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非遗”创新:堆金织玉话广彩——陶瓷书画家连泽强先生访谈录

2012-04-02 04:47
城市观察 2012年6期
关键词:非遗广州文化遗产

◎ 李 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对都市“非遗”的淡忘,会造成我国城市传统文化的缺失。保护“非遗”,更要在传承中创新,让“非遗”活起来,其生命之树才会常青。广彩是国家级的“非遗”,是广州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有过辉煌,亦曾走入衰落。在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下,广彩如何传承创新,焕发生命力,助推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是广彩发展面临的一大课题。旅澳艺术家、陶瓷书画家连泽强,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艺术研究,身体力行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投身于广彩瓷器的革新事业中十数载,力图为广州彩瓷注入新的活力。现就广彩创新话题对其进行访谈,摘录如下:

印象:万缕金丝织白玉

问:2006年,广彩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谈谈您对广彩的印象?

答:广彩,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18世纪初,广彩开始仿照中国锦缎纹样作瓷器装饰,此技法称为“织地”,用金水织地,遂发展为“织金地”,普遍用于在各种白胎瓷器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后采用乳金作底色,色彩更加绚彩华丽、金碧辉煌,再用低温焙烧,形成“织金彩瓷”。其工序分为设计、描线、填色、封边、斗彩、炉房等,且“式多奇巧,岁无定样”, 堪称我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如今,广彩已经成为岭南工艺五宝(三雕一彩一绣)之一,乃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正是广彩艺术的形象写照。

我的陶瓷情结源于12年前,彼时第一次踏足澳大利亚,见陶瓷在国外备受推崇,价格昂贵,然品牌都来自于德国、日本等国,中国陶瓷寥寥,甚是震惊与不解。于是半年后,我赴“瓷都”景德镇,开始学习陶瓷,走访艺人,出入作坊,了解工艺,深感陶瓷工艺的伟大与高深,并潜心研究陶瓷堆雕艺术。因我生于广州,对广州彩瓷更是情有独钟,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属于中国,也应该属于世界。

绚丽广彩,堆金织玉。

历史:兴衰嬗变三百年

问:作为广州的传统艺术,广彩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广彩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

答:广彩创作始于康熙年间,可以说是从中西贸易中发展而来。

广州地处五岭以南,濒临大海,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对外贸易兴盛。追溯广彩的历史,文献多有外销记载。《陶录》有云:“洋瓷专售外洋者,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多粤东人,贩去与鬼子互市,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竹园陶说》亦云:“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经越广州,清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埠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当时,广彩墙内开花墙外香,成为“欧洲的宠儿”。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广彩的外销渐入辉煌。

然而,随着欧洲各国瓷器生产走向成熟,广彩在19世纪日渐式微,被推到历史的角落。20世纪80年代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对日用瓷执行严格的含铅限制,给曾经红极一时的广州织金厂带来致命一击。无奈的是,含铅是颜料本身的问题,有铅才色彩鲜亮,色彩一多则超标,二者不可兼顾。于是,广彩唯有弃外销而转战内销,一批技术人员开始自己出来办厂,近20家。然国内审美眼光不同,订单一再减少,加上批量生产,精品缺失,广彩一度迷失于市场,陷入尴尬局面。

绚丽广彩,华美远去。

传承:吹尽黄沙始到金

问:近年来,全国各级政府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义对大批的传统艺术进行保护。广彩曾有过辉煌,也有过衰落,一路以来,广彩如何得以传承?

答:正如广彩的历史,广彩的传承也历经沧桑。

一路以来,广彩都是手工操作,师徒相袭,薪火相传。上世纪70年代,盖印工艺、机械化生产大大冲击手工技艺。盖印,就是用胶印盖在瓷器上代替手工线描,盖印后填颜色即可成品。然其工艺无从媲美手工,且无收藏价值,导致精品稀缺,劣制泛滥,广彩如待“深闺”,成为收藏界遗忘的明珠。同时,盖印工艺使学徒时间大为缩减,无法掌握技术精髓,手工线描——广彩创作之灵魂,自此传承岌岌可危。

行业的低迷加速人才流失。据报道,过去数千人从事的广彩行业,现在老辈工匠剩下不过三四十个,从织金厂出来自立门户的也就二三十家,以家庭作坊模式居多。一些老广彩艺人由于市场意识缺乏,销售渠道有限,广彩创作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不高,从而创作兴趣大减。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二三十人的队伍越来越小,不少师傅洗笔转行,鲜有年轻人入行学艺,行业发展步履维艰。

可见,广彩工艺的传承面临考验,传统文化的发展遭遇瓶颈,文化倒退的现象唤醒我们重新认识广彩。一座城市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城市文化就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而历史文化遗产则是城市文化的根基,广彩正是广州城市文化的根基之一。在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中,广彩是最典型的广府文化。所谓广府文化,是中原文化、外来文化、本土文化的融合体。广彩的特点正是广府人引入西方文化,结合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融入南方的芭蕉、杨桃、荔枝等景物,采用中原传入的线描,有机地将三者结合起来而产生的瓷器文化。“纳四海之新风,集中原之精粹”,这也体现出,广彩最基本、最精髓、最内在是一种开放和创新的精神,所以广彩本来就是不断发展创新的。

