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结构调整 ,推进转型升级为实现电器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奋斗

2012-03-30 08:24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启明
电器工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电工电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启明

一、电器工业2011年工作回顾

(一)电器工业2011年行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电器工业2011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8%,工业销售产值43315亿元,同比增长26.48%,主营业务收入42510亿元,同比增长26.06%;实现利润2647亿元,同比增长18.13%,进出口总额1410亿美元,同比增长17.11%。

一是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11年电器工业“发、输、配、用、材”五大类产品中的主要产品稳定增长:发电设备产量达到1.4亿千瓦,同比增长14.1%,产量又一次创历史新高,继“十一五”期间发电设备产量连续5年过亿之后再续传奇。变压器行业尽管因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但产量仍达14.30亿千伏安,同比增长6.86%,其中的大型电力变压器2.32亿千伏安,同比增长8.11%;高压开关板118万面,同比增长17.59%,110千伏以上高压开关设备24.85万台,同比增长35.48%;低压开关板4516万面,同比增长22.75%,电力电缆3079万千米,同比增长12.74%。

二是发电设备产量13998.67万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火电机组9388.15万千瓦,占67.1%,同比增长10.8%;水电机组2598.63万千瓦,占18.6%,同比增长35.6%;风电机组1471.89万千瓦,占10.5%,同比下降10.6%;核电机组540万千瓦,占3.8%,同比增长134.8%。

三是电器产品进出口贸易平稳增长。2011年电器产品进出口总额1409.60亿美元,同比增幅17.11%,进口额549.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74%,出口额859.85亿美元,同比增长20.81%,顺差超过310亿美元,形成顺差的产品不仅有电线电缆、微分电机、中小型电机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增幅明显加快,如成套发电设备出口3001.4万千瓦(共280套),同比增长102.5%,占全部发电设备产量的21.4%,包括水电机组294.35万千瓦,火电机组2707.05万千瓦。火电机组中60万千瓦级23台(其中超临界13台),30万千瓦级19台。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成为新的亮点。

四是经济效益总体保持稳定。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共实现利润总额2647.17亿元,同比增长18.13%。但由于要素价格上涨和成本费用的上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都比上年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导致利润总额增幅低于产销增幅约8个百分点,有近10%的企业出现了亏损,尽管从总体情况看,电器工业在2011年仍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但产能过剩和由此引发的低价竞争问题、原材料价格波动问题以及因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是影响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贯彻落实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指导电工行业发展开局平稳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从最近协会对发电、输变电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调研情况看,发电设备产量中,火电机组比重从2006年的86.9%下降到2011年的67.1%,非化石能源(水电、核电、风电)比重逐步由2006年13.1%增加到2011年32.9%(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这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趋势保持一致;国内发电设备三大集团2012年预安排生产计划中,火电和非化石能源比重约为65%比35%,非化石能源比重略高于2011年。从输变电设备看,技术附加值较高的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开关设备)已经替代了大部分GCB(SF6气体断路器)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主力产品;包括超高压、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在内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在变压器总产量的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第二制造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是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了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共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此,协会开展了风电、智能电网、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行业及标准工作。

三是拓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企业发展向上下游延伸,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实施交钥匙工程等。在向制造服务业转型方面,各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在旧机组改造、维护,电厂设备安装及运行培训,工程总承包或BOT项目等方面,通过企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海电气集团2011年仅制造服务业一项就完成收入25亿元的产值,2012年将达到30亿元,并确定了“十二五”末达到100亿元的目标。发展制造服务业已经开始成为国内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大力促进企业“走出去”战略。近几年,电工行业的骨干企业充分把握新型经济体发展较快对电力建设投入加大的机遇,东方电气、哈电、上海电气电站以及特变电工集团等承接了大量的国外发电、输变电成套工程。这些企业都借助于项目承接实施过程,纷纷加大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并采取在国外设立项目部或办事处、购入土地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以及海外公司(据日前得到的信息,上个月上海电气集团在印度就成立了发电设备公司)等不同形式,主动出击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

