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野下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研究

2012-03-20 01:43陈祥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内涵人文图书馆

陈祥南

(华侨大学后勤与资产管理处,福建泉州362021)

1 高校图书馆人文内涵建设研究的背景

教授和图书馆是高校最重要的两大资源.哈佛大学将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给世人展示出一个学习氛围特别浓郁的大学景象.哈佛的学生认为,有哈佛100座图书馆,哈佛就会一直存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罗索夫斯基说:“工作场所的物质环境,其影响是巨大的,对此,我每天早晨都能体会到:当我穿过市内肮脏的哈佛广场而进入庭院(哈佛大学校园——笔者注)时,好像在沙漠中找到了一块绿洲,立即感到心旷神怡,使人清新地开始一天的工作.”[1]笔者认为,这就是哈佛的人文内涵.

针对当今中国的大学生,北京大学有一位资深教授曾说,现在的“好学生”难找.这“好学生”应该是包括文化、艺术修养在内的多方面人文素质.[2]不少学者也有与之相仿的感触,认为今天的知识青年缺乏人文底蕴,有专长、有文凭的不少,但真正博学多才、境界高尚的却不多.一些国内拔尖的人才到国外留学,外国教授、导师却不愿意带他们,认为他们没有创新意识,是只会应付考试的“机器”.现实中,确实也有较多大学生,在音乐、文学、艺术方面修养浅薄,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几乎是全然空白;甚至有些大学生的汉字书写也有问题,别字、错字、病句高发率令人惊讶,可以想象其对祖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现在,急功近利也成了他们浮躁追求的目标.这些遗患不胜枚举,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深思.

2 高校图书馆“人文内涵”的缺失

当前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则是人文“教育功能”的缺失,更确切地说是“人文内涵”的缺失.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这种缺失的成因,当然包括社会因素、教育模式、互联网和家庭结构等方面,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的图书馆,应有人文教育功能.图书馆的人文内涵是指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一般认为有三个主题:一是一般文化,二是民族文化,三是时代文化.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优化人文环境内涵建设,必须在营造其周边环境文化气息、突出其高品味文化特色、提高人文管理和服务意识、探索多种人文素质教育平台等,融入这三个主题,才能使人文教育功能得到落实.

3 高校图书馆人文内涵对大学生教育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立体和全方位的,范围包括法规环境、服务环境、人际环境、舆论环境等,必须在其建设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内涵.其意义体现在:

(1)人文环境与人文教育相辅相成.环境和教育的融合,是两者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教育有人文环境支撑,就更加严谨和厚重,避免模糊和玄虚;如果教育有人文环境相辅,就更加明确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做什么事都必须要有文化的根,都需要强烈的人文关怀,需要道德和伦理方面的把握力.高校要给大学生注入人文教育,就要为他们创造和营造高级的人文环境.

(2)图书馆人文内涵是大学生的优质营养基地.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可为大学生提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人文教育资源.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一般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重伦理价值取向,以道德教化为目的的伦理型文化,其积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这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完善大学生人文品格将起重要作用.

(3)图书馆人文内涵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3]图书馆书香四溢,有着特有的文化氛围,走进图书馆的会使人产生神圣感和庄重感,会产生求知的冲动和愿望.大学生在校期间,将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图书馆文化气息的熏陶和洗礼,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说,图书馆将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有利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4)图书馆人文内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场所.在管理和服务中构建人文精神,实际上是营造一个优质的服务环境.图书馆不仅是学习知识、传播知识和信息交流的场所,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科学的管理制度、人性化的服务、优秀的馆员形象、优良的人文环境等,都必然对大学生有着示范和影响作用.

4 高校图书馆人文内涵建设优化举措

4.1 完善馆舍景观建设,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的外观建筑非常重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艺术形象”要能吸引广大读者.一些高校在新建或扩建图书馆中,较多采用落地玻璃墙,内外可以互视,充分体现其开放式空间,调节读者和潜在读者的身心状态.当然,图书馆外围人文环境的构建,对图书馆整个建筑的烘托也起着重要作用.一般图书馆应处于视野开阔地带,周围以绿地和广场为主,栽种一些四季常青的灌木,并配以闲亭、座椅、水池、小溪、小品等,馆舍正前方还可树立具有标志性的雕塑,通过它来诠释图书馆的人文内涵,从而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气氛.这种氛围是一种示范、教化、熏陶,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具有促进其奋发向上的教育功能.

