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诸诗文注释考订

2012-04-07 10:02李彩霞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杜康丰城白衣

李彩霞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海南历代被贬官员和本土文人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后世学者也对相关字词作了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作品原意。但在注释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以下观点与前辈学者相商榷。

一 《王弘诲张岳崧诗选》,朱逸辉、范会俊选注,海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张岳崧《立秋日登镇海楼》:“恋阙思飞舄,摩宵想大鹏。呼鸾真引领,朝汉旧堪称。况此佳辰值,超然胜概征。爇天看彩笔,今月更谁能。”(P90)

注:“恋阙”,思念朝廷。“飞舄”,舄,同泻,连绵不断之意。此指对朝廷的思念连绵不断地飞泻而出。

按,舄,指古代较尊贵的重木底鞋,也泛指鞋。《广雅》:“舄,履也。”《诗·豳风·狼跋》:“赤舄几几。”晋崔豹《古今注》:“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王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飞舄”一词,语出王乔飞凫入朝的典故。《后汉书》卷82上《方术列传上·王乔》:“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1]该典故在古诗词中多有运用,沈约《酬谢宣城跳》:“王乔飞凫舄,东方金马门。”宋代胡仲弓《冷风阁》:“乘风列子留行馆,飞舄王乔有别衙。”诗句是说希望能像王乔那样飞至京城,或者乘上大鹏展翅翱翔,表达了盼望回归朝政的急切心情。

二 《苏轼文集》,孔凡礼,中华书局,1986年3月版

《峻灵王庙碑》:“天地之宝,非人所得睥睨者,晋张华使其客雷焕发丰城狱,取宝剑佩之,华终以忠遇祸,坐此也夫。今此山之上,上帝赐宝以奠南极,而贪冒无知之夷,欲以力取而己有之,其诛死宜哉!”(P28)

丰:鄂。

按,丰城,即今江西丰城县。丰城狱,即丰城县监狱。《晋书·张华传》载,尚书张华与门客雷焕登楼仰观天象,雷焕谓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地在豫章丰城郡,于是张华补雷焕为丰城令。雷焕到县后,发掘监狱屋基,发现龙泉、太阿两把宝剑。其夕,牛斗间气不复见。雷焕送一剑给张华,留一剑自佩。张华被诛后,剑失所在。焕死,其子华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会合张华所失之剑,化成两条巨龙。白居易《和梦游春一百韵》:“车摧太行路,剑落丰城狱 。”黄庭坚《和答魏道辅寄怀》之四:“剑埋丰城狱,气与斗牛平。”

苏轼意思是,天地间的奇特宝物不是渺小的人类所能占有的。张华听门客雷焕说豫章有宝物,就派他去挖掘丰城县监狱,取来宝剑佩于腰间,最终还是无辜地招来杀身之祸,就是因为随意地占有了天地间的宝物。

《次韵寄子由》:“渡海十年归,方镜照两童。还乡日何有?暂假壶公龙。峨眉向我笑,锦水为君容。天上巧相胜,不独数子工。指点昔游处,蒿莱生故宫。”(P45)

注:童,同“瞳”,重瞳。

按,这里的瞳,指瞳孔、眼睛。原注所说的“重瞳”指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代表着吉利和富贵,是帝王的象征,如舜、项羽等。苏轼被贬海南,生活环境恶劣,本人又视名利如浮云,与吉利、富贵、帝王完全不相干,故释为“重瞳”不通。“方镜”一词,出自葛洪《西京杂记》,“(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2]相传秦始皇有一面方镜,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苏轼被贬海南时已经六十一岁了,“渡海十年归,方镜照两瞳”,是说等到十年后我从海南回来,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寿了,到那时再用明察秋毫的“方镜”,照着长寿的我降落在家乡,一定非常神气。苏轼的坚强、乐观精神再一次得到了体现与明证。

三 《苏轼海南诗文选注》,范会俊、朱逸辉选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版

《和陶止酒并引》:“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望道虽未济,稳(隐)见津涘。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P5)

注,杜康,周代善酿酒的人。

按,杜康一词的注释,在其它海南诗文注释文献中,多释为周朝人①周济夫《苏轼谪琼诗选注》:“杜康,周代善酿酒之人。”(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朱逸辉《琼山诗词选》:“杜康,周时人,传说他善造酒。”(广东旅游出版社1990年版,第11页)丘濬著、朱逸辉、劳定贵等校注《琼台诗文会稿》“杜康,周人,善造酒。魏武帝诗:‘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亦借代酒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4页)。实际上,杜康是夏朝人,又名少康。《史记·夏本记第二》:“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说文解字》:“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这就是说夏朝的少康就是杜康,故杜康应为夏朝人,而非周朝人。

《入寺》:“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光圆摩尼珠,照耀玻璃盆。来从佛印可,稍觉魔忙奔。”(P53)

