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芜湖铁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3-08-14 03:51程珊陈慧琳
东方收藏 2023年6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非遗

程珊 陈慧琳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是具体的文化符号,更关乎文化生态稳定的整体性问题。当下,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紧迫性,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芜湖铁画也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为此,文章聚焦芜湖铁画发展实际,从实地考察、理论探究、困境破解的逻辑思路出发,为芜湖铁画的开拓、创新、发展提供三个维度的方法论建议。

关键词:芜湖铁画;非遗保护与传承;路径探析

芜湖铁画源于民间手工艺,并兼具文化属性、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从时间的纵向角度看,芜湖铁画发展历史悠久、盛衰起伏、源远流长;从内涵的横向角度看,“始于技、成于艺、至于道”的芜湖铁画凝聚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展优势明显。要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必须紧扣其属性特点,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的宏观视野,辩证分析芜湖铁画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行稳致远:芜湖铁画发展的积极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方针政策指导下,芜湖铁画市场渐渐回暖,发展形势稳中向好,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芜湖铁画发展内生动力增强

铁画在发明之初便从铁花、铁器等生活用品中独立出来,偏重艺术性、审美性,而弱化实用性、功能性。为迎合大众生活化的审美需要,铁画也进行了内在革新,如年轻一代崇尚“轻时尚”,即褪去繁琐、深化个性的文化理念,传统手工艺人便在铁画制作过程中化繁为简,不仅将铁画主动融入生活用具(如笔筒、屏风、挂衣钩等)之中,还更加关注文创产品的研发,推出更多年轻人喜爱的伴手礼等。

此外,近些年来铁画“跨界”合作的趋势愈加强烈,如2021年,腾讯视频携手19位非遗大师,采用19项非遗技艺创作推出19种非遗作品,形成《中国非遗·穿越时空与你相遇》的非遗知识专题视频。受邀对象、安徽省级铁画传承人储铁艺将芜湖铁画以电视剧《雪中悍刀行》作为灵感呈现,既为传统铁画发展寻觅新的载体,又为爆款影视剧作品注入中国风韵。可以说,与时代相融的芜湖铁画正努力实现“内生”,主动而为、进取有为,焕发出由内而外的创新光彩。

(二)政府牵头引导成效显著

作为安徽省芜湖市的一张“文化名片”,芜湖铁画的发展受到政府的殷切关注:2017年,《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作为当地第一部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极大地推进了芜湖铁画的规范化发展进程;2021年,第二届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铁画界、文化艺术界共百余人参加,共商共讨芜湖铁画发展蓝图……自2017年起,芜湖市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专项基金,作用范围包括组织铁画行业企业和个人参加宣传活动、展览展示活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专题研讨会、传承人培训、锻制技艺的抢救性及持续性采录工作、铁画艺术创意设计大赛活动、铁画传承人及高级工艺美术师传授铁画技艺活动等。五年间,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芜湖市铁画协会开展多项工作。一方面,政府的牵头引导为芜湖铁画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提供科学指引;另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全市有效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发挥各主体优势最大化,拧紧各个“螺丝”。

(三)芜湖铁画人才培养模式向外拓展

在国家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安徽省政府提出了“职业教育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要求加强徽文化和非遗等特色专业建设,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鼓励职业教育参与“徽文化”及非遗相关的保护和传承,着力推动传统手工技艺的教育与传承。芜湖铁画第五代传人储金霞向笔者表示,当下芜湖铁画的传承有很多方式,包括師徒传承、家族传承,以前是岗位制传承,现在还有阶段性传承,表现较为突出的有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示范的地方高职院校“铁画班”开班授课、国家艺术基金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非遗进中小学校园等,丰富多样的传承方式表现为向外扩展的圆环状趋势,辐射与影响范围扩大,克服了原有的单线式传承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向外拓展。

二、深入要害:芜湖铁画发展的消极现状分析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芜湖铁画在全球化浪潮中既有自身的发展个性,保有独特的锻造技艺亮点,也面临着所有非遗的共性困境。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竞争意识不强,芜湖铁画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历“阵痛”。要为芜湖铁画的发展克瓶颈、解难题,就必须深入要害、打准“七寸”。

