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的若干问题

2012-03-29 00:21刘建军
关键词:新形态欧美中国化

刘建军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关于“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的若干问题

刘建军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自从19世纪末欧美文学被引进中国文坛之日起,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外来基因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是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步的,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氛围中和与中国文学的比较中发展起来的,从而使中国的一些固有的文学观念、艺术话语与西方的观念和话语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式的理解。由此,依据今天中国发展的需求和文化建设的需求,围绕科学、民主和人文精神提升的基点,全方位地建设中国欧美文学的新形态,就构成了今天中国的欧美文学引进、研究和传播的价值取向。

欧美文学;中国化;新发展形态

提出“欧美文学中国化”和“当下中国特色西方文学研究新形态建设”的命题,是当今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论题不再把欧美文学进入中国的过程仅仅看成是一个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过程,也不再看成是一个单纯借鉴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强调其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的自觉再造和新建过程,把进入中国的欧美文学(乃至外国文学)看成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这一方面是中国国力强大后的一种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诉求,同时也是我们对外来文化的一种理论自觉。

一、关于对“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的理解

本文使用的“欧美文学”、“西方文学”或“外国文学”的概念,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翻译文本、研究文本、文学史教材和涉及欧美文学在中国的一切现象。

我们认为,欧美文学进入中国的历程,有着特殊的内涵,即西方的或外国的文学进入中国社会话语语境的同时,就已经“中国化”了,成为中国的文学形态和话语形态了。理由有三点:

一是某种外来的文学被引入到一个新的话语形态之后,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是翻译传播阶段,第二个是研究影响阶段,第三个是经过使用成为自己民族文学成分的阶段。这样,从第一个阶段开始,其实就是进入中国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的翻译文本就和原初的用外文写成的欧美文学不一样了。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大多数学者借用翻译文本、在中国的语境中对欧美文学的某些作品、某种现象做出自己不断的阐释,这种阐释就与西方原来的阐释有了更大的距离。经过一个时期的积淀,有些文学形象、题材故事、思想观念和艺术手法已经融入到中国作家的创作之中,融入到我们的文学观念之内,甚至融入到日常生活领域,这其实就已经是中国人的话语意识了。这个进程发生在中国,其实就是西方文学的中国化进程的表层结构。这也是一个民族文学进入到另外一个民族文坛之后的一般进程。

二是欧美文学的中国化进程,还有更深刻的含义。欧美文学的中国化进程是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及文化转型发生并发展的。清末民初是中译外国文学的发端时期,并掀起我国历史上译介外国文学的第一个高潮。这就是说,欧美文学的中国化进程是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特殊性进入中国的,这些外来的文化学说就成为了中国新文化的新的思想资源,同时也成为文学的新的思想资源了。可以说,欧美文学中国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欧美文学中所包含的思想文化资源的中国化进程。当时欧美文学进入到中国时,夹带着大量的这些新思想文化资源,而这些思想文化资源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表现的主要主题和艺术追求,这就把中国传统的文学改造了。中国的新文学,就借助了这种外来的思想文化资源,成了新思想文化资源的产物。而这种新的思想文化资源又逐渐成为中国学人的自觉选择和使用的武器。我们知道,中国的古代文学,一直缺少的是现代价值观。现代价值观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而就中国的国情来看,现代价值观具有一个特别的含义,那就是它与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对立。而现代价值观则借助欧美文学在中国的浸透和传播,也是在与封建残余的斗争中逐渐确立起来的。所以,欧美文学从引进之日起,就和中国人接触到现代价值观的需求相适应。很多学者都指出过,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思想资源和艺术资源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思想。例如,仁爱、无为、侠义、中庸以及文以载道、诗言志、风骨等等,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思想文化资源。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资源如阶级斗争、科学民主、平等自由、个性解放以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以及典型化、意象等等,均来自于西方。因此,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阶级压迫与制度革命等等观念随着欧美文学的进入,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话语。为普通大众服务,置换了“文以载道”的内涵。——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首先引进西方先进国家的文学而不是落后民族文学的原因。这是和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历史要求相一致的。后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要求,各个国家的文学大量的引入,也都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现代化新文化建设的渴望。近三十年来,欧美文学的大量引入更体现出了中国人对现代性的强烈追求。可以说,中国的欧美文学是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现代化的发展实际,在中国特定时期需要的基础上来引进、研究和创造新的欧美文学形态的。这样,为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服务,就使得中国学人重新梳理、组合和理解了欧美文学,并根据中国所需,创造了崭新的文学史体系和文学评价方法。

