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浦东“非遗”在群文创作中的活态传承
    者多年来致力于“非遗”节目的创作。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以浦东为例,对2019—2023 年报送的一年一度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的原创节目进行了一次调查、梳理与研究。5 年里,浦东共报送了96 个群文原创节目参赛,其中获优秀新作奖、新作奖的共78 个,而这78 个节目中,非遗题材的节目有40 个,占了一半以上,这说明浦东新区近年来在打造原创节目的过程中,很注重非遗题材节目的运用。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阵地,各文化馆、街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

    非遗传承研究 2023年4期2024-01-25

  • 归置剖判:基于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模式的分析
    归置并进一步剖判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模式的特点及优缺点。本研究以前人理论和近年公开数据为基础,阐述并归纳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的特点,借助实例厘清其中利弊所在,旨在为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短视频;非遗;文化;传播;模式;分析中图分类号:D41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1-0013-06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西南边疆地区多民族族际共生空间形成及演化机理研究”(2018-GMD-014);202

    今传媒 2024年1期2024-01-16

  • 非遗数字化建设浅议
    姚佳男 摘要:非遗数字化建设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非遗持续创新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针对非遗数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强化数字档案建设、加强非遗数据供给、丰富数字表现形式、抓紧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着力推进。 关键词:非遗;数字化;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数字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非遗工作部门和非遗工作者,必须要抓住数字化机遇,拥抱数字化浪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2期2024-01-12

  • 抖音平台上广绣店铺的“非遗+电商”营销策略研究
    要:文章以抖音的非遗广绣店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PRAC理论从平台管理、关系管理、行为管理和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出发,发现广绣抖音店铺销售日用品和奢侈品,产品价格偏高,采取了线上和线下共同营销、适时推出应节活动、以短视频和直播吸引消费者的营销策略。最后,提出广绣店铺应该提高知名度、加强整合营销、增加与粉丝互动、迎合受众群体、加强塑造品牌形象和应对侵权危机。该研究旨在为“非遗+电商”的未来研究奠定基础,促进非遗在信息时代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非遗;电商;广绣;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期2024-01-05

  • 非遗”传统音乐文化在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构中的价值和实施路径
    最直接有效途径。非遗传统音乐是高职美育课程构建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将非遗传统音乐引入美育课程,是当前美育的重要任务。一、非遗传统音乐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美育价值的体现(一)“雅俗共赏”的审美价值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着近百年的历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典艺术作品,具体时期可分为新中国成立之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期、改革开放至今的三段历史时期,不论是在哪个时期,其音乐创作都来源于生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拼搏精神。每个时期的

    乐器 2023年10期2024-01-02

  • 非遗”视角下亳州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现状与创新策略
    已去世,亳州剪纸非遗传承人王炳华已有70多岁的高龄,民间剪纸艺人黄学信也已60多岁,他们已经出现视力不清、手抖等问题。亳州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模式非常古旧,大多是采用姥姥、妈妈“近亲繁殖”式的口传心授方式进行传承。传承人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缺乏系统性,仅是一些零碎的细节或记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方法也谈不上科学,从而最终导致民间剪纸艺术人才队伍参差不齐。现代的年轻人吸收新事物快,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对传统的民族文化尤其如剪纸一类的静态艺术知之甚少、也不愿深入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2023-12-28

  • 非遗”类短视频的传播困境与创新
    重要窗口,也为“非遗”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短视频降低了人们记录“非遗”、传播“非遗”的门槛和成本,且能够覆盖绝大多数“非遗”项目,凸显出巨大的传播优势。抖音发布的《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抖音覆盖率高达99.42%。其中,“非遗”戏剧视频的累计播放达600亿次,累计获赞22亿次。但是,“非遗”类短视频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如内容浅表化、缺乏持续性创新、长效价值不足等问题,亟须进行创新。一、“非遗

    传媒 2023年22期2023-12-26

  • 非遗”音乐当下的保护与传承 ——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
    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音乐)作为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绵延传承的信息载体和文明成果世代累加的汇总集成,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2003年,继昆曲之后,我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该项目名称后改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之,“非遗”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举措,着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11年2月,全国人大颁布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3期2023-12-21

