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Lightfoot句法演变研究的反思*

2012-03-20 09:07蒋凤霞
外语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透明度句法法学

蒋凤霞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对Lightfoot句法演变研究的反思*

蒋凤霞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Lightfoot是研究历史句法学的语言学家中应用生成语法的典型代表。他把句法演变理解成语法逐渐复杂化后的突发巨变。本文梳理Lightfoot关于句法学演变的观点,从扩展标准理论的原则与参数两个方面评介其思想,从而阐明句法演变不可能突发巨变。

Lightfoot;句法演变;扩展标准理论;原则与参数;透明度原则

20世纪后半期关于历史句法学的大部分研究都源于转换生成语法,生成语法理论对句法演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郭霞 崔鉴 2010)早期把生成语法应用到历史句法学中的有King (1969)、R.Lakoff(1968)等。中国学者对生成语法应用到历史句法学中的研究也有独到的见解。如基于乔姆斯基的原则参数理论,分析和探讨最简句法的层阶性(傅玉 2008);对句法理论新动向的介绍(石定栩 2003,佟和龙 2008);对句法演变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开拓(马艳颖 孙洪波 2009);对生成句法学中的时制研究(熊仲儒 2004);以及对原则参数系统的介绍(张连文 2005)。上述研究的共同倾向是拥护生成理论的某一说法,并且挑选句法变迁中的材料数据来套用这一理论。对句法演变研究的代表人物Lightfoot的观点进行逐一讨论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梳理Lightfoot的句法学演变观点,从扩展标准理论的原则与参数两个方面评介其思想,对比其1991年理论与1979年理论,阐明重新分析并不是在“必要时”才能发生,句法演变也不可能突发巨变。

1 Lightfoot的历史句法演变观点

1.1 Lightfoot对扩展标准理论的研究

Lightfoot曾经做过一个史上最著名的大规模历史句法生成实验,阐述如何通过扩展标准理论来理解历史句法演变。他一直强调透明度原则(Transparency Principle)在句法演变中的积极作用。Lightfoot认为,透明度原则意味着消除过度不透明过程,是某些深度句法重新分析的解释性原则。因此,例外或派生复杂程度限制可以预测相关演变以及发生时间。Lightfoot从句法学的规范理论角度研究句法演变,其方法自上而下。他认为一种语言的语法复杂度逐渐积累,通过细微的演变直到突然而且剧烈的语法重组发生,派生复杂性因此而消除。这一过程是透明度原则所揭示的去除语言中令人厌恶的不透明从而达到重建透明的过程。(Lightfoot 1991:177)

Lightfoot的理论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抨击。罗曼认为,Lightfoot的透明度原则并未解释清楚它本身的试验方法。(Romaine 1981:277-300) “透明度原则”理论与关于句法演变的其他观点一样,主要机制是重新分析。Lightfoot认为重新分析仅仅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发生。(Lightfoot 1979:124)如果根据这种理论,那么一些具有相近关系的语言以及相同语言中的不同方言所经历的演变则会经历相异的演变,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Lightfoot和其他语言学家的主要分歧在于他将重新分析的重点放在那些他认为对整个语言体系有着剧烈而又深远影响的结果上,但是他并没有解释清楚什么是剧烈的演变。这种演变被其视为“透明度原则”重建语法的结果,即通过细微演变的逐渐积累,或是他后来提到的“环境”演变造成的结果。

在Lightfoot的理论中,句法规则和句法演变独立地运行于意义和用法之外,“透明度原则”和感知机制一起定义“次重要”语法。根据他的理论,自主性“透明度原则”仍然和感知机制有联系,但已经超出自主性句法的范围。

1.2 Lightfoot对原则与参数理论的研究

Lightfoot是通过原则与参数理论研究句法演变的代表人物,但是Lightfoot的1991年理论与1979年理论有所不同。Lightfoot的1991年理论修改了他早期的一些论述,加入更多句法演变方面的跨语言视角。比如在其论著中提到“在进行这种比较研究过程中,人们希望了解到有关触发过程的状态以及参数的设定过程。不过,语言并非完全任意演变,许多演变在各种语言中均可看到。尽管有着来自非语法因素以及随机性的影响,某些演变及其规律可以被解释。它们有着存在的必然性,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新的参数设定,而且从本质上讲,他们是剧烈而有毁灭性的”(Lightfoot 1991:77,166)。