其一,在为政府服务中,积极建言献策。

一是协会组织编写相关建议报告。

二是相关分会提出行业发展建议。

三是进一步完善行业经济数据统计和运行分析工作。

其二,在为行业服务中,发挥支撑和推手作用。

一是协会总部、龙头企业及相关分会在推进“十二五”规划落实、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企业兼并重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推进行业信用评价工作提升企业软实力。

三是推进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

四是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其三,在为会员服务中,积极反映行业热点问题和企业诉求。

对于电工行业发展中存在热点问题,协会还会同相关单位,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组织行业专家编制专题报告。

一是铅蓄电池血铅污染事件。2011年由于血铅污染事件频发,铅酸蓄电池行业陷入困局,我国境内获得生产许可证的1470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中近千家企业处于停产整顿。协会总部与铅酸蓄电池分会从实际出发,联合检测机构、标委会、认证中心等深入企业,对企业现有技术装备水平、环保水平进行调研,并及时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报告。同时积极配合工信部,开展“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的制定,整顿行业秩序,保证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环保达标和清洁生产。

二是电线电缆、变压器恶性竞争造成的质量问题。近些年来,电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甚至盲目扩张、重复建设,出现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的恶性竞争问题。再加之具有市场垄断地位的电力用户企业在项目招投标中推行低价中标的做法,更加剧了输变电制造业的恶性竞争,部分中标企业甚至不顾产品质量,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些做法,一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环境,二来对工程项目(特别是电网工程)造成质量隐患。针对上述热点问题,协会多次向工信部、质检总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整改措施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电线电缆行业已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开展了产品质量信誉建设工作。协会也将考虑开展变压器行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工作。

(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攻关取得实效

一是电工行业重大装备技术研究和设备制造取得显著的业绩。哈电机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容量800兆瓦水轮机导水机构通过检验,为三峡工程研制的首台100%国产化抽水蓄能机组在安徽响水涧电站并网发电,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东方电机自主设计、生产和制造的机组单机容量77万千瓦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首台机组日前完成转子安装,为三峡28号机组研制的首台70万千瓦“自循环蒸发冷却”发电机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组,成功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定子绕组常温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东方电气研制成功首套AP1000第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和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华锐制造的中国第一台6MW风电机组样机在江苏射阳安装成功,东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兆瓦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在德阳顺利下线,湘电制造的全球首台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建成功安装;西电集团联合三峡总公司自主研发国内首台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研制的世界首台1000kV交流有级可控并联电抗器、世界首个特高压1100kV/3150A干式油-SF6套管顺利通过全部试验;平高集团的GW52-1100高压交流旁路隔离开关产品为世界首次,江苏宏微的系列高压大电流电力半导体芯片的研制成功,提高我国IGBT和FRED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缆研究所等11家企业、科研院所共同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220KV光电复合交联海缆;又中科院电工所牵头完成的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在甘肃省白银市正式投入电网运行等,这些突出业绩创造了多项世界和中国第一。

二是电工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国家和行业有关部门诸多奖励。西电集团《中国西电输变电重大成套装备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哈电机《三峡全空冷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研制》、杭州鸿雁电器牵头《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哈锅牵头《实现无燃油燃煤电厂的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天津百利牵头《复杂约束下高效能电机智能化综合设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许继集团牵头《供用电系统谐波的有源抑制技术及应用》等6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西变牵头《±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成套技术装备研制及产业化》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东方电机《CPR1000核能1150MW半转速汽轮发电机研制》等5个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电科所牵头《电涌保护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6个项目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三是加快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在开展科技专项攻关同时,2011年电工行业重点开展“国家清洁高效煤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试验中心”、“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申报获批了“智能电网用户端”、“液流储能电池技术”、“中小水电设备”等三个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协会和有关分会在推进这些行业技术平台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组织行业相关单位,依托这些平台,在大规模储能技术、新材料绝缘技术、智能输配电关键技术、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等领域积极申报和推进了国家级科研项目。目前电工行业承担的国家级工程中心、研发(试验)中心、重点实验室近20个,这些技术研究平台的建设和运行,都是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推进、资源整合、促进发展的原则,旨在加强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与服务,为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重点实施节能减排,推进行业低碳化发展

