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现代管理价值*

2012-03-31 20:55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辩证法老子万物

任 玙

(广东医学院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现代管理价值*

任 玙

(广东医学院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具有非常有益的启迪,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辩证管理思想和艺术。学习、运用老子的辩证管理思想,正好能弥补当今管理的不足,使现代管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老子辩证法思想;现代管理;矛盾

道家是中国管理哲学来源之一。老子作为道家代表,提出了丰富的管理思想。除了“道法自然”、“无为”等管理思想外,老子还提出了辩证管理思想。黑格尔说:“正确地认识并掌握辩证法是极其重要的。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证法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认识的灵魂。”[1]老子辩证思想在管理领域的运用,就成为辩证管理。一个优秀的管理工作者,必须同时是一个优秀的哲学家,要善于从哲学中汲取营养来发展、完善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学习、运用老子的辩证管理思想,正好能弥补当今管理的不足,丰富当代的管理思想,使现代管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 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来源

“道”,是老子首创的含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概念,也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所在。“道”是老子学说的生长点,通过扩展提出了道的本体论、辩证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等认识论的哲学思想体系。因而,我们要理解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及其管理学价值,就要从老子的“道”命题出发。

老子“道”的哲学内涵是宇宙本原。宇宙本原含有两方面内容:一、道体(有),即“道之为物”,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二、道性(无),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的最一般规律。道体、道性相互对立统一,构成了宇宙的本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3]“无”——即“道”,是“有”——即“天地”(包括宇宙间一切事物)之母——产生的根源。老子把“道”与物质实体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联系在一起。我们平时指出的道,乃指宇宙万物运行、发展和变化的自然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即道本身就是一,一包含着有和无,有和无的相对相生就是三,有与无的相对相生化育万物。只强调无生出有,也即只强调化育,必然盈满而亡;只强调有生出无,也即只强调致虚静,必然不存一物。老子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5]也就是说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完成,长和短相互对立而形成,高和低相互对立而包含,音和声相互对立而合谐,前和后相互对立而随顺,这是永远不变的对立统一体。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就是在对“道”的探索过程中也就是对宇宙发展规律的研究中提出的,主要包括对立统一的矛盾观、质量互变观、矛盾转化观。老子的辩证法为观察事物、认识世界及而进一步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论。

二 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内涵

(一)矛盾对立统一观。阴、阳,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是指一切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万物负阴而抱阳”实质上就是明确地道出了矛盾的普遍性这一重要的哲学原理。老子认为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事物和现象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的普遍现象,一切现象都是在相互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对立双方的相辅相成,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是永恒的规律。

(二)质量互变观。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远行,始于足下。”[6]毫末成大树、累土成九层之台、足下之步成千里之行的质变,是由量的积累所引起的,“生于”、“起于”、“始于”,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反映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老子在指出事物由量变到质变这一客观规律的同时,又运用这一规律所体现的辩证发展的道理告诫人们:要完成一件大事、难事时,要从“易”、“细”入手。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7]所谓的困难问题,在开始的时候并非是困难的;所谓的重大问题,在其初期,也不是一开始就是重大的。因此,对于困难问题的处理,要在它尚处于容易解决的时候入手,不要等到问题成堆、难以解决的时候才动手去解决;解决重大的问题,要在它尚处于细微的时候就开始入手,不要等到问题由小变大后再去解决。

(三)矛盾的否定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8]的意思是:“道”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法则。“道”的作用方式是一切事物无不向其相反的方向变化,不断在否定自身。“反”,具有两层涵义,一为相反,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二为回返,即循环。正反为一点,向相反方向运动就是循环,按黑格尔的说法叫“回归自身”。老子强调循环,因为在辩证法看来,有无同一,向反方向运动,也是向自己这个方向运动,向无运动,等于向有运动。老子认为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事物在变化、发展、运动过程中不断向其相反方向发展,也是循环反复的。既然一切是循环相生,则弱必生强,强必转弱,弱是强的成长基础,强也会成为转弱的起点。因此,老子强调“守弱”,弱者道之动也。柔弱者所以能胜刚强,在于弱者较容易“存活”下去,显现柔弱面,使其更易于保存生机,这也便是所谓“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的道理。

矛盾双方向对立面的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法则。老子认为,矛盾转化的条件,可以是人为的,人可以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9]。对任何事物,将要收缩它,必先使它暂时扩张;想要削弱它,必先使它暂加强;想要废弃它,必先暂时支持它,使它兴旺;想要夺取它,必先暂且给予它。