三是不仅欧美文学给了中国文学新的思想文化资源,改造了中国文学的精神和艺术风貌,同时,中国传统的强大文化资源,也改变了欧美文学在中国的风貌,使其具有了中国特征。当然,欧美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的关系。但我们这里着重要谈的是欧美文学进入中国以后,如何受到中国语境的影响,被“中国化”的过程。我们不赞成那种只有欧美文学“化”中国的说法,同时我认为中国文学也“化”了来到中国的欧美文学。是否欧美文学进入中国可以形成中国化进程和中国化形态,进入其他国家也可以?我们的回答是不一定。因为要想化别人,我们自身必须有足够强大的自身话语,才能形成对外来者文学的新形态的塑造。恰恰是中国的近现代以来出现了一大批通晓中欧美文化的大家,他们在翻译、研究和传播欧美文学的时候,有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为中用和借鉴欧美文学为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服务的自觉意识,由此才形成了我们中国学界独有的翻译文本(我们译了什么,没译什么;先译什么,后译什么;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中国视角和中国思维对译本的介入等)、我们独特的文学史观(西方文学这个概念,这种提法,恐怕就是中国学者以其独特的中西方划分世界的视角,以及将西方视为一个整体,这样的文学史观作用之下的提法)、独特的阐释视角(一些经典文本的独特解读)以及独特的艺术解读。当这一切都与中国的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每个阶段的历史话语联系起来的时候,就改变了其原有的存在顺序、地位关系以及思想内涵。

由此,我们才可以说,中国没有纯粹意义上的欧美文学。如果非得要说有的话,那么,我们也只能给它一个限定词“中国的”,全称为“中国的欧美文学”。这也可以对中国文学的范畴做一个重新的规定:中国文学除包括汉民族的文学、少数民族的文学和港澳台文学之外,还包括这中国的“外国文学”,而不能包括“海外华文文学”。

二、“中国的欧美文学”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土地上被引进的并被本土化和变了形的中国的“欧美文学”,呈现出了以下一些本质性的特征。

1.与中国的新文化建设的需求息息相关。我们认为,百年来中国的欧美文学新形态包含着三个发展阶段。这是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独特语境分不开的。自1840年以来,一个巨大的问号摆在中国人民面前:中国社会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繁荣富强?这是一个历史之问。在“五四”运动前后,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百家争鸣,各种主张都涌入了中国。三座大山沉重压迫的现实,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所主张的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之路成为了当时的历史选择。这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步。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以及随后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都可以看成是第一步的延续。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二步,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开始迈出第三步,即科学、民主和全面振兴之路。因此,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社会走民族振兴和现代化之路,是全体人民的共识。而根据现实条件,分三步走,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这种历史发展和走势就构成了欧美文化尤其是文学进入中国的基本历史背景。所以,百年以来欧美文学的中国化进程,其实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着中国的现代化“三步走进程”而进入中国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和改造的“中国化进程”。这条道路,可以说是中国前期文学发展道路的合理的延伸,也是在外来文学影响下的重构。这三个阶段,在理论的历史逻辑和学理逻辑上,有着内在连续性。但由于不同时期的巨大差别,各个阶段的本土化了的“欧美文学”又有着各自鲜明的特征和面貌。例如第一个阶段以被压迫者的命运、反抗和斗争文学进入中国为主旨;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开放发展的阶段,所以各种文学作品和文艺思潮的大量引进,就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相适应。在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人的自我丧失、人的异化和边缘化等等文学就很好地呼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当21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我国进入了第三个时期。中国的欧美文学就面临着新的使命,即为建设科学、民主、自由和谐的社会服务的使命。这是我们的文学工作者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

2.欧美文学在进入我国的过程中,始终具有着和自己传统文学进行比较的意识和借鉴的意识。用歌德很著名的话说就是:各民族之间,即使不能互相喜欢,至少要做到互相了解和互相尊重。由此,世界文学应是一种对话的结果,是最耐心的聆听和最真诚的回应。其中,“现代性”是一个基本的命题。要看到,中国的欧美文学工作者(包括翻译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等)都在“现代性”的引领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民族的需要,包括民族文学的更新当成引进欧美文学的主要参照系。在中国这是针对中国文学中所缺乏的“现代性”意识所进行着的“盗西方文学之火给国人的工作”。换言之,我国的外国文学工作者一开始所意识到的现代性就是在批判继承文化传统上的现代性。这样,既继承自己的传统,又引进欧美文学中有价值的东西,形成了我国欧美文学引进、研究和传播上的特殊性。这诚如有的学者所言,中国的欧美文学,是在批判、鉴别之中进行着创新,是在自己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再造。因此,欧美文学中国化的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现代性的反思与自我反思、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反过来又塑造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质[1]。文学现代性作为理论的品格,就是它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的功能。由此也可以说,“欧美文学中国化”完全是一个充满现代意识的命题。

