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于危难之时,隐退于功成之际
—— 柳传志与联想

2012-04-01 23:09李拉
产权导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杨元庆柳传志联想集团

■ 李拉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300201)

2011年11月2日,柳传志在联想二季度业绩发布会一出场便引起一片热烈掌声,联想集团宣布2011财年第二季度营业额78亿美元,一举逾越宏基和戴尔,位列全球PC第二,仅次于惠普。将联想带出金融危机的低谷,重返联想33个月的柳传志正式宣布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由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兼任董事局主席一职,联想也由此进入杨元庆时代。这是柳传志第二次将联想董事长席位交给杨元庆。柳传志兑现了“扶上战马再送一程”的承诺,这一次将联想的江山与帅印,稳稳交到杨元庆手中。

1 柳传志简历及其创业之路

1.1 柳传志简历

柳传志,中国著名企业家,投资家,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66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之后在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84年创办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曾任总经理、总裁。1988年创建香港联想并出任主席。1997年北京联想与香港联想合并,柳传志出任联想集团主席。2000年1月被《 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2011年11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卸任董事长一职,将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及高级顾问。

1.2 柳传志的创业之路

柳传志大学毕业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当时的环境氛围很难有大的作为。等柳传志真的走上创业之路时已40多岁了。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在此之前,向科学高峰攀登了十几年的柳传志大概意识到自己并非适合做科学家。于是,他到中科院人事处去做一名行政干部。但很快,他发现当官也不是自己的追求。

当时的情况有些两极分化。一方面改革开放开始不长时间,社会上流传着一些诸如“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头脑活络的人都下海了;另一方面还留在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军心不稳之余,不太情愿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这样没有承诺的事业上,所以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柳传志“下海”的态度非常坚决。称走上创业之路,是由于那一代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

柳传志得到了单位传达室旁边的两间小屋,还有20万元的启动资金、两个合作伙伴和一个副总经理的头衔。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公司的前身,就这样悄然启动了。

1988年4月18日,联想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进军海外誓师大会”。当时,联想的员工还不到300人,主要业务是销售一种叫“联想汉卡”的产品,以及给国外电脑做销售代理。但柳传志决定“小题大做”,他请来的客人和记者比自己的员工还要多。

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正在迅速成长为一个产业。柳传志同样敏感地意识到这种市场变化,但是联想却不能“造电脑”。

当时,在国内生产计算机需电子工业部发放生产许可证。浪潮、长城等公司都有许可证,但中科院没有。

认识到自己无法撼动现实规则后,柳传志选择了一条“拐大弯”的路线。1988年1月,柳传志来到了香港。他的目的是,在这个没有“计划”的城市成立一家公司,为生产“个人电脑”做资金、技术和市场准备。

在高调宣布“进军海外”一年之后,柳传志将在香港研发出的“286微机”送上了飞机,此行的目的地是德国。当时在汉诺威正举办电子技术交易会。也是在这次交易会后,柳传志终于达到了“拐大弯儿”的目的。

在回归联想集团两年后,柳传志选择急流勇退,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一职,并再次把联想集团的大旗交到杨元庆手上。

1994年,柳传志陷入了职业生涯的低谷:企业成长乏力,国外生产的个人电脑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而反复发作的“美尼尔综合症”让他不得不住进了医院。最终,50岁的柳传志拿出了“突围”战略——“用年轻同志”。于是,他一面将杨元庆推到最前线,一面向中科院提出了一份“股份制改造”的方案:联想资产的55%归国家,45%归员工。

在1994年,“股改”带来的“红利”还只是一个数字概念。直到1997年,才变成了“真金白银”。这一年,联想微机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7.6%,比位居第二的IBM高出了近6个百分点。也是在这一年,中国证监会同意“中国联想”在香港上市的计划。

上市使联想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1996年3月15日,联想在其率先发动的PC价格战中击败所有竞争对手,成为国内PC冠军。

含辛茹苦的创业过程与融资成功后一飞冲天形成的巨大反差使柳传志对投资产生了浓厚兴趣。2000年,联想分拆成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卸下一身重担的柳传志开始与联想控股副总裁朱立南筹划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在柳传志做了两年风险投资后,“十六大”召开,国有企业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嗅觉灵敏的他觉得这又是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国有企业如果改造好了,就会由铜变成金子。”于是,联想又成立了做并购投资的直接投资部,并演变成现在的弘毅投资。

2005年,联想集团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收购IBM PC业务部。完成这起“蛇吞象”般的并购后,联想成为中国第一个冲进“全球500强”的民营企业,但很快,高管间的文化冲突、金融危机让其陷入诸多麻烦中。

2 柳传志二度卸任

2009年2月5日,交棒4年多的柳传志回归联想集团,重新出任董事局主席。彼时,联想集团已走到企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占有率下滑,11个季度以来首次亏损,亏损金额超过9000万美元。时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杨元庆在当季财报中指出,由于执行力问题,联想集团在包括日本、印度等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业务增长缓慢。

业绩下降引发了资本市场的担忧。里昂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联想2008-2009财年将亏损2.35亿美元,将联想集团的评级保持为“售出”。