(六)发挥标准支撑作用,服务行业科学发展

一是不断创新行业标准化工作新机制。

二是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标准的制定。

三是继续巩固和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七)建立协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一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新领域。近年来,加强了与国外同行业协会的合作交流。同时,组织通用低压电器分会赴日本、韩国考察;组织电控配电分会、防爆电器分会赴欧洲考察;组织电工合金分会赴台湾考察。并派代表参加在日本召开的2011亚洲电气制造商协会联盟会议暨论坛,共同研讨 “各国电气协会目前最紧要的任务及应对措施”等议题。

二是搭建会展服务平台,加强交流、扩展市场。2011中国国际电工电器装备博览会于9月在大连举办。展览会有182家公司参展,共计标准展位510个,展出面积达18000平方米。展商来自输配电产业链的高压、变压器、成套电器、低压电器等各龙头厂商,以及电器配件、绝缘材料、电工合金、电机、智能电网设备等行业的生产厂商。大会以“展示、交流和采购”为主题,融展览演示、学术交流、采购洽谈等为一体,重点展示当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开发、高效电机及节能系统等相关的最新设备和技术。

三是办好电器协会及分会会刊、网站,强化信息服务。

协会及其各分会一直把会刊的编辑出版放在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市场服务的重要地位。2011年协会网站加强与各分会网站进行互动交流,如,与变压器、电线电缆、电力电子、电动工具、高压电器、继电器、工业日用电器、水电设备、低压电器、微电机、内燃发电设备等行业网站开展信息共享、联合发布等合作。与分会和龙头企业建立行业通讯员制度,扩大信息来源,不断增加原始信息量。同时建立起国内外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的权威信息渠道,搭建了值得行业信赖的信息共享平台。

(八)坚持深化改革,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二、“十二五”电器工业面临的形势

(一)国际经济环境呈现出不稳定性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不可小觑。联合国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11年的2.8%下滑至2.6%,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在去年6.1%的基础上放缓到5.6%。世界经济将维持低速增长的态势,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一波三折。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呈加强趋势,并有政治化倾向。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12月27日,国外共发起对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的案件67 起,涉案金额59亿美元,其中涉及电工电器产品的有5起,包括单相交流电动机、电线电缆和光伏电池等。国际贸易摩擦不仅对我国电工产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随着产品出口难度的加大而使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二是发达国家回归实体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美、欧要利用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遏制中国。另外,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出台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加速发展其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实行优惠政策承接先进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对我国形成了前阻后追的压力。就我国电工行业在绝大部分产品领域仍处于中低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而言,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要尽快实现向高端发展目标的努力,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是国际市场竞争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电工中低端产品扩大出口困难增大。我国电器工业在国际竞争中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出口产品以中低端为主,而且缺少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2011年我国电器产品将近860亿美元的出口额中:电线电缆154.89亿美元、低压电器及低压开关板132.89亿美元、中小电机和微分电机81.45亿美元、电动工具56.60亿美元、内燃发电机组33.67亿美元,共计出口额459.50亿美元,基本都属于技术附加值有限的中低端产品,占全部出口产品的53.43%。与国际电器工业强国尚不具备高端竞争和平等对话的实力。提升我国电器工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地位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国内经济环境面临新的压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进入了以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势在必行,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是受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势头所吸引,国外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民族工业、自主品牌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增速回落,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加剧,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加快转型升级,健全科学的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努力在高端制造、基础瓶颈、打造自主品牌等方面取得突破,尽快提高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二是由于劳动力、燃料动力、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升,加之我们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2011年受各种因素影响,行业利润由升转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从2010年的6.65%下降为2011年的6.23%,降低了0.4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由2010年的7.46%扩大为2011年的9.96%,扩大了2.5个百分点。利润空间被压缩已成为影响电器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强调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则更加重要。