因为跨语言演变是研究参数的基本方向之一,所以Lightfoot的1991年理论自然比1979年理论多出跨语言的角度,并侧重于自主理论。但是1991年理论中有关语言演变的例子仍来自于英语,以及日耳曼语言等。在其所涉及的日耳曼语族语言中,最多的是荷兰语,斯堪的纳维亚各语言(Scandinavian languages)、德语。一些中文的数据虽在讨论之列,但是并没有关于中文句法演变的例子。并且在研究非印欧语系的人眼中,涉及的语言范围仍然不完整。总之,Lightfoot的1991年理论空有“跨语言”之名,并无“跨语言”之实。

Lightfoot的1991年论著中重复使用其1979理论中的很多例子。虽然针对前著的批评作出改动,但是修改后的理论中并未对其有关句法演变的基本假设提出实质性的改变。其1991年理论中的很多内容本质上是在术语学的层面上将“扩展标准理论”和“透明度原则”转化为原则与参数理论,及其相关的参数设定。Lightfoot试图通过语言习得过程解释句法演变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暴露在“语言表达”环境中是激发语言习得的前提;普遍语法原则是习得语言的中介,也是最适合青春期少年学习语言的有效方法。他在1991年的理论中依然主张次重要演变逐渐积累并最终达到语法毁灭性的重新分析环节。在此过程中,参数设定扮演了1979年理论中“透明度原则”的角色,“语言演变的过程是一种间断平衡” 。(Lightfoot 1991:173)按照他的理论,演变也可能在青年甚至中年期发生,并且这些演变并不为语言习得过程的规律以及普遍语法所左右。

Lightfoot认为,语言有时会经历一段特别快速的演变时期,然后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这些连续的演变自然应当用新的参数设定来解释,有时会有多种表面结果产生,甚或是连锁反应发生。这种“毁灭性”的演变,和不停影响语言环境的那些连续而起伏的演变应有所不同。从另一个角度讲,环境的变化显然不受习得过程的影响,因为习得过程是给结构性质带来系统性影响(比如设定参数)的行为,这些演变的真正原因应该理解为语言接触的结果。

Lightfoot的1979年理论中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在1991年理论中仍然出现,即没有真正地把“毁灭性”的演变与逐渐积累的“环境”演变区分开来。1991年理论甚至将许多演变当成重新分析,并将其等同于新的参数设定。从某些演变中并不能看出曾经有过“毁灭性”的演变。比如说,Lightfoot把单个词汇及其相关含义的演变看成是参数设定的结果。(Lightfoot 1991:19-20)这是Lightfoot理论中非常明显的一处缺陷,其解释模式十分依赖于新参数设定的精确情况。从某种程度上,Lightfoot也承认两种演变难以区分,“因为演变存在着循序性因素,触发过程可能逐渐实现;词汇分类可能逐渐演变;新的参数设定也可能会逐渐渗入语言群体。因为触发过程在某些关键情况下发生改变时,才会重置结构性参数,所以很多类似的逐渐演变可能并不会对结构性参数带来直接的改变。”(Lightfoot 1991:163,166)Lightfoot基于对“英语史上六次新参数设定”的理解,详细阐述了新参数设定的区别性特征。

2 对Lightfoot新参数区别特征的反思

2.1 Lightfoot的第一种区别性特征

Lightfoot提出的第一种区别性特征是“每种新参数设定都通过一系列同时发生的表层变化产生”。(Lightfoot 1991:167)Lightfoot在新参数设定的重新分析过程中认为这些演变具有偶然联系。一串偶发的并无内在联系的表层变化如何同重新分析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偶然联系”区别开来呢? Lightfoot在1991年理论中提到某些新参数设定是孤立的,和其他演变并无联系,而这些孤立的参数设定演变很难和不产生参数设定的独立演变区别开来。

2.2 Lightfoot的第二种区别性特征

Lightfoot提出的第二个特征是新参数设定“可能引发连锁反应”(Lightfoot 1991:167),但并没有提出一个清晰的判断标准。如果新的参数设定并不一定引起连锁反应,或者即使有了演变,但是却无法分辨其是否与之有关联,那么这一特征便无助于区别引起新参数设定的演变与其他相对来说无关紧要的 “环境”演变。

