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洗心,诗亦可以养心——有感于徐德凝的诗化教育

2012-03-20 03:28王莉萍
文化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诗化养心诗歌

王莉萍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102)

2011年的深秋,笔者有幸得到大连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德凝先生的《佛典的管理智慧》,细细品味他解读和点评的96个佛家经典理念和中外管理故事,字里行间渗透着真、善、美的韵味和推崇大德大善,至信至诚的品质。联系到徐德凝先后出版的《行吟集》、《放歌行》、《海之韵》、《走过红海滩》、《记忆的雕塑》、《徐德凝知荣辱诗画》等诗集,以及他一贯坚持的诗化教育,我为徐德凝先生“用诗洗心”的感情、意志所折服。一般来说,一年磨十剑,不一定是好剑,而十年磨一剑一定是好剑!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徐德凝先生不仅是在“用诗洗心”,而且是“用诗养心”,或者说徐德凝正在经历着从“用诗洗心”到“用诗养心”的生命过程,而能坚持数年,贵在自觉。

一、用诗洗心,让人活的更有尊严

诗,可以洗心,这是早就被先哲言中的。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诗言志。”即:“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说诗歌是自己愿望的表达。你放在心里,不表达出来,诗歌就是你的梦想、你的愿望;你表达出来,把它说出来,它就是诗歌。然而,诗歌教育和诗化教育是两个概念,诗化教育追求的是一种教育的境界,在诗化教育中,诗仅仅是一个符号、一种话语,是优雅、美好、幸福、自由的象征,诗化意味着对庸俗功利的远离和抵制。当然,诗歌是诗化教育的载体,它承载着诗化教育的内容、意义和过程。同时,寓教于“诗”,是实现诗化教育“知、情、信、意、行”有机结合和统一的逻辑起点。单从道德情感的培养看,孔子认为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的起点和形成的基础,而道德的情感总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例如,崇敬感、荣誉感、自尊心、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等情感都是伴随着道德认识的加深而产生的感情。孔子格外重视“诗”教和“乐”教对人情感培养的作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是说诗可以激发道德情感!“可以兴”即通过读诗产生联想,感悟有关社会人生的道理,从而兴发意志和情感;“可以观”虽有不同的理解,但综合起来可以解释为通过读《诗》可引为镜鉴并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群”即通过学诗可以使人懂得亲情、爱情和美好生活的重要,懂得如何处理从家庭到社会的各种友好的关系。如同荀子所云: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可以怨”即人们对人或对物不满不必一概以忍让的态度去消解,提倡用正直、合理的态度和行为表达自己怨恨的情感。徐德凝说:“我用净水洗脸,洗去污垢与疲倦;我用诗歌洗心,使心灵得到净化变得纯真”;“诗歌给了我幸福和快乐,给了我成功。”每天早晨,清心静意,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不仅帮助自己排解了压力,还具有总结、归纳、反思、展望的实际功能,更重要的是还能自律与醒悟”。这是徐德凝通过诗化教育培养自己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心路历程的真情表露!在徐德凝旗下的大连市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盘锦红海滩风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几个公司的组建,都与徐德凝写诗有关。即:诗人的浪漫,诗人骨子里的激情,赋予他灵感,赋予他思路,赋予他使命,赋予他成就事业的智力支持,赋予他敢于担当的精神动力和勇气!在徐德凝诗化教育中,“情”本质上是一种“诗化的感性”,而洗心、清心、静心、养心则是一种“诗化的理性”。

上海师范大学博导刘士林教授曾说:“在诗性智慧的光照下,每一个生命都流露出它们最美的容颜——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如饥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由此可见,在中华文化中,诗者,展示的是天地之心!而写诗,丰富了徐德凝的人生体验,让徐德凝活的更有尊严。读徐德凝的诗,我们会感到:他的诗是在自然、纯朴、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中让人品味朴素的哲理与智慧,感悟生活的本源,体会对国家民族的忠、对父母的孝、对同志亲朋挚友的义、对社会和他人的仁、对兄妹亲情的爱!这一系列的诗化过程,揭示了徐德凝追求真、善、美的教育真谛!

二、诗可以洗心,诗亦可以养心

如果说用诗洗心是教育的一种文化自强,坚持用诗“化”人就是一种用诗养心的文化自觉。徐德凝的“诗化教育”重在“化”。他把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都赋予诗的精神、诗的品质,渗透到做人、做事的具体实践中:他用诗歌反思自己的生活,用诗歌记录自己的生活,用诗歌承载自己的成长过程,用诗歌谱写自己的生命轨迹,用诗歌倾述自己的心路历程,用诗“化”了自己的生活,实现了自我教育的“诗化”。而“诗化”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让人追求一种教育的美好境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科学精神和人文品质平衡发展的教育。正如教育先贤陶行知先生所说:“困难诗化,所以有趣;痛苦诗化,所以可乐;危险诗化,所以心安;生死关头诗化,所以无畏。”这种“诗化”,让人们有一种力量能够战胜苦难,能够化解悲伤,能够笑对人生。北宋哲学家邵雍在《天人吟》指出:天学修心,人学修身。身安心乐,乃见天人。强调“修心”和“修身”都是人的行为。邵雍的“养心”是为了理性认知宇宙自然,加强道德修养,其《观物外篇》说:君子之学以润身为本,其治人应物皆余事也。得天理者不独润身,亦能润心;不独润心,至于性命亦润。邵雍将“润心”、“润身”作为君子的根本学问,作为得天理的根本要求。这也是徐德凝先生以“洗心”为手段,以“养心”为目标诗化教育的真实写照。

