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型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2012-03-27 01:54尹俊李艳
新闻前哨 2012年1期
关键词:华南虎柴静小青

尹俊 李艳

记者型主持人多由调查访谈类记者发展而来。记者意识是记者型主持人的鲜明特征,他们在节目的过程中习惯性地表现出一种新闻敏感度,即信息采集、新闻价值判断与挖掘、新闻事实发生与效应预测、新闻报道角度创新等能力与心理倾向。本文以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为例谈谈这种类型记者的一眼特点。

1.提问逻辑缜密

柴静的提问呈现出严密的逻辑思维性,其问题的设计一环紧扣一环,及时根据被访者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和追问。确保采访的主动性和问题的走向由自己把握和控制。柴静设计的问题都极具针对性,直击新闻要害。这充分体现出记者提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智力与被访者持平或高于被访者。

在《虎照疑云》这期节目中,柴静提问中步步为营.逻辑缜密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柴静通过证实验证虎照的专家不是老虎专家而是鸟类专家.来揭露这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虎照骗局。

(采访陕西华南虎鉴定团成员,陕西师大教授王廷正)

柴:您没有发表过关于华南虎这方面的论文是吧?

王:我没写这个。

柴:您也没有在华南虎的基地做过专项研究?

王:没有。

柴:就是说您是在没有研究过华南虎.也没有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做出这个地方有华南虎的判断的。

王:只能是根据我搞动物分类学,这个角度上我认为它应该是华南虎。

柴:您是研究啮齿动物的。刘教授主要是研究金丝猴的,还有一位许教授主要是研究鱼的?

王:对。

柴:听上去这个跟华南虎差距都挺大的。

王:人家要开鉴定会了,这个省上没有研究这个的.他只能是找动物学工作者。

柴:不管是哪个级别的鉴定吧,比如说假如是一个关于田鼠的鉴定,可是由研究华南虎的专家来做,您觉得合适吗?

王:好像也不太合适。

(电话访问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孙承骞)

柴:他们(此次的鉴定专家)也许熟悉陕西的山水,可是他们不熟悉华南虎啊。他们怎么做这个鉴定呢?

孙:那你认为我应该相信谁呢?

柴:在苏州跟福建都有华南虎的繁殖基地,有很多人熟悉虎的习性,中科院也有十几位研究大型猫科动物的专家,他们可能权威一些,你们有没有想过邀请?

孙:我认为陕西的专家可以代表陕西的水平。

2.既关切又冷静

柴静在面对新闻当事人时充分做到了平视被访者,面对高官时将“仰视”视角改为“平视”视角,面对普通大众时则将“俯视”视角改为“平时”视角.只有平视才能建立真诚的对话,才能走人被访者的内心。柴静认为:“(采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走进对方的心灵.让当事人开口说话。走进别人的心灵也是走进自己的心灵,当你去打开别人心灵的时候.首先要清空自己。当然你不能毫无立场。你必须有一些人类普世的价值观念。”

在《长达未成人》这期栏目中。柴静访问了一位未成年怀孕的少女。未成年、怀孕.这样的元素在社会的道德判断中是在道德准线之下,极易受到歧视和打击。柴静面对这样的被访者,没有拿出道德上的高姿态。而是报以尊重和倾听的态度。在彼此的交谈中,柴静既关心这个少女,认真地去倾听。去理解少女对于爱情最纯真的理解:与此同时,也及时抓出少女在爱恋中的盲目和轻率,凸显出未成年人恋爱中缺乏引导、亟须继续社会关心而不是大肆挞伐。

柴静:去念书,去清华、北大.去创造自己的未来,当时这些梦想对你来说,在你生命中占多大的位置?在没有遇到这个男孩之前。

小青:很大,很高的位置。

柴静:那时候跟他在一起,比其他所有的东西都重要么?

小青:我想应该比什么东西都重要吧。否则我当初也不会那么做。

【画外音】那个男生成绩不好辍学后,便鼓动小青跟他一起辍学,外出打工。

柴静:他身上有你需要的东西,对么?

小青:嗯。

柴静:是什么?

小青:一种呵护。元时无刻的关心。在我以前的生命中,可以说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吧。

【画外音】真正的朝夕相处和打工生活的艰难。让小青逐渐从情窦初开的少女梦中清醒过来。然而,这时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

柴静:你怎么发现的?

小青:试纸。

柴静:当时的反应呢?

