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上帝粒子”的最新进展

2012-03-19 22:22胡瑶光
物理通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玻色子对撞机夸克

胡瑶光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062)

1 “上帝粒子”名称的来源

在现在粒子物理理论研究中,多数人认为,最成功的理论是“标准模型”,它是u(1)×Su(2)×Su(3)规范理论,有12种传递相互作用的规范粒子:1种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光子,3种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W+,W-,Z0,8种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胶子;还有6种轻子:e电子,μ介子,τ子和与之相应的3种中微子;再有6种夸克:上夸克u,下夸克d,奇夸克s,粲夸克c,底夸克b,顶夸克t.其他粒子都是夸克的复合体.

按照规范对称理论的要求:粒子都该没有质量.这与实验不符.上述粒子大部分都有质量,这些粒子质量从何而来?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P.W.Higgs,1929~ )引进了希格斯机制.标准模型建立时,采用了这一机制,使粒子获得质量.后来,有人认为,在宇宙大爆炸刚发生时,无数的正反粒子同时产生,轻子和夸克通过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因而希格斯场粒子是轻子与夸克的质量之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科学界称希格斯粒子为“上帝粒子”.

2 寻找希格斯粒子的实验进展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费米实验室,发现了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W+,W-,Z0.1985年他们又发现了顶夸克t.至此,人们认为,标准模型预言的62种粒子中的61种都得到实验的证实,唯独关键的希格斯粒子没有找到,这不能不令人遗憾.因此,有不少人怀疑希格斯粒子的存在,其中,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是代表性人物.

希格斯粒子到底是否存在,需要用实验作出证明.为此,在美国,科学家们和国会议员争论,争取建立大能量的强子对撞机,但没有成功.这一任务后转给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他们建立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此对撞机位于瑞士和法国交界处,加速器轨道长27 km,设计能量达14万亿电子伏(14 TeV),于2010年3月开始运行.2011年12月13日,该研究中心宣布发现了希格斯粒子存在的迹象,后来又说结果无效.2012年7月4日,LHC 两个主要团队——ATLAS与CMS的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亚原子粒子,可能是人们苦苦寻找的希格斯粒子.但科学家同时表示,还需做许多工作来最后确定.2012年7月31 日,上述两团队在学术论文预留出版平台( arXiv.org )公布了关于发现疑似“上帝粒子”的论文,其中详细描述了新发现粒子衰变成γ射线、W和Z玻色子等物理过程.目前,这两篇论文已提交给Physics Letters B,准备发表.

3 希格斯粒子发现的重大意义及目前的存疑

当代,对于微观世界和宇观世界(宇宙)能进行统一解释的物理理论,比较成功的就是上述“标准模型”与“大爆炸宇宙理论”.但不少人对这种理论提出了质疑.其中,希格斯粒子始终未找到就是质疑的重要理由.因此,如果希格斯粒子真的找到了,那么,“标准模型”与“大爆炸宇宙理论”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也许,可以说是决定性的证实.所以,有关可能已找到希格斯粒子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引起科学界的轰动与社会的关注.不过,许多物理学家对这个问题,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他们指出:虽然这次发现的新粒子的一些特征,比如,出现的几率、衰变模型等特征,与理论预言的希格斯粒子相符,但现在的统计性太少,还不足以确定这个新粒子的各种特性.是否希格斯粒子真的已经“找到”,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证实.

猜你喜欢
玻色子对撞机夸克
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3 种新奇异粒子
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三种新奇异粒子
罕见希格斯玻色子衰变首证发现
玻色子体系的Bogoliubov变换*
核子的內禀海夸克模型波函数的研究
欧洲大型对撞机为巴黎居民供暖
中国高能物理项目再受瞩目
两大团队同时预测四夸克重粒子存在
什么是对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