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论文摘要写作误区及加工对策

2012-04-01 10:24彭文彬
关键词:男女生活动室墙面

彭文彬

(成都大学《教育与教学研究》编辑部,四川成都610106)

学术期刊论文摘要写作误区及加工对策

彭文彬

(成都大学《教育与教学研究》编辑部,四川成都610106)

摘要直接影响到学术期刊论文的质量,学术期刊论文摘要写作上出现的误区可分为三类:文体混淆型,摘要与提要不分;类型混淆型,多用报道性摘要,忽视指示性摘要;要素残缺型,秘而不宣,舍本逐末。对于原稿摘要所表现出的不同误区,编辑应有不同的加工对策:文体混淆型——提供撰写要求,指导作者修改;类型混淆型——克服工作定势,注意区分;要素残缺型——与作者沟通,共同修改。

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误区;摘要写作;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

在CNKI、万方、维普等庞大的网络期刊数据库中,学术论文检索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文章的摘要。摘要是引导读者是否阅读或下载该文的中介语,摘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文献的理解和阅读的兴趣,影响到论文被检索、下载或引用的几率,甚至影响到与之相关的期刊的社会反响和作者的知名度。笔者多年从事学术期刊论文编辑,发现许多来稿在摘要写作中草率马虎,既不符合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规范,又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述文章的学术要点,摘要写作中存在误区,已经影响到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文章的影响力,这是需要认真研讨,予以足够重视的问题。

一 学术期刊论文摘要写作误区

目前学术文章摘要的写作误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文体混淆型,二是类型混淆型,三是要素残缺型。

(一)文体混淆型:摘要与提要不分

学术论文在写作中要求形式规范,形式的规范必然要求内容表达与文体相匹配,而不同的文体其写作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作者来稿在摘要写作中出现的最大误区就是文体混淆,即摘要与提要写作的混淆。摘要与提要不仅概念不同,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两者在写作上有很大区别。

在表述语气上,摘要一般是作者本人归纳撰写,为求客观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主旨,写作时要求主语不用“本文”、“文章”、“作者”等评论性主语;而提要一般由编者来写(作者也可以以他者的语气撰写),带有一定的主观评价成分,表述时主语多用“本文”、“文章”、“作者”等评论性主语。

在编写目的上,摘要是向读者客观地准确地归纳论文的学术要点,以帮助读者通过快速简略地阅读摘要来理解、判断原文的大体内容,从而迅速地通过摘要阅读了解该文的学术研究成果;提要则主要介绍文章的基本内容,并适当对文献意义进行评价,以向读者宣传、介绍并推荐文章。

在内容要求上,摘要是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的,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和学术要点;提要是对文献内容进行简介或评论,通常简介和评价两者相结合的写作较多。

作者在投稿时往往对摘要与提要的写作要求不是很清楚,在文体上容易相混,其中最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将摘要写成提要,这在初次投稿作者和年轻作者的文章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以笔者所编辑的《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一文为例,原稿摘要为:

建构主义理论为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并理解信息意义。本文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实践措施,以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隐性”条件。

原稿就是将摘要和提要的文体混淆了,首先在表述语气上使用第三人称“本文”。其次,在写作目的和内容要求上没有体现论文的精华,即没有反映出建构主义理论在改进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的新视角,不足在哪里,具体实践措施又是什么,只是对文章的写作目的进行了简介和评论。

(二)类型混淆型:多用报道性,忽视指示性

摘要的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其他,其写作类型有报道性、指示性和报道—指示性三种,但每一类型在写作时各要素应有所侧重。

报道性摘要主要突出在“报道”上,适用于主题单一的论文,它要求指明论文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方法、结果、结论宜写得详细,目的和其他可以写得简单,尤其要向读者报道论文的创新结果、独特见解和新颖方法等。