2.3 Lightfoot的第三种区别性特征

Lightfoot提出的第三个特征是“包含新参数设定的演变发生的速度快于其他演变,并体现Kroch的S曲线”。(Lightfoot 1991:167)我们认为这一特征具有一定的效应,但是它仍然无法充分地区别这两种演变。概括地说,这是因为寻求快速的S曲线(即开始缓慢,然后突然快速增长,接着又转慢的一系列过程)为新参数设定的特征时,首先需要有相当大量并且精确的文献记录,才能够建立演变历史的S型轨迹。(Kroch 1989:199-244)对于绝大部分语言演变来说,这种信息记录无迹可寻。其次,什么叫做“快速”?我们如何分辨当前正快速进行的演变以及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够引起新参数设定的演变?Lightfoot承认这一问题的存在,比如在一个社区中,某些儿童可能先于其他人设定了新参数,因此“有新参数的人会创造出不同的语言形式,并成为年轻人语言环境的一部分,进而有助于新设定的参数的传播”。(Lightfoot 1991:168)尽管这种情况允许不同时代的个体发生突然的语法演变,但是,在这种认知模型中并没有Lightfoot的快速参数设定演变。

2.4 Lightfoot的第四种区别性特征

Lightfoot提出的第四个特征是“结构的衰退表明新参数设定的生成”。从表意的角度上讲,小说这种形式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即并非因参数设定而引起的演变)。但是,“一种形式不会因为表意或者是其它语言的影响而从语言中消失。与此相反,这种衰退一定因为结构性撞击的结果而产生。这种结果是一种对儿童来说可逐渐获得的正面数据所引起的副产品”。(Lightfoot 1991:168)为什么一种语言不能在解释某些语法观点时同时有两种意思或者两种风格,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种风格因为表意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完全代替了另一种呢?比如说,西班牙语的许多变体都同时具有形态型的将来时,以及迂说型或者分析型的将来时。但是在墨西哥口语变体以及中美洲西班牙语中,分析型将来时基本上已经完全替代形态型将来时,后者被认为是过时并且做作,不能融入当地的方言中。这种形态型将来时的废弃很难体现出任何新参数设定,以及Lightfoot提到的那种快速演变的结果。

2.5 Lightfoot的第五种区别性特征

Lightfoot提出的第五个特征是“任何意义的重大演变都是一种新参数设定的副产品。同样的道理,结构的废弃一定是一个更加抽象的演变的间接结果”。(Lightfoot 1991:168-169)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断,难道有些结构就不能有多个意义?而其中某个意义的逐渐消亡并非一定是新参数设定而引起。对于特殊的动词或者动词子类,特别是心理动词,语法经常有多种选择。比如,西班牙语就有:

①(a)se me olvid-ó el libro

我 忘了 那本书

(自复被动) 我(与格) 忘了(第三人称过去时) 那书

I forgot the book.(literally:the book forgot itself on me)

我忘了那本书。(原语意思:那书忘了它自己对我来说)

(b)olvid-ó el libro

忘了 那书

忘了(主格第一人称过去时) 那书

I forgot the book.

我忘了那本书。

在古高地德语(Old High German)时期后,德语中便有了如下②(a)和②(b)的用法。(Bennett 1979:852,854)

② (a) mich hunger-t

我 饿

我(四格) 饿(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

I’m hungry.(literally:it hungers me)

我饿了。(原语意思:它饿我)

(b) ich hunger-e

我 饿

我(主格) 饿(单数第一人称现在时)

I’m hungry.(literally:I hunger)

我饿了。(原语意思:我饿)

为什么像西班牙语和德语的这种变化被定义成流行物?它们基于和其他语言在形式上的相似,可能通过缓慢的词汇扩散,替换了旧的形式。由此可见,从逻辑上讲,新的参数设定成为变化的标志是可能的。

2.6 Lightfoot的第六种区别性特征

Lightfoot提出的第六个特征是:“定义新参数设定的内容”是通过衡量它们是否“仅在非嵌入数据的转变时发生”。(Lightfoot 1991:169)这是Lightfoot的主要观点,即在儿童学习语言时,仅仅主句中的成分才和他们的参数设定相关。暂不论该论点的正确性,此观点本身很难用于区分Lightfoot提出的两种演变,即新的参数设定以及“环境”演变,因为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在主句中出现。与1979年理论一样,Lightfoot的1991年理论强烈依赖这两种主要演变的不同之处,但是并没有一种清晰区分二者的方法。