同样,中国的欧美文学还是在与中国古典文化的比较、借鉴和融合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学观念、概念以及艺术方法的。就当前的一些主要文学观念来看,中国的“歌诗为时而用”就与西方“文学要反映生活”、中国的象征手法与西方的“象征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再如西方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就与中国的“写实文学”和“诡谲、抒情和奇幻手法”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也可以说,西方文学的观念进入中国,并非与中国的传统文学观念无涉,而是各取要素的有机结合[2]。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中国的很多文学概念既来自西方同时又为人们所熟悉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使用欧美文学的观念和概念以及手法时总是理解有差异的原因。

3.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文化发展实际,用中国人的立场来翻译、研究、阐释和借鉴欧美文学,建立中国人自己独有的欧美文学阐释话语和阐释形态,是又一显著特征。中国的欧美文学,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结合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和文化进程需要的新文学样式。欧美文学是西方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依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出现的文学,有自己的文学指导思想,例如,有的依据的是自然人性、有的是神学观念、有的是人学观念等等。但欧美文学在进入中国后,特别是六十年来,中国一直用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文学实践,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阐释文学发展的崭新模式。这就使得中国的文学引进和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着自觉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从而形成了中国的欧美文学最鲜明的特性。同样,我国的欧美文学翻译、研究和传播,不仅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需要,同时,也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理解和创造。例如,在国外,我们很少看到《西方文学史》或《外国文学史》等类型的教科书。他们更多出现的国别文学史或以诗歌、小说等为主要对象和内容的类型文学史。而中国人则创造出了《欧洲文学史》或《西方文学史》(有的叫《西洋文学史》)。这种创造,更多地反映出的是中国人对西方或外国文学的整体性理解,是与中国人注重文学史的整体观分不开的。同样,在对很多西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上,我们也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话语,可以说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独特的话语形态和文学史形态。

4.欧美文学中国化不仅体现在理解体系的创造过程中,其实,在具体领域,如翻译领域、研究领域和传播介绍领域,中国学者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和做法。同样,很多素材、形象、艺术观念与艺术技巧手法,也进入到中国的文学创作中来了。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欧美文学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态,而这恰恰又是与中国人开始具有世界文学的眼光和意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在这些具体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推动了中国美学思想上、观念上的现代化进程。我们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中国的欧美文学的表现形态极为丰富和多彩多姿。无论我们的翻译也好、研究也好还是改编使用也好,我们不仅能够把中国文学博大精深的艺术观念、文学形态和和表现手法加以发扬,而且我们还可以把东西方各民族的艺术观念与表现形式进入到中国的欧美文学的理解和创造中,从而形成了远远超过西方文学自身的多样性表现形态和艺术形态。

三、今天中国特色欧美文学新形态建设重点所在

严格来说,欧美文学有它自己的原生态,它翻译到中国的时候就是“中国形态”(新形态之一)了。前面我们讨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所走的路。第一个阶段已经过去,不用我们再建设,老一代学者已经把这个任务完成了;第二个形态,即与发展经济的时代相适应的新文学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么,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中国新文学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围绕着当前中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民主、社会和谐和繁荣富强这个中心来进行,要从这个角度上来引进、消化、理解、再造中国的欧美文学。这是当下中国的“欧美文学”建设的基点和内核,也是我们翻译、引进与考察研究的重点所在。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所引进的、所阐释的欧美文学,才能适应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我们经常说研究者必须有问题意识。但究竟到哪里去找问题意识?可以说,凡是不适应当前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所需要的东西,就是问题。我们要针对第三个发展阶段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去引进外来文学,汲取有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艺术观念,从而为今后的新文学的发展服务。