三是目前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占全社会总量的70%以上,钢铁、炼油、乙烯等单位产品生产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原油、铜矿等已超过50%。随着能源刚性需求持续士升,生态约束进一步加剧,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加快推进,均对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电器工业不仅产品本身需要消耗钢铁、有色金属、工程塑料等大量资源,生产过程中消耗一定量的能源,而且产品的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和能耗水平也与节能减排关联密切,所以,加快提升电器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装备的节能减排水平,己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2012年电器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2011年,电器工业在经济环境趋紧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进入2012年,总体来看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具有平稳较快发展的条件,我们应当充满信心。但面临国际、国内复杂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由于电器工业自身存在的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深层次矛盾的制约影响,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依然突出,行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从电器工业实际情况出发,当前电器工业转型升级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按市场需求,发展高端产品,做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尽管需求层次多元化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对产品高端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鉴于电器工业近几年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行业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迫形势,因此,电器工业要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首当其冲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端产品发展。

就发电设备行业来说,国家实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考核制度,使得发电设备市场进一步加快向高效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方向发展;受制于发电行业运营效果的影响再加之“三角债”造成的资金紧张等因素,市场需求难以有效释放等因素,且多年以来火电在我国发电设备中一直占很大比重,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无论是从资源供应角度还是从环境承载能力角度分析,作为耗煤大户的发电设备行业,2012年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结构调整”。

国务院颁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7.5%,电器工业要将“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作为适应国民经济增速放缓、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措施加以贯彻实施。我们最近通过对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骨干企业的调研,发电设备的产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60万千瓦以上大功率、高参数清洁发电设备已经成为主力机型,从2006年开始生产以来已经总共生产了300余台,其中进出口印度300MW及以上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订单的就将近100台。

就输变电设备行业来说,特高压电网建设和城网、农网改造为输变电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建设的常态化要求。全行业要直面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售价持续走低以及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等共性问题,加强创新能力,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应从跟随用户需求制造产品“被动创新”向积极引导用户需求研制新产品的“主动创新”转变;从事单一设备制造向提供输变电成套设备、承建输变电工程转变。

2012年,风电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同时,风电装备制造业也面临了盲目建设,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设备后期维护、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建设”。因此风电行业工作任重道远,推动风电行业及企业自律、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检测认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共性技术的研究与攻关成为风电领域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从进口情况看,2011年进口电器产品549.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74%。尽管价值量和增幅都低于同期出口,但从进口量比较大的产品看,主要集中在低压电器和低压开关板、电力电子元器件及静止变流器、电线电缆以及变压器互感器和微分电机等几类产品上。在内需增长趋缓、企业间竞争加剧已成为行业运行主要制约因素的背景下,还有这么大的进口量,则说明国内产品在技术性能、质量水平和可靠性方面与进口产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内企业的供给能力还仅仅限于中低端产品范围内,尚不能充分满足各方面对这些领域高性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产品的需求。因此,尽管当前总体需求增长趋缓,但在高端需求的市场开拓中仍有较大潜力,当务之急则要大力开发高端产品,替代进口。 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产业产品升级。近些年来,特别是经过“十一五”的蓬勃发展,我国电器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更是突飞猛进,但是,核心技术、先进技术靠引进,某些高端产品、关键零部件和重要材料靠进口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以风力发电设备为例,尽管近几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风机自动化控制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又如,60万千瓦级以上发电机组的部分大型铸锻件以及大型燃气轮机叶片仍在依赖进口,这些问题依然成为制约我国电器工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电器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占领新的发展制高点,必须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尽快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抢抓机遇,下大力改变产品附加值低、基础发展滞后、成套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受制于人以及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被动局面。

三是转变粗放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国电器工业企业在管理水平上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如GE、西门子、ABB、施耐德、三菱、东芝等)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仅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差距大,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材料消耗方面的差距也非常明显。这其中既有“硬件”即工艺装备和人员素质上的原因,更有“软件”即管理水平上的差距。面对这些差距,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劳动力、土地、环境等优势已不再明显,以及受多种因素影响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同比下降而生产成本继续攀升的情况下,粗放式生产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急需我们通过强化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努力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走出内涵发展的新路子。

四是培育知名大企业集团和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器制造大国,但绝非强国。电器工业尚未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形成一大批水平较高的专业化协作配套厂。除发电设备制造业外,其他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品牌产品等问题均比较突出,使得我国电器工业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也增加了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的难度。因此大力推动转型升级的力度要加大。最近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企业利用承接国外项目的机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设立办事机构、生产基地,进行技术输出,以及通过资本运作开办全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的做法,对扩大企业影响、培育品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非常有效,值得充分肯定,行业企业都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

