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47例疗效观察

2012-04-09 07:18李国岩谢健周
海南医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阳上亢钩藤天麻

李国岩,谢健周

(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内科,广东 佛山 528253)

·临床经验·

针灸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47例疗效观察

李国岩,谢健周

(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内科,广东 佛山 528253)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针灸配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方法治疗47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显效29例,占61.70%,有效16例,占34.04%,无效2例,占4.26%,总有效率为95.74%。结论 采用针灸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高血压;肝阳上亢;针灸;天麻钩藤饮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以中老年人最为常见,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1],患者一经确诊就需终生治疗。本病属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肝阳上亢是其主要证型,中医药治疗本病,重视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传统的针刺疗法以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而具独特优势,配合中药治疗,使降压效果平稳持久,临床症状改善良好,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2]。笔者近年来采用针灸配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的门诊和住院部患者,共47例,男10例,女37例;年龄49~72岁,平均(58.16±7.43)岁;病程4~15年,平均(8.21±3.01);其中高血压病1级19例,2级别23例,3级5例;合并冠心病者2例,血脂异常者10例,糖尿病者3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肝阳上亢证的辩证标准,临床主症: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脉弦。次症:口苦,失眠,舌质红,苔黄。4项或3项主症伴1项次症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年龄49~72岁者;病程在3~15年;预计对治疗的依从性良好。

1.4 排除标准 继发性高血压或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有心、肝、肾、脑、内分泌等其他脏器系统严重病变和精神病者;1周内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针灸疗法 ①主穴:风池、曲池、合谷、太冲及足三里。配穴:三阴交、太溪、内关、百会、行间、风府。②操作方法:每次可选5~7个穴位,行提插捻转泻法,1次/d,每次留针30min,两周为一个疗程。

1.5.2 中药治疗 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基础方为:天麻10g、钩藤15g、石决明20g、川牛膝15g、益母草10g、夜交藤10g、栀子10g、黄芩10g、杜仲10g、桑寄生10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不同给予适当增减。1剂/d,加水600ml,煎取400ml,文火慢煎,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两周为一个疗程。

2 结 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5]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血压病的症状分级量化标准拟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33kPa(10mmHg,1mmHg=0.133kPa)以上,并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67kPa(20mmHg)或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33kPa(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33~2.67kPa(10~20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4kPa(30mmHg)以上。③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

2.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研究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按上述标准评定疗效,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47例患者中显效29例,占61.70%,有效16例,占34.04%,无效2例,无效率为4.26%,总有效率为95.74%。

3 讨论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多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忧思过度、恼怒气盛,或因过度嗜肥甘酒辣而引起,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因内分泌紊乱、慢性肾炎、颅内病变等引起。究其病根主要是:血液、血管或人体基因受损,其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调节血脂,软化血管,恢复调控血压的机制。

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古代医家对其病机早有阐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厥阴之胜,耳鸣目眩,愦愦欲吐”;张景岳有“无虚不作眩”;《灵枢·海论》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的论述。以上论述说明了本病的发生与肝、肾等关系密切,其主要的发病机理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肝阳上亢,肾阴不足,阴不敛阳,水不涵木,肝风内盛,风阳升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甚则卒中昏迷,险象迭生。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高血压病的主要症型,其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标实为肝阳上亢,故治法取平肝潜阳,清热熄风,兼以滋补肝肾。

本研究针灸疗法所取处方主穴中,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交会,是治疗五官疾病、头风的要穴;太冲、合谷为足厥阴经及手阳明经之原穴,两者合用为经典配穴,称为“四关”,泻合谷穴能达到通过泻阳明进而泻全身偏盛之气的目的,而泻太冲则能直泻亢盛的肝阳而达到清头目、降血压的目的,两穴相配,开通气血、上疏下导,使气血复归平衡,进而恢复血压。曲池、足三里为阳明经的穴位,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两穴合用有调和气血之功,且足三里为阳明经之合穴,既是资助气血生化之源,又可健脾和胃,化痰祛湿;五穴合用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稳定血压,诸症悉除。配穴中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行间为足厥阴肝经荥穴,主湿热,泻肝火;三阴交、太溪穴可滋阴以壮肾水;百会、风府穴同属督脉,用以疏泄阳邪而散风清眩;诸穴合用,共奏平肝潜阳、调和气血之功。

天麻钩藤饮是近代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中的经典名方[6],是50年代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方剂,其制方原理一方面选药以中医理法为指导,另一方面又结合了药理实验证实有降压作用者。其制方特点是平肝熄风药与清降肝热、活血利水药相伍,增强平肝熄风之效;方中所配伍的药物,多味具有降血压的药理作用,组方思路融合中、西医理。药效及药动学研究表明,本方对小鼠有镇痛、镇静、催眠、抗惊厥及降压等作用,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7]。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石决明、牛膝均具有降压、扩张血管等作用;钩藤具神经节阻断的降压作用;牛膝具有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作用[8]。方中天麻、钩藤为君药,均入肝经,天麻为治风之神药,有定眩晕的专长,与钩藤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功效;石决明,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川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阳,共为臣药,以助君药平肝熄风之力;黄芩、栀子清肝泻火,凉血解毒,使肝经之热不致上炎内扰;配伍益母草活血利水,有利于肝阳之平降,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安神定志,诸药相伍,共奏平肝熄风、清热泻火、滋阴潜阳、引血下行之功。

采用针灸疗法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两者相辅相成,加强了平肝潜阳之功效,使肝肾阴液得以滋养,脉络通畅,肝脏阴阳调和,高血压病症得以平复,并减轻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9]。其降压作用显效快,以收缩压降低更明显,可靠安全,副作用少,不会出现降压药所致的低血压副反应,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1]徐蓉娟.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8.

[2]刘 锦,乔嘉斌.针刺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8,28(2):152-154.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5]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11.

[6]王 评,李忠业.天麻钩藤钦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7,20(2):55-57.

[7]谢 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6.

[8]庞俊忠.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44-46.

[9]李 波.平肝降压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23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12):7-8.

R544.1

B

1003—6350(2012)16—070—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16.029

李国岩(1973—),男,安微省芜湖市人,主治医师,硕士。

2012-01-29)

猜你喜欢
阳上亢钩藤天麻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华钩藤研究综述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肝阳上亢与肝阳化风证大鼠模型脾淋巴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HPLC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