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尔文到怀特海的本体论逻辑进程

2012-04-08 00:55李世雁张建鑫
关键词:柏格森怀特海进化论

李世雁,张建鑫

(沈阳工业大学生态与社会研究中心,沈阳100870)

·生态文明建设·

从达尔文到怀特海的本体论逻辑进程

李世雁,张建鑫

(沈阳工业大学生态与社会研究中心,沈阳100870)

达尔文基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在科学和哲学领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进化论思想作为否定目的论和有神论的根据,从而发展物质一元论的本体论。但这种物质一元论面对着无法为进化论提供本体论支撑的困难。创造进化论和突创进化论则试图通过突出生命和心灵的地位,从而解决进化论的困难,为自然选择提供可以进行选择的实体。但创造进化论和突创进化论利用的却是二元论的本体论,这样也面对着矛盾。最终,怀特海的有机体哲学将物质和心灵统一为机体,从而在本体论层面上为进化论提供了有效支撑。

进化论;本体论;有机体哲学

达尔文在自然选择说基础上建立的进化论,不但使直接有关的科学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且也在其他思想领域中引起深刻变化[1]。在哲学上,无论一个哲学流派同意或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都不得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作出反应。创造进化论和突创进化论继续了达尔文进化逻辑,发展了它的本体论,怀特海以有机体的哲学完善了这种本体论的逻辑进程。

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观

达尔文进化论不仅是人类进化思想的发展,在作为自然科学学说形成后,对哲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哲学史上,早在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11年—公元前547或546年)那里,已经有了质朴的生物进化思想。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最初的动物,在水里面构成,从这些动物中,慢慢生出较高的动物。人类由鱼类产生[2]。阿那克西曼德的生物进化的思想是进化论的先驱[3]。但进化论思想真正在科学和哲学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却是从达尔文提出其基于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论开始的。也正是达尔文使进化思想成了一个著名的科学概念[4]。生物进化论认为,在自然界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形形色色的生存斗争中,生物的各种微小变异无可避免地都要经受自然选择作用的筛选,对生物适应有利的变异得以保存和积累,不利的变异终究要遭受淘汰。正是这种无可回避的自然选择,构成生物不断由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物种的基本驱动力。

达尔文进化的自然观肯定了有机生命发展进化的过程,进化的动力源于生命本身。自然中“这些构造精巧的类型,彼此这样相异,并以这样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而它们都是由于在我们周围发生作用的法则产生出来的,这岂非有趣之事。这些法则就其最广泛的意义来说,就是伴随着‘生殖’的‘生长’;几乎包含在生殖以内的‘遗传’;由于生活条件的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以及由于使用和不使用所引起的变异:生殖率如此之高以致引起‘生存斗争’,因而导致‘自然选择’、并引起‘性状分歧’和较少改进的类型的‘绝灭’。这样,从自然界的战争里,从饥饿和死亡里,我们便能体会到最可赞美的目的,即高级动物的产生,直接随之而至。认为生命及其若干能力原来是由‘造物主’注入到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中去的,而且认为在这个行星按照引力的既定法则继续运行的时候,最美丽的和最奇异的类型从如此简单的始端,过去曾经而且现今还在进化着;这种观点是极其壮丽的。”[5]289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而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机制得以实现。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则,生存斗争的生态思想从此产生。

达尔文的进化只是生命领域的进化,没有把进化论贯彻为一种普遍的原则,应用到一切实在领域。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的本能起着主要作用。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的途径、动力和方向是利己的,只有是利己的变异才是可被选择和被保留的变异[6]。自然选择只能通过给各种生物谋取自身利益的方式而发生作用[5]57。从生态学角度看,这意味着生命的多样性和进化的动力原因是物种内在的利己性。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得以被保留和遗传下来的部分由于物种利己的内因起到了决定作用,而与外部的客观环境无关。外在的物理实在、无机环境缺乏内在的动力,是惰性的、机械的,它们不会主动为自身谋利益,没有进化的内在动力。这样,物理实在只有机械运动,没有进化过程,进化只在生命过程之中。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似乎是对一切目的论的否定。新物种的产生不是上帝创造的结果,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对于基督教神学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不同的生物由于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因而就被自然选择机制淘汰掉不适应的部分,而留下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生物的有目的行为只是在适应自然的情况下由于自然选择而确定下来的行为。人类意识中的目的性同样也可以被认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不是上帝创造人类,而是自然演化中的生物进化产生了人。生物的多样性和有目的的行为都是由自然的物竞天择而来。

