党内基本教义派的反弹,“我已经做好被骂的心理准备”。他还说,不只绿营要主动登陆,民进党更应邀请大陆学者来台座谈,以灵活策略面对大陆,才能重新迈向执政之路。董立文称,决定参加此次会议,是体认到民进党应当务实看待两岸发展。他透露,此行将针对攸关台商权益的议题发言。

民进党发言人称,罗教授是个人受邀,其在论坛的发言只代表个人,不代表党的立场;且两岸关系研讨会每年都会邀请很多专家到大陆开会,包括绿营人士在内,学者出身的罗致政受邀不令人意外。民进党代理主席陈菊14日说,她对罗致政此行非常鼓励,相信能增进民进党与大陆之间的了解。当被问及此行是否意味民进党两岸路线有所改变时,陈菊认为过度解读。“立委”林浊水称,他不认为这代表“破冰”,但至少代表民进党对党员与大陆接触“乐观其成”。新北市议员李婉钰称,罗到大陆是开先锋,绝不是特例,若有机会,她也不排斥登陆。

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高辉表示,绿营有许多对大陆事务熟悉的专家,能够跨出这一步意义重大,尤其在时机点、参与人士的阵容上,“都是两岸关系一项重要的事情”。

“破冰之旅”引岛内议论

今年1月败选后,民进党内陆续出现检讨声音,其中调整两岸政策的呼声相当强烈。民进党“立委”蔡煌琅认为,罗致政登陆不能完全代表党,但其具有党职身份,又是蔡英文智库重要人物,这次登陆“别具意义”,“相信这是小英政策,陈菊也支持因而延续”。

《中国时报》评论说,过去几年来,两岸台面下的“民共接触”可谓络绎不绝,只是碍于民进党的整体气氛,让交流仅限于“个别人士、私下接触”,无法成为民进党的资产,而14日登陆的“两岸破冰首发团”,比起昔日动辄扬言党纪处分的铁板态度,显示民进党已跨出了新的一步。文章建议,民进党若要证明有能力处理两岸问题,需要进一步将虚无飘渺的两岸论述形诸于有血有肉的实质内容。例如,面对即将展开的博鳌论坛,当国台办表示“欢迎民进党造访”时,民进党除了批评当选“副总统”吴敦义是去“朝贡”外,“是否也应该思考务实参与的可能性,甚至由没有党务牵挂的蔡英文亲自领军?”《联合报》14日称,民进党虽声称不反对与大陆交流,但举凡两岸议题,动辄上纲到“国安”层次,认为对岸无时不在对台“统战”,因而总是在应踩油门时猛踩煞车,使得实际上几无交流可言。文章认为,陈菊在高雄市举办世运会之前登陆,表现得不卑不亢,“显示在处理中国问题上,仍能兼顾台湾的主体性”,而民进党从“反中”到“知中”,过程虽然困难,却是必须走的路。

美丽岛电子报的一篇文章分析称,未来4年大陆对台有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开启与民进党政治接触与对话的空间,促成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进而接纳“一中框架”。而对于民进党而言,无论败选关键是否为大陆政策,但很明显两岸关系的处理能力无法获得民众认同。文章认为,要突破“民共对话”的政治障碍,首先必须调整敌视大陆的政治心态,称呼对岸为“中国大陆”;其次采取灵活策略,不用过度担心与大陆接触就会被对方“统战”;最后则是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与“台湾前途决议文”问题,而这也是最难克服的政治障碍,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猜你喜欢
破冰陈菊绿营
让陈菊“终身受伤”?吕秀莲改口
蔡英文“捆绑”陈菊
曾国藩为什么不让绿营转型,而是另起炉灶拉起湘军?
清代马政概说
问题的关键是政治基础“绿营”“自己人”接手海基会
法媒:北京“破冰”北极
绿营聚众数万搅局“陈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