(一)芜湖铁画传承人才缺乏

传承近400年并进驻人民大会堂与大英博物馆的芜湖铁画,目前却深陷人才流失严重和产业化步履蹒跚的窘境。其首要原因在于芜湖铁画技艺学习回报周期长,难以留住人才。芜湖铁画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手艺技术和艺术审美,其绝大部分产品为纯手工制作,现有的铁画匠人往往经历数十年的磨炼才能真正掌握到铁画的精髓。芜湖铁画传承一般实行学徒制,由于技艺学习回报周期较长、铁画技艺要求较高,部分匠人缺乏耐性,在未度过前期漫长而枯燥的学徒生活就中途放弃,多数人甚至在开始前就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抵触感,芜湖铁画传承缺乏后继的年轻血液。此外,芜湖铁画制作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较高,而短时间内的收入并不可观,同时对于芜湖铁画的资金支持整体而言仍较为不足,出于生计考虑,许多人不会选择从事以芜湖铁画为代表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从笔者与芜湖储氏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庆的交流情况来看,如今芜湖铁画匠人年龄普遍较高,寻找年轻的高素质人才俨然已成为芜湖铁画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芜湖铁画市场鱼龙混杂

首先,政府对芜湖铁画市场的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当下芜湖铁画质量参差不齐。芜湖铁画大师尹福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芜湖铁画的行业标准不够完善,“入门门槛低,质量把关全靠自觉。”而许多铁画从业者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将盈利放到第一位,忽视了社会影响等。这种做法,一是导致铁画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展现出铁画真正的魅力,也不利于大众对于铁画的了解和欣赏;二是许多商户以次充好,牟取暴利,对于坚守工匠精神、坚持精益求精、纯手工打造的铁画匠人而言,实为不公,打击脚踏实地者的积极性;三是铁画市场竞争无序,企业间存在压价现象。铁画由于本身成本比较高,价格相对较为昂贵,许多商户为迎合市场需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采取恶性价格战等形式低价倾销、投机取巧,缺乏战略思考,严重扰乱铁画市场竞争规律和秩序,究其原因是行业标准未得到充分完善导致的,不利于铁画的传承和发展。

(三)铁画传承方式与创新意识转型尚未成熟

传承方面,与传统的岗位制、终身制相比,目前占主流的阶段性传承方式对非遗技术与文化的内核涉及有限。阶段性传承指的是一个阶段一个师傅领着学,将技艺传承“片段化”,多是几年内的教学活动或短期的项目周期,学生起步晚,对铁画的认识更多浮于技艺层面,而缺少足够的时间与接触的机会以深入精神层面。同时,如“非遗进校园”作为当下一种备受青睐的教育活动,但也仅仅停留在作品展示、技艺表演、专家讲座等形式之上,学习时间短、涉及内容少、展示方式单一、与学生距离远,活动过后,学生得不到切实的启发,其实际成效大打折扣。

创新方面,部分老手艺人固守传统观念,仅仅进行着铁画的复制工艺,不愿与时俱进,而是停留在山水花鸟之类的传统题材上。在技艺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固化,缺少革新,加之“一对一,以旧带新”的传统传承方式,师傅对学徒的技艺、思想、风格影响深远,传承展现出较强的模仿性,易使铁画传承陷入内容陈旧、形式僵化及思想落后的桎梏,严重限制着芜湖铁画传承方式的发展与创新。

三、对症下药:芜湖铁画发展对策

(一)实现政府、社会和铁画工作者的全面赋能

政府在资源整合、资金支持、方向引导上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是加强非遗传播,培育欣赏者、关注者和潜在从业者,扩大非遗保护的平台基础,能够推动芜湖铁画与互联网、旅游等融合发展,促进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和服务于现代生活;铁画工作者则是芜湖铁画发展的内生动力,是芜湖铁画得以维系和发展的根本纽带。多方合力,具体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政府层面,在经济上应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如提供贷款。政策上需完善相关法律政策,重视版权保护,建立系统的制度;实现文旅部门主导,其他相关部门如发改委、教育局、文物局等协同的有序格局;加大科研力度,提高非遗技术;为非遗保护开发规划方向,建立非遗传承人保护制度;培养人才,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和提升空间;开展“帮陪模式”,吸取其他非遗技术传承的先进经验;吸引社会资源等;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强非遗本身的宣传与再创造,利用如虚拟技术、数字博物馆等为其注入新活力。