可是,生物进化论不能完全否定目的论,也不能彻底否定上帝创世,更不能彻底否定上帝的存在。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建立的进化论并不是一个充分的理论。达尔文本人并不认为自然选择说可以充分解释进化的过程。自然选择说也并未涉及变异或突变的原因。这种变异或突变可能是机体内单元成分的偶然结合造成的。达尔文所说的“偶然”变异并不是指无原因而发生的事件,他使用这个词有时仅仅是为了掩盖他对原因的无知。另外一些时候,他使用“偶然”一词来指一些原本相互独立的因果链的交叉[7]。达尔文生物进化思想中的偶然因素可能成为神学上的好处。如果要否定这种偶然因素的实在作用,而又不知道变异的根源,那么假设上帝对此负责便是合理的。如果肯定这种偶然因素,那么就将肯定自然中存在着非决定性的或绝对偶然的因素,这样如果在宇宙的背后存在一种人格,而不是一种机械的程序,那么多样性、自发性以及变异就能得到解释。因此肯定“进化是由偶然性的作用而发生的”就意味着肯定一个人格性上帝的存在。这种肯定人格性上帝存在的思想同样可以支持目的论思想。这样,通过更深层的逻辑推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不能彻底否定目的论,甚至还可以支持上帝存在的观点。

进化论思想与机械唯物主义在本体论层面出现了根本对立。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是作为最终实体而存在的,是不能进化的。在机械唯物主义那里,世界上根本没有新的事物,未来蕴涵在过去之中[8]。物质的运动变化只有机械的运动和变化,正如霍布斯所说:“运动是物体放弃一个位置而取得另一个位置”[9]。这样,进化只是在描述各部分物质之间的外在关系的变化,这样可供进化的实体并不存在。所能够出现的只是无目的、不进化的变化。如果进化真的就像唯物主义所认为的那样,那么进化论本身并没有解释任何事情,至多也只是在构造现象。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是无法为进化论提供本体论支撑的。进化论思想需要一种可以进化的实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释进化本身。一个可以进化的实体,必须有进行选择的能力,即必须具有能动性。能动性通常被认为是生命或心灵所具有的特性,而不是物质的特性。创造进化论和突创进化论试图通过突出生命或心灵的作用和地位,克服进化论思想在本体论层面上的缺失或不协调。

二、创造的进化与突创的进化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用生命的冲动把达尔文生命领域的进化扩展于无机物质。柏格森认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不能够对于一个层次到更高层次的跨越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也没有对于一个物种的变异是如何能够发生的作出解释。柏格森用“创造性进化”来解决达尔文进化论的这些缺失。在“创造进化论”中,柏格森用生命冲动来解释进化。生命冲动驱动所有的有机体朝着更复杂和更高的机体不断地发展。生命冲动是所有有生命的东西的内在本质要素,是在所有事物之中的持续运动着的创造力,是绵延和运动的本质。所有的事物都被这种生命冲动驱动着[10]。由于作为进化的动因的生命冲动是创造性的,因而柏格森把进化看做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在柏格森那里,由自然的生命与意识中显示出来的,是形而上学的实体的主要性质。进化所展示的,是能动的趋势——即“生命冲动”——对于被动的趋势的反抗,并征服后者所发出的阻力。生命冲动本身必须类似于意识,从这一点出现了生命和所有的创造的可能性。意识不是前后相继的各个部分简单的排列,而是在其中没有重复的、不可分割的过程,是自由和创造的活动。生命利用物质一定的适应性,潜入物质的表现有不确定性的任何无限小的部分中,使之有利于自由。意识是不断创造和增殖的行动,而物质则是不断破坏和消耗的行动。物质是没有记忆的大机器。物质起阻碍和激励的作用,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也能使人加强这种力量。

柏格森对待物质和意识的态度被认为是生机论。由于物质与意识有显著的差别,因而不能把意识还原成为机械的物质,因而机械论是错误的;类似于意识的生命冲动是创造性的,是不可预测的,无目的可言的,因而目的论也是错误的。总之,柏格森的生机论既反对机械论也反对目的论。

生命冲动是精神力量,在自然的演化中起“创造作用”,而物质起到的是“毁坏作用”,因而柏格森的本体论具有二元论性质。柏格森也试图调和其本体论上的物质与心灵的对立。虽然柏格森并没有像一些旧二元论一样只是对物质、心灵进行无甚改造的调和,而是着手于彻底沟通它们之间的鸿沟[11]。但是在柏格森那里,物质仍是分裂精神的,而又未在这种分裂中体现出实在和生命的统一性。柏格森的生机论仍赞同在非生物界采用机械论的观点,因而其把机械论包含在其中,这是矛盾的。总的看来,柏格森对物质与心灵这个二元对立的调和是不成功的。柏格森的创造进化思想在为达尔文进化论提供本体论支撑方面仍然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

