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阳楼记》

2012-03-20 03:28吴裕成,左川
文化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隔山滕子京文传

建筑以文传名,滕王阁靠了王勃的序,岳阳楼倚仗范仲淹的记,“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一篇短章成就小亭子的大名气。

名楼名文出名句,《岳阳楼记》的点睛之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岳阳楼工程的主持人、知州滕子京,却全无那样的忧乐情怀。此人在泾州做官时滥用公款,朝廷派人去查,他竟烧掉账目。降职到岳阳,他操办重修岳阳楼。工程投资不用地方财政,而是在民间贴告示,多年未还的欠账,由债主捐献债权,官府催讨,变民间呆账为工程集资。这怪点子还真有效,“所得近万缗”。被巨额集资款勾起馋虫,他“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故意弄成一本胡涂账。“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大量铜板流入滕子京的腰包。

应滕子京函请,对着他提供的画卷,范仲淹看图作文,当然记不到这样的“花絮”。司马光为续写《资治通鉴》搜集材料——后来编印为《涑水记闻》,记下了这新闻背后的新闻。滕子京尽管中饱私囊,那楼毕竟建得“极雄丽”,没闹出个豆腐渣工程,是岳阳之幸,也是范仲淹之幸,——他的通篇激情,隔山买牛,险些跌入“客里空”。

猜你喜欢
隔山滕子京文传
隔行不隔山,落榜再就业
滕子京“欠条”建成岳阳楼
隔行如隔山,隔山不隔理。
赤子心相报滴水恩
远在江湖
“欺世盗名”岳阳楼
新方志所载沈光文传纠误——以《宁波市志》、《鄞县志》中《沈光文传》为考察对象
一个父亲的生死抉择
榴弹枪隔山打牛
2007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