三 老子辩证法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老子的辩证法在对宇宙万物的不断转化和相生相克规律的认识中蕴含丰富的管理思想。老子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对现代管理具有有益启迪,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辩证管理思想和管理艺术。

(一)立足长远,得失互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0],管理者应该明白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的表现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表面上得到的东西很可能在实际已失去了,而在表面上失去的东西很可能在实际中却得到了。这样来看,得和失都不是绝对的。祸与福相伴,败与胜相连,刚与柔互补,那种绝对的胜败、刚柔、损益是没有的,不含对立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聪明的管理者在得与失的问题上,应充分发挥智慧,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易传·系辞》提出“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这是每个管理者应树立的观念,也是老子矛盾同一性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成功的管理者善于把握时机,及时按照阴阳规律调整策略。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顺势而为,适时调整管理重心。纵观国际企业发展的历史,一些知名的企业诸如耐克、通用等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危机,就是因为它们能够敏锐地把握局势的变化,迅速做出重大的战略变革,从而不断实现新的辉煌。管理人员要注意克服固有的思维定势,对内外部环境要有足够的敏感性,对变革的迫切性要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及时灵活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最终实现从一种平衡状态到另一种平衡状态的转化。管理是否卓越,与管理者的思维方法有很大关系。善于辩证思维的,会在危机时抓住机遇,从而反败为胜;在顺境时,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二)防微杜渐,积小胜为大胜。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证明了对立着的双方相互转化的关系。开拓事业最重要的是开始做,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成功在于不断的积累。强大的企业、巨大的成就,都是从小规模的企业、微小的成功发展而来。“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要求我们具有务实精神。管理决策的实施要靠务实精神,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来推动。否则,再好的决策也只能是摆设。决而不行,决而不果,决策的预期效果就会落空。从这个意义上讲,务实精神,“起于累土”、“始于足下”的精神,是正确的决策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所在。管理工作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也不是有了一个规划、设想就能成为现实。那种“光说不练”的工作态度除能一时哗众取宠外,难以推动管理工作的真正进展,也决不会有真正的成效。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其易”、“其细”。管理问题都有一个萌芽、发展的过程。当问题未发生时,或刚出现萌芽时,加以预防或整治,是比较容易的,也是比较容易收到成效的。只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才能避免事物向相反方向的转化。作为管理者,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危机、冲突、衰乱的潜在威胁,且将此类潜在危机及时加以解决,以巩固和发展既有的大好形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长兴不衰,久治不乱。这也就是“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的道理。

在管理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度的把握。“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11]。我们在管理中,一定要掌握分寸,把握尺度,做到有规范但不盲目,能清廉但不过头,鲠直而不死板,发光而不刺眼。明白了这个规律,就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地运用,当事态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经营决策者就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实现最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转化。

(三)关注否定因素,开展柔性管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哲理,对现代管理是极为有用的。老子把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作为“道”的运动规律;将守弱用柔,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作为“道”的作用所在。在这里,“反者”、“弱者”,既是“道”,也就是客观规律,又是辩证管理思想中矛盾对立面相互转化规律的体现。

管理中的缺点和弱点是管理管理之“道”的否定性因素。否定因素相反于管理运动的方向。如果忽视它的存在,就会从无害向有害转化,危及管理的成果。我们应该从反面的关系去看正面,重视处于边缘的一边。在管理过程中对发展中的否定因素的把握,和正面因素的肯定一样重要。强势企业要保持优势,就要不断去发现自己的弱点或缺点。

柔弱之所以能战胜刚强,是因为柔弱不等于软弱,柔弱的外表下实际上内含着一种坚韧之力。俗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管理中不要时时处处都争强好胜,不要锋芒毕露。柔弱、谦虚、忍让才是做人的法宝,避免以刚制刚的对立,实现以柔克刚,才是取得成功的“大用”。管理者要认识管理矛盾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要善于运用“反者道之动”的规律,创造必要的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实现管理目标的方向转化。“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体现出居上谦下,见微知著,知盈处虚,欲取先予,以曲求全,静观玄览,藏而不露等管理艺术。这些管理思想用之于实践,必将使管理者受益匪浅,使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

[1]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3][4][5][6][7][8][9][10][11]饶尚宽.老子[M].上海:中华书局,2006.

B223.1

A

1008-4681(2012)03-0026-02

2012-01-05

任玙 (1973-),男,河南周口人,广东医学院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哲学、管理学。

(责任编校:谭纬纬)

猜你喜欢
辩证法老子万物
万物皆可折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万物生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