指示性摘要突出在“指示”上,是指明文章的主题观点与内容梗概的一种“简明摘要”,适用于阐述众多文献并加以综合论述的长文章,要求简洁地介绍文章的研究前提、主要的观点、分析比较的要点等,目的宜写得详细,而方法、结果、结论可以写得简单,甚至重在介绍论文的研究考察的对象、目的、方法和主要结论,而不给出具体结果。指示性写作不适用于专题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更多适用于综述文章、基础科学论文和其他泛述性文章。

报道—指示性介于报道性摘要的“详”和指示性摘要的“略”之间,适用于既有主题偏于单一的专题性部分,又有概述某一领域情况的综述性部分的文章,写作模式是融合前两种摘要写法于一体。

对于学术期刊论文,其写作范围广泛,既有实证性的又有论证性的,还有综述性的,编辑一般不宜做硬性要求,其摘要的写作可以根据论文的类型、内容、信息量、篇幅等由作者自主确定。从学术期刊文章摘要写作类型来看,许多论文以报道性为主,由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组成,撰写时按四要素逐项撰写、用简练的文字将正文中的创新内容和主要观点表达出来即可。对于少量论文,可采用报道—指示性摘要的写作方式,即仅对原文的基本成分作报道性介绍,而对其他次要内容以文中要点的指示性语句来表述。学术期刊一般很少采用指示性摘要,但事实上,正是因为很少采用指示性摘要,也就很容易出现误区,把所有的摘要都写成报道性摘要,忽视指示性摘要的写作。

(三)要素残缺型:秘而不宣,舍本逐末

在摘要的写作要素中,结论是对结果的升华,是突出论文研究创新意义的精华所在,是摘要写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现在许多来稿大量存在着“秘而不宣、舍本逐末”的现象,即不明白文章的主要观点与见解,不清楚文章的主旨与方法,有的有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却看不出必要的结论见解,致使摘要内涵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即结论严重缺失。以笔者编辑的《农村初中男女生学习物理差异研究》一文为例,原稿摘要为:

通过对农村初中男女生学习物理差异现状的调查、形成原因的分析、教学策略的探讨,旨在为缩小男女生学习物理的差异、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和参考,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均衡发展。

文章其实通过对农村初中男女生学习物理的调查,发现了男女生学习成绩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缩小男女生物理学习差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的教学策略。这篇文章在于通过学生性别差异对比的调研分析,在因材施教方面探索出了一些可行的教改方案,文章有一定的创建和参考价值,但摘要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只是表述了文章的研究范畴和研究主旨,读者看不出任何文章的新意和针对性教改方法。这样的摘要写作影响了摘要作用的发挥,降低了论文的利用价值。

二 学术论文摘要的编辑加工

“对摘要不合格的论文,编辑要有对期刊、对作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与作者认真沟通,指出毛病所在,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和要求。决不能放弃责任,放任自流。否则就失去了学术期刊的科学性和严肃性。”[1]笔者发现,许多高校学报期刊编辑重视文章内容的审读、编辑、修改、加工,却相对忽略对于文章摘要的审读编辑和加工。学术论文的摘要因此成为作者编者容易忽略,而读者却相对重视的学术写作误区。对此,笔者建议可以作针对性的编辑加工处理。

(一)文体混淆型——提供撰写要求,指导作者修改

对于摘要和提要相混淆的情况(既没有用第三人称表述对文章进行评价,又没有归纳出文章的大致要点),出现这类情况大都是由于作者缺乏摘要写作规则方面的知识或者是初次投稿没有写作经验的年轻作者。作为学术期刊编辑,既有期刊编辑对于摘要编写的规范要求,又有培养年轻作者和指导作者写作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出现摘要和提要混淆情况时的编辑加工对策主要是向作者提供摘要的撰写要求,并指导作者自行修改。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撰写要求,笔者向作者提供的摘要撰写要求为:“(1)要客观地反映文章内容,文摘不应是正文的补充、注释、总结,也不可加进文章内容以外的解释或评价,尤其是不得进行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着重反映文章的新内容和特别强调的观点。(3)要排除在本专业领域内已成常识性或科普性的内容。(4)要简要的归纳性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分段落。”[2](P333)