社会层面,应加强文化建设,持续开展深入群众的活动,如展览、实地参观等。

铁画工作者层面,一要明确主体地位,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技艺,探索现代化新路径;二要协助划定标准,避免技艺走向下滑,守住底线;三要加强行业培训,同行间多沟通交流,同时积极学习其他非遗传承的优秀经验,努力推动其转化为芜湖铁画传承的合理模式;四要深入学校,发挥学校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推进调查研究深、实、细、准、效

李庆在交流中提到,近年来,他们非常关注国内外以芜湖铁画为主题的专家课题和学生实践,这些实践调研通过不同角度认识芜湖铁画,既融汇了不同学科的专业性,为芜湖铁画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又充分利用每一簇“星星之火”,推进芜湖铁画传播遍地开花。房琴是一名芜湖籍旅美学者,前些年,他一直在从事与铁画相关的课题,带领外国学生来芜湖考察铁画,为增进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芜湖而努力。而鼓励以芜湖铁画为主题的调查研究,需实事求是、挖掘立意,无论是彰显工匠精神还是提升文化自信,都需要鉴别并引导正能量的传播,脚踏实地、细致入微、切实可行,使其真正成为经典。

(三)线上线下多维联动推动经典保存

目前,铁画博物馆内藏品数量近1500件,包括芜湖铁画历史展、芜湖铁画艺术精品陈列和铁画艺术馆。但我们在与讲解员的交流中發现,该馆线上线下宣传出现断层,即线上只有“皖事通”小程序的景点预约窗口和芜湖市工艺美术厂有限责任公司官网,线下多以口碑相传,宣传力度弱,线上线下宣传的互通路径尚未得到有效联通,大众关注度低,日常人流量较少,丰富的馆藏利用率低。同时,铁画作品也存在线上线下保存断层的现象。目前,利用网络平台保存并宣传文物、技艺的举措进步斐然。铁画依托线下博物馆储存并展览,这一传统形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体系已日渐完善。然而,铁画经典联动线上平台加以保存这一方向的发展却并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缺乏主题性较强的铁画虚拟博物馆。与同类型文化产品线上展示效果相比,外界对芜湖铁画的线上关注度微乎其微、芜湖铁画线上音视频作品展示质量不高等。跨出线上线下多维联动的关键一步,在于善于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优势”系统、全面地记录、诠释芜湖铁画的历史、文化、艺术、品种、代表作品,特别是记载与传承息息相关的制作技艺、材料、工具,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规律、人力资源的分布规律、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规律、营销规律以及社会组织等,逐本溯源、保留本味,让芜湖铁画经典不仅能看得到、摸得到,还能突破时空局限。如此一来,才能让芜湖铁画保留永恒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柏永.百年“非遗”——芜湖铁画负重前行[J].科学之友(A版),2010(01):50-51.

[2]马莉,王荣才,朱米娜.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传承和发展路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6):62-66.

[3]褚力.论芜湖铁画的艺术传承与延伸[J].中国包装,2011,31(09):25-28.

[4]谢紫璇,吴双,高婷婷,易忠.论DIY在区域传统工艺品中的文化传承——以芜湖铁画为例[J].山东工业技,2019(02):228+183.

[5] 戚良鹏,吴涛.芜湖铁画 铁打的丹青[J].环球人文地理,2015(03):94-103.

[6]许永莉,司玉兰,徐丹.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4):179-180.

[7]李雨恒.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8]沙良杰.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1):13-15.

作者简介:

程珊(2001—),女,汉族,安徽芜湖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陈慧琳(2002—),女,汉族,江西吉安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非遗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
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