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件多元共渗处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2012-04-10 18:22郑立群
哈尔滨轴承 2012年3期
关键词:高速钢三乙醇胺渗氮

郑立群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前言

多元共渗是指对金属工件表面同时渗入氮和另外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剂中的物质有的起催渗作用,有的起相互加强作用。

2 氮碳共渗

氮碳共渗是应用早、较为普遍的共渗方法,多称为软氮化或低温氮碳共渗。近年来,这种工艺发展很快,渗剂种类很多,供入方式多样,应用范围广泛。其主要优点是渗速快、渗层脆性小,缺点是渗层较薄,不太适用于重载荷工件。对氮碳共渗原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α-Fe吸收碳迅速达到饱和状态后析出Fe3C,Fe3C又吸收氮形成Fe3(N.C),即ε相,从而加速渗氮过程。碳有扩大ε相区和降低ε相中含氮量的作用,因而碳有益于形成ε相,防止生成脆性相Fe2N,起到加速渗氮和降低ε相脆性的作用。渗氮气氛的碳势较高时,渗层中可生成较多量的Fe3C相,有提高抗滑动磨损性能的作用。氮碳共渗工艺所用的渗剂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氮碳共渗处理,一般是将工件埋入盛有固体氮碳共渗剂的共渗箱内,密封后放入炉中加热,保温温度为550℃~600℃,共渗剂可重复多次使用,但每次应加入10%~15%的新渗剂。渗剂配方有:①木炭50%~60%,碳酸钠10%~15%,氯化钠3%~7%,黄血盐25%~35%。渗剂特点:活性较持久,适用于共渗层较厚(>0.3mm)工件。②尿素25%~35%,蛭石片25%~30%,硅砂20%~30%,混合稀土1%~2%,氯化铵3%~7%。渗剂特点:适用于共渗层厚度≤0.2mm的工件。

固体渗剂一般采用尿素,将固体颗粒状尿素以一定速度和方式送入共渗炉内,在共渗温度下发生热分解,产生活性氮、碳原子渗入金属表面。尿素加入量对工件表面硬度、化合物层致密度、渗层深度均有影响,以RJT-35共渗炉(坩埚尺寸:φ450×680mm)为例,共渗温度560℃,保温3h,尿素由600g/h提高到850g/h,渗层深度有相应提高;当加入量超过1000g/h,表面化合物层出现疏松,硬度降低;加入量超过1000g/h,炉压力过高,有未完全分解的灰白色粉末状物质堵塞排气管道影响正常工作;而加入量过少(<300 g/h),出现炉压力低,废气不易点燃的问题;因此,尿素加入量750g/h~900g/h效果比较好。

液体渗剂通常采用滴注方式,渗剂有甲酰胺、乙酰胺、三乙醇胺、尿素、甲醇、乙醇等,并以不同比例配制。①采用70%甲酰胺+30%尿素(质量分数)作为渗剂,对3Cr2W8V钢压铸模进行共渗处理,参数:580℃×3h,渗层深度0.08mm~0.12mm,渗层硬度752HV~848HV。②采用三乙醇胺与乙醇(比例1:1)混合渗剂直接滴入共渗炉内,对高速钢工件进行氮碳共渗,参数:560℃×3h,渗剂滴入量80滴/分~100滴/分,渗层深度0.06mm~0.09mm,硬度948~1018HV,工件使用寿命提高1.5倍以上。③采用甲酰胺作为渗剂对高速钢刀具(钻头、平面铣刀)进行氮碳共渗,参数:560℃×3h,渗剂滴入量3ml/min~5ml/min,氮碳共渗后直接油冷,渗层深度0.08mm,渗层硬度1050HV左右,刀具使用寿命提高2倍以上。由于甲酰胺热分解温度比三乙醇胺的低,而且每克分子的碳含量也较三乙醇胺的低,所以在共渗温度下分解比较完全,析出碳黑也较少,同时,甲酰胺含氮量比三乙醇胺多2倍,因此用甲酰胺作渗剂时,共渗深度较快,效果明显。

气体渗剂则单独或与氨一起通入炉内,有氨+甲烷,氨+丙烷,氨+一氧化碳,氨+二氧化碳,氨+吸热式气氛(RX)等进行氮碳共渗。吸热式气氛一般由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裂解,或是烃类气体制备而成。

3 氧氮共渗

氧氮共渗处理的渗剂一般采用氨水(含NH3量为25%~28%);因为氨水中含NH3量较少,又有通入氨气,使气氛中NH3:H2O=1:1。一般认为:氧有活化工件表面和促进晶界渗透作用,在表面可生成Fe3O4氧化膜,次表面生成铁的氮氧化合物,氧还可降低氢的分压,有减轻氢对氮原子渗入的阻碍作用。经氧氮共渗处理的工件,表面为Fe3O4氧化膜,呈均匀多孔性,带有磁性,易于含润滑油,提高刀具抗咬合性,颜色为蓝黑色;内层为氮化层,组织致密,有较高硬度。我公司生产的φ3~φ12直柄钻头,淬回火后均采用氧氮共渗处理,参数采用:渗剂为含NH3量为:25%~28%的氨水,温度550℃,时间3h,压力100mm~200mmH2O柱高,工艺成熟,质量稳定,共渗处理后切削寿命提高170%以上,抗腐蚀性提高显著。

4 氧、硫、硼、碳、氮共渗及稀土元素在共渗中的应用

在一定条件下对高速钢工件同时渗入氧、硫、硼、碳、氮五种元素,采用渗剂为:①硫脲、硼酸、甲酰胺和乙醇的混合溶液。②乙醇、尿素、硫化物、硼化物和氨水的混合溶液。这种多元共渗在实际中应用结果证明,工件使用寿命比淬、回火的提高2~3倍,比经氧氮共渗处理的提高50%~100%。这种工艺使工件渗层表面形成FeS、Fe3O4、Fe3BO5薄层,可降低摩擦系数,内层为Fe3O4及ε相结构,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红硬性特点。稀土在许多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在多元共渗中稀土元素能够促进渗剂分解,对金属表面活化,以H13钢挤压模具稀土氮碳钒共渗处理为例,渗层组织中氮碳化物尺寸相对细小,分布更加弥散,渗层硬度远高于氮碳共渗和渗氮处理的,从表层到心部的硬度分部状态更为平缓,同时渗层中存在大量VC、VN等合金碳、氮化合物相。

5 结束语

多元共渗在实际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实用价值及挖掘潜力很大,而且工艺不复杂,渗剂配方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可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由于稀土元素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元素渗入速度,改善渗层组织,提高渗层性能,因此多元共渗的将有良好的前景。

[1]潘邻.表面改性热处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郭耕三.高速钢及其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钢铁热处理编写组.《钢铁热处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高速钢三乙醇胺渗氮
某大修曲轴渗氮工艺研究
三乙醇胺的电化学降解研究
梅钢1780产线高速钢轧辊使用维护
时效硬化渗氮钢的开发与应用
三乙醇胺强化Na2SO3脱硫性能研究*
含氮半高速钢冷轧辊材料回火组织转变研究
三乙醇胺复合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考虑渗氮层影响的活塞销疲劳强度研究
不锈钢低压真空渗氮组织与性能研究
三乙醇胺乳膏阴道灌洗治疗放射性阴道炎40例的有效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