  • 非遗”木偶戏融入小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面的能力。笔者从非遗文化与基础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思考其实施条件,分别从德育、美育、智育等多个方面探索木偶戏与小学基础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与策略,达成塑造健全人格、积淀人文底蕴、培育创新创造能力等一系列新时代教育目标,创新木偶戏文化在小学校园这一大众视野下的传承路径。一、研究背景述评(一)在教育研究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

    戏剧之家 2023年31期2023-12-18

  • 儿童版画“PDC”:用“守”旧的 方式来“创”新
    “蕊春”;版画;非遗作者简介:张桠(1981—),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笔者辅导的儿童版画作品《蕊春乐趣多(一)》和《蕊春乐趣多(三)》获得小学甲组一等奖。这对于笔者而言既惊喜又意外,细想,比赛奖项的获得多半来源于真实的儿童版画“PDC”项目实践。一、建设呼应课程:用节日文化吸引儿童参与课程活动的兴趣一百个儿童,有一百种独特的课程体验。教师要让课程回归儿童,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所谓呼应课程,即生成课程,它是

    教育界·A 2023年32期2023-12-18

  • 巴渝土家族“非遗”民俗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
    不同地区土家族“非遗”民俗音乐的实际保护和开发情况,并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而巴渝土家族的民俗音乐文化,也在土家族综合体系中较为显著。以合理、全面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落脚点,将巴渝土家族“非遗”民俗音乐,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土家族的民俗音乐文化,补充和完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体系。对于巴渝土家族“非遗”民俗音乐的学术研究工作,也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一、巴渝土家族“非遗”民俗音乐的类型(一)重庆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秀山民歌重庆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5期2023-12-13

  • 非遗”点亮思政课堂
    生知识面,借助“非遗”的文化性、引领性滋养青少年心灵。对此,此次探讨和分析,目的在于将非遗文化真正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职责,发挥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重任,全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小学教育的可行性(一)发挥学生传承文化意识学生作为保护、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群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小学教育中,有助于促使学生逐步成为中华

    考试周刊 2023年49期2023-12-13

  • 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应用的辩证思考
    传承的载体融入“非遗”,已成为当前国内外“非遗”保护的重要选择。在数字化非遗的过程中,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但同时也存在较大一部分效果不佳,由此引发了笔者对于数字化保护传承“非遗”的辩证思考。本文从案例的角度出发,结合如今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中的应用形式,分别从“保护”和“传承”两个角度反思其作用与不足,并提出对“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的未来路径思考。近几年,在“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等方面,以数字方式进行发展,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运用区块链、5G、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3年10期2023-12-12

  • 传统文化浸润心田 “非遗”文化绽放校园
    合作,提升学生对非遗的认识,而在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实践中非遗文化的融入可以让学生感受更多非遗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实现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效果。文章主要是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坝大马灯”为例,分析如何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合,推动美术实践活动文化渗透。关键词:非遗文化;小学美术;实践活动;融入研究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6-0151-04一、 引言传统文化进课堂已经成为社会的教育共识。非遗文化

    考试周刊 2023年46期2023-12-10

  • 非遗视角下望江挑花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第二个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传统手工技艺。它是民间艺术的瑰宝,起源于望江县鸦滩镇,有正反成趣、细腻精湛、清新雅致、寓意丰富的特点。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分析望江挑花的发展现状,探讨望江挑花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促进望江挑花更好的发展。关键词:非遗;望江挑花;保护与传承一、望江挑花概述(一)历史溯源挑花是民间刺绣工艺中最普及的一种,始于唐代,望江挑花发源于鸦滩镇。望江地处皖西南,为皖鄂赣三省交界,长江中下游

    大观 2023年9期2023-11-26

  • 清代前期武威县的儒学教育与武威祭孔大典
    代;武威;儒学;非遗;祭孔大典【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3-0088-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3.028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武威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建设与运营研究》(WW2201MSS031)的研究成果;2022年度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遗传承融入高职旅游人才