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非物质文化,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多次报告中一再强调,“城市发展中应树立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发展的财富、资本和动力的观念,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城市设计之中”。反之,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亦需要城市这个载体。然对比城市建设,非物质文化保护未引起足够重视,投入资金少,非物质文化逐步沦为当代的弱势文化,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愈加脆弱,亟须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特别是今日之广州,尤需传承创新广彩这一宝贵历史和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精神,以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广彩一路走来,在经历了衰落的低潮后,申请“非遗”成功,受到政府的保护与资助,更是在广州的新型城市化发展中,成为文化遗产传承工程之一,令人欣慰。

绚丽广彩,美丽回归。

创新:雄关漫道真如铁

问:曾经辉煌一时的广彩,如何再次绽放光芒、传承创新?

答:广彩既要原汁原味,也要发展创新。广彩本乃欧洲宫廷风格,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注重浓墨重彩。可以说,无雍容华贵则非广彩,脱离华丽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广彩也就失去特色。当然,广彩如果一成不变按照传统的图案纹饰,也偏离了当下的生活实际和人们的审美观念。唯有传承和创新并重,广彩的生命之树才会常青。

广彩既要进博物馆,也要进生活、入市场。“非遗”不是死去的历史,传承不仅要确保其表现形态存续,还要使其重新融入民众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土壤中开出创新之果。广彩亦如此,让它重新拥有一个生存发展的环境,整合进入现代文化体系,成为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保持它的鲜活性。“非遗”入市场,需要“生产性”保护,使其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这需要广彩行业细作分工,实现创作和销售的分离,既让艺术家自由,提高水准,创出精品,搞“真”艺术。“真”不仅代表真正的艺术,更代表一种态度,一种民族振兴、文化复兴的责任;又使行业市场规范有序,改变昔日行业内相互压价、追求产量、品质下降的混乱局面。如今,广彩迈出了行业规范的第一步,成立非正式的行会机构——广彩研究所,谋求广彩市场新发展。

广彩创新,最患人才短缺。可喜的是,经历改革的阵痛之后,广彩行业焕发生机,艺人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很多流失的人才选择了回归,新鲜血液也开始融入古老的行业。近几年来,广州多所高校对传统工艺美术逐渐重视,对广彩教育进行有益探索,一些高校学生投身广彩业,肩负起广彩传承发展的使命。

广彩呼唤技术革新。我作为一个书画家,从事陶瓷堆雕之余,亦潜心研究广彩十数年,总结心得,广彩技术革新大有可为,发展前景广阔。首先,可优化原有元素。随着科技的发展,烧窑方式多样,器形大小可变,坯胎质量愈益完美,为广彩坯胎增加了选择。而且,现代陶瓷釉色的发展甚好,釉下彩的单色釉发色已十分稳定,广彩讲究“织于白玉之上”,强调“白”和“润”,可利用现代单色釉的发色技术,丰富和完善广彩瓷的釉色。至于堆金,如能大量利用本金和日本金代替现在的阳金,作品将会变得更加华丽和辉煌。另外,广彩在釉上作画为主,现代的釉上颜料繁多,如粉彩、新彩、墨彩、古彩等,若能合理运用可以大大丰富广彩的色调。

技术革新,可从釉彩、器形和图案等方面切入。虽说广彩是一种釉上彩,但釉下彩也可试验,如窑变、釉里红、青花等,完全可结合釉上彩和釉下彩来创作;可结合国外与我国古代的器形,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器形;可结合阴雕和阳雕使平面瓷器具有立体感,而且现代有一种叫“玻璃白”的釉,有一定厚度,亦可以立体,可突出作品的层次和质感,更具视觉冲击效果;可在广彩中加入明快的线条和新的纹式设计,融会更多世界文化元素,等等。

技术革新,需要深入回归传统、挖掘传统。加入中国国画元素,可在陶瓷上延续中国文人画、水墨画的生命力;融入书法,再加入雕刻、色彩、窑变、堆金等技法,完全可以使广彩增添魅力。这些创新,无不需要书画家的加入,而目前的广彩行业,专业画家的参与寥寥无几。一旦突破瓶颈,广彩将再添新姿。

技术革新,要求制定自己的艺术标准。衡量广彩,不宜用西方的审美观,也不宜用景德镇陶瓷的鉴赏和工艺要求,唯有吸收各家之长,结合自身特色,来制定自己的工艺及审美标准。否则,广彩永远都是一个寄生虫,难以赢得尊重。

由上所述,广彩创新具有可行性,且难度不大,若加大投入和资助,广彩同样也可以迎来一个春天,重新让世界认识,在文化艺术史上添上光辉灿烂的一笔,以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产生的社会效益以至延伸出来的经济效益无法估量,将为世人瞩目。

绚丽广彩,创新前行。

猜你喜欢
非遗广州文化遗产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与文化遗产相遇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