面对陷入困境的联想集团,作为创始人的柳传志决定重披战袍,随着一句“联想是我的命”,再度来到PC战场。在此之前,联想集团已对核心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包括撤换时任集团CEO的“洋教练”阿梅里奥。

“联想必须更加明确自己的战略,让大家清楚经济危机实际上对联想的经济基础和业务基础没有什么影响。这是董事会希望我做的事情,也是我能帮元庆分担的事情。”在向媒体谈起为何复出时,柳传志阐述道。

这次重新出山有别于临危受命,用柳传志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义不容辞”的事。在宣布复出的当天,柳传志还掷出“三年扭亏”的豪言,一度引发质疑。

重新担任董事局主席后,柳传志在联想集团全力推进攻守结合的“双拳”战略,即在稳守中国、日本及欧美市场的同时,对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进行拓展。在他眼中,联想的业务模式并无问题,关键问题是包括执行力在内的“端到端”支持,涵盖研发、销售以及供应链。在这一主旨下,联想集团对组织架构进行重整,确立了“战略搭台,业务唱戏”的格局。

此外,在柳传志的主抓下,联想成立了Think与Idea两大产品集团,为拓展消费业务和新兴市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柳传志的多重布局下,联想集团的“气血”逐渐恢复,从巨亏2.25亿美元(2008年第四财季)到实现净利5300万美元(2009年第二财季)。重新“出山”半年后,联想集团摆脱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阴影,再度走向盈利轨道。

而骨子里的产业情结,令柳传志并未在成绩单前止步,而是将联想的棋局进一步盘大。2009年9月,泛海控股以27.55亿元人民币现金入股联想控股,凭借29%的股权成为联想控股第三大股东。推动母公司联想控股上市,将业务范围向金融、能源、房地产行业拓展,从而打造真正的“百年老店”,成了柳传志的又一桩心事。

也正基于此,在联想集团连续八个季度以最快增速雄踞全球电脑厂商头名,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厂商后,柳传志决定重回幕后。对他而言,母公司整体上市无异于一场新的战斗,亟待他全力投入。

重出江湖2年后,随着联想集团业绩的节节胜利,柳传志选择了功成身退。

3 联想未来的战略布局

联想“保卫和进攻”的双拳战略执行有力,这是联想能够不断进步的核心原因。下一步,联想会继续深化双拳战略,即一方面“保卫” 中国业务和全球企业客户业务, 另一方面“进攻”新兴市场和全球交易型业务市场。未来联想会继续对双拳战略予以有效执行,两个拳头齐出驱动联想战车的再次快速前进。

在这次联想LEC会议上,联想的高管们话语之间透露出对未来的信心。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成熟市场总裁米尔科·范杜伊吉说道:“我们上个季度的出货量超过了1000万台,宏基是850万台,超越了戴尔100万台。我们与惠普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并且我们逐渐增长。所以,我认为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们将非常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

联想已经开始“坐二望一”,而且此刻全球PC老大惠普正面临一系列众所周知的动荡。2011年8月底惠普慌不择路地自曝要“拆分PC业务”时,传闻联想会成为收购方之一。虽然前不久惠普正式宣布,不会拆分PC业务,但竞争对手的慌乱无疑给了联想更大的信心,如同在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杨元庆的自信:“竞争对手如果犯错的话,(成为全球第一名的)时间会更短,而且对手一定会犯错。”

不只是信心,联想事实上也在各方面做着充分的准备,一定要做到全球PC市场第一名。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高级副总裁杰瑞·史密斯在谈到与惠普的竞争时,他说道:“联想现在在制造战略上逐渐提高我们自有工厂的比例,从外包的制造向自有工厂的制造转移。我们还推出了创新委员会这样的部门,推出一个季度之内就收到了850多条创新想法。这些都是推动我们业务持续改善的源泉。”

此外,在供应链环节上,联想在成本、质量、现金流以及交付等方面,持续通过西格玛推动卓越运作,并且继续推动更好的客户体验,打造一个突破性的、全新的供应链交付方式。

事实上,在当下PC产业越来越成熟的时刻,PC行业的竞争已越发成为供应链的竞争,尤其是世界各地灾难不断,日本海啸、泰国洪水都在影响PC领域的竞争。据杰瑞·史密斯表示,联想已在供应环节“武装到了牙齿”,因为杨元庆亲自出面与供应厂商面谈、互动。

对于PC领域全方位的竞争,联想已准备充分。虽然PC行业利润在下降,但PC是联想发展的基础,对亚洲制造企业而言,争取做大PC产业规模仍有其现实意义。

在未来的产品战略上,联想人对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也颇具信心。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产品集团总裁彼得·霍腾休斯说道:“联想的乐Pad产品是基于Android的开放系统,这样一个开放系统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能够有成千上万种的应用开发。在智能手机市场,事实证明基于一种工业标准系统的智能手机,最终赢了苹果自己系统的手机。我们认为,历史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最终我们的Pad产品会赢过iPad。”

柳传志的二度卸任宣告联想的杨元庆时代已经到来,联想能否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杨元庆柳传志联想集团
周光召的大气度
中国“IT教父”功成身退75岁柳传志告别联想
柳传志也曾脾气大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联想集团内部控制效果
杨元庆兼百度董事
柳传志非一般的守时“大咖”
从一个业务员成长起来的跨国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