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防治

2012-03-29 23:04冯美兰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1期
关键词:堆石堆石坝垫层

冯美兰

(黄冈市白莲河水库管理处,湖北 黄冈 438218)

我国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建设,是从1985年开始已有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建设,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如砂砾石坝、软基(深复盖层)上的堆石面板坝、软岩筑坝等,都获得成功,在实际运行中,效果良好。但对于高在125 m以上的高坝,面板裂缝产生的成因及防治,目前处在研究和探讨之中。

1 裂缝产生的成因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按其结构性能可分为非结构性裂缝和结构性裂缝。

1)非结构性的裂缝。指面板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添加剂、温度、施工工艺、方法、时段、防护措施及环境等引起的裂缝。

2)结构性的裂缝。指沉降变形、位移、架空而发生的裂缝。对高面板堆石坝而言,结构性裂缝是主要的因素,是要研究、控制、防治的重点。

面板是长而薄的长条状混凝土建筑物,它应均匀地摊铺在垫层料迎水面的斜坡上。面板依托垫层料,垫层料依托过渡料,过渡料依托主堆石料来传递水压应力的。垫层料的稳定、密实、沉降对面板变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垫层料发生沉降、位移、流失、脱空,必将导致面板开裂、破碎和位移。因此,大坝填筑用料的质量和筑坝施工质量,是关系到面板变形,大坝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和主要因素。

2 结构性裂缝的防治和控制

当坝址选定后,对坝址区域内筑坝用料的料场,要尽可能多做比较选择,在经济成本和安全质量作比较时,应把安全质量作为终选依据。施工方法要严格要求,如对填筑区内的基础处理、岸坡清理、填筑分期分区、施工技术参数、施工机构组织、施工时段、施工环境等,均应有严格的标准与指标。目的只有一个,增大密实度,减少孔隙率,使其在面板浇筑之前,大坝达到最大的沉降值,尽量减小面板浇筑后的坝体沉降。

2.1 建基面的处理

一般面板堆石坝建筑基础面的处理,着重在迎水面以下坝厚约1/3处(不全是)范围内进行严格处理,其它区域,如有较厚的砂砾石覆盖层,一般不全部挖除,只做压实度或孔隙率检测,基础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作为建基面。但对高面板堆石坝的建基面,要全面进行认真处理,高面板堆石坝的填筑区基础,应落实在河床强风化岩层上。岩基上的高面板坝必须充分考虑如何尽量减小堆石体的变形,尤要重视垫层及过渡层区的设计与施工,并设计好面板及有关接缝的止水,确保施工质量,以适应坝体变形,减少渗水量。从建基面基础处理上,就要防止和减小基础造成的沉降。

2.2 筑坝材料及施工工艺控制

筑坝材料,以选用新鲜、坚硬、比重大、抗压强度大且易开采,能满足设计级配要求的填料为好。

以某工程为实例:坝料岩性为白云岩,比重为2.81 g/cm3。设计要求:垫层料干容重为2.40 g/cm3,孔隙率为14.6%;过渡料干容重为2.352 g/cm3,孔隙率为16.37%;主堆石料干容重为2.25 g/cm3,孔隙率为19.93%。大坝所用填筑料大部为洞室爆破料,级配也能满足设计要求,在填筑施工中,垫层料、过渡料铺厚均为每层40 cm,用16 t或18 t自行式震动碾碾压6遍,主堆石料铺厚为每层80 cm,用25 t牵引式震动碾碾压8遍。经挖坑取样分析,干容重、孔隙率、P5含量及含泥量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对高面板堆石坝的坝体填筑,设计方面提高了要求,对填筑料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施工方面经过努力,组织施工机械优化组合,也能达到设计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参数,满足了设计意图。

2.3 大坝填筑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主要由堆石体和防渗体组成,其中堆石体从上游向下游依次主要由垫层区、过渡区、主堆区和次堆石区组成;防渗体由钢筋混凝土面板、趾板、趾板地基的防渗帷幕、周边缝和面板间的接缝止水组成。所以,面板坝坝体填筑时,一般都是要分期分区进行,进行均衡生产。

高面板堆石坝一般体积较大,如天生桥一级,填料达1 800万m3,水布垭填料达1 526万m3,少的也有几百万立方米之多,不可能在一个枯水期就能完成填筑的。面板坝的优点就是利用已填筑的临时挡水断面,可以进行挡水渡汛。为此,大坝填筑时,在第一个枯水期,大坝坝体填筑必须要达到临时挡水渡汛标准的高程。此种形式的分区分期方式,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根据《面板堆石坝工程》(2004年第4期)所提供的资料,也证明了此种分区分期的施工方式存在着不足之处。

笔者认为,在完成临时挡水断面之后,在剩下的填筑断面上,应自上游向下游方向按主堆石层厚,分层波浪式的填筑,根据工程实际状况,波浪式分层以1~2个主堆石层厚为宜。尽量做到在同一高程上的大坝筑料在同一时段填筑,使之同时整体均匀沉降,保证填筑之间的密实结合,减少不均匀沉降发生。

