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A二钾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2012-04-09 06:43秦秀娟王爱玲董海彦王献伟秦光艳
河北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抗凝剂血凝假性

秦秀娟 王爱玲 董海彦 王献伟 秦光艳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因其具有操作便捷、重复性好、精密度及准确度高、结果稳定等优点,又减少了人工计数各环节中所产生的误差,因而被广泛普及。EDTA二钾作为实验室常用抗凝剂被ISCH认定为血常规检测中最好的的抗凝剂。此抗凝剂对血细胞形态和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少,且不影响细胞数目及体积大小,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故被普及采用。但近年来,由此抗凝剂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屡见报道,我院发现2例,就此作以分析探讨。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因脑栓塞入院治疗。既往病史:高血压多年,长期服用药物,血压控制较好。行血常规、血凝四项检测,白细胞:8.2×109/L,血红蛋白:109g/L,血小板:9×1012/L,因单纯血小板异常,直方图亦无拟合曲线,重复多次,血小板结果变化不大。由于血凝四项结果正常,患者又无出血症状,患者也急需溶栓治疗,血小板计数正常与否很重要,经与临床医生沟通,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再次重新测定,血小板数值:204×1012/L,采用许汝和稀释液作人工计数,血小板计数:211×1012/L,同时做外周血涂片,染色镜检发现涂片中血小板易见,片尾成片状分布,部分有凝集现象。

患者,男,44岁。来我院体检,平日身体无任何不适,无出血症状,其它生化指标及血凝四项正常。血常规检测指标,白细胞:5.8×109/L,血红蛋白:142 g/L,血小板:13×1012/L,重复多遍,血小板差别不大,做外周血涂片,血小板易见,尾部成片状分布,随即与患者联系,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再次测定,同时做人工计数,血小板数值均在正常范围。

2 讨论

由于EDTA二钾抗凝剂对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又不影响细胞数目及大小,故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认定并广泛普及使用,而此抗凝剂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日渐增多,亦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通过查阅多方资料可以确定的原因之一,EDTA二钾抗凝剂导致血小板凝集的原因与血小板表面存在某种隐匿性抗原有关[1],EDTA可导致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与血浆中自身抗体结合,产生一些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能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促使血小板凝集成团,而且这种凝集物,不能被溶血素破坏,同样也会使白细胞数增高[2]。

通过近期我院出现的2例病例,本人认为应足以引起同行重视,对于单纯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结合患者的病情、体征、血凝分析等实验资料综合分析,若怀疑是EDTA二钾抗凝剂引起,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予以排除并纠正,(1)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代替EDTA二钾抗凝剂进行血小板检测,可以起到很好的参照作用,但此抗凝剂对血液有一定程度稀释作用,不适宜一般血常规检查。(2)采用最普通的人工计数,以许汝和稀释液稀释末梢血,显微镜下计数,此方法虽然有一定误差,但不失为排除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最为直接的方法之一。(3)做外周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分布情况。

研究资料表明,EDTA二钾抗凝剂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见健康人,但多数情况下伴随某些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传单、肺心病、肝病及一些原因不明的病症[3]。我们临床实验室工作非常重要,作为检验人员,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目前状况,及时复检,尽量避免因实验误差导致误诊,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临床实验室所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医疗信息的60%以上[4],血常规检查几乎是每名患者的必检项目之一,因此不容忽视。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而准确的报告,是我们每一个检验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1 Bragnani G,Bianconcinin G,Brogna R,et al.Pseudothrom-bocytopenia.Clinical comment on 37 cases.Minerva Med,2001,92:13.

2 朱忠勇.准确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册,2002,23:132.

3 鲁家才,程正江,姚汝.两种药物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临床检验杂志,2004,22:198-199.

4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2007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临床医学检验与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43.

猜你喜欢
抗凝剂血凝假性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凝血测定中抗凝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