3 对Lightfoot句法演变观点的评介

在1979年和1991年的理论中,Lightfoot的观点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某个侧重点,而不是实质内容。在1979年理论中,Lightfoot坚持句法的自主性,认为句法规则和句法变化的运行独立于意义和用法。在1991年理论中,Lightfoot在句法之外给予“外部”和“环境”因素更多的空间,虽然在其提供的某些解释中仍涉及到自主性的问题。比如,Lightfoot否定了在英语情态词汇的起源中语义因素的存在。(Lightfoot 1991:148)这种说法忽视了许多语言都创造包含相关含义的动词的一类情态词汇,同时这些情态词汇缺少Lightfoot提出的在英语演变中非常重要的带有形态学或者句法学痕迹的特殊参数。Lightfoot强烈的反功能主义立场看起来有着与此相同的自主背景,尽管有些功能主义解释来自于乔姆斯基。同时,他把意义的演变概括地看作“新参数设定的副产品” (Lightfoot 1991:168),而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一点同样是从其1979年理论中的自主理论引申过来的。

尽管Lightfoot在1991年的理论中关于演变和必然性的相互关系的阐述不甚明朗,但是重新分析(或新参数设定)产生于必然性这一观点已经被许多反例证明是不正确的。

4 结束语

Lightfoot运用生成方法说明所有的语言共通性都是因为人类遗传的一部分被深深地植入儿童语言学习的大脑中,因此在规范句法演变方面非常重要。但是,这种理论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在象征学、话语类推以及语法化等著作中常见的相互重叠的功能主义定位。从这些观点来看,演变并不一定是代与代之间过渡的结果,演变过程也不是突发的,而是语言为了满足话语和交流功能逐渐形成的产物。(Aitchison 1987:14-18)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句法学理论即不会忽视内在(关注儿童语言习得)动机,也不会忽视功能性(关注话语功能)动机。

傅 玉. 关于生成语法理论的全面系统论述——评梅德明教授的《现代句法学》[J]. 外语学刊, 2008(5).

郭 霞 崔 鉴. 认知句法学初探[J]. 外语学刊, 2010(5).

马艳颖 孙洪波.句法演变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开拓[J]. 南开语言学刊, 2009(2).

石定栩. Chomsky句法理论的最新动向[J]. 当代语言学, 2003(1).

佟和龙. 生成句法学的最新进展[J]. 宿州学院学报, 2008(2).

熊仲儒. 生成句法学中的时制[J]. 外语学刊, 2004(1).

张连文. 原则与参数系统的科学论述——《当代句法学导论》评介[J]. 现代外语, 2005(2).

Aitchison.WordsintheMind[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7.

Bennett, Paul, A. Observations on the Transparency Principle[J].Linguistics, 1979(17).

King.HistoricalLinguisticsandGenerativeGrammar[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69.

Kroch, Anthony, S. Reflexes of Grammar in Patterns of Language Change[J].LanguageVariationandChange,1989(1) .

Lightfoot.PrinciplesofDiachronicSyntax[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Lightfoot. Mechanisms of Syntactic Change[J].Language, 1979(55) .

Lightfoot.HowtoSetParameters:ArgumentsfromLanguageChan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Lakoff, R.AbstractSyntaxandLatinComplementation[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68.

Romaine, Suzanne. The Transparency Principle:What It Is and Why It Doesn’t Work[J].Lingua, 1981 (55) .

ReviewofLightfoot’sApproachonSyntacticChanges

Jiang Feng-xia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Lightfoot is a typical linguist who uses the theory of generative grammar in historical syntactic studies. Lightfoot’s scenario for the explanation of syntactic changes is that grammatical complexity builds up gradually in a language until a sudden catastro-phic restructuring of the grammar takes plac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iew of Lightfoot on syntactic changes from the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to the Principles-and-Parameters approach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at syntactic changes could not happen overnight.

Lightfoot; Syntax; EST; PPA; TP

*本文系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低龄儿童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特点及语音训练的作用分析”(2011-508)的阶段性成果。

H04

A

1000-0100(2012)02-0031-4

2011-07-29

【责任编辑孙 颖】

猜你喜欢
透明度句法法学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中国FTA中的透明度原则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法学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