    今古文创 2023年43期2023-11-20

  • 千年古荔湾擦亮“非遗”传承创新品牌
    湾文化底蕴深厚,非遗大师众多,非遗资源丰厚。该区拥有广州市超半数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总量均居广州各区前列。近年来,荔湾通过建立制度机制、打造广州首个生产性非遗集聚区以及组织非遗品牌活动等方式,大力推进非遗事业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荔湾区位于老广州的中心地带,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区中一砖一瓦都凝结着岁月的痕迹,传统和现代在这里碰撞、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织。而在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内的永庆坊更是浓缩了千年岭

    小康 2023年32期2023-11-20

  • 湖北省中医药“非遗”项目传承与传播研究 ——以蕲春艾灸疗法为例
    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工作,尤其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1年6月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强调,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加大中医药文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10期2023-11-19

  • 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福州脱胎漆器教学探索与实践
    词:STEAM;非遗;脱胎漆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2021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增进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涵,弘扬其当代价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

    东方收藏 2023年9期2023-11-09

  • 不为繁华易匠心的“非遗”传承人
    张冬梅便是这一“非遗”项目的唯一传承人。从17岁进入同仁堂制药厂,到手工搓丸一次成型率达100%,张冬梅40多年如一日,身体力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医药古训。她说:“药丸三克,责任千斤。安宫牛黄丸是咱们老百姓的‘救命药’,在生产制作上不能有丝毫差池。”接母亲班,打磨每一道工序张冬梅的母亲是同仁堂的职工。1965年出生的张冬梅从小就是闻着母亲身上的药香味长大的。17岁那年,她接替母亲的班,到北京同仁堂工作。和所有进入同仁堂的人一样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3年9期2023-11-06

  • 非遗”带动民间美术活态传承
    社会的不断发展,非遗视域下的民间美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为民间美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首先要重视非遗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以太原剪纸为例,分析太原剪纸的内在特征和发展前景,进而从强化太原剪纸艺术教育、注重对太原剪纸的集体性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促进传统和现代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带动其保护与活态传承,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民间美术在新时代的发展。民间美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是以丰富日常生活和美化环境为目的,应用并流传于社会之中的艺术形式。我国的民间美术源自于广大人民

    炎黄地理 2023年9期2023-11-05

  • 从祭祀到展演:“非遗”语境下土家“撒叶儿嗬”仪式的变迁
    变迁[4]。在“非遗”保护语境下,“撒叶儿嗬”传统的祭祀功能逐渐弱化,原生态中的神圣禁忌性被打破,其集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舞台展演进入公共生活视野。纵观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撒叶儿嗬”从神圣到世俗、从生活到舞台的当代嬗变,关于其展演的经济效益凸显的相关研究较少。由此,探讨“撒叶儿嗬”仪式从祭祀到展演的变迁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旨在进一步为“非遗”传承与保护做出尝试。一、作为原生态的“撒叶儿嗬”“原生态”一词原本用作表示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一类的艺术表演形式[5

    名家名作 2023年15期2023-10-23

  • 数字档案库参与“非遗”保护发展路径探析 ——以岭南传统艺术影像档案库为例
    流失[2]、部分非遗文化生态失调[3]等现象。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如何有机结合仍是我国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挑战。关于完善数字化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结合这一议题,学界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一是从政策管控层面开展研究,强调政府部门应增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治理能力,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的制度保障。地丽格娜·地里夏提和宋晓亭[4]采用PMC指数模型对非遗保护的相关政策做了量化评价,提出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增加

    科技和产业 2023年14期2023-10-20

  • 非遗”与现代生活
    公布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涉及纺染织绣、食品制作、雕刻塑造等多门类“非遗”项目。一个个案例,既彰显着“非遗”的独特魅力,也启示我们,“非遗”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完全可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往往与现代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让其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正是激发“非遗”内在活力的重要课题。一方面,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利用好。只有在加强“非遗”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才能更好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利用好的关

