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治的缩影
——评《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1919—1931)》

2012-03-20 01:47毛健
武陵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反帝条约民国

毛健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3)

民国政治的缩影
——评《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1919—1931)》

毛健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3)

民国政治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集合体。我们习惯将中华民国定性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生活在这个时常风云突变时代的国民,尤其是各阶层的精英,便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然而无论是革命的、反革命的,或是军阀的,背后都有太多扯不清的“外国因素”。国与国之间的条约理应是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约定的,能给彼此都带来利益的一种合约。一切欺诈、胁迫、不公正等行为或手段都可能导致协约无效。事实上,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许多条约却表现出浓厚的“不平等、受压迫”特征,条约之中的中国一方,明显处于被迫接受的弱者地位。因此,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为表明国家政权的独立性,废除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便提到日程上来。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外交问题主要是围绕“废除不平等条约”及其衍发的各种事件而进行。

近日读李斌的大著《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1919—1931)》(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向我们展现了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外交内容——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权运动。废约运动中,民国时期的各种政治力量均粉墨登场:各种军阀势力、国民党、共产党、民间团体组织等等,在这场运动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废约浪潮,各种政治力量在政治斗争中此消彼长,形成民国政治的独特局面。

就该书内容而言,作者不是简单重复近代中国的废约历程,而是以全新的视角揭示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的互动关系。关于废约运动的研究已有非常丰富的成果,但“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是一个新的命题。废约运动是一场社会参与面极其广泛的运动,对民国政治有重要的影响;反之,民国政治的变化对废约运动也有相当的影响,二者有着很强的互动性。废约运动的兴起对南北政局的影响,充分表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引发的废约诉求,既是南北尝试统一的契机,同时,又是南北争端的纠结点。内政的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京政府废约外交的成效。废约运动对北京政府内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日对山东问题的交涉上,这成为各派政治势力较量的重要借口,是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后来奉系主导的北京政府,既在国民政府的压力下试图加快废约的步伐,又因复杂的国内外局势而力不从心。地方势力如冯玉祥、孙传芳等人的废约态度和主张反映了其政见的变化,对政局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废约举措,以“废约反帝”为打倒军阀和推翻北京政府的重要理由,以民众运动为废约反帝的重要途径,突出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废约运动中的作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在革命低潮时期,共产党坚持废约反帝并反对国民党,虽然废约运动及革命遭受挫折,但仍然为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精神食粮,指明了革命前进的方向,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本书正是通过对南北政府废约意图的分析,对国共两党废约谋略的阐述,对各阶级废约诉求的揭示,通过废约运动对南北政府、有关政党、有关阶级的发展变化的影响的论述,揭示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的互动关系,填补了废约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在资料的使用上,作者挖掘了大量尚未使用的新资料,包括一些报刊及中外档案等。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国报刊杂志,根据写作需要,大量地使用了代表资产阶级及一般民众观点的天津《大公报》、代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观点的《现代评论》以及国民政府的喉舌报上海《民国日报》、广州《民国日报》等原始资料。同时,还大量使用了共产党的文献资料及有关北京政府的一些档案资料。美中不足之处,则在于该书使用的外文资料较少,无论条约的签订与废除,都不能撇开条约的另一方,若能占有、使用、分析相关的外文资料,也许更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揭示、研究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的关系。

(责任编辑:刘英玲)

猜你喜欢
反帝条约民国
哈尔滨反帝同盟会机关刊物《现在旬刊》考证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美不续签俄美仅存军控条约?
建国70周年颂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霸王条约
“文革”中的亚非拉反帝漫画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