以笔者所编辑的《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一文为例,考虑到作者为年轻的在校研究生,写作经验不多,但是虚心好学,经过指导,作者将文章摘要修改为: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看,目前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存在教育价值突显不够、幼儿主体性体现不足、内容适宜度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允许幼儿全面地接触、享受墙面环境,真正发挥幼儿在墙面环境创设中的主体性,以幼儿的年龄特点、真实需要、已有知识经验等创设动态、多元的活动室墙面环境。[3]

(二)类型混淆型——克服工作定势,注意区分

“国际标准组织之所以将文献的摘要划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在于不同类型的摘要具有不同的用途:报道性摘要是用于向读者忠实地传达论文在特定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所以体现出客观性、等值性等特点;指示性摘要主要是对论文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方法和结论进行介绍性说明,为读者查询和检索起到提示和引领作用;报道—指示性摘要在对论文基本框架作报道性介绍的同时,更侧重于对研究结论的阐述,使读者在对论文的研究成果全面掌握的同时,也对研究路径有一个总体透视。”[4]对于摘要的类型,编辑不能因为所刊文章的摘要类型多为报道性摘要,而产生工作定势,将所有的摘要都定位为报道性摘要。编者一定要心中有数,应根据论文的类型、内容、信息量、篇幅等确定是按报道性摘要还是按指示性摘要来指导作者或者编辑加工。

以笔者所编辑的《当下沪用中学物理课本初步研究》一文为例,文章是作者在精心研读11本沪用中学物理课本后,逐一对课本提出的58条看法及修改建议,具有很高的刊登价值。文章很长,约1.2万字符,属于典型的阐述众多文献并加以综合的长文章,就不应是报道性摘要,而适宜于指示性摘要。由于原稿没有写摘要,定稿后编辑先是初拟了摘要,然后让作者修改审定,最后摘要为:

中学物理教科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编辑、出版中学物理教科书应精耕细作和严肃、严谨。通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4本初中物理课本(第二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4本高中一二年级物理课本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本拓展型课本,发现有些课本的质量仍要改进、提升与完善,经过梳理提出58条看法及建议。[5]

(三)要素残缺型——与作者沟通,共同修改

要素残缺型主要表现在报道性摘要中,编辑先要阅读正文,再仔细阅读摘要,检查其是否按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逐项撰写,是否将正文中的创新内容和主要观点表达出来,从而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少研究目的或研究目的不明确,研究方法不充实或逻辑性差,结果表述过于简单、笼统,结论表达空泛。找出问题后,需要修改的,编辑先加工修改,并将修改部分用红色字体返给作者,然后与作者沟通,要求作者认真阅读编辑修改部分,并自行修改,将最终确定的提要修改成黑色字体返给编辑。

仍以笔者所编辑的《农村初中男女生学习物理差异研究》一文为例,最后作者改定的摘要为:

通过对农村初中不同范围的两次物理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初中阶段男生的物理成绩要好于女生,并且随着物理学习的继续和深入,成绩的差距有增大的趋势。通过对学生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发现男女生学习成绩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实验态度不同。缩小男女生物理学习差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的教学策略有情境教学策略、前概念为基点教学策略、发散思维训练策略、男女生合作学习策略。[6]

总之,摘要写作是学术论文的“点睛之笔”,一篇优秀的摘要将提高论文被读者下载、检索和引用以及全文转载的几率。对于不规范的摘要编写缺失,以及由之带来的学术损失,作者不能轻视,编辑更不能视而不见。

[1]韦吉锋.学术论文摘要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2]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胡艳秋等.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

[4]常延廷.社科学刊文前摘要规范化论析[J].学术交流,2008,(11).

[5]曾铁.当下沪用中学物理课本初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6]汪小兵.农村初中男女生学习物理差异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

G237.5

A

1004-342(2012)03-126-03

2012-06-28

彭文彬(1972-),女,成都大学《教育与教学研究》编辑部,编辑。

猜你喜欢
男女生活动室墙面
8个教室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开关的美丽衣裳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活动室隔断
手工字母花卉让墙面与众不同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