    学苑创造·C版 2023年9期2023-10-20

  • 农民画非遗融入“设计·应用”实践领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民画 非遗 设计运用 教学策略“设计·应用”领域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美术学科课程内容的四类艺术实践之一。新课标表明设计应用领域是“通过设计应用,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传承和创造”。农民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鲜明浓烈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装饰感,将农民画引入美术教学,不仅可以丰富现有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9期2023-10-19

  •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建设对策研究
    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空间与设施体系进行田野考察,全面了解非遗空间的主要功能、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评估分析非遗场馆能否满足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需要、有无提升的必要等。通过梳理南京市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构建江苏省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标准,以实现对南京市非遗的高质量保护和传承。关键词:南京市;非遗;文化空间;数字化;标准体系一、南京市非遗非遗空间概况南京市非遗总计300项,包含国家级非遗13项,省级非遗84项,市级非遗203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8期2023-10-16

  • 非遗”视域下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画。文章通过对“非遗”视域下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进行相关梳理和归纳,望能够为业界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非遗活化;创新路径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时,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到宋代则演变为木版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便是现在的年画了。年画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祇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中国老百姓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杨家埠木版年画作

    东方收藏 2023年8期2023-10-14

  • 幺弦孤韵音不绝 ——皮影戏(通渭影子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满仓访谈*
    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皮影戏(通渭影子腔)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获定西市“陇中工匠”称号。影子腔皮影戏在刘家每一代传人手里,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历经七代,凝结成地方文化交融的结晶——通渭影子腔皮影戏。连续七代传承;演出中影子腔、秦腔和道情兼用;至今仍保持每年五月麦收后至七月中连续四五十天的自然演出;艺人“高台教化、灯下说书”的价值使命感;不“种耳音”就不是原汁原味的传承;传承人向皮影戏内部深挖探索艺术特色;非遗保护政策落实到影子腔皮影戏的情况和

    文化遗产 2023年2期2023-10-06

  • 从“非遗”到“体育非遗”:概念演进与本土化界定研究
    约》(以下简称《非遗公约》)以来,我国学界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数量上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杨永芬 等,2021)。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体系的逐渐完善,有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选题亦不断拓展。依据目前学界聚焦于非遗内涵、特征、价值、发展、保护与传承等问题进行探讨的特点,集中选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内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概念”、“体育非遗”和“内涵”、“体育非遗”和“概念”4 组主题关键词,通过CNKI 数据库

    体育科学 2023年2期2023-10-05

  • 邕城非遗美食文化的传承研究
    扬光大。如何实现非遗美食文化的传承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简称“邕”)的部分非遗美食为切入点,对非遗美食文化不灭的传承展开研究。在梳理邕城美食类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宣传推广渠道传统、非遗美食的制作工艺及传承不足等的问题。根据以上问题,深入研究保护与传承非遗美食文化的具体方法,助推邕城非遗美食文化带的建设。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邕城现有非遗美食文化的概念,展现邕城文化魅力。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8期2023-10-03

  • 池州市非遗赋能乡村旅游发展探究
    振兴战略背景下,非遗传承与利用对乡村旅游发展升级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池州市非遗概况,其次探讨非遗融入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再次总结池州市非遗赋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配套设施、人才培养、宣传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池州市非遗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关键词:非遗;乡村旅游;池州市中图分类号:F323;F59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22年池州市社科联一般研究课题“池州市非遗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2022Y

    旅游纵览 2023年9期2023-10-02

  • 傣锦的组织结构与挖梭工艺分析
    锦;组织;挖梭;非遗中图分类号:TS1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17003(2023)090028引用页码:091104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3.09.004(篇序)傣锦,即傣族的织锦,是流传于傣族中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纺织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视及民族风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傣锦,并对傣锦进行分析和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傣锦纹样具有

    丝绸 2023年9期2023-09-27

  • 戏曲音乐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
    让亿万观众对古老非遗产生共鸣。一首曲带红一部作品,一部作品辉映非遗,来自民间升华为非遗项目的艺术瑰宝又传向了民间,相得益彰,互为作用。在江南一带,作为国家非物质遗产之一的锡剧,也诞生过不少优秀的曲目,譬如《红花曲》中“一峰更比一峰高”,折子戏《双推磨》中的“推呀拉呀转又转”,不仅老少传唱,还被滑稽戏和苏南其他剧种引用借鉴。作为经典曲目,在网络上和新媒体制作中的传播也是经久不衰。正是地域基础和群众基础,戏曲音乐有广泛的传播性,有的还被改编为戏歌,广为传唱。如