五要整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以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极为重视、积极行动,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确定产业领域、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选择重点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并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最近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再次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任务,并在对六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发在培育展导向和升级路径中,把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放在了首要地位,特别强调积极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因此,作为装备制造业重要支柱之一的电器工业,在承担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任务中,必须把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整合传统产业结合起来。一要“固基强本、借力发力”,即在充分利用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现有的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夯实、打牢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而尽可能避免“另起炉灶”;二要“找准谱系、确定归属”,对于电器工业来说,发展重点首先应放在“智能控制系统”上,另外也要放在“智能专用设备”,即包括智能电网设备在内的新一代大型电力和电网设备上。就智能控制系统来说,与电器行业关联最密切的则是伺服控制系统,特别是应用范围比较广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处理好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整合传统产业的关系,将使传统产业在既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将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三、2012年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要召开,2012年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推进电器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预计今年电器工业运行速度将在平稳基调中温和回落,产品价格也将保持平稳,主要产品产量将不会大起大落,但由于运营环境趋紧,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增幅会有所回落。预计2012年电工行业产销增速将在20%左右,利润总额增速将在15%左右;主要产品产量:发电设备产量会在1.2亿-1.3亿千瓦,输变电设备受惠于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将会稳中有升,其中变压器产量仍将在14亿千伏安左右。预计2012年电工行业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600亿美元左右,增幅在15%左右。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与行业发展走势,全面分析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应对方略.要立足于内部挖潜,努力化解成本压力,立足于内需市场,努力扩大盈利空问。同时要努力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千方百计继续保持出口平稳增长。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以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战略机遇,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机构,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平稳健康发展。

(二)围绕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速度

2012年电工行业要按照中机联总体要求,本着“存量更新换代、增量高端替代”的主导方针,以智能化和低碳化为重点,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培育和发展一批高端装备,推进行业自主创新。要重点考虑在高效清洁发电设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高效变频节能机电设备、数字化终端用电设备、绿色环保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上下游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为配套,推动行业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行业自律,遏制重复建设,整合过剩产能,优化产业布局。要充分贯彻“两化融合”的总体要求,加大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倍增作用,达到与电器工业发展要素的充分结合,推进解决电器工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关键问题、共性问题和突出矛盾,增强产业的管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支撑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电器工业转型升级

2012年电工行业要以自主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制造和实现品牌效益等作为着力点,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以攻高端、夯基础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行业创新体系,发挥已经获批的国家级、行业级工程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共性技术平台作用,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以应用为导向,配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项目示范,加强核电、燃气轮机发电、洁净煤发电、大型循环流化床发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储能等先进适用技术研究和重大装备研制,在电工行业推进落实“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四位一体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协会还要积极引导企业持续加大资金和智力投入,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寻求核心技术突破。支持和帮助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重点项目、建立海外研发基地,鼓励企业兼并收购海外科技企业、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各种服务,指导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导,以专利和标准为竞争手段,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四)围绕节能减排主题,推进电器工业可持续发展

结合电工行业工作,2012年需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创新技术研究,构建以可行性研究、产品研发咨询、技术标准制定和产品检测为主要内容的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服务和支持。重点关注电机及系统节能、电机节能再制造、节能防爆电机、节能配电变压器、高效环保工业锅炉、节能环保电焊机、大功率IGBT元件和变频调速装置等领域;配合相关单位,加快推进标准对电工产品节能减排的支撑作用。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节能机电产品推荐目录和耗能产品淘汰目录,以及制订节能产品相关标准和规范,适时修订、废止耗能产品相关标准。开展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对发电设备能耗限值在数据统计基础上制定了标准,陆续将启动制定工业锅炉、电机、变压器等产品能耗限值标准的制定。同时围绕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要在按照国家能源结构总体优化的思路下,做好本行业结构优化工作。

