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对策研究

2012-03-29 03:14张静怡
关键词:作弊诚信大学生

张静怡

(哈尔滨剑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9)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对策研究

张静怡

(哈尔滨剑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均具有着普遍的适用性。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诚信道德不容乐观,本文从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就当前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传统;诚信教育;对策

所谓“诚信”,是指一个人能够遵守自己的诺言,同时也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诚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而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也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近年来,一些高校却频繁出现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政治诚信缺失、学习诚信缺失、就业诚信缺失、经济诚信缺失等各个方面。大学生的这些诚信缺失现象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素质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因此,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诚信的缺失的主要表现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和基础,它要求人们无论是在生活、工作中,还是在学校里都要做到实事求是,恪守信用。总体上来说,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能够清楚地分辨是非,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且努力追求内在品格的完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部分学生却在诚实与利益的冲突之间不知不觉地放弃了诚信这一原则。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学生学习诚信的缺失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掌握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但现在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考试作弊和作业抄袭、剽窃毕业论文等现象,考试是学生在校期间必然要经历的事情,考试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途径之一,它始终会贯穿于学习生涯。而且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大学生作弊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考试作弊队伍不断壮大。考试作弊、剽窃论文等不仅是发生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甚至许多学生干部和优秀的学生为了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奖学金也加入到作弊的行列。二是作弊手段的多样化。由过去的“手风琴”似的小纸条发展到找枪手替考、手机发短信、无线耳机等等,甚至出现了帮助学生作弊的考试专用笔。三是作弊心态发生了变化。过去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很丢人的事情,而现在学生则觉得考试不作弊的是傻瓜,作弊时却十分坦然,毫无羞愧之心,好像考试作弊、剽窃论文、伪造试验数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大学生失信还表现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隐瞒健康状况,某些学生为了在就业时能够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这给用人单位和学生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还有些学生到图书馆借书拖了一两个月不还;在社会实践中偷工减料、蒙混过关、虚盖“社会实践章”,这些学生看似“不拘小节”的事情,却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

(二)大学生经济诚信的缺失

大学生经济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故意拖欠学校学费,长期不交;二是弄虚作假,骗取特困生困难补助;三是助学贷款不能按时归还。

从1999年开始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学生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此来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业。国家助学贷款不需要担保人,完全凭借个人信用,它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费用,这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的积极的举措。然而,有些学生往往在毕业后不能按照约定及时归还贷款,甚至更有甚者为了逃避还款,还改变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就业单位信息等。因此,现在国家要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实行贷款的力度,实施起来的确很困难,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贷款银行怀疑大学生诚信、担心贷款收不回是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也正如此,据调查表明,自1999年国家开始发放第一笔助学贷款以来,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太多,占贷款人数的10% ,有将近20% 的学生在获得贷款后没有考虑还款的事情,而且每季度都有学生拖欠贷款,严重影响了助学贷款这一积极政策的全面执行。

(三)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诚信缺失

大学生在就业当中需要向用人单位提供简历,这也是求职过程当中的第一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往往有些学生在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时,提供虚假的推荐材料。据报道,在2005年的一次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有关人员发现同一所学校竟出现7个学生会主席,同一班级内出现5个班长。还有学生会私自篡改学校的成绩,更有甚者还制作假的计算机、外语过级证。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实施的扩招机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就业难的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就业难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怕最后找不到工作因而先找到一个门槛低的。可用人单位在与选中的学生之间都会签订人事协议,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不遵守协议,或就业后频繁跳槽,这样做不但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而且也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有些学生为了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在应聘过程中往往会利用金钱交易、托关系找门路等手段,长此以往,恶化了大学生的择业环境。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诚信作为一种德性,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同时还与学生自身有关。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建立,信用制度尚不够完善,人们的诚信意识淡薄。在政治领域中,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营私舞弊,生活腐化堕落等等腐败现象频频出现,这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文化领域中盗取他人的研究成果、剽窃论文等现象也接二连三地出现;在经济领域中,经济诈骗、偷逃税费、制假贩假活动猖獗,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这些现象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同时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其做出了一些诚信缺失的行为。

(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弱化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的教育历来是重智轻德,高校的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中出现的失范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教育方式、方法不当。高校往往只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播,却忽视了德育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比如,在学生就业时往往只注重就业率,而对毕业生弄虚作假、任意修改协议等行为则视而不见。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言而有信,诚实无欺。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在日常生活的一些诚信缺失行为往往会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却忽略了对他们日常行为的培养和规范,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矫正,而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都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三)学生自身的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首先,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要求过多。

其次,由于受其自身年龄、社会经历等条件的限制,往往表现出思想活跃,意志不坚强,易接受新鲜事物、新思想,但同时又任性好强,缺乏一定理性思辨力和分析选择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思想观念往往受到社会转型期内的不良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上各种思潮、各种热点问题的变化而变化,做出一些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背道而驰的事情。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探讨

(一)重视和规范诚信教育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导思想还存在着偏颇,主要体现在:第一,诚信教育理念陈旧,仍然存在着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现象。教师的讲述只注重理论教育,而没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学生就业问题上,高校关注就业率往往大于关注对学生学业、就业、社交等方面的诚信问题;第二,诚信制度的不健全。当前,我国高校的诚信制度还不够完善,很难全面地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要加强诚实守信道德思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构建一套合理、科学、规范的诚信教育体系,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诚信义务和权利,并建立起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第三,要重视学术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学术氛围。这种健康的学术氛围,有助于学生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形成,并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良好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由于受到年龄和社会经历的限制,大学时期往往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正面宣传和引导,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宣传栏、报纸等媒体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知道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是人的良知在客观环境中的一种外露,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时诚信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良好的舆论导向能够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诚信意识。还应当让诚信进课堂、进教材,使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发挥诚信教育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从而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诚实相待、相互信任、坚守承诺的良好的校园环境。

(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完善诚信评估机制

要建立健全诚信评估机制,鼓励诚信行为,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以此来强化诚信教育的效果。同时,还应该制定一套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诚信评价制度,定期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进行考核,这样既可以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诚信教育流于形式。还应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实践活动,加大对诚信行为的奖罚力度,并将结果记入学生诚信档案。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是能否顺利实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树立诚信的师德风范,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高校的诚信教育能否顺利实施不是靠几个部门、几个环节来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的整体参与、共同协作。在诚信教育活动中,要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同时学校领导及其管理者也要有诚信的德行,努力成为表率和楷模,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在工作生活中要时刻注意信守承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有效地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彭国柱.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之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76-177.

[2]李同果.大学生诚信建设缺失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乐山师范学报,2003(6):132 -134.

[3]刘静丽,浦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成因及诚信回归的对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5(3):52-54.

[4]张明志.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多元视角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53-155.

[5]付春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6):89-91.

[6]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04(8):27 -29.

[7]徐仁成.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246-247.

[8]张影,潘道才.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83-85.

An Analysis on Lacking Honesty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Zhang Jingyi
(Harbin Cambridge College,Harbin Heilongjiang 150069)

Honesty is a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which is a general applicability regardless in the fields of economy,politics,culture,or other areas of lif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college students'credit from the society,school,self- regard;and has a thorough discussion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redit Education,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we should build high quality education team integrity,strengthening the college students’credit education,reshape the integrity of the new imag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good faith tradition,the trustworthiness 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G641

A

1672-3805(2012)03-0041-04

2011-12-10

张静怡(1983-),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剑桥学院教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作弊诚信大学生
作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没作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