注:光圆,圆光,佛家语,佛菩萨顶上放光,成圆界线菜,谓之圆光。尼珠,和尚手中常摩捻的念珠。

按,摩不应释为动词“摩捻”之义。“摩”与后面的“尼”组成一个词“摩尼”,“摩尼珠”在梵语中是“珠、宝、如意”的意思。《法苑珠林》卷二十八:“摩尼珠多在龙脑中,有福众生自然得之,亦名如意珠。常出一切宝物、衣服、饮食,随意皆得。得此珠者毒不能害,火不能烧。或是帝释所执金刚与修罗斗时碎落阎浮提,变成此珠。”[3]“摩尼”与“玻璃”一样,都是佛家吉祥法器。在修辞上,“摩尼珠”正与“玻璃盆”对仗。

四 《唐胄诗文集注》,王富玉、韩林元编注,政协琼山市委员会,1996年7月版

《送蒋郎中南使便归全州省祖母》:“上界清且永,而无紫金荣。下界人伦乐,光景何匆匆。乃有太白精,托居人世中。淑履本大笃,阅世真青松。灵筹纪鲐背,绿玉遗鸠筇。前年少子贵,霞披驰皇封。今年长孙归,负弩惊村翁。岁岁初度嘉,仙桃熟新冬。”(P29)

注:紫金,县名。在广东省东部、东江中游东岸。

按,这首诗为唐胄送蒋郎中归省祖母的祝贺之辞,“紫金”一词虽为广东县名,但与诗歌上下文意并不吻合。紫金县地处广东中部,蒋郎中的家乡在广西全州,为湖南至广西的交通要道。他回乡只需经湖南到达广西即可,完全没必要绕路到广东去。“紫金”一词,应为“紫绶金章”的省称,亦作“金章紫绶”或“紫绶金印”,即黄金的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为丞相、太尉、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后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绶。”《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紫金荣指高官显爵,富贵的生活。

《忆朱南风少参》:“曲靖允看侯火红,疏帘孤馆自生风。已呼厨急开清圣,可奈天留忆戴公。万里越燕初夜永,几时江海更秋空。想应鲍叔心如月,处处还随照短蓬。”(P79)

注:清圣,清,明晰;圣,谓所专长之事造诣至于极顶。如诗圣,草圣。这句大意说,观看你的书画清晰,造诣极高。

按,清圣分别指清酒、圣酒,汉代末年因饥荒严禁酿酒,饮者讳言酒,称酒之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所以清圣用来指酒。《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棜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可奈天留忆戴公”出自《世说新语》“王徽之雪夜访戴”的典故。这句是说使唤厨子拿酒过来,想与朱南冈痛快喝酒。但老天并不遂人愿,只留下遗憾让我长久地思念对方。

唐穆《名公纪遇》:“千里亦非遥,并周岂为比。人生重相知,何论疏与亟。一盖孔程倾,杯酒元黄懿。……赠子写绸缪,永慰旅中意。”(P121)

注:盖,车蓬。孔程,长远的路程。倾,倾慕。这句说,行者车去得很远,倾慕之。

按,“一盖孔程倾”系化用孔子、程子倾心相交的典故。《孔子家语》载,孔子来到郯国,在半路上遇到程子,相互俯身交谈,一见如故,连车上的伞盖都倾斜了,一直谈到天色将晚。虽然《孔子家语》系伪书,但“孔程倾盖、管鲍知交”的典故却流传广泛。《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客即挂冠至,交非倾盖新。”卫宗武《和野渡为青溪赋》:“孔程一见便倾盖,欢如故旧其非欤”,亦化用此典。

唐秩《走笔题友人笑游海宇卷》:“笑草易生亦易萎,笑城有势亦有覆。笑佛有灵巧拈花,笑我孔圣无闲躅。笑仙白日怪飞腾,笑煞王侯祸福酷。笑琴不遇知音人,笑诗未得惊人局。笑醉不知雷雨声,笑梦未了黄粱熟。”(P164)

注:拈花,即拈花惹草。

按,此处运用了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表示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心神领会。诗句是说无论像佛祖那样睿智地拈花,还是像孔圣人一样终生忙碌奔波,在诗人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反映出诗人蔑视一切、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

五 《张岳崧诗文集》,张正义、韩林元主编,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3月版

《永昌西风竟日之二》:“绝漠征尘满客衣,那堪萧瑟更寒威。焉支古塞迷沙碛,老上荒庭失落晖。山色西来增苍莽,河声东下听依稀。骠姚战垒频相问,惟有长空败叶飞。”(P262)

注:骠姚,骠,骁勇,姚,指姚苌,十六国时后秦之主,骁勇善战。

按,汉代霍去病曾为骠姚校尉、骠骑将军,后世多以“骠姚”指霍去病。《大唐秦王词话》第十六回:“旁人莫讶腰肢瘦,犹胜骠姚十万兵。”清代张问陶《老将》:“残年自分埋蒿莱,旧日骠姚安在哉。”汉武帝时,骠姚校尉、骠骑将军霍去病曾在永昌建筑防御工事,抵御匈奴进攻,故有“骠姚战垒频相问”之句。