4.2 实施人文管理,促进管理体制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知识,而知识被人们所创造、掌握和应用,因此,管理必须以人为主体,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根据马斯洛的学说,当人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实现后,还应实现自我价值.图书馆如果缺乏人文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爱好、生活兴趣、创造欲望,则完全没有制度上的体现,就会导致体制在人性发展上的缺失,进而工作人员就会对读者采取冷漠的态度,大学生读者便将成为僵化体制的直接受害者.法约尔管理学思想认为,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科学严格的工作程序和缜密严谨的工作制度,还取决于人们在工作中的心理愉悦程度.也许这一点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里存在程度上的差异,但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4]

4.3 创建专家导引室,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专家导引室是为大学生提供与专家和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弥补课堂教学学生与老师交流不足的缺憾.具体做法是: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馆开办讲座,讲座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也可关注当下社会热点.听众不限专业,不分年级,只要兴趣,均可听讲.同时,图书馆还可在传统专家学者讲授基础上,举办学术沙龙,采用由学生选题并担任主讲,相关专家学者作为嘉宾给以点评的形式.当然,学校还可以考虑,根据学生参加专家讲座的次数,制定与学分挂钩的相关制度.这种专家导引室的建立,成为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崭新平台.这种做法在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有着成功案例.

4.4 建设人文素质教育实验中心,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实验中心,旨在给大学生提供专门的人文教育场所.中心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为学生服务:一是开设人文阅览室,专门为大学生提供文学、历史、心理、传记、哲学等种类广泛的人文新图书和杂志,给学生以诚恳建议和精心指导,通过馆藏精品人文图书,对学生进行熏陶.二是开设视听多媒体室,提供电子读物,面向读者免费开放,通过直观的视听,使读者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历史文物,以及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弘扬主旋律的影片等.学生可以汲取文化精华,提升自身情趣,思考人生的意义,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4.5 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让学生经常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责任感;开展争做“文明读者”活动,对到馆学生进行校纪校规、行为规范教育,使大学生由强制到自觉,逐渐养成高尚的道德和规范的行为.除此之外,还可举办“文艺沙龙”、读书活动、好书推荐、评书活动、诗歌朗诵会、征文比赛、摄影展、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综合素质教育.

4.6 借鉴国内外经验,营造高品味图书馆文化

丰富的图书馆文化活动犹如一面旗帜,将引导大学生改变“重实用、轻人文”观念,形成内在素养和品质,完善自身人格的塑造.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十分重视文化气息的营造,如:台湾大学图书馆高大的椰林像卫士一样守护着知识殿堂,著名的“斯年钟”给学子以“时间就是生命”的警示;成功大学图书馆“公共艺术”园林雕塑区、“法国号”、“蔓陀玲”、“竖笛”及“竖琴”呈现出一份深远的悠扬.在德国,很多高校都把最方便、最好的位置留给图书馆,如:特里尔大学图书馆,以图书馆为中心,将分散在四周的各系系馆利用“廊桥”联系起来.这种理念体现了德国高校在思考图书馆功能时的出发点,她让师生能公平、平等地利用图书馆.图书馆文化应该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5]

高校以培养社会精英和栋梁为己任,担负着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自身人文内涵建设,主动发挥人文“教育功能”,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高品味图书馆人文氛围,在无形中对读者产生持久影响力,使每一个融入其中的人,能受到感染和熏陶,最终成为一个文明高尚的人.

[1][美]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谢宗仙,周灵芝,马宝兰,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82.

[2]周干明,吕绿绮.营造人文环境打造大学精神——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0):23 -24.

[3]兰东明.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的探讨[J].晋图学刊,2008,105(2):54-56.

[4]胡汉杰.试论构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J].河北科技图苑,2006,19(2):18-20.

[5]陈典平.试论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创建——以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6(4):166-167.

猜你喜欢
内涵人文图书馆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图书馆
人文绍兴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