小青:当时我整个人都已经坐在地上了。虽然说之前有一些心理准备吧,但是当这件事真的发生了的时候,我就觉得好像天都塌下来了一样。因为我当时已经想得很清楚了,他不可能是我生命的归宿吧。

柴静:但是,只不过是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前,你认为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你为他可以放弃所有其他。什么改变了?

小青:我现在认为那只是一种错觉吧。是他对我的好,给我带来的一种错觉。

3.利用多种非语言符号

柴静的非语言符号表达特点主要集中在姿势、眼神和声音三个方面。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曾对柴静在节目中的非语言符号进行了初步的统计,节目发现:

“在我们看到的213次采访中,柴静的身体与地面呈现45°倾角,她与采访对象相距最近的一次是10厘米;在我们看到的169次采访中,柴静流露关切的眼神为156次;在我们看到的187次采访中,柴静的声音平均为20分贝。这个声音在柴静做湖南电台晚间节目时期,曾被当地听众称为“长沙夜空当中唯一的安慰”。

习惯性地身体前倾,倾听姿态让记者可以更贴近被访者的内心.轻柔的语调,关心的眼神能够让被访者放下戒心,真正走人被访者的世界。对于受众而言,在观看节目的时候,受众往往以记者的视角切人。与记者“视界融合”。记者所表达的非语言符号,同时也会将受众带人其中,获得更好的新闻体验。

4.积极挖掘现场信息

柴静认为记者出镜必须要给受众传达重要的信息,她反对把现场变成记者滥用的一个空间,如果无法传达信息,有记者没有记者均可的话,这样的出镜就是无意义出镜:

“《60分钟》的记者来没有无味的穿插,画面能交代清楚的事情,他们一定不出来,一定是画面当中有强烈的信息.而且又非得有一个人在现场解释,把这些信息关联起来组成一个更便于理解的东西之后,记者才在这个时候出现。我觉得新闻一定是这样的,就是观众觉得需要你的时候你才能出现。”

记者出镜一定要传达给受众那些通过画面无法传达出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需要记者借助道具,或者灵敏观察现场,寻找现场细节。在《柴静两会观察》中,有一期关于教育的问题.柴静就找到甘肃代表团要来了当地贫困学校的照片。其中有这样一张照片,在学校一面墙的裂缝上横跨裂缝贴着一张纸条。柴静解释说,这张纸条是用来起警示作用的土办法,如果纸条断裂,说明墙要塌了,就要紧急组织学生撤离。生动的照片,辅之以柴静细腻的语言,将贫困地区教育困境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它是那么真实,那么紧迫。那么令人心酸。

5.语言风格的形成

总结“柴静风格”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以理性见长的逻辑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简明扼要的表达能力和沉着冷静的应对能力;二是以感性见长的非语言符号使用,如声音、眼神、倾听的姿势等,这些非语言符号一方面给被访者以尊重,拉近了采访双方的心理距离。一方面这种感性温柔的表达方式,使柴静对于观众而言具有特殊的感染魅力。

作为信息传播的新闻活动,理性一直是业界追求的目标。那么.“柴静风格”中的感性成分会否造成渲染等效果,进而影响了传播?

柴静的感性表达曾经遭受过新闻业界的批评。在《双城的创伤中》,柴静在镜头前用手抚摸哭泣的孩子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批评声音认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表现自己的主观情绪,会影响记者的客观公正形象。

然而.我们需要考虑深入地考虑“客观公正”这一准则。这一准则实际上是对记者的内在要求。要求记者在传递新闻信息的过程中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不因个人的好恶对信息进行刻意地裁剪和偏爱地取舍。这也就是说,客观公正的准则最后的衡量标准是新闻最终的呈现状态。如果记者在采写的过程中.能够将感性克服在与被访者的交流过程中,而不带人实际的新闻写作中,那么这种感性表达实际上是无损于新闻的客观公正。如前文所述,观众在收看节目时,往往以记者的身份进行带人,记者适度的感情表达,可以让节目柔软起来,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关照到新闻事件下人物的内心。实际上是强化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那么,“柴静风格”的养成要素有哪些呢?综合前文的探讨,我们认为应该包括:1.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提升社会理解力、新闻事件分析力:2.倾听人物的内心.用心对话,在做一个倾听者的基础上做一个访问者:3.塑造个人风格,寻求协调的个人语言表达方式和非语言表达方式:4.多看,多学习新闻作品,提升业务领悟能力。

猜你喜欢
华南虎柴静小青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对华南虎野外放归的机遇分析
你好,我的动物朋友
元宝山小青山寨(中国画)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守护“中国虎”的未来
小青、小银和小白
小青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让我们一起留住它们
一条重感情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