在这个基本需求的引领下,我们建设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的欧美文学研究新形态,应该遵循下述四个主要原则:第一,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当下国情需要,把中国当下的追求科学民主建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时代需求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立场。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的实际要求结合起来了。第二,摈除“善恶”斗争“二元论”的机械看问题的模式,不盲目追随照搬西方学者在书斋里创造的所谓“新”文学理论和“新”文学史观来阐释文学现象。要用中国人独特的辩证性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方式,从我们所理解的“中国属性”和中国“特色学说”出发,重新把握外来文学现象。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像一些西方学者那样,仅仅把文学看成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用全方位、综合性的方法,去观照欧美文学。既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对文学的根本规定与决定作用,同时,又克服了机械唯物论的弊端,重视各种文化要素在欧美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使西方文学研究不再成为某种单一观念和单一立场的解说,而成为一种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而且我们还要将欧美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结合起来,并将其放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进行比较和诠释以达到对其深入和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解。第三,在科学技术对文学发展冲击日甚一日的时代,坚持文学自身的特征和文学审美的特殊性,寻找美的规律和美的魅力,把文学的艺术精神和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需要根据变化了的现实,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不断阐释其新价值和新内涵。

构建中国特色欧美文学新形态,还要把以下几个领域作为重点开展研究工作:一个是在信息电子技术条件下要集中力量把握欧美文学引进、翻译新形态。当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学与其他学科和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致有人认为传统文学形态已经消失。有国内外学者甚至提出了“文学已死”①的主张。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电子传媒手段的发展和影视艺术发达的影响,欧美文学的一些传入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对这种新情况、新趋势需要我们提前应对,对即将出现的新形态进行前瞻性把握。第二是要花力气建设今天乃至以后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特色的欧美文学阐释、理解的新形态。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将会加快,会出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样,中国对外来文化的需求将会更加多元和强烈,中国的社会文化与外来文化接触越来越紧密,这就决定着中国文学和西方世界的文学观念、审美特性以及文学的形式越来越融为一体,需要我们有着清晰的立场和自觉的意识来把握新的文学阐释特征和阐释方式,特别是需要我们对欧美文学的基本内涵做出符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发展和中国社会进步的解释。第三,要深入把握新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当代中国人对欧美文学接受、运用的新形态。当前,人们对外来文化接受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欧美文学的西方中心论的破产和所谓欧美文学的“中国立场中心论”受到盘诘,这表明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更加平衡和有效的接受、融合、批判、继承模式,需要进一步从实践上揭示其理论属性,提出中国特色欧美文学新形态构成的基本关系结构[3]。

我们还要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树立一种全新的对外来文学,尤其是欧美文学引进接受的态度——包容的态度[4]。即我们对中国特色欧美文学新形态的把握,并非要搞出一个固定的、排他性的模式。“构建”强调的是建设的过程,而不是给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所说的理解模式,也只是力图在其中体现出上述所说的几种要素综合运用的结果。我们认为,只要体现了上述几种基本要素,任何理解都是合理的,也都是有存在价值的。换言之,基本要素不变,而模式千变万化,恰恰是中国人对外来文学发展的新理解、新贡献的具体体现。同样,这种新的理解和贡献也将进一步实现我们在引进外来文学时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1]陈思和.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几点思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1(1):9-12.

[2]代迅.全球视野中的本土化选择:近百年西方文论在中国[J].文艺理论研究,2000(4):27-31.

[3]刘建军,袁先来.汉语语境下外国文学史的现代性转换[J].外国文学研究,2011(3):157-159.

[4]陈众议.文学“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史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2012(1):45-57.

Several Questions on“China Localization of Euro-American Literature”

LIU Jian-jun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s literature field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Euro-American literature has become an alien gene to Chinese 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iterature.The process of China localization of Euro-American literature keeps in pace with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society.It develops in the atmosphere of China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and in the comparison with Chinese literature.Therefore,the Chinese inherent literature concepts,art discourses are mingled with western concepts and discourses,hence forming Chinese way of understanding.From all the above,on the requirement of China's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present China,revolving around the upgrade of science,democracy and humanistic spiri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form of China's Euro-American literature from all aspects is the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introduction,research and propagation of Euro-American literature in China today.

Euro-American Literature;China Localization;New Form of Development

I106

A

1001-6201(2012)03-0086-05

2012-02-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8ZD36)。

刘建军(1955-),男,内蒙古开鲁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树武]

① 国外苏珊·桑塔格、巴塞尔姆、巴思以及中国的作家叶匡正、张炜等均提到过这个观点。

猜你喜欢
新形态欧美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8年9月)
移动互联网生活的新形态
新形态西装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4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