劳埃德·摩根以突创的不可预测性批判了目的论,解决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能彻底否定目的论,甚至还可以支持上帝存在的问题。摩根试图用“突创进化”在机械论和生机论之间寻找连接点,克服它们的困难。所谓突创就是旧成分合成新事物时突然出现了旧事物不能预测的新的关系。它是一种“连续性的中断”、“关键性的转向”,是一切进化的本质[12]。新关系与旧关系的区别,就在于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质的不可预测性。在它们成为事实而为我们观察到之前,我们无从预加推测。摩根的突创进化论把一切事物看做是一个结构,而所谓结构就是包括关系中的关系者和关系者所具有的关系的完整体。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从一种结构格式的种类突生出更高一级的结构格式的种类,形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13]。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上帝的安排,不存在神的目的。

对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突创进化论认为,从物质之中以一种未曾料到的创造力出现了生命现象,而从原生质体中又突然出现了人类意识[14]。物质—生命—心灵是自然界的三大层次。高低层次间有如下的关系:一方面高层由低层组合而来,不能脱离低层而独立存在。没有心灵是不包含生命的,没有生命是不包含物质的。另一方面高层具有低层所不具有的性质,并且对其组成(低层)有支配作用。一个突创进化就使自然中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事物,一个不可能退回到更低层次的事物。这样意识并不是由物质所决定的,意识的特性不能由低层次的物质的特性所决定,因而突创进化论是反对机械的唯物主义的。由于高层由低层组合而来,所以心灵虽然在层次上高于物质,但并不存在心灵与物质的对立。在物质—生命—心灵三个层次中,任何一个层次的研究方法都不能为其他两个所采用,而每一层次都要求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通过与不同层次相对应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对每一层次产生认识。

突创进化论和创造进化论都强调进化过程中的创造性,但是对创造的主体认识不同。在创造进化论那里,具有创造作用的生命冲动是类似于意识的;而突创进化论不认为心灵是进化的动力,只是在生物进化中突现的产物。但是在创造进化论和突创进化论那里,心灵要么对立于物质,要么高于物质,都没有达成心灵与物质的有机统一。没有心灵与物质的有机统一,就没有可以进行选择的实体,这样就不能有自然选择,也就没有自然的进化。进化论在本体论层面上最合理的逻辑出路是要建立起心灵与物质的有机统一。

三、心灵与物质的有机统一

创造进化用生命的冲动把生命与非生命纳入进化过程,层创的突创进化彻底否定了目的论,解读了进化中的非生命物质如何向生命飞跃,可是,非生命的无机物与有生命的生物依然是分离的。怀特海以有机体的哲学把生命与非生命的存在统一于进化过程之中。

怀特海根据现代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成果提出有机体学说。从科学唯物论的“死的自然”向有机哲学的“活的自然”的转变,首先萌生于物理学自身变化确立基础工作中[15]4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新的时空理论批判时间空间无联系的机械时空观。怀特海继承了这种理论,从事件的相互关系中推导出时空要素。他认为时间是从事件的流变(passage)中引出的抽象概念。使这种抽象化成为可能的基本事实是演化着的自然,是自然的展开,还有自然创造性的进化[15]52。生成是存在的现实态,“存在”是“生成”的“可能态”,这种主张不是说“物即实体”,而是意指彻底贯彻“事物即生成”,“存在”相对一切“生成”是潜能。“所谓自然就是形成系统结构而相互规定意义的事件的生成性。所以,时间和空间是从这种结构中抽象出来的。”[15]59这样,自然是生成中的、活的自然,而不是死的“实在”,有机哲学的“活的自然”实现着生命与非生命的统一。

任一事件都包含其他事件[15]52,自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机体。怀特海认为,实在是各种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是彼此影响的场所;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事件之网,一个相互影响构成的网系。事件是相互依赖的;每一事件在本质上都涉及另外的时间和地点;一个实体实际上是由其诸种关系所组成,除非参与,否则什么也不存在。有机体是由相互依赖的事件构成的一个高度整合和能动的模式,局部既有助于整体的统一事件,也为其所修正和改变。每一个层次上的组织——原子、分子、细胞、器官、有机体、社团——既受其他层次上的活动模式的影响,又反过来对这些活动产生影响。每一个事件都发生在一个对其产生影响的环境之中。创造性的活动是内在于各种各样的活动性发生中的推动力量[15]80。

怀特海的机体哲学建立了心灵与物质的有机统一。怀特海认为柏格森容忍有无生命的物质存在是对机械论的一种妥协,也是逻辑上的不彻底。因为照怀特海的逻辑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差别是非常模糊的。怀特海也反对像突创进化论那样把生命和心灵看做是高于物质的层次。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是生命与物质的二元论,只有生命有创造性,而物质只有惰性。而怀特海拒绝了物质与生命的二元对立,建立起机体一元论,把物质与心灵统一了起来。所有的机体都具有能动性,也就是具有创造性。怀特海的机体一元论是柏格森的创造性进化论思想的逻辑终点。

