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辨赏

2012-04-12 09:38刘志红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山鸟王维桂花

刘志红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鸟鸣涧》辨赏

刘志红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其于简洁闲淡的景物之中,寄托深远无穷的意味,达到了“神韵与内涵”的统一。赏析该诗,既要辨析文本的字词使用及历代对其字词使用的争论,又要着意于作者动、静对比的衬托手法,虚、实结合的描摹技巧,以我观物的象外意蕴。

鸟鸣涧;王维;辨赏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其山水田园之作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山水之幽与心境之闲相得益彰。

尤其是被选编的《鸟鸣涧》,短短20字,描绘了春天山中月夜美景,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然而正是这首优美的诗,一直以来聚讼纷纭,成为诗坛上的一桩“公案”。

一、《鸟鸣涧》文本争论辨析

(一)是“人间桂花落”还是“人闲桂花落”?

《全唐诗》中录《鸟鸣涧》第一句为“人□桂花落”,许多学者对此处空缺之字究竟是“闲”还是“间”争论不休。

朱东润先生主张所缺之字应为“间”,他认为,“人□桂花落”应当是“桂花落人间”的倒文,意谓月光照亮了大地。谢孟、潘慧惠则认为所缺之字应为“闲”,寂静之意。当代学者多从谢、潘之说,这应当是符合诗人当时的创作情景的。因为王维笃信佛教,禅宗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在其诗作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推崇淡泊闲适、平静恬然的意境,突出表现在这一个“闲”字上。“人闲”既指周围环境的寂静,但更多是指诗人的“住心观静”。而如果用“间”,则第一句登时显得平淡如水,而第一、二句失去了对仗之美,失色不少。

(二)“桂花”是什么花?

朱东润先生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认为,古代神话说月中有桂,所以桂往往成为月的代称,如月魄称桂魄。“花”与“华”同音同义,因此,此处的“桂花”就是月光,“桂花落”是月亮照亮了大地之意。[3]朱说虽有文化学和文字学的依据,但却完全不符合诗学逻辑与生活逻辑,既然“月华”已“落”,月光照亮了大地,第三句“月出”何来?可见,第一句中的“桂花”并非月光。此外,若将“桂花”解释为“月亮”,那么就导致了第一句与第三句重复,这与绝句言约义深的美学要求和风格殊不相类。

其他论者虽然承认诗中“桂花”非指月亮,但很多人根据诗中所体现的时间认为,诗中的“桂花”并非桂树之花。一部分人认为“桂”乃“林”字之误,如刘允声先生《历代诗词佳句鉴赏》所持观点。这种观点影响不大,多属于主观臆断,缺乏现实依据。而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诗中的“桂花”与王维所画“雪中芭蕉”中的“芭蕉”一样均为虚景,用了“嫁接”的虚写手法,旨在渲染氛围,传达情感。

谢孟、潘慧惠则认为桂花即木犀,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根据诗中所点出的“春山”、“春涧”时间、地点,他们认定这里所写的当是春日发花的一种。

其实,《鸟鸣涧》中的“桂花”应当就是桂树之花。古书中有不少关于春天或四季开花的桂树的记载:

桂花,三月开,黄而不白。大庾诗皆称桂花耐日,及张曲江诗‘桂华秋皎洁’,妄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编》)

桂,木也。……有一种四季著花,亦有每月一开者,亦有春而著花者,香皆不减于秋。(明·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草木(卷十二)》)

除去上述著述中的有关春桂或四季桂的记载,在唐代诗歌中也有不少描写春桂的诗歌。如:

昔年经此地,微月有佳期。洞口桂花白,岩前春草滋。(李颀《送东阳 王太守》)

春风生百药,几处术苗香。人远花空落,溪深日复长。病多知药性,老近忆仙方。青节何由见,三山桂自芳。(卢纶《蓝溪期萧道士采药不至》)

还有论者考证出“鸟鸣涧”的具体位置应在浙江绍兴若耶溪边,乃王维所到之地。这一带恰恰是四季桂的生长地。《宝庆续会稽志》载:“四季桂有植于剡之雷馆者。城圃亦有之。”。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鸟鸣涧》中的“桂花”应该是实写。如果不承认上述论据而对诗中实写“桂花”一意妄加猜测、臆断,结果只会如苏东坡修改王安石的诗句“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一样,因武断而闹出笑话。

(三)“时鸣春涧中”的“时鸣”是经常鸣吗?

