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窥镜治疗L5S1钙化椎间盘突出症22例

2012-03-22 07:04丁立功王春红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6期
关键词:椎板内窥镜椎间

丁立功 王春红

近年来,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rcul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已经成为一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熟技术。但对于严重钙化椎间盘突出,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仍然较为困难。2010年5月~2012年6月采用后方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5S1钙化椎间盘突出,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46~76岁,平均63岁。均为L5S1钙化椎间盘突出。

2.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屈髋、屈膝位。在C臂X光机下定位,按设计好的路线在体表标志,局麻后手术。进针点在L5S1间隙正中,斜向外侧穿刺,刺向小关节突内侧,刺到骨质后针尖向内倾斜刺入黄韧带。C臂定位穿刺准确后,将针刺入椎间盘,在这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及病人疼痛情况,如果病人疼痛剧烈或有脑脊液流出需调整穿刺针位置或更改入路。C臂再次透视,位置良好后,注入美兰,通过导丝逐级将锥状套管及带斜面工作套管置入,调整套管,显露钙化椎间盘,用环钻或小骨凿去除钙化椎间盘,应用大小不同的髓核钳取出突出物及盘内髓核组织。转动套管斜面,观察后纵韧带及硬膜外脂肪,无压迫组织后取出工作通道,伤口可缝合一针或直接粘贴。

3.术后处理术后卧床一天,一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一周后出院。一月内不能工作及体力劳动。佩戴腰围4~6周。

结 果

手术时间40~100min,平均65min。术中未出现硬膜囊破裂及神经损伤,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术前VSA评分为(7.6±1.21)分,术后为(2.3 ±1.1),与术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优10例,良11例,可1例。

讨 论

经皮内窥镜直接摘除突出或脱出的髓核组织,因其开放性手术的疗效和微小损伤,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经皮内窥镜手术入路有经侧方的椎间孔入路和L5S1后方椎板间孔入路。在经侧方椎间孔入路中,由于不能镜下直视钙化物,很难切除钙化椎间盘,因此椎间盘钙化是手术禁忌[1]。而经椎板间孔入路可以镜下直视钙化椎间盘,可以较为容易的切除钙化的椎间盘。

在L5S1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中,有一部分由于髂嵴比较高,经侧方椎间孔入路比较困难,但经椎板间孔入路就比较简单。但术前应测量椎板间孔的大小,如椎板间孔小于工作套管的外径,则不能应用这种方法。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时要采用从中线向外刺向小关节内侧,并紧贴小关节滑向椎管,我们术中所见手术通道大部分是在黄韧带和椎板间进入椎间盘,这样比较安全,所做病人没有出现脑脊膜破裂病例。在切除钙化椎间盘时,应注意应用工作套管保护神经根,同时可旋转套管扩大观察的视野及镜下工作的范围。

对于L5S1钙化椎间盘突出,采用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方法如图1。

1 李正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J].西南军医,2012,14(7):634 -636.

猜你喜欢
椎板内窥镜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