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灌河

2012-04-11 05:33喻国强
河南电力 2012年9期
关键词:灌河梦魇哺育

_喻国强

一滴雨落在黄柏山,摔成两瓣,一瓣流进了长江,另一瓣就顺着家门前的灌河流进了淮河。

灌河是淮河上的一条支流,在商城叫灌河,流出了商城就叫淮河。为什么叫灌河?我想定是因为这条大河如同保姆一样灌溉、呵护和滋养了家乡这片土地。

有一条河流从县城中穿过,是小城人的福气,闲暇时,人们可以随时走到河边踏青、垂钓、纳凉;老人们端上一杯茶,整日整日围坐在河边,打发着自己悠闲而充裕的时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乡们,也正因为有了这条河,不愁农田的灌溉,不愁一年的收成。

家乡人对灌河有着一种又爱又怕的复杂情结,就像小孩喜爱玩鞭炮一样,大家喜爱灌河潺潺不息的温顺,但也惧怕她桀骜不驯的暴烈。尤其是经历过1960年“跑大水”的人们。那是一个改造淮河、大兴水利的年代,人们怀着造福家乡的梦想和憧憬,在“大干快上”的鼓舞下,人们在灌河上拦河筑坝,修建铁佛寺水库,但水库还没有建成,暴烈的灌河就将大坝冲毁了。1960年5月18日3点30分,这是让商城人难忘的时刻,灌河10米高的洪水,在巨大的轰鸣声中直扑商城县城,黑夜中,四分之三的县城被洪水吞没,1092人在睡梦中被洪水夺去了生命,占当时县城人口的五分之一。

灌河的暴烈和凶猛,如同萦绕在商城人心头的梦魇,大约是1985年的雨季,街头卖菜女人一声“大水来啦”的惊呼,就让惊恐的县城内万人空巷,不明真相的人们抛下手中活计,扔下家中物品,扛着被子,抬着老人,呼喊着,嚎叫着,一齐涌向地势较高的东岗子。一时间,东岗子人车杂沓,足以见商城百姓对灌河的惧怕。

灌河的暴烈源于人们的傲慢,当你懂她、爱她时,她就会像体贴的保姆,对你永远带着甜蜜的微笑,听从你的安排。1968年,人们在灌河上建成了铁佛寺水库,1973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年,人们又在灌河上建成了鲇鱼山大型水库。人们都说,这两座水库是灌河一双明亮而清澈的大眼睛,给县城增添千处美景、万般风情,照靓了灌河,也照靓了商城。

灌河是上天哺育商城人的乳汁,我们淘米、做饭、洗衣服的水来自灌河,我们吃的稻米白面来自灌河,我们吃的鱼虾也来自于灌河,我们“鱼米之乡”、“小江南”的美誉也是来自于灌河,就连我们自己都是吸着灌河的乳汁而成长,她如同一位只知道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母亲,时时刻刻悉心呵护着我们。

生于灌河,长于灌河,看惯了灌河的日出日落,听惯了家乡的山乡俚语,我便离不开灌河,离不开家乡这片土地。我早已变成灌河中摇曳的水草、穿梭的鱼儿。在懵懵懂懂的幼年,我常会牵着母亲的衣角,随母亲来到灌河边洗衣、浆衣,站在母亲背后,眯着眼睛,躲避槌衣时溅起的水花。上学后,经常和同学们偷偷地跑到灌河,脱个精光,泡在清澈的河水中戏水、摸鱼、抓虾,或者在松软的沙滩上,模仿着电影中大侠、拳师的风范,“嘿嘿哈哈”练拳,一遍又一遍地练鲤鱼打挺和翻跟头。松软的沙滩,宽阔的河床,清澈的河水,暖融融的阳光,伴我们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而后我在灌河边的柳荫中甜蜜地恋爱,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绿油油的草丛中蹒跚学步,又看着孩子在河滩上侧身放飞风筝。我们尽情地享受着灌河带来的温暖、安逸和幸福。

或许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或许是人们无休止索取的恶习,在不知不觉中灌河那清澈的河水、松软的沙滩、清脆的鸟鸣、浓郁的草香,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渐渐离我们远去。如今走在灌河下游,透过岸边的垂柳,看见的是一摊发黑的死水,水中漂浮着满是污秽的塑料袋和泡得发白的死鱼,一阵风吹来便是让人掩鼻的恶臭。昔日呵护、哺育我们的保姆,如今变成了苍老、憔悴、忧郁的祥林嫂。看着憔悴的灌河,我不禁觉得这是贪婪的人们正在为自己酝酿着的另一场梦魇,一场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无法忘却和走出的梦魇。也许我们从灌河中钓起的满是煤油味的鱼儿,正是这梦魇的使者。

我爱我的灌河,是她用乳汁哺育了我,我离不开我的灌河,我看惯了灌河的日出日落,我害怕失去哺育我的母亲河,失去了她,我们还能剩下什么?

猜你喜欢
灌河梦魇哺育
种树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萨姆沙:一个现代人的梦魇
灌河特大桥主梁边跨压重区检修通道改造方案设计与施工问题的探讨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连云港灌河港区:整合“小而散”迈向“大而强”
哺育
解密“梦魇”
逃离夏日午睡梦魇——Emma高背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