    剧影月报 2023年1期2023-09-19

  • 融合、拓展、创新:“非遗”视角下艺术教育的发展构想
    共同探索。本文以非遗为视角,探索艺术教育在未来发展之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从而推动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一、融合:艺术教育的内容增加与方法完善融合是指相同或不同的内容、材料、物质等通过一定的手段重新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作用和功能。艺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早已融合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在跨文化交流传播中不断探索,促使艺术教育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相应的,艺术教育教学观念紧紧围绕艺术教育的目标而不断进行相应的方法更新与完善,以此适应新内容与新形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

    戏剧之家 2023年10期2023-09-19

  • 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融入高校课程培养模式研究 ——以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为例
    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保护并发展非遗,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非遗”已经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项国家文化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和积累的智慧结晶。“非遗”融入民族高校,可以丰富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艺术素养,促进高校服务地方能力,加速民族高校转型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2023-09-18

  • 非遗”传承焕新颜 文化强国展新篇
    年会主题为“打造非遗年度名片,绽放非遗绚丽色彩”,由非遗大集、创新展览、巅峰论坛等版块组成,近200个非遗项目、400多位非遗传承人相聚榆林,共同展示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如今,不少地方围绕非遗推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促进非遗的开发利用,助力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辽宁开展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惠民活动;安徽发布“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广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非遗精品力作精彩亮相……时评频道焕发“非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36期2023-09-13

  • 信息碎片化时代古镇微纪录片的创新模式研究
    作,古镇景观、“非遗”美食、共情体验等成了古镇类微纪录片的核心创作方向。纪录片向微纪录片转型是大势所趋,在移动短视频快速填满人们碎片化时间的当下,更应该抢抓机遇,利用好平台优势,创作更多更优质的影视作品。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微纪录片;古镇文化;“非遗”文化;解说词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056-03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宜宾学院校级培育项目“振兴古丝绸之路背景下横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研究”成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4期2023-09-11

  • 新时代非遗闻喜花馍的传承与发展
    闻喜花馍;传承;非遗;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切实做到富民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意见》指出要从“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入手,着力打造地方专属的文化名片、深入研究当地历史、提升本地群众的历史认同感。项目团队成员实地考察闻喜县东镇上镇村,研究闻喜花馍作为地方的文化名片是如何助力于乡村振兴,提高地方文化历史价值的。一、闻喜花馍的起源、发展、衰落说起“馍”,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平常吃的主食,例如松软

    收藏与投资 2023年8期2023-09-07

  • 音乐类“非遗”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
    。要想让音乐类“非遗”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让其与现代文化接轨,紧跟时代步伐。在当前的背景下,单靠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扩展学习、实践音乐类“非遗”艺术的机会,将音乐类“非遗”融入到表演艺术实践当中,体现音乐类“非遗”在表演艺术实践中的价值,借助表演艺术手法对音乐类“非遗”进行解读,让音乐类“非遗”更加直观可感,充分体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发挥其美育功能;还能借助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助力表演艺术实践

    戏剧之家 2023年16期2023-09-06

  • 短视频助力“非遗”音乐传承的新路径 ——以山东琴书为例
    130021)“非遗”音乐有着“中国传统活化石”之称,是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中国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也代表着各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现象。建国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逐渐由人力转向机器转变,很多人抛弃传统农耕生活,投身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城乡建设、上山下乡社会的变迁,对于地方性民俗文化来说是较大的冲击,这也使得古老的传统文化逐渐落寞,有的地区间因文化的交流而发展出了新的民族音乐,但也有些文化因无人传承而消失。本文根据山东琴书现阶段的发展状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2023-09-05