2.4 迎水面的临时保护

高坝填筑期间的迎水面保护,有部分工程采用“挤压边墙”的方法,此种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垫层斜坡面的削坡、斜坡碾压和斜坡保护,不失为较快、较省的施工方法。但在“挤压边墙”下游面,总有20 cm左右宽的区域,振动碾碾压不密实,用其它方法也达不到振动碾碾压的效果,给整体沉降带来不利因素,容易造成面板下面局部架空现象。据统计资料显示,采用“挤压边墙”作为垫层料斜坡保护施工方式,在已建成的2个工程中,面板均出现了裂缝。采取此种方式,也改变了面板在垫层料上“软着陆”。

2.5 面板浇筑工艺

1)不分期一次性浇筑。面板浇筑施工,应在大坝防浪墙基础高程以下填筑完成,还需经过沉降期后方可施工。面板施工可一次拉浇成型。

2)面板施工分期施工。部分面板浇筑分1期、2期、3期施工。面板施工分期不能太多,以2期为宜。第1期面板浇筑的高程位置,根据发电的要求,可以定在发电死水位以上5 m左右处,待大坝坝体填筑到防浪墙基础高程后,利用垫层料坡面上保护层,在汛期可部分蓄水,先发电,到枯水期后,再浇筑第2期面板。这样,可利用施工期内的汛期,先发电创效益,主要目的是让大坝有充分的沉降期,给面板沉降裂缝的防治创造条件。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第1期面板浇筑的高程,也可以定在临时渡汛挡水断面以上某处。同理,待大坝坝体填筑完成,经过沉降期后,再浇筑第2期面板。目的都是增加在施工期内的沉降期,让大坝坝体整体沉降达到最大值,减小沉降对面板裂缝产生影响。

3)缝间处理。面板施工是分块浇筑的,块与块间,块与趾板间设有结构缝,面板周边及受拉应力区域为受拉缝,设置了止水片和嵌缝充填物,保证了面板在受拉应力作用时,保护面板不被拉开和漏水。但在目前,受压应力缝内设置了抗(防)挤压的措施不多,大多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上的拉应力缝和压应力缝,在设计和施工上是一样的,受压应力缝内,没有设置面板在受到挤压变形时的伸缩空间。因高面板坝的面板部分变形较大,在受压应力缝处有隆起现象,可在压应力缝内设置防挤压设施(或措施),防止面板在压应力的作用下隆起或抬动变型。

2.6 利用料

在部分面板堆石坝工程中,一般在坝轴线以下,浸润线以上某一高程处,设置“利用料”区(中低坝有时也叫次堆石料区),尽量利用一些强度稍低的开挖料。利用软岩筑坝,在高面板堆石坝工程中引用(如天生桥一级),虽说充分利用了其它水工建筑物的开挖料,进行挖填平衡,大大降低筑坝成本,经济效益明显。但对大坝安全稳定、面板产生裂缝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在高面板堆石坝填筑区,设置了这样一个“利用料”区后,利用料的料质与主堆石料的料质不同,其比重、干容重、压实度也不相同,其施工参数也不相同,那么,产生的沉降量、位移值也会不一样。在高面板堆石坝坝体内,设不设“利用料”区,设置在什么部位较合适,又以多大为宜,才不会让大坝产生“摆头”现象,而把因沉降引起的面板裂缝的因素降到最低。需要经过周密的试验和论证,得出结论后再决定。

2.7 “坝山”结合部施工控制

在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中,在“坝山”结合部,坝轴线以上要用细颗粒料(一般采用过渡料)填筑,设计规范规定宽度为1~2 m。而施工技术参数采用其下限1 m宽。在实际条件下,岸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在施工摊铺中,也不太可能保证其宽度只有1 m。为施工方便,有的施工单位自行“加宽”,而且1 m宽的过渡料,也不好上大型振动碾碾压,采用其它方法夯实,不但费时费力,也不密实。在这样的部位和比较难的施工地方,施工质量往往难以保证,甚至会产生质量缺陷。因此,必须按设计和规程规范要求,做好“坝山”结合部施工填筑的质量控制工作。

3 结语

由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有许多优点,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在我国它的应用与发展比混凝土坝要快得多,有些问题的发生,往往在短期内得不到足够的验证,也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如对于高面板坝因沉降引起面板裂缝的现象,不论怎样提高压实度,减小孔隙率,总还是有一个限度,沉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高面板坝沉降比值比中低面板坝沉降比值大,对于这个现象,有人把它归结到“高坝效应”。是否有“高坝效应”,让主沉降期内的沉降达到最大值的沉降时间,流变对面板产生裂缝的影响程度,有没有内在规律可循,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的论证做的是否充分,是否忽略了其负面作用等等,这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去研究、探索、试验,逐步完善面板坝技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堆石堆石坝垫层
堆石混凝土绝热温升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泡沫混凝土在地面轻质垫层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高面板堆石坝变形控制技术分析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质量控制
垫层对水泥土搅拌桩桩土应力比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换填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的计算方法探讨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水库大坝尾留续建工程的应用
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湖北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导流洞水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