徐德凝先生从18岁开始写诗,写诗生涯至少历经40年,况且还在延续。经过多年奋斗,他不但拥有两万余首诗歌,还拥有一个成绩斐然的企业。正如一则谚语所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徐德凝坚持数年的以诗歌言志、言情、言善、言美、言爱、言人道、言意义、言理想、言责任、言憧憬、言未来,从诗的花朵、诗的浪花到诗的河流,让徐德凝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奋发有为的心,保持了一双明察秋毫又宽容豁达的眼睛,一副用于进取、刻苦钻研的头脑,避免了许多曲折。在徐德凝先生看来,写诗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平衡内心的一种手段,享受写诗的过程,就是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享受和陶醉是实现自我教育的一种境界,诗化教育是徐德凝先生极有品味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徐先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的真情流露。由此说,徐德凝先生不仅是 “用诗洗心”,而是“用诗养心”,或者说徐德凝经历着从“用诗洗心”到“用诗养心”的生命过程。

从“用诗洗心到用诗养心”折射出徐德凝对诗化教育认识上的升华,实践中的深化。诗化教育让人的成长和人的价值有了一种特殊的美、特殊的魅力。同时,作为企业家的“诗化”教育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诗化”教育关注人的心灵培育,强调人的成长、成熟,为社会做贡献过程中的诗意和情趣,让人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变得更加符合自然生态,符合人成长的生态,因而,被受人们的推崇。

三、用诗洗心、养心,收获了和谐的生活

徐德凝先生的《佛典的管理智慧》多次引用《金刚经》中的故事予以点评,其中蕴藏了丰富的“以诗载道”内涵、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命体验。其实,洗心、养心、静心的理念和思想是贯穿《金刚经》的精髓,渗透到每个故事的始终,它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得具体、形象而生动,在理论层面易于理解,在实践层面易于笃行,并通过身体力行引领和实践着构建和谐生活的现代转化。透过徐德凝先生用诗洗心与用诗养心的生活景象,仿佛看到一幅清晰、生动、活泼的和谐画面!因为,在他的生活中,诗化教育让他做到了天和、地和、人和、己和的有机统一。

对己,作为经历了诗化了的人,他有高尚的人格、坚定的信仰、美好的追求,对大自然讲恩德与敬畏,对人际关系讲诚信与和谐,对自己的行为讲约束与律己。他说:他是大山里走出来的人,永葆大山人的古朴和纯真。几十年来,他当过农民、民工,干过木匠、施工员、放线员、预算员、包工头、董事长。但他以诗传播、向外辐射自己的思想,在质朴与本真中,用心实践着他的诗化教育之路,他是用行践履着真善美的捍卫者,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勇敢地抛弃“名”、“利”、“权”的诱惑。 多年来,他东征西战、南征北战,从未丢失自己的赤子之心。

对人,他强调:诗以化人,以诗化人。他的诗承载着民族的思想、智慧、价值和追求,连接着他人的人情、亲情、友情。而他诗化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修身与齐家造就付出劳动的财富,讲求诚信的企业,提倡人性的管理,无私奉献的信仰,进而为社会尽责。徐德凝先生从记事起,从没有顶撞过父母;结婚36年夫妇从未吵过架;兄妹几十年,从未因利益而纷争。他秉承伦理有常,模范地遵守着父严、母慈、子孝、兄悌的传统道德,在做人上他没有过大的失误,在做企业上没有出现太大的纰漏。这在同时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中业是难能可贵的,他也因此换来了业界合作伙伴的络绎不绝,企业发展的蒸蒸日上,业绩评价的交口称赞。

对事业,徐德凝先生承受了民营企业起步时期的艰难,经历了原始积累时期的艰辛,体味了规模扩大时期的坚韧,把握了稳步发展时期的坚守。在他的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他从未有过盲目地急功近利地“化”钱。他将诗化教育的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诗化让人在浸润中提高素质、规范行为、升华境界、提升人格。而与他共事的同仁在他的引领下,用诗“洗”心,把人的精神素质“化”高了,用诗“养”心,把人的心境“养”高了,企业内人的审美情趣提升了。正是在他的企业内聚集了一批高素质、高境界的人才,确保了他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独占鳌头,能够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精辟地总结了文化建设的经验:他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阐明“文化自觉”。虽未曾与徐德凝先生谋面,但读他的诗作及其他作品,深刻感受到他的那份古朴与纯真的赤子之心,他从用诗洗心的文化自强到与用诗养心的文化自觉给读者以至真、至善、至美的教化意义。我想,如果我们周围的人都能像徐德凝先生那样,以诗化精神韬略自己、砥砺子孙、教化他人,我们生活的世界必将加速构建起伦理道德的新秩序。

猜你喜欢
诗化养心诗歌
诗歌不除外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夏至养心喝“三茶”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主旋律戏剧的诗化情思——评剧《母亲》赏析
诗歌岛·八面来风
修身首先在『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