(五)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电工行业信用体系

2012年协会要重点配合国家质量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引导行业坚持以“质量兴业”为着力点,针对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特别是批量生产一致性的质量问题,解决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装配、试验检测等全过程加以严格控制,要把工艺技术作为保证制造过程受控的重要环节,把标准作为判定质量达标的依据,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监审作用,提升产品信誉度与市场竞争力。要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记录数据库,对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对于促进企业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针对电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推进电工行业可靠性标准研究和管理体系建设。依托协会各分支机构全面开展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估工作,积极探索信用等级评价成果的应用工作。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与产品质量提高、实施品牌战略有机的结合起来。配合国家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专项活动,在电工行业选取量大面广的产品作为试点,建立打假协作网,开展打假保优工作,规范市场秩序。配合工信部的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工作,开展电工产品型号注册备案管理试点的工作,在低压电器、电动工具、电气传动、高压开关、电力电容器、变压器等专业开展备案试点。通过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力求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实现电工产品型号注册备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要配合国家能源局加强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监督管理和技术评定工作,实施重要能源装备产品目录管理和优先推荐工作。

(六)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电工标准化水平

行业要发展,标准须先行。2012年电工行业要按照国家标准化“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落实《机械工业标准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电工部分)各项任务,开好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会议,落实好各项工作,实现电工行业系统管理,突出优先主题和重点领域,促进电工标准化发展质量效益的整体提升。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立项以市场为导向,制修订过程要透明,标准实施要加强反馈和效益评价;二是加强技术委员会管理,配合上级部门落实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奖励和推出机制,开展考核评价试点;三是完善标准与科技紧密结合机制,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项目为载体,推动标准化与科研专项形成有机的系统,促进科技成果的标准化转化;四是依托能源标准化工作支撑,建立健全电工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组织机构,加强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以及智能电网等领域技术装备标准的研究;五是加快电工产品节能环保和低碳标准制修订速度,推进环境设计、能耗限额、低碳技术标准研究,探索相关技术评价;六是加强电工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的研制,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七是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相关电工设备、大规模储能设备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促进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八是在低碳技术、软起动等领域试点产业技术联盟制定联盟标准,继续探索开展协会标准制修订,建立联盟标准和协会标准适时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机制。

(七)加强行业沟通协调,推进共性技术研究机制创新

2012年协会将在跨专业、跨领域的工作中,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领域,将更多起到牵头、搭台作用。并依托各分支机构,适时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与技术交流活动,加强行业内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开展相关工作,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通力合作把电工行业做大做强。此外还考虑与有关行业建立行业间更加广泛地联系渠道,及时与钢铁等上游行业以及电力等下游用户行业之间沟通信息,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探讨技术需求,研究发展方向,加强相互间的了解与支持,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环境。

共性技术是介于基础性研究和市场化产品开发之间的技术,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产业基础技术。相对于企业专有技术而言,它属于“竞争前技术”,也是知识成果迈向应用的关键环节。由于科研体制改革,共性技术阶段在电工行业成为缺失。2012年协会要重点配合陆部长和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做好《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 共性技术亟需“落地”》的专项研究,因势利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推进逐步恢复将产品开发和创新按照基础技术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三阶段机制。引导行业内每个企业在开发产品时都注意共性技术的研究,帮助同行业中小企业发展,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协会自身建设,适应行业发展新需求

电器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宗旨,立足行业,服务企业,服从大局。积极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近年来协会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高、职责作用发挥明显提高、自律规范建没明显提高、诚信力公信度明显提高。

2012年协会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认真制定和实施协会发展规划, 明确目标,确定任务,落实措施,扎实工作,努力成为电器工业行业性工作名符其实的“国家队”;二是大力培育和打造几大板块的核心业务,形成独具特色且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业务.并以核心业务为平台,建立完善为行业服务机制;三是要全面推进和提升规范治理与规范运作水平, 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和活动,规范自身运作行为,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贯彻落实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财务资产管理和核算制度;四是要加强行业信息化工作,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和业务合作,向国际先进行业协会看齐,在国际同行中确立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影响力。五是要进一步发挥好各分支机构的作用,在加强和规范对分支机构管理的同时,着力加强分支机构的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分支机构和协会秘书处工作部门的工作协调与配合;着力提升分支机构为政府、行业、会员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上下配合协调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更好的为广大会员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电工电器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特变电工
奥田电器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电器创新设计两则
托马斯送电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用电器 写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