怀特海把有机体分为六大类。第一类型是人类的存在:身与心。第二类包括所有的动物生命:昆虫、脊椎动物和其他种属。事实上,也就是除人类之外的所有各类动物生命。第三类包括所有的植物生命。第四类由单细胞生命组成。第五类由全部大规模的无机集合所组成。其大小可与动物体相比,或更大些。第六类由所有的在无限小尺度上的“显相”构成,它们是被现代物理学的微观分析所揭示出来的。与突创进化论对物质、生命和心灵所划分的层次不同,怀特海所划分的六类之间实质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各个形态之间的区别是逐渐泯灭,最后的界限是模糊的,所有的形态都可以称做“有机体”[16]。任何有机体都具有物质与心灵两极,这样能动性使得有机体成为可以进行选择的实体,从而在本体论层面上支撑进化论。

怀特海认为,自然的发展机构中包含着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机体适应一定的环境。19世纪的科学唯物主义就是着重这方面。从这种观点看,生活资料的量是有限的,因此便只有极有限的机体能利用它。环境的固定性支配了一切[17]。这样,自然只是物质的,按照物质的机械原则运行的,因而机体只能机械地被环境所支配。但是,按照有机体哲学,进化机构还有创造的一面。机体由于其能动性,可以创造它自己的环境。环境可以塑造、改变机体,机体也可以塑造和改变环境。成功的机体是能够改变环境进行互助的机体。这样,机体与环境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的。

结 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表现为有机性的生命概念与机械性的物质概念之间的对立。进化只是生命领域的进化,他没有把进化论贯彻为一种普遍的原则,应用到一切实在领域。物理学上的物质依然是机械的、惰性的。所以,其进化论蕴涵着明显的机械唯物主义因素,无机物质没有进化,只有有机的生命才进化。另外,达尔文的思想虽然为反对上帝创世提供了科学根据,可是“进化是由偶然性的作用而发生的”,就意味着肯定一个人格性上帝的存在,可以支持上帝存在的观点,也就不能彻底否定神学目的论。创造进化论试图通过生命的创造解决达尔文进化论所蕴涵的机械唯物主义因素,突创进化论用层创去排除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神学目的论。然而,他们都有着不能解决的问题,怀特海以其有机体哲学解决了他们留下的难题。

[1][英]丹皮尔.科学史[M].李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11.

[2][德]韦伯.西洋哲学史[M].詹文浒,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3][美]梯利.西方哲学史[M].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

[4][美]迈尔.很长的论点——达尔文与现代进化思想的产生[M].田洺,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1.

[5][英]达尔文.物种起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杨国利.达尔文功利主义自然选择学说新解[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6):25.

[7][英]布鲁克.科学与宗教[M].苏贤贵,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17.

[8][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48.

[9]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394.

[10][美]斯通普夫,[美]菲泽.西方哲学史[M].丁三东,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608-610.

[11]王礼平.心与身的交汇——柏格森“二元论”及其实质[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6):31.

[12]张华夏,叶侨健.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56-64.

[13]张华夏.层次突现进化论及其在现在自然哲学中的地位[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8):11-12.

[14][美]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75.

[15][日]田中裕.怀特海有机哲学[M].包国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6]陈奎德.怀特海哲学演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99-200.

[17][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108.

Logical Process from Darw in to W hitehead on Ontology

LIShi-yan,ZHANG Jian-xin
(Center for Ecozoic and Society Research,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100870,China)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which was based on natural selection caused profound changes in science and philosophy.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was considered as a negative basis for the teleology and the theism,which developed material ontology.However,thismaterialmonism failed to provide a support for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in ontology.Creative evolution and emergent evolution tri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and provided the entity which could make choice for natural selection,based on giving prominence to life or spirit.But creative evolution and emergent evolution also faced contradictions as they were dualistic ontology.Finally,Whitehead's organic philosophy provided effective support for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on the ontological level,based on consideringmatter and spirit as one organism.

theory of evolution;ontology;organic philosophy

B016

A

1009-1971(2012)04-0128-05

[责任编辑:王 春]

2012-04-10

2010年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环境哲学教学内容及体系研究”(W2010310)

李世雁(1963—),女,吉林农安人,教授,博士,从事技术哲学、环境哲学、过程哲学研究;张建鑫(1987—),男,河南汤阴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生态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柏格森怀特海进化论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探析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达尔文与进化论
一封“安慰信”
柏格森生命哲学理论对语文教学智慧的启示
生生不息之美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品牌进化论
Y1—Y6“爵”式造型进化论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