历代解此诗者多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该诗的第一句“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和“桂花”,对于第三句“时鸣春涧中”的“时”一词很少产生异议。论者在解读该诗时多认为鸟儿被破云而出的月光惊动,经常发出鸣叫。

笔者以为,将“时”理解为“经常”实为不妥,因为经常有鸟鸣的山谷也就不再寂静;而栖息的鸟儿也不会因为月亮破云而出而不停鸣叫。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常识,夜间即使去捕捉鸟儿,它们也多无反应。所以,笔者以为有必要厘清“时”在该诗中的含义。查《古代汉语字典》,“时”有“偶尔”意。将此诗中“时”理解为“偶尔”更能符合作者本意,偶尔的一两声鸟叫更能够映衬沉寂的春夜之静,如果解释为“经常”,叫声多了,则不是“夜静春山空”而是“夜喧春山闹”了。

二、《鸟鸣涧》意境意蕴欣赏

我国传统诗歌向来主张“传神”,强调“以形写神”,着重于“神韵与内涵”,也就是“意”的表现。而《鸟鸣涧》于简洁闲淡的景物之中,寄托深远无穷的意味,看似随意,实则精巧蕴藉,达到了“神韵与内涵”的统一。诗人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极写空灵神韵;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衬托出静谧的内涵,整首诗传达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欣赏这首诗,就要从动静对比、虚实结合、物我两融这样三个切入点分析把握。

(一)“动”、“静”对比衬托诗情画意

周勋初主编的《唐诗大辞典》称《鸟鸣涧》“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夜景……落花、明月、鸟鸣虽是动景,然适是衬托出山涧之寂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极写春山之静。山谷空旷,幽涧波明,莽原草长,整个山林显得静谧安详。万籁都陶醉在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春山空旷辽阔,越发显出了春山夜色的静谧和空寂。这时,朦胧的月儿慢慢升起,皎洁、幽柔的清光洒向莽莽丛林之中、粼粼涧溪之上,悄无声息地辉映着近树远山、清涧幽谷。幽暗的山林登时显现出丰富的体态,明了而富有层次。但是,静并不意味着呆板、停滞。月亮在丛林的婆娑中“静”而不寂,它时而钻进云层,时而探出脑袋,栖息的山鸟被破云而出的月光惊醒了美梦,偶尔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突出了春山的静寂。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少了王诗的直白,显得更加含蓄蕴藉,言浅而旨深。

(二)虚、实结合描摹人间胜境

诗中的动静对比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实现的。

作者描绘的不仅是虚空之“空”,寂寥之“静”。作者在“景;在“实”的画面中,点缀出桂花飘落扑簌之动,“云破月来”的惊鸟之动,春涧的水声潺潺之动等画面之外“虚”的生机。通过虚实结合手法,进一步体现、深化了春山之静。

作者描述月亮只用了一个“出”字,为实写。但读者通过一个“出”能感受到融融月色给整个山林披上了一层薄纱,春山在明月的衬托下“空”而不虚,此乃虚笔。

“人闲桂花落”与“月出惊山鸟”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手法,将“花落”、“月出”动态化、声音化,此为以实写虚;“花落”和“月出”的声音竟引出了“闲人”与山鸟的惊觉,此为以虚写实。

随后,诗人又以实击虚,用“鸣”唤醒并点缀了万籁俱寂,用声音将“空山”激荡起来,将春山夜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

(三)以我观物打造有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一段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从表面上看,《鸟鸣涧》整首诗凝练含蓄、气韵生动,表达出了一个丰富、静谧、美妙的世界。表面上看,这个静动结合、虚实相映的世界属于“无我之境”,似乎并没有诗人自我形象、行为的表现,也没有诗人主观意图、情感的流露,诗中只是春夜山涧中大自然物象本身声、光、色、态的纯然客观呈现。然而实际上,这幅“无我之境”的背后躲藏着一位“闲人”即诗人自己。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赞叹说:“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

“闲”,也正是诗人内在境界的体现。静夜之中,清风徐来,桂花悄然飘落,月亮悄然而出,均是不着声响。只有诗人全部的心神融化于夜色之中,与景合一,才能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诗人将自己的审美体验、禅理情思与自然物象巧妙地融而为一,诗中一切景物皆是诗人心中禅意的自在生发,是诗人内在心灵的物化表现。诗人以景色当墨,以禅意作纸,以情感为笔,创造出了这篇意境优美、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由此可见,《鸟鸣涧》一如王维的其他山水诗,是其禅理、情感的艺术再现。诗人心寂如水,心明如镜,以静默素穆的方式览照万物,用“意在象外”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对万物的一种认知和体悟,因此写来意境优美,意蕴深厚。王士祯说称其“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把禅理“无形有味”地表现在他的山水诗中,构成了一种富含“禅趣”的独特美感体验。

难怪明胡应麟在《诗薮》中对《鸟鸣涧》感慨道:“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1]殷璠:《河岳英灵集》,巴蜀书社2006年版。

[2]苏轼:《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I207.22

A

1003-4145[2012]专辑-0021-02

2012-05-10

刘志红(1979—),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宋绪芬)

猜你喜欢
山鸟王维桂花
桂花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做桂花糕
鸟鸣涧④
桂花蒸
打桂花
枇杷山鸟图页及对题
鸟鸣涧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