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顶岗实习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2012-03-31 23:45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顶岗职业道德职业技能

陶 蓓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

0 前言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品质、一种职业习惯和工作作风。它包括显性素质(即职业技能)和隐性素质(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两部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它将直接影响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职业技能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

顶岗实习是指学校安排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锻炼,承担正常的工作任务,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获得一定的工作“报酬”。这种实习方式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对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在顶岗实习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1 顶岗实习中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积极主动性不够

高职学生由于长期处在校园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对企业的了解较少,在顶岗实习期间,不能适应企业环境,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不少学生仍然处在等待企业师傅指派任务的被动状态。由于学校在联系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时,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专业对口,因此学生被安排在层次较低的岗位上进行单调的重复性工作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和上进心,只是消极被动地重复简单劳动。

1.2 工作适应力差

适应能力差是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很多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都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一些学生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比较挑剔,对自认为技术要求较低的岗位看不上,对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又做不了。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已经为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描绘了一副预想蓝图,而一旦实际情况与其预想有差距时,往往就会对实习单位和工作岗位产生抱怨、抵触情绪,不愿真正花精力去提高岗位中的操作技能。

1.3 缺乏吃苦精神和沟通能力

高职学生在实习中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企业师傅安排的工作任务往往要“挑肥拣瘦”,经常出现讨价还价、不愿下车间、不愿主动去熟悉产品生产过程的现象。此外,很多学生还不懂得如何跟企业人员或客户沟通,遇到问题要么闷在心里不说,要么是寻找同学互相抱怨。这种做的结果,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加大问题的严重性。

2 “素质冰山”理论的启示

一般来说,顶岗实习都是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进行的。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教学活动中,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呢?“素质冰山”理论启示我们: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了整体的7/8,它代表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在决定和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在顶岗实习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应当把重点放在在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上面。

3 对在顶岗实习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探讨

3.1 职业技能的增强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一门必修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已经在校内进行了实训,但是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与专业间发生更直接和深层的接触,进一步提高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缺乏的技能和知识,了解和深刻认识自己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多方面要求,以激发自己在专业学习上的主动性。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职业技能的学习往往要经历两个阶段,即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也就是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阶段,并逐渐形成自我成就的内驱力。一开始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任务,但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在指定的工作任务完成后,没有产生想获得更高技能的动力。但是随着实习的进程,加之对周围环境的日渐熟悉,部分学生的思维和认识逐渐发生改变,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在行业中的未来,并积极调整心态和行为,希望得到师傅和企业的认可。他们在工作中开始重视个人技能的提高,不懂就问,积极上进,开拓创新。这一点我们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们的“顶岗实习日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旦学生认识到自我在职业技能方面的不足,那么所迸发出来的学习动力是无限的。通过顶岗实习期间一系列职业技能的实操与训练,学生对于本专业技能的掌握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他们不仅巩固和提高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更大大提高了独立工作和实践动手能力。

3.2 职业道德的规范

职业道德是用人单位的首要标准。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先生特别强调: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而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即职业道德,也就是同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操守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敬业是职业人的基本素养。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改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的每一份工作。只有你善待岗位,岗位才能善待你。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能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作为一种实习生的角色,最初往往是很难将自己和企业联结在一起。但在每一项工作任务中,如果没有敬业精神,是无法将工作做好的。责任心是职业化生存的底线,它和敬业精神互相促进的,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做事就是做人。因此,一个在工作中有责任心的人,同时也是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也会在工作中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因此,在顶岗实习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3.3 职业态度的调整

个人的职业态度,对其职业选择的行为有所影响。观念正确、心态健全的人,对职业的选择较积极、慎重,做出正确选择的机会较大,相反地,观念不正确、心态不健全的人,对职业的选择具有推诿搪塞、轻浮草率及宿命论的倾向。因此,正确的职业态度的养成乃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在校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准员工。需要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态度的调整不可或缺。顶岗实习阶段是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养成的重要阶段,调整职业态度,也是高职学生提升职业素质的开始。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既有对实习环境的新鲜感,也有对实习环境的不适应;既有对实习的期待,同时又有对岗位分配的焦虑;既有从岗位培训中收获的喜悦,同时又有对工作劳累的抱怨。而且,在实习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学生的心态也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主动适应新环境,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了这样的职业态度以后,学生才能在工作时充满激情,从而在潜意识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3.4 职业作风的磨练

职业作风,是指从业者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它是职业道德在从业者职业行为中的习惯性表现。顶岗实习是一个锻炼意志的好机会,学生需要做好思想准备,积极转变角色,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认真学习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磨练自己的职业作风,要表现出吃苦耐劳的工作干劲,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会做人,学会交流,逐步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借此达到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目的。

4 结语

目前,企业界已经普遍把职业素养作为员工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职业素养既是企业用人的需要,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高职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高职院校应当采取适应措施,充分发挥顶岗实习的作用,帮助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1] 戴裕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王秀娟,谢红.如何在顶岗实习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J].职业技术,2010,(3)

猜你喜欢
顶岗职业道德职业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