六 《琼台诗文会稿》,丘濬著,朱逸辉、劳定贵、陈多余、朱逸勇、张昌礼校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送广东夏廉宪(天顺癸未)》:“当宁念远氓,涂炭日以极。诏柬在廷臣,往振风纪职。佥曰御史某,秉德刚且直。属耳按江右,风声甚辉赫。”(P49)

注:佥,“佥押”、“署名”或“签字”,在文件上由负责者自书其名以为凭证。

按,“佥”此处应作副词,为“全,都”之义,表示人多。《说文》:“佥,皆也。”《书·尧典》:“佥曰:“‘于,鲧哉!’”《广雅·释诂三》:“佥,多也。”故而“佥”应释为“全、都”,“佥曰”为“众人皆云,众人都说”。

《湘江曲》:“沿江两岸竹低垂,斑斑尽是英皇泪。”(P98)

注:英皇泪,不详。

按,“英皇”指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娥皇、女英姐妹俩同嫁舜为妻,也称“皇英”。“英皇泪”指娥皇和女英的眼泪。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舜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亦死于湘水之间。陈霆《蝶恋花·斑竹》:“春雨冥迷云委地,节节琅玕,滴滴英皇泪。”

《唐马篇》:“岂是三郎旧所乘,录功别养当时平。诏令画史为图形,千年神骏还如生。”(P113)

注:三郎,官名。《汉书·百官表》云:“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

按,此处“三郎”应指唐玄宗,因其排行第三,故小字“三郎”。郑嵎《津阳门诗》:“三郎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自注:“内中皆以上为三郎。”马永卿《懒真子》:“‘三郎’谓明皇也。明皇兄弟六人,一人早亡,故明皇为太子时,号‘五王宅’。宁王、薛王,明皇兄也;申王、岐王,明皇弟也,故谓之‘三郎’。”[4]诗歌篇名是《唐马篇》,诗中“开元”、“渔阳”、“蜀山”、“哥舒”、“九折坂”等,通篇写唐玄宗间事,应指唐玄宗。

《九日有怀》:“寂寞重阳节,篱边菊未开。倚门空怅望,不见白衣来。”(P182)

注:白衣,古未仕者著白衣,后因以为无功名者之称。《史记·儒林传序》:“公孙弦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平津侯。”按东汉郑昀,拜议郎告归,赐尚书禄,时称白衣尚书,是既仕而告归者,亦可称为白衣。

按,此处“白衣”专指送酒的吏人。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5]故有东晋王弘遣“白衣送酒”酌陶潜的典故。高适《重阳》:“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司马光《和同舍对菊无酒》:“尽日柴门外,白衣来不来?”指的是送酒的吏人。诗歌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盼望友人赠酒问候的情绪。

《剡溪图》:“谁人写此沧州趣,邈出高人隐居处。千叠坡仙心上山,半壑丁公梦中树。”(P492)

注:丁公,汉薛人,名固,季布同母异父兄弟。为项羽将,窘逐高祖;高祖顾曰:“相贤岂相厄哉!”乃引兵还。项羽灭,丁公来谒,高祖斩之。

按,这里的“丁公”并非汉初季布之弟丁固,而是指三国时吴国山阴人丁固。《三国志·吴志》:“(山阴丁)览子固,字子贱,本名密,避滕密,改作固。固在襁褓中,阚泽见而异之,曰:‘此儿后必致公辅。’……历显位,孙休时固为左御史大夫,孙皓即位,迁司徒。”[6]《吴书》载,丁固任尚书时曾梦见松树生其腹上,语人云:“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果然官至大司徒。“丁公梦中树”寄寓人生必有所成的理想和目标。

《拟贺耕籍田表》:“伏以王来万年,即田功以弘治本,帝籍千亩,躬稼事以为民先。当承天践祚之初,举敬天勤民之典。三推礼备,万姓欢腾。”(P572)

注:三推,三次推动前进。

按,三推是古代帝王亲耕之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劝农,称三推。《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世史正纲序》:“是故父有天下,必授之于子。子居大位,必受之于父。父非真尧舜,子非真朱均,必(不)可以与舜禹。子非真武王,父非真西伯,必不可以舍伯邑考。”(P629)

注:必不可以舍伯邑考,决不可抛弃父亲。舍,抛弃。考,父亲。

按,伯邑考姓姬,名考,全名姬考,周文王长子,周武王之兄。“邑”表明其世子身份,一说是被封为“邑”这个官职。邑考在周文王诸子中排行老大,按照“伯、仲、叔、季”的顺序,故称“伯邑考”。《史记·管蔡世家》:“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7]

[1]范晔等.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葛洪.西京杂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道世.法苑珠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马永卿,懒真子.肯綮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5]檀道鸾.续晋阳秋[M].上海:国学扶轮社,1915.

[6]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猜你喜欢
杜康丰城白衣
白衣赞歌
丰城“山区片”五乡镇方言语音差异探析
白衣英雄
商标之争 害了“杜康”
浅析丰城话与樟树话的语音差异
美酒飘香仙女引路杜康泉
江西丰城电厂坍塌,安全事故何时休?!
白衣渡我
一袭白衣一生裁
杜康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