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2012-03-31 07:07杨晓玲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3期
关键词:患肢骨科循证

杨晓玲

(荆州市胸科医院门诊部,湖北 荆州 434000)

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杨晓玲

(荆州市胸科医院门诊部,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采用循证护理制定骨科患者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运用文献查阅,选择最佳护理证据,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228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情况。结果:通过应用循证护理,仅有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6%),远低于国内相关文献记载的发生率。结论:采用循证护理预防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循证护理;骨科;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导致骨科患者术后病情逐渐加重和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未采取正确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则极易导致血栓发生脱落,进而造成致命性的肺栓塞。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以确信的科学结果为依据,提出相关问题,寻找实证,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制定最理想的护理方案[1]。本研究拟采用循证护理制定骨科患者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28例骨科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病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结果均已确诊。其中男144例,女84例。平均年龄为(47.5±6.8)岁。手术方式为全髋关节置换术112例,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43例,半髋关节置换术24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35例和全膝置换术14例;其中急诊行手术治疗共175例,择期行手术治疗共53例。

1.2方法

1.2.1 确定循证问题 本组病例均为骨科术后患者,极易发生DVT。如何在术后进行有针对性、具体的和高效的预防 DVT发生的护理措施,即是本组研究需解决的循证问题。

1.2.2 文献检索 通过对相关文献检索和分析,发现任何情况导致的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均为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近些年来骨科患者术后出现DVT的病例数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导致严重并发症(肺栓塞)的发生。因此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2.3 制定相应护理措施 对文献检索结果进行分析、评审和归类等多种处理,再结合以往的相关护理经验和患者的具体需求,制定以下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术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常规行各种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X光线片)检查,对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患者,应重点予以监测,减少DVT的各种诱发因素[2]。患者应多食用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保证每日足量水分的补充,每日饮水量需>1500ml,这样可明显稀释患者血液,促进血液系统的有效循环,降低血液的黏稠程度[3]。

2)术后病情观察。医务人员应对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予以密切观察,远端DVT的起病较为隐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为轻微的临床表现,患肢有轻微的疼痛不适感和沉重感。明确DVT诊断后应立即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

3)术后姿势摆放。骨科术后患者的患肢应予以抬高,使其高于患者心脏水平面20~30cm,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处理,避免深静脉回流情况受到严重的影响,最终起到减轻患肢肿胀表现的目的。

4)术后运动。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身体状况良好者可下床进行适当运动;鼓励患者早期开始足、趾等关节的主动运动及排长肌、股四头肌等肌肉训练运动[4]。

5)抗凝药物治疗。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是否出现异常出血点,是否有血尿及血便表现,痰液是否带有血丝等各种情况。定期复查相关凝血实验室指标。术后需放置引流管1~2d,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时应及时上报并作出相应处理措施。

6)出院指导。患者骨科术后的卧床时间一般较长,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血流速度较为缓慢,血液黏稠度明显增加,极易引起DVT的形成。因此,应鼓励患者早期作适当运动,并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DVT的相关知识,一旦发现有相关症状及体征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采取积极正确的处理方法。

2 结 果

228例骨科患者术后共出现6例深静脉栓塞(2.6%),其临床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有疼痛不适感,皮肤有发绀等,经积极正确的溶栓治疗处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 论

循证护理学是受到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护理观念。采用循证护理可为患者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经济有效的护理服务[5]。我们对骨科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效减少了DVT的发生率,仅为2.6%,远低于同期国内调查结果所示的发病率。由此可知,采用循证护理预防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1]张宏,朱兴军.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2.

[2]朱玉玲.骨科矫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8):624-625.

[3]李梅,陈秀花,刘冬梅.循证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105.

[4]李季英,张丽,金秀敏.循证护理在骨科病人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14-115.

[5]Heit J A.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J].Clin Chest Med,2003,24(1):1-12.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1.014

2012-09-15

杨晓玲(1962-),女,湖北荆州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6

A

1673-1409(2012)11-R031-02

猜你喜欢
患肢骨科循证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稿约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