  • 非遗”融入高校美术课程教学研究* ——以海南黎锦为例
    教学中,不仅能对非遗文化的继承发扬产生实效性的保护,也可以提高受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崇,进一步发扬非遗文化,达到双赢的目的,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在长期的织锦实践中,黎族妇女养成了对所观所得进行美化的审美意识。她们通过在生活中观察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选取其最为基本的特征加以提炼,将那些过于细致、繁琐的细节省略掉,最后经过创造形成了几何纹,展现在黎锦上,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没有任何多余的线条,从而使黎

    大众文艺 2023年12期2023-09-01

  • 非遗”融入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实现美育功能的路径探索*
    214000)非遗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明珠,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非遗保护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也应随之进行改革。从非遗角度出发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相结合,分析了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传承和创新非遗的重要意义。满足学校美育功能的实现,更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强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一、非遗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背景(一)非遗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大众文艺 2023年12期2023-09-01

  • 基于SPSS分析的广州何仙姑文创产品品类设计构建
    为主,并将区域内非遗进行整合,塑造种类多元、层次丰富的非遗纪念品,同时注重非遗的当代传播,开发满足人们五维感官享受的产品品类,共同打造非遗文化品牌。关键词:非遗 民间传说 创意产品 文创品牌 何仙姑传说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5-0018-04Abstract:To find the categor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designed by He X

    设计 2023年15期2023-09-01

  • 地域性“非遗”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的路径探究 ——以青神竹编融入美育课程为例
    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是我国珍贵的、有保护价值的文化资源。根据当代“非遗”传承人培养的现实需要,把“非遗”传承作为高校美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渗透在美育课堂中。怎样充分挖掘区域美育资源,打造地方高校美育的特色,构建多元一体的美育共享系统,成为新时代满足美育多元需求的重要课题。一、地域性“非遗”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的意义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天工 2023年9期2023-08-30

  • 叙永县“非遗”苗族绳镖的考察与发展路径研究
    现如今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但其发展仍较为缓慢。通过对叙永县民间武术进行深入、完整的剖析,透过叙永苗族绳镖发展的层层表象,理清叙永民间武术发展变迁之路;探寻武术助推四川叙永发展策略;透视四川叙永民间武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为武术传承与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思路。1 叙永县“非遗”苗族绳镖的现实状态1.1 坎坷曲折的兴衰历程通过访谈得知,绳镖最早起源于戚家军,是戚家独创武器。那时倭寇横行,戚家军将此兵器用于攻击倭寇,后经广泛流传,由戚家人延承至今。截至解放初期,在双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18期2023-08-26

  • 扬州“非遗”文创产品的消费者数字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产业融合形成了“非遗”文创产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日渐呈现出数字化倾向,这也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当下,对扬州“非遗”文创产品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创产品本身的设计与开发策略研究上,但是对“非遗”文创产品的研究不仅要考虑产品设计,更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消费者的数字化行为,进一步激发“非遗”的活力。扬州“非遗”文创产品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传播能力偏弱、宣传不足、线上销量少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研究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扬

    艺术科技 2023年17期2023-08-25

  • 民间戏曲的非遗传承与保护
    ,对巴东县皮影戏非遗传承和保护提出对策:一是皮影戏自身顺应时代发展,探索适宜传承和发展的新途径;二是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探索皮影戏市场经济效益;三是制定相关传承和保护政策,培养后备人才,学习并传承皮影戏表演技巧。【关键词】民间戏曲;皮影戏;巴东;非遗;传承与保护【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1-0086-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

    今古文创 2023年31期2023-08-24

  • 陕南汉中土漆古法割漆技艺
    献力量。关键词:非遗;土漆;历史渊源;割漆技艺;传承人一、漆树概述在苍茫的秦巴米仓山区广阔的原始森林、高低浅山、丘陵地区生长着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漆树。高山原始森林的漆树为大木漆,树干挺拔高大,是古老的原始树种;浅山地区的漆树为小木漆,为家种和人工飞播造林品种,树干矮小;它们春季发芽生长,树叶墨绿色,叶脉清晰,叶大呈椭圆形;夏季开花,花乳白色,花期两月;秋季结果实,颜色为米黄色,果实称“漆籽”;含油质,可榨油食用。二、土漆割漆技艺的历史传承在远古时代,就

    百花 2023年7期2023-08-22

  • 非遗 ”视角下汕尾渔歌传承与创新研究
    自信。【关键词】非遗;传承;创新;汕尾渔歌;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9-0097-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9.029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专项课题“海陆丰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引入当地高职院校课堂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GXJK558)研究

    今古文创 2023年29期2023-08-19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 烟台“非遗”闪耀香江
    烟台“八仙”携“非遗”亮相山东展区,大放异彩。活动中,八位“神仙”化身烟台文旅推介官,邀请香港市民近距离了解烟台绒绣、烟台剪纸、莱州毛笔、吉文斋银壶、砂大碗、瓦罐窑、海阳大秧歌等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魅力,精彩的现场展示,吸引大批香港市民驻足参观和体验。“八仙”携“非遗”精彩亮相“维园庆回归”舞台“八仙过海”的传说脍炙人口,来自烟台的八位“神仙”化身文旅推介官,带着香港市民共同领略妙不可言的山海仙境。这,便是在维园庆祝回归活动中,烟台展区结合“仙境

    走向世界 2023年29期2023-08-19

  • 地方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探索研究
    ,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以其强烈的乡土特色、多样的民族元素和浓厚的烟火气息,为当下高校美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审美价值的丰富源泉。高校通过课程结构改革、创新内涵与形式、引入“活化”传承理念等方式进行美育实践探索,有助于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趣味的培養、审美情感的唤起以及审美精神的塑造。地方非遗文化元素的融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对于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和培养审美趣味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非遗;高校美育;临武地方戏;融合【中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9期2023-08-16

  • 非遗”与“生态”的碰撞 ——车八岭世界生物圈茶研学可持续发展路径
    基础上,依托“茶非遗”与“世界生物圈生态”元素的碰撞和联动,打造独特的研学IP,以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茶园作为研学旅行基地,建立科学系统的茶研学课程体系、配套规范合理的茶研学基地设施,拓展茶产业新的市场销售与推广渠道,建立人与自然、人与非遗、自然与社区的“链接”,在传播茶文化精神价值的同时,实现绿水青山的生态经济价值,以期为车八岭世界生物圈内的乡村振兴及社区发展提供新的路径。一、非遗、世界生物圈及茶研学的内涵(一)非遗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

    旅游纵览 2023年10期2023-08-15

  • 非遗”视域下芜湖铁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芜湖铁画也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为此,文章聚焦芜湖铁画发展实际,从实地考察、理论探究、困境破解的逻辑思路出发,为芜湖铁画的开拓、创新、发展提供三个维度的方法论建议。关键词:芜湖铁画;非遗保护与传承;路径探析芜湖铁画源于民间手工艺,并兼具文化属性、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从时间的纵向角度看,芜湖铁画发展历史悠久、盛衰起伏、源远流长;从内涵的横向角度看,“始于技、成于艺、至于道”的芜湖铁画凝聚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展优势明显。要做

    东方收藏 2023年6期2023-08-14

  • 非遗”报道如何写出“新花样”?
    文_冉梦蝶温州非遗资源非常丰富,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人类非遗4 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 项、国家级传承人37 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 项、省级传承人230位,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79项、市级传承人933位;共创建了122个“非遗在社区”示范点,开展各类非遗活动超万场,惠及百万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传播的热点,其保护传承和发展,一直伴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主流报纸的新闻报道。《温州日报》创新表达方式,运用专栏持续报道,

    传媒评论 2023年6期2023-08-13

  • 基于“非遗”传播视角的可持续展览设计探究
    环搭建。文章以“非遗”传播为视角,以香港竹戏棚为研究载体,通过分析设计原则和案例亮点,探索在展览经济背景下如何利用可持续展览设计促进“非遗”传播,实现环境、经济、文化的合作共生。关键词:香港竹戏棚;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设计;绿色展览设计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6-0-03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香港致力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政府成立了

    艺术科技 2023年16期2023-08-10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新为原动力、开启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蕴含的价值,对接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为当代保护与有机延续赋能